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根据丰富的档案文献和学界已有的研究成果,对日本清末以来逐渐形成的中国观、侵华政策和战略进行了梳理;分析了台儿庄大战前战争态势、中日双方的战略构思及台儿庄大战的重要战略意义;对台儿庄大战外围战役的经过进行了研究;详细辨析了台儿庄大战的悲壮进程;全面揭示了台儿庄大战的历史地位及其蕴含的中华民族不屈的民族精神。 作者简介 朱法武,1971年9月生。枣庄学院政治与社会发展学院副教授,历史学博士。主要从事中外关系史、鲁南区域文化等领域的教学与研究。先后在《社会科学辑刊》《东岳论丛》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参与编写《山东区域文化通览》枣庄卷、《鲁南区域文化》等书。 目录 第一章日本侵华战略的制定、实施与国共合作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第一节侵华战略的制定和实施 第二节七七事变和全面抗战的爆发 第三节国民政府的对日外交和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 第四节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第二章台儿庄大战的序幕战 第一节台儿庄大战前的战争态势 第二节池淮阻击战 第三节鲁南反击战 第四节临沂阻击战 第五节滕县保卫战 第三章台儿庄保卫战 第一节中日军队在台儿庄一带的战略部署 第二节固若金汤的台儿庄防线 第三节决胜台儿庄 第四节对峄县、枣庄日军的围困战 第四章台儿庄大战的后续战役 第一节连防山阻击战 第二节禹王山阻击战 第三节陶墩阻击战 第四节展庄阻击战 第五节峄西阻击战 第六节临沂、郯城阻击战 第七节韩庄阻击战 第五章共产党对大战的配合和民众支援 第一节共产党协助制定大战的作战方针 第二节部队对日配合作战 第三节人民群众踊跃支前 第六章台儿庄大战的地位和历史影响 第一节实现以空间换时间的战略目的 第二节为开辟敌后战场创造了条件 第三节提升了全国人民的抗战信心 第四节中国的国际威望空前提高 附录一徐州会战中国军队编成 附录二徐州会战日本军队编成 附录三池淮阻击战中日军队编成 附录四滕县保卫战中日军队编成 附录五临沂阻击战中日军队编成 附录六台儿庄战役中日军队编成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