![]()
内容推荐 该书每年出版一本,主要就某些热点问题和重要议题进行研讨,遴选很好文章结集出版,本辑设置了理论探讨、专题论文、田野报告和研究综述四个专栏,收集了学者身份与客家族群认同、从“民系”到“族群”:客家学研究范式的转换初探、台.湾客家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的路线之争、旅游情境下家屋空间的再生产——以梅州大埔县百侯镇客家古民居为例、地方性知识与社会安全阀:客家传统民俗文化资源的整合、客家文化产业与女性参与——基于赣南地区的调查、社区营造视野下的客家文化、民俗“书写”与历史记忆——客家民谣作为口头文化遗产的文化功能与史学价值、契约文书中的赣南产业交易程序与习俗、民国南方山区乡村“习惯法”多维空间——张亨桂《契卷簿》抄本研究、清代赣南农村的借贷与典当——以石城县契约文书为中心、“笔”与“刀”:明清时期赣闽粤边区的社会动乱与儒学的“地域化”、“硬性文化”与“软性文化”的双重性——以“风水靠前村”三僚村的传统仪式为例、“叫花上门”:文化的道义变迁——基于石城灯彩现代遭遇的反思、隐秘的乡村家族史——以赣县白鹭传说与家乘之离合为例等专题文章,该辑的文章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作者简介 赣南师范学院客家研究中心,赣南师范学院客家研究中心是首批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一类重点研究基地,江西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全省2个)。客家研究中心现有校内专兼职人员25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7人;讲师6人,具有博士学位16人。其中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赣鄱英才555工程领军人才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人员”2人、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6人、省中青年骨干教师2人,省高校教学名师1人、省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1人、国家社科基金通讯评审3人;18人被聘为社会学、民俗学、人类学、专门史等学校相关硕士点硕士生导师。 目录 理论探讨 梁肇庭的客家史研究 从“民系”到“族群”:客家学研究范式转换初探 专题论文 台.湾客家文化产业发展战略路线之争 旅游情境下家屋空间的再生产——以梅州大埔县百侯镇客家古民居为例 社区营造视野下的客家文化 民俗“书写”与历史记忆——客家民谣作为口头文化遗产的价值与功能 闽南客家地区民间历史文献现存状况与史料价值 清代客家乡民的瘟疫认知——基于闽西宁化两本宗教科仪书的初步考察 晚清一民国时期赣州城市经济变迁——以江西省博物馆藏契约文书为中心 民国南方山区乡村“习惯法”多维空间——张亨桂《契卷簿》抄本研究 清代赣南农村的借贷与典当——以石城县契约文书为中心 “笔”与“刀”:明清时期赣闽粤边区的社会动乱与儒学的“地域化” 田野报告 “叫花上门”:文化的道义变迁——基于石城灯彩现代遭遇的反思 隐秘的乡村家族史——以赣县白鹭传说与家乘之离合为例 研究综述 近年来客家文化遗产研究综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