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的时候,他总爱穿一件晒得褪色的迷彩服。这身迷彩也会给他带来些意想不到的麻烦。有一次他在街头闲逛。等红绿灯时,一个火急火燎的汉子跑过来冷不丁拉住他,说:“喂,兄弟!帮帮忙!有个活接不?给我通通下水道!给一百哩……”
结婚后,媳妇给他打好一打领带,这样他每次出门前把领带往脖子上一套一拉就得,人也变得文明、精神多了。今天,林健飞还打了点摩丝。摸摸下巴,那里已是“春风吹又生”,于是又拿起电剃须刀对着镜子刮胡子。
这时候,一个小脑袋悄悄探进门,看看林健飞的新领带,又看看他一丝不苟刮胡子的样子,一脸坏笑地问:“老爸,打扮得这么人模狗样,你是要逆天吗?”林健飞又好气又好笑,回过头来虎着脸说:“你这个小兔兔!有这么形容老爸的么?!”
其实这也不能怪儿子。硕儿才六岁。昨晚电视里播放贪官受审的画面。里面那名落马高官痛哭流涕,哭得稀里哗啦。林健飞哼了一声,随口说道:“别看这号人天天人模狗样地坐在台上,可肚子里还不知道在打什么算盘呢!”一定是这小兔崽子头一回听到这么超级搞笑的词儿,便迫不及待地寻找可以应用的目标对象,而老爸自然是这些新词儿的最佳候选人了。
“报应得好陕!”林健飞心里暗想,“这不今天就中枪了?”
硕儿并不在意老爸的训斥,反正他跟老爸闹惯了。他钻进卫生间,先是撒了泡尿,然后一本正经地和老爸站在一起,攥着小拳头煞有介事地在镜子前学林健飞刮胡子。“嘻嘻嘻!”小家伙突然咯咯笑起来。林健飞轻轻一拍硕儿的小屁股,说:“去去去,别在这里捣乱!”硕儿嘎嘎笑着飞出了卫生间。
“哎呀,别跟爸爸闹了!”袁婉茹一手解着围裙,一头嗔怪着儿子。
“几点回来?”袁婉茹问道。她细心地看看林健飞的一身行头,又给他整了整领带。
“不清楚。不知道节目要录播到几点。叫什么……哦,《午夜不关机》。好像是现场直播,一会你们看电视吧。你们先睡,我带上钥匙。”
他拿起公文包,转身刚要出门,硕儿歪着小脑袋在后面脆生生地提醒道:“老爸,别忘把小巴掌带回来!”
林健飞头也不回地摆了个V型手势:“好的,好的……记住了,老板先生!”身后又是一阵嘎嘎的笑声。
海右虽然比不上北上广,但也是江北的一个大城市。华灯初放,大街上熙熙攘攘,车水马龙,川流不息。林健飞的车也是走走停停。窝得火了,林健飞嘴里就忍不住蹦出几个“你妹、他娘”之类的短语。据说不少人不开车时都还算君子,但一坐到驾驶盘后面,全成了满嘴不干不净的魔鬼。
虽说也是有车一族,但林健飞对汽车的感情不超过他对领带的感情。可是没办法。他是一名律师。他的工作就是满世界跑,没部车太耽误工作。他的车是一部奇瑞A5。这辆车跟着他南征北战,已经跑了十万多公里,至今还没有换车的意思。而做他这个行当的,许多人都已经开上了奥迪、宝马。
在这一点上,硕儿就比他强。硕儿从小就喜欢各种汽车。随便一辆车从面前驶过,他就能说出是什么牌子、多少排量的。看见路虎、奔驰他会凑上去端详半天。他会发自内心地赞赏一部高档车,但也从不以自己家的低档车为耻。车在他看来与其说是身份象征,不如说是一种看着玩儿的大玩具,连代步工具都算不上。
林健飞干这一行已经15年了。他曾经是海右市最年轻的律师,20岁就拿下了律师证。而他却连个正经高中都没读过。上初中那会儿,除了语文、地理、历史、音乐,他对一切课程不感兴趣,对英语尤为深恶痛绝,结果这些课程他从来没有上过40分。英语成绩最好的一次也不过26分。成绩不好,也就休想上高中。
那段时间把他爸林子泉气得都快吐血了。只有母亲穆平秋一如既往地相信他。林健飞小名叫“小飞”,虽说调皮捣蛋,性格执拗,但他并不坏,而且在语文、历史等方面超强。因为他很小就通读了《世界通史》《史记》《资治通鉴》这类大部头的著作,在学校里朗诵、领唱他都是佼佼者,还吹得一手好口琴。
可是,如果连高中都没上过,将来靠什么生活啊!那时候穆平秋也常常感到前途渺茫,暗地里替儿子发愁。林健飞考不上高中,花钱读了个金融职专。(P2-3)
萧逸林,1977年生,男,山东济南人,大学教师,经济学博士。学者、诗人、音乐人。科研授课之余,喜好登山、游泳、徒步、自行车运动,好读书,不求甚解,亦喜动漫、电影以及烹饪、美食。
本人萧逸林,非著名学者、不着调诗人、不靠谱音乐人。所谓非著名学者,大致就是那种跟在一大群领导、学者后面,开会坐后排、拍照在左上角或右上角的那号角色;所渭不着调诗人,是因为作者虽然也爱偶尔胡乱写几首歪诗,但平仄不对,用韵不叶,净是钦定词谱里找不着的字眼;至于不靠谱音乐人,那就更羞于启齿了:虽然也爱瞎编几首口水歌,但不会记谱,只能在茶余饭后拍着肚皮哼哼而已。更何况,我在大学里教会计和会计英语,客串《中国文化概论》,研究的是动漫产业和国民经济学,舞文弄墨显然是“裤衩改西服——不够材料”。
因此我只能像小学生见到老师那样,老老实实、恭恭敬敬、战战兢兢地把自己的作品交给各位读者品评。这世上的小说有很多种。有的娱乐,有的怡情;有的消食开胃,有的有助于分泌荷尔蒙。而我的小说却做不到上面任何一点。因为它没有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没有俊男美女的卿卿我我,没有一个接一个令人捧腹的搞笑桥段,没有一部小说应有的妙语连珠,性灵轻盈。书中所有人物都是那样普通得不能再普通,即便如夏梦雪那样的才女也是颜值平平,这就注定它成为一部传世之作的机会几乎为零,甚至从它呱呱坠地的那一天起,就已经注定它也许会像流星一样转瞬即逝,在这个世界上不再留下任何痕迹。但我依然要写。
这是一个由普通房地产官司引发的故事。故事竟是这样平淡无奇,简单到连最起码的逻辑和情节都毋须具备:一群来自各行各业的人买了房子后,发现房子啥都能放就是不能放人。他们就像被装入玻璃瓶的甲壳虫,又像滑入猪笼草的各种小虫,从此在房阱中不断徒劳地挣扎、攀爬,试图从阱中爬出。
这故事竟如此真切,仿佛发生在每一个城市,仿佛每一个人都似曾经历、似曾相识。
成为房奴已然悲哀,堕入房阱更是不幸。如果这本书能使人们多一点儿思考、多一份警惕,那么,作者的心愿也就达到了。
这部小说面世时,我因长年过度劳累、积劳成疾而罹患原发性高血压(极度高危3级),2型糖尿病、重度牙周病以及其他四五种病。最初是在2012年房山抗洪救灾中落下了病根儿,后来持续高强度的工作压力、生活压力、情感压力则将我彻底压垮了。在过去的一学期里,我曾经连续一个月每周上六次课,每天讲四到六节课。课外还要忙于写论文。有多少次,我感到自己在讲台上打晃,只能趴在讲台上授课;有多少次,我坐在电脑前殚精竭虑,腰部仿佛要被撕裂一般,只能斜倚在床上读书、写作。期末监考我是坐在水泥地上倚靠着讲台才挺过来的。我曾经,也一直是一个热爱生活、积极达观、热爱运动、热爱学术、热爱创造的人,资深驴友,半年前还参加过马拉松比赛。可如今我不得不长期病休。三年来我夜以继日、满腔热血地写了十五六篇论文,虽然迄今为止只发表了两篇C刊,但这些论文以动漫产业为核心,涉及产业经济、动漫音乐、动漫艺术等领域,也有脚踏实地的调查研究。
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这场大病不仅将我这几年的积蓄洗劫一空,而且我的后半生也随之急剧转折。仅重度牙周病的治疗费用就十几万。稍有风吹草动,甚至是稍作思考血压就能从正常急剧飙升到180甚至突破200。稍有劳累,血糖就会在不经意间突破正常范围。而另一方面,这也意味着我今后很有可能再也无法登上讲台,面对我所热爱的学生,很难、也不想再写科研论文了。
最初,我并不想靠小说挣钱。我不想挣学生的钱,还保留着知识分子那一点儿可怜而又可笑的清高。至今写到这里时仍羞于启齿。但如今这笔钱不仅关系到我当前的治疗,而且关系到我的后半生。
我没有爱人可以相濡以沫。如今一身是病,也不再抱什么希望。我只能为最坏的情况做打算。因此,如果您觉得这部小说还值得一读的话,我欢迎、也恳请您和您的亲友在方便的时候购买本书的纸质版或电子版。因为您每买一本书等于为我今后的治疗和今后几十年的生活提供了一到两元的援助,每多一个肯买我书的人就能让我离康复、平安近一点,而离贫病远一点。并且,如果健康状况好转,希望这笔钱还可以支撑起我未来的研究和创作。毕竟我还是一个学者。人生苦短。我一直希望能像罗素、蒙田、罗曼·罗兰那样,在生活获得基本保障之后,不再工作,而是数十年如一日潜心学术和创作,著书立说,从事真正有利于人类和社会进步的学术研究,去创作我所热爱的文学与音乐。我觉得那才是一个学者和作家的历史使命和应有的生活。海明威说过,人生本身就是一场悲剧。本来这世界就是靠say you,say me折腾一辈子的事儿。我想要的只是守着家人,静静地从事我所热爱的研究和创作,过平静而平安的生活,并以更好的作品和更扎实的研究来回报各位的厚爱。
住院期间,每天面对医院里的生离死别,如果说有什么大彻大悟的话,那就是一要珍惜,二要感恩。没有什么不可以放下。
在这里,我要衷心感谢所有帮助过我、没有帮助过我的人。
首先要感谢的是窦宇大夫。如果不是她一再催促我入院检查治疗,一再不遗余力地帮我找她认识的医生朋友及时为我治疗,很难想象我今天会怎样。说得不客气点儿,如果没有窦大夫,连自己怎么死的我都不知道。就这一点而言,窦大夫是我的救命天使,也是我一生的救命恩人。
其次要感谢我的家人。不管在什么时候,父母、家人都在无怨无悔地支持我、照料我。这让我感到无比幸福的同时,也感到无比痛苦。都说三十而立,四十不惑。我在而立之年却碌碌无为,一事无成,相反现在我比以前任何一个时候都更具备懒汉的素质:挑肥拣瘦,好吃懒做;好逸恶劳,吃喝玩乐。我已经堕落成一个名副其实的“啃老族”。这辈子欠父母亲人的太多了。
再次,我要感谢北京时代华文书局的各位编辑同志。本来小说在后续工作中需要作者与出版社共同努力,这都是写在合同里的。可在得知我患病后,副总编辑王水女士亲自挑起了本应由我承担的工作。编辑龙凤鸣为小说的发表做了大量的工作。发行部的朋友们甚至为我设计了一个全新的小说名字。没有他们热忱、辛勤的工作,这部小说不可能如此顺利地出版。
最后,我要感谢所有购买这本书以及默默帮我推广的读者,特别是我的学生们!是他们用坚定的支持和真挚的厚爱将我从病魔手中夺出,使我重新沐浴在阳光中。
《楚辞》篇末往往有一段“乱日”作为结尾。在这里,请允许我以为本书创作的一首歌《有你陪伴》作为本书的“乱”,向所有关爱过我、熟识与陌生的朋友致以崇高而诚挚的敬意和谢意吧!
感谢你,陪伴着我
日月星辰天荒了
依然在一起
感谢有你,陪伴着我
今生今世、不离不弃
这些年,风风雨雨
春夏秋冬地老了
依然苦相依
蓦然回首,来时的路
就算荆棘遍地
有了你,依然甜蜜
纵然是在凄风苦雨里
有你陪伴,我不再孤寂;
纵然是在漫漫长夜里
有你陪伴,我不再有惧意!
千山万水走过了
日日夜夜飞逝了
唯有你的爱
深深印在我心里
花开了,花儿谢了
满身伤痕、心碎了
散落在一地
残醉未醒,茕茕相依
你的笑容驱散了我
心头的寒意
纵然是在凄风苦雨里
有你陪伴,我不再孤寂:
纵然是在漫漫长夜里
有你陪伴,我不再有惧意!
千山万水走过了
日日夜夜飞逝了
唯有你的爱 深深印在我心里
深深印在我心里
心里……
祝好人一生平安!
有你陪伴,真好!
萧逸林
丁酉年正月十五于家中
这部小说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座二三线的城市里,有一群普通的百姓,来自教师、公务员、小商贩等各个行业,他们在没有细看购房合同条款的情况下,被某不良开发商天花乱坠的广告迷惑,匆匆签字购房,等交房后才发现房子存在种种问题,意识到被开发商欺骗了。于是,一群业主代表拿起法律武器,在律师以及工商局、法院等单位的帮助下,经历重重波折,最终把不良开发商绳之于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崛起,社会民生问题有效改善,老百姓解决了温饱问题,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道路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持续加快,买房既是老百姓安居乐业、家庭幸福的物质保障,在一定程度和一定阶段内,也是实现资产保值甚至增值的有效手段,绝大多数老百姓的居家住所得到有效改善。在当前国家经济繁荣的大好形势下,买房是当下许多人的心愿:没房的想买房,有旧房的想换新房,有小房子的想换大房子,有住房了还想买商铺……然而,当各个行业领域、各个社会阶层的劳动者、建设者都投身经济和社会民生建设的大潮中时,当绝大多数企业家遵纪守法、为市场经济贡献人力物力的时候,却有个别不良商业机构混杂进来,打着合法经营的旗号,利用老百姓期待美好生活、积累财富萌益子孙的心理,采用一系列复杂的商业操作手段,把骗术打扮成令人眼花缭乱的花朵,诱惑老百姓上当受骗。
编者真诚希望广大读者读过这部作品后,能在购房置业以及购买其他大宗消费品时足够冷静,多一点儿理性的思索;能客观看待房地产市场近年来的喧哗,不为房价上涨过快的现状所迷惑,不盲目投资,不怀着一夜暴富的投机心理参与其中。有收益就必有风险,有成功就必有失败。
本故事纯属虚构,由于一些素材来源于近年来的新闻报道,因此一些细节会令读者感觉似曾相识。如与现实情节雷同,实属巧合。
编者
2017年3月16日
萧逸林著的《房阱(买房与花样陷进)》是一部反映当代都市生活的长篇小说。作品讲述了一群普通购房业主与地产开发商本信集团项氏父子之间恩怨纠葛的故事。项氏父子欺骗消费者,买房的老百姓与他们斗智斗勇,最后挽回经济损失。这部小说共分为18章,对应剧情的十八个阶段。本书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讲述了整个事件的经过,清楚交待了故事的起因、发展、转折、高潮和结尾。小说紧贴时代,表明了普通老百姓对住房的重视,展示了人间百态和民间普通人的故事,读来畅快而引人深思。
买房是人生的几件大事之一,很多聪明人成为房奴。身陷“房阱”,你怎样才能幸免于难
萧逸林著的《房阱(买房与花样陷进)》描绘了当今房子之下的众生实相与人世百态,我们在故事中阅读别人、阅读自己、也阅读这个时代。
这是一部难得一见的现实主义小说,紧扣时代的同时,写出了惊心动魄和深刻!希望读者在体味正与邪血淋淋的较量、爱与恨难解难分的纠缠时关照现实、思考现实,争取过上一份踏实而安稳的幸福生活!也希望读者在本书中读到被骗的耻辱、血的教训以及智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