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火石炸狗熊
请您再听听下面发生在波兰森林里的故事吧,或许您还会唠叨几句呢!有一次,天色渐渐黯淡下来,我的子弹和火药也消耗殆尽(几乎没有了。殆,dai),我正匆匆忙忙地走在回家的路上。突然,一头凶残无比的巨熊从树丛中跳出来,龇(zi,露)牙咧嘴地直扑过来,其咄咄逼人的气势似乎要将我一口吞噬(shi,咬)。刹那间,我的头脑一片空白,本能地翻遍了所有的口袋,希望能出乎意料地找到子弹或者火药,结果枉费(白费;空费。枉,wang)心机——除了两块打火石,一无所有。打火石是人们常备的应急物品。我握着仅剩的两块打火石,将其中的一块奋力扔进这头巨兽的血盆大口里。始料不及(发生的事态当初没有预料到)的是,打火石从口腔一直滑到食道深处,令巨熊极不舒服,痛得它团团转。此时,我才轻轻缓了一口气,并且突发奇想,趁巨熊将屁股转向我时,迅速把剩下的另一块打火石扔进巨熊的肛门。这一过程进展得非常顺利和精彩,这块打火石不仅进去了,而且还与另一块打火石在其肚子里相互碰撞,并发出震耳欲聋的爆炸声,巨熊就这样被活活炸死了。
人们常说:根据经验,远行者必须随身携带几块好的打火石,以便遭遇险境时派上用场,化险为夷(使危险的情况或处境变为平安。夷,yi)。由于有了这两块打火石,我才脱离了危险。我想以后不会再遇到这种手无寸铁与一头巨熊较量的险境了。
冰凌取小刀
与巨熊较量似乎是上苍有意给我的安排。每当我弹尽粮绝,丧失反抗能力时,那些森林里最残酷和最危险的野兽往往在密林深处对我虎视眈眈,并伺机(窥伺时机。伺,si)向我发动突然袭击。这些野兽似乎有一种动物本能,把我所处的手无寸铁的窘困(为难)状况洞悉得一清二楚。真是“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另外一次与野熊较量也发生在我手无寸铁之时。那天,我正坐在一块大石头上休息,顺便用小刀将猎枪上的打火石拆下来,想把它稍稍磨尖一些,以提高打火效果。突然,一只野熊吼叫着猛扑过来,我本能地迅速爬上身边的一棵大树,以便居高临下,做好反击准备。不幸的是,在我奋力向树上攀缘(抓着东西往上爬。攀,pan)时,刚才使用过的小刀不慎滑落地面。现在,我已经无法锁定猎枪上的打火石,因为在身边没有任何工具可以旋紧螺杆。下面这头熊站在大树旁狂怒不已,我俯视着它,不敢有丝毫懈怠(xiedai,松懈懒惰),唯恐它也爬上来。
此时此刻,一切退路都已截断,我眼里喷射出复仇的怒火,我以前是怎样战胜野兽的,现在难道就丧失了斗志?我现在不想再尝试眼睛喷火的妙计,因为那次试验曾导致我的眼睛剧烈疼痛,直到现在疼痛还没有完全消失。我急切地向直插在雪地的小刀望去,只能无可奈何地叹息,一种可望而不可即(ji,靠近,接触)的酸楚流遍全身。突然,一个巧妙透顶的主意在脑际闪现——大家知道,人体在紧张时往往会尿液倍增。此刻,我憋足劲儿向小刀方向小心地撒了一泡尿,尿恰好落在小刀手柄上。霎时,有趣的现象出现了:由于天气寒冷,滴水成冰,在我的刀柄上形成了一道奇长的冰凌,它一直延伸到大树最上面的枝杈上。我迅速抓住冰凌的上端,小心翼翼地把小刀拉上来。在我几乎还没有用小刀将打火石螺杆拧紧时,树下的野熊已经穷凶极恶(形容极端残暴恶毒)地开始往树上爬了。我惊呼:“天哪,人类必须像一头熊那样聪明绝顶,等待有利时机,后发制人(先退让一步,使自己处于有利的地位后,再制服对方)。”我迅速调整好猎枪,朝野熊“砰”地开了一枪,可怜的巨熊即刻命归西天。
徒手翻转恶狼的内脏。
除了猎熊,我还猎狼。有一天,在茂密的森林里,一只饥肠辘辘(形容非常饥饿。辘辘,lulu,形容肚子饿时发出的声音)的:恶狼张着血盆大口,朝我猛扑过来,意欲解决一顿正餐。当时,我毫无思想准备,凭本能紧攥拳头机械地朝恶狼大嘴中捅去,在狼还没有反应过来之前,拳头死命地往恶狼肚子里伸,向下捅,再向下捅,直至将整条胳膊都伸到恶狼的肚子里;最后抓住其整个前腿。那么,现在应该怎么办呢——你们可能会纳闷,人与恶狼头顶头是什么滋味?双方都不愿意四目相对。如果我把胳膊从狼肚子里抽出来,那么这只野兽将恢复元气,重新显露出狰狞(zhengning,面目凶恶)的面目,再一次狂怒地朝我扑来,这一点完全可以从其喷着怒火的眼睛中洞察出来。最后,我一不做,二不休,狠狠抓住恶狼的内脏,来一个“翻江倒海、大闹天宫”式的大翻转,就像把一只手套内外面完全翻转过来一样。这只倒霉的恶狼经过这番折腾,当场一命呜呼(指死,多含诙谐或讽刺意)。
P30-32
埃·拉斯伯(1737—1794),是德国汉诺威贵族的后代,年少聪慧,爱好广泛,家庭教育良好,属于年少成才的人。拉斯伯很为人所称道的便是渊博的学识,他在地质学、语言学、艺术欣赏方面的造诣尤其深厚。
戈·毕尔格(1747—1794),出生于德国哈尔茨的莫尔默塞文德。埃·拉斯伯和戈·毕尔格用英语对原来的故事进行改编,《吹牛大王历险记》成型。
阅读,从无障碍开始
在当今的中小学语文教学中,文学名著阅读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课外阅读已经成为课内教学的延伸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让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是国家教育部在2011年版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明确要求。“新课标”还对小学、初中、高中各阶段学生的阅读总量有明确规定,并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特点,指定和推荐了包括童话、寓言、故事、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科幻作品等在内的一系列中外名著书目,从国家层面,教育、教学的高度,把名著阅读摆在了突出重要的位置上。
中外名著是人类文明和智慧的结晶,是历代相传的宝贵的精神财富。要在短时间内读懂、读通,吃透名著的精髓,对中小学生来说是很困难的事,必须跨越各种阅读的障碍。
本社邀约语文教学一线的名师、专家参与编写,精心选择注释底本,推出的这套“无障碍阅读系列”丛书,完全依据教育部的规定和要求设计,并把“无障碍阅读”作为丛书编辑的宗旨,力求扫除中小学生阅读文学名著的语言、文字、历史、文化等方面的障碍,使其在轻松阅读优秀文学作品,感受经典名著文学魅力的同时,丰富语文知识,掌握阅读技巧,在知识能力和文学素养两方面都得到提高。注释内容与课内教学相辅相成,与考试相对接。
“四个全面”即全面分析、全面解题、全面提高、全面去障,这是本丛书的突出特色。开篇的“名师导读”“要点提示”,帮助读者在阅读名著前迅速了解与作品相关的重要信息,提示阅读时最需要关注的要点问题。名著正文行间或段末的注解,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外的一些难于理解、影响阅读的生僻字、词和作品中涉及的历史、文化知识等,都做了全面解析。使学生不用再频繁翻阅字典,查看工具书,让阅读变得一气呵成,省时省力又简单。名著正文后精心设计的“考点延展”,与课内的教学相对应,汇集相关有代表性的真题和模拟题,针对考点,全面解题,在检测阅读成果的同时与考试相对接,使中小学生抓住重点、难点,轻松应试。“思考提高”部分,主要为引导读者回顾作品的精彩情节,思考名著的价值意义,启迪心智,在巩固记忆效果的同时,注重阅读能力的全面提高。全书四大优势模块,辅之以准确的注释、精要的解析、精美的图文,与教育部的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相一致,形成阅读与字词、读写、检测的无缝结合模式,达到“全面去障”的阅读效果。
德国思想家、作家歌德曾说:“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位品格高尚的人对话。”与经典名著的对话,从无障碍阅读开始!
编者
埃·拉斯伯、戈·毕尔格著的《吹牛大王历险记》的开头,敏豪森男爵在酒吧讲述自己的探险故事。他小时候受父亲的探险热情影响,非常向往探险生活,等他年纪大了,父母便批准了他的探险请求,他像一只出笼的小鸟,快乐自由地踏上了探险之路。
敏豪森的第一次探险经历是单枪匹马去俄罗斯,路上遇上了大风,他的马被吹到上了天,挂在了教堂的十字架上,敏豪森灵机一动,用枪将缰绳打断,马掉了下来,于是他得以安然上路。在大雪纷飞的森林里,敏豪森遇到了一头饿狼,他在狼肆无忌惮地咬噬自己坐骑的当儿把套具套到狼身上,于是狼成了他的“雪橇犬”,拉着他到了圣彼得堡。敏豪森在圣彼得堡广交朋友,过得很快活。
一天,他来到湖里打鸟,发现猎枪的撞针掉了,于是急中生智,用拳头打自己的眼睛,眼前冒起的金星点燃猎枪的火药,使他顺利地把五对鸭子、四只红颈鸟和一对骨顶鸡打了下来。此后他的打猎经历也离奇荒诞得很:他用射出去的通条射中了山鹑,用鞭子抽黑狐狸,得到了狐狸皮,歪打正着地把野猪打了回来;此外,他与狼、黑熊都进行过“斗争”,结果无不是凭借自己四两拨千斤的方法将猎物制服。
随后,敏豪森介绍了他忠实的宠物。他的爱犬不仅猎到了八条腿的兔子,还在追逐猎物的过程中分娩了,然后带着一群小狗追猎物;他的立陶宛马则驮着他在茶桌上进行了一整套马术表演,赢得赞赏无数,后来这匹马驮着敏豪森在战场上勇往直前,尽管被夹断成了两截,但复合之后依旧活蹦乱跳。敏豪森骑着炮弹飞到了敌人的城堡,骑马穿越窗户,都极英武,后来还有过一次惊险的登月经历。
之后敏豪森又开始滔滔不绝地讲述自己第二次的探险经历。他在行往美洲大陆的途中遇到了鲸鱼,鲸鱼咬着船锚离去了,结果半年之后故地重游,人们发现一条死鱼,并“从其大嘴找回了主锚和四十多长的锚链,该锚链嵌在其喉咙左侧的一颗蛀牙缝隙里。”在吹嘘了火车速度之快后,他又讲了飓风将两口井从地里拔出来的“奇观”。
第三次出海去的地方是地中海,他首先“误闯鱼腹”,被“囚禁”了三个小时,后担任远征队首领,遇波斯国军队,受到了隆重款待。
第四次出海,男爵用枪误将航空爱好者的气球打了下来(后来又有一次类似经历)。随后“漂流”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小岛上,想出“葫芦飞”的妙招逃跑——“一阵很强的西风把我们刮到很远的海面上,两个人就被吹散了。”男爵落人海中,被一条海船救了,后随船漂流到了古巴岛北端的哈瓦那。
第五次出海,敏豪森男爵作为公使前往大开罗,途中招募了五位贤才,到达开罗,完成任务,男爵只身带着五位贤才游耍,结果遭遇尼罗河泛滥,大家抱着树枝子,在水里足足待了三周又三天的时间才等到河水消退。 第六次出海敏豪森男爵通过五个贤才的帮助打赌胜出,获得了无数金银财宝,回到意大利;后出使君士坦丁堡,圆满完成了苏丹交代的任务,体现了其政治才华。
第七次出海探险经历是男爵的一位同伴讲述的,他细致描绘了男爵放惊天巨炮的光辉事迹。这位同伴为了证明自己所言非虚,还自报了一下家门,讲述了父母的恋爱史。
然后男爵继续讲自己的战绩。他在直布罗陀把自己使用大炮的才华再次展现出来,随后单枪匹马,凌晨潜入西班牙军营,从而拯救了直布罗陀城堡,男爵兴致勃勃地介绍了自己祖传的投掷器,并介绍了他父亲骑着海马遨游海底世界的见闻和爱情逸事。
第八次海洋探险之旅,敏豪森男爵在北冰洋打死白熊,并成功混入熊群,所得甚丰,后将熊皮送给女皇,并再次邂逅了“熊将军”。
第九次出海探险他见识了墨西哥暖流,进行了一次高空翱翔,不过安然着陆。
第十次出海探险,敏豪森男爵又去了一次月球,并认识了天狼星的居民。
敏豪森男爵的最后一次旅行是穿越世界的奇幻之旅,他进入到埃特纳火山里面的火神宫殿,与火神非常谈得来。之后遇到了一座以奶酪为原料的岛屿,又在鱼肚子里待了一天,最终到圣彼得堡旅行去了。
埃·拉斯伯、戈·毕尔格著的《吹牛大王历险记》是根据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一位德国男爵敏豪森的故事编写的,主要讲述了神秘骑士敏豪森的一些打猎、探险、游历和战争的故事。在讲述这些故事时,为了显示自己的智慧,敏豪森不着边际地对所讲的内容进行了吹嘘和夸张,是一个既爱说大话,又勇敢、正直、热情并充满智慧的骑士形象。
本书参照新课标的阅读要求,在书稿前面增加了导读、要点提示等内容,行间加有注释,方便学生理解,结尾处增加了模拟试题和思考提高等内容,让学生在阅读小说的同时,加强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