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鱼王(精)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俄罗斯)维克托·阿斯塔菲耶夫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鲍耶

我回故乡去很少是出于本意和自己乐意的。通常是要我去那里参加葬礼和葬后宴,因为我有很多亲戚、朋友和熟人;在一生中,只要你的亲人们还没有像古老森林里年久岁深的老树那样沉重地折断并訇然扑地,你总会得到许多爱,也会去爱人……

不过有几次我去叶尼塞河,倒并不是被寥寥数字的讣电召去的,听到的也不是一味的哀号。在河边篝火旁,我也度过了一些幸福的时刻和夜晚。河面上浮标的灯光闪闪烁烁,河底像缀上了点点金色的繁星;一面听着细浪拍岸的声音、瑟瑟的风响、林海的低吼,一面听那些置身于大自然之中、围坐在篝火旁而变得异常坦率的人们不紧不慢地谈天,他们直抒胸臆,追叙往事,直到深更半夜,甚至凌晨,这时,远处山口吐出鱼白,湿润的雾气骤然升起,弥漫舒卷,话语变得含混而重浊,舌头也已经不听使唤。火光黯淡下去了。自然界的一切获得了盼望已久的静谧,此时此刻似乎能听得见大自然那颗赤子般纯洁心灵的搏动。在这样的时刻,好像只剩下你和大自然两两相对。而且你还会感觉到一种怯生生的神秘的喜悦,觉得这周围世界毕竟还是可以信赖和应该信赖的。于是你就会不知不觉地慵懒困倦起来,像一片沾满露水的树叶或草茎,松快、酣畅地睡去,直到东方之既白,直到鸟儿宛转试啼在经宿犹温的夏日的河边;你将会因体验到一种早已忘怀的感情而微笑:一种空灵自在的心境,不为任何俗念所累,几乎达到了无我的境界,对周围的世界只有皮相的感觉,视而不见,在这种罕有的内心宁静的时刻,你会感到自己是大千一叶,和生命之树却有一茎相连……

但人总是这样:只要活着,他的记忆就兢兢业业地工作着,不仅记得住个人的大量往事,而且还会记住在生活交叉路口萍水相逢的人们,他们中间有的已经永远淹没在翻腾的人流漩涡里了,有的却成了始终同你休戚与共、心心相连的人。

……那个时候,还使用勋章获得者免费车票,因此,我领取了战时积蓄下来的奖金,就动身去伊加尔卡,想把老家在锡西姆的外婆从极圈地带接回来。

我的两个舅舅,万尼亚和瓦夏,在战争中牺牲了,柯斯嘉舅舅现在北方舰队服役。锡西姆的外婆是在港口一家商店的女经理家里帮佣。那个女经理心地倒也善良,只是有一大群子女,可把外婆给累坏了,所以她写信要我帮助她离开北方,不想再寄人篱下,尽管这些人还算善良。

我原来对那次旅行有很多期待,但结果引起我最大注意的却是这样一件事:在我离船上岸那会儿,伊加尔卡市内不知为什么又失火了,于是我仿佛觉得,我根本没有离开过那儿,没有经过那么多年,一切都原封不动,仍是老样子,甚至这司空见惯的失火也没有引起市内生活的}昆乱,没有扰乱工作的节奏。只是在火场附近熙熙攘攘有那么一群人在跑来跑去,红色消防车隆隆作响,按本地的习惯从住房和街道之间的池塘沟渠里抽水上来。一幢建筑物发出噼噼啪啪的巨大响声,冒着一团团乌黑的浓烟;最使我吃惊的是那幢烧着的房屋正巧和锡西姆外婆帮佣的那一家是紧邻。

房主人都不在家。锡西姆外婆眼泪满面,慌作一团,瞧着邻居们为了以防万一都在赶紧把东西从屋里往外搬,然而她不敢这样做,因为都不是她的东西,丢失点儿怎么办?……

我和外婆都顾不上按照风俗拥抱、接吻、哭上几声。我一到就动手捆扎别人的东西。但很快房门哗啦一下敞开了,从门槛外面扑通一声跌进来一个胖女人,四肢着地直爬到小柜子跟前,嘴对着药瓶喝了一口缬草酊,少许喘了一下气,柔弱无力地打着手势,表示用不着搬东西了。这时,街上开始响起令人安心的、叮叮当当的消防钟声。这表明该烧的已经烧完了,总算上帝保佑,火灾没有殃及邻屋。消防车纷纷离去,只留下一辆值班消防车不慌不忙地往那些冒着烟的木头上喷水。市民们默不作声站在火场周围,他们对这一切都已经习以为常,只有一个满身烟灰、脊背扁平的老太婆手中拿着一条抢救出来的横截锯,边哭边诉说着某人或某事如何如何……

P21-23

作者简介
维克托·彼得洛维奇·阿斯塔菲耶夫(Viktor Petrovich Astafyev,1924-2001),苏俄有名小说家、散文家,20世纪下半叶俄罗斯文学代表人物之一。生于西伯利亚克拉斯诺亚尔斯克一个农民家庭,作品多取材于自身经历,被认为继承了屠格涅夫、普里什文和巴乌斯托夫斯基的自然文学传统,并创造出将小说、道德思辨和抒情散文熔于一炉的独特风格。阿斯塔菲耶夫善于描写自然生活,洞察人与大自然的关系,开掘人的心灵,返照时代的剪影。正如评论家马卡洛夫所说:“阿斯塔菲耶夫的作品是关于我们生活的沉思,是关于人在大地上和社会上的使命以及人的道德标准的沉思,是关于俄罗斯民族性格的沉思。”代表作有《鱼王》《树号》《牧童和牧女》《很后一次鞠躬》等。
书评(媒体评论)

从初读《鱼王》到这次再读《鱼王》,尽管已有六年左右,我对它的兴趣并未减退,这样的书并不多,拿破仑曾云:世间一切书中,我偏爱以血写成者。此话颇有道理。

——王小波

目录

序言/ 夏仲翼

第一部

 鲍耶/ 肖章 译

 一滴水珠/ 肖章 译

 没心没肺/ 张冰 译

 达姆卡/ 夏仲翼 译

 在黄金暗礁附近/ 夏仲翼 译

 渔夫格罗霍塔洛/ 石枕川 译

 鱼王/ 张介眉 译

 黑羽翻飞/ 李毓榛 译

第二部

 鲍加尼达村的鱼汤/ 石枕川 译

 葬后宴/ 顾蕴璞 译

 图鲁汉斯克百合花/ 杜奉真 译

 白色群山的梦/ 夏仲翼 译

 我找不到回答/ 高俐敏 译

序言

阿斯塔菲耶夫和他的长篇《鱼王》

维克托·阿斯塔菲耶夫(1924—2001)在苏联文学界是十分引人注目的一位作家。他从五十年代起发表作品,第一本小说集《明春之前》(1953)并未引起广泛的注意。六十年代发表中篇《陨星雨》(1962),开始真正得到文学界的重视。阿斯塔菲耶夫充分显示其创作个性是在七十年代。1975年,长篇《最后的问候》(1968)和《牧童和牧女》(1971)等作品获俄罗斯国家奖。1978年,长篇《鱼王》(1976)获苏联国家奖。虽然1979年10月作者曾因短篇《落叶》(1979)受到批评,但阿斯塔菲耶夫的名字近年来却日益受到评论界的重视。有些评论认为阿斯塔菲耶夫是属于那种“初作默默无闻,嗣后日臻佳境”的作家,因为就他主要作品的艺术技巧和内容深广程度来看,确实是一部胜似一部。到了八十年代,阿斯塔菲耶夫作为苏俄当代文学代表人物之一的地位就更是无可怀疑的了。

七十年代苏联文学的一个重要趋向是着重探索时代——历史的和现时的——在人的精神世界里引起的变化,着重发掘生活现象本身包含的道德意义。很多作家的作品里,战争描写已经失去了庄严的颂歌色彩,人们转而思考起其中包孕的大量人性的悲剧;生活也不再是美好和理想的同义语,战后时期一度流露的对生活的乐观情绪渐渐转变为批判的眼光。新的一代作家不仅在为某些生活现象寻找社会解释,而且认真地在探索社会现象里的人性道德含义。在创作观念、艺术技巧上,他们也力求创新。从俄罗斯和前苏联文学传统的观念看来,他们每个人都可以说是各有师承,然而他们每个人又都有自己的创新。这是传统和创新交替的一代,体现着两者的渗透和糅合。反映时代更替的矛盾表象正说明了艺术本身的内在综合。维克托·阿斯塔菲耶夫的创作正符合这种时代精神。在传统的眼光里,他有很多不合传统之处,从现代小说的角度来看,他又有很多执着于传统的地方。

阿斯塔菲耶夫1976年发表的长篇小说《鱼王》是体现作家创作个性最为充分的一部作品。这部由十二篇中、短篇故事组成的长篇小说,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上都显示了作者的独特风格。阿斯塔菲耶夫的创作态度是十分严谨的,他说过:“在我们背后有如此光彩夺目的文学,有如此一批高入云天的巨人,以至我们每个人若要把读者从他们那里吸引开哪怕是一天或者一小时,也必须事先切实地想一想究竟有什么理由和根据。”“写作需要的是全副心灵,而不是趋附时尚,不应该在文学中寻求地位,而应该从中寻找自我。”阿斯塔菲耶夫所说的这个自我也就是作家的创作个性,这是理解作家创作的基础。在《鱼王》中,阿斯塔菲耶夫创作固有的那种自白往事性质、抒情散文风格和道德人性准则得到了高度的发挥。

前苏联很多评论家认为阿斯塔菲耶夫是一位传统的俄罗斯作家,目之为“普利什文传统”一派。阿斯塔菲耶夫那种从自我经验出发的抒情的乡土风格,的确显露了普利什文创作在他身上的影响。俄罗斯不乏这种风格的作家,然而他们常常过分地借重了民族、地区的心理因素和语言特色,因此他们的作品尽管对于本民族的读者有特殊的魅力,却未能在同样的程度上感染外族的读者。阿斯塔菲耶夫则不然,他在这种“乡土”风格底下着意开掘人的心灵,用内省的经验返照出时代的剪影。他说:“我写的是和我个人血肉相连的东西,结果却有很多人同样地感受着我的忧虑、我的痛楚。”同这种以一己的体验映照出普遍感受的风格,这种通过眷恋乡土和追忆往事来再现时代的功力,构成了阿斯塔菲耶夫创作的自白性,这是他的创作的一大特色,是他创作风格的核心。

……

在艺术手法上这类作家又故意虚化具体的社会背景,不介绍人物确切的社会面貌,并且不注意故事情节,只着眼于揭示人物行为的道德含义。苏联文学界历来不重视除现实主义以外的任何当代文学潮流对苏联文学的影响,但是在阿斯塔菲耶夫的《鱼王》里,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象征主义、自然主义和意识流一类方法的影响。而在小说观念方面,“非情节”、“非英雄”的倾向也是显而易见的。阿斯塔菲耶夫的创作显示了当代苏联小说艺术中一种引人注目的倾向。他那种包蕴在强烈抒情气息里的批判激情,深藏在浓郁西伯利亚乡土味中的一般人性和那种兼收并蓄各种艺术表现手法的、娓娓而谈的叙述风格,在苏联小说艺术的发展上大概多少会留下自己的痕迹吧!

本书译者:肖章译《鲍耶》、《一滴水珠》;夏仲翼译《达姆卡》、《在黄金暗礁附近》、《白色群山的梦》;石枕川译《渔夫格罗霍塔洛》、《鲍加尼达村的鱼汤》;张介眉译《鱼王》;李毓榛译《黑羽翻飞》;顾蕴璞译《葬后宴》;杜奉真译《图鲁汉斯克百合花》;高俐敏译《我找不到回答》。

夏仲翼

一九八二年七月

内容推荐

长篇小说《鱼王》是维克托·阿斯塔菲耶夫最具个性的一部代表作,俄罗斯当代文学的经典。全书由十三个内容相对独立的“叙事短篇小说”组成,全部围绕着人与自然的关系,深入细致地描绘了充满神秘诱惑的西伯利亚以及生活在那里的人们,他们关于生活的沉思。荒凉苦寒的自然环境,同时又是大自然尽显壮美广袤富饶之地,人类的足迹在其间虽如雪泥鸿爪,却又带着生命不息的尊严。

这些篇章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上显示了独特的风格,淡化情节,描写细腻鲜活,“集长篇小说、中篇小说、抒情散文、道德议论为一体”(王小波),从不同的角度和方式显露出连贯的内容和意象,犹如不经意穿成的一串珍珠,每一颗都以其自身的美丽折射出耀眼的光芒。

《鱼王》写作时为十三篇,其中《没心没肺》一篇在1975年首次出版时未能收入,此后的汉语译本皆因袭此删节版。本次由俄语翻译家张冰将该篇翻译补入,首次呈现这部杰作的全貌,并收入俄罗斯原版精美彩插,满足读者多年期待。

编辑推荐

俄罗斯文学的遗珠,北国莽原与林海深处的人性颂歌——黑色的森林铺到更空旷的冻土荒原;河流向北流去,不知所终;一个人向森林走去,不知道为什么;河边上有一座巨石,水下的沉木千年不腐……打开《鱼王》,走进北方空旷、孤寂、令人神往的冰雪世界,倾听那些险被遗忘的谜语与叹息。

王小波赞誉的俄罗斯当代文学良知,屠格涅夫之后的自然主义传世杰作——“从初读《鱼王》到这次再读《鱼王》,尽管已有六年左右,我对它的兴趣并未减退,这样的书并不多,拿破仑曾云:世间一切书中,我偏爱以血写成者。此话颇有道理。”

国内初次正版引进,首度恢复未删节原著全貌。两代知名俄语译家肖章、夏仲翼、石枕川、张介眉、李毓榛、顾蕴璞、杜奉真、高俐敏、张冰联袂翻译,再现经典。

特别收录插画大师奥列格·米哈伊洛夫(Oleg Mikhailov)为俄文版绘制精美油画彩插,由Vita Nova出版社授权,四十周年珍藏纪念。

本书由维克托·阿斯塔菲耶夫著。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0:1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