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张帆,博士,任教于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主要研究方向:城市更新,历史性城市保护,城市开放空间规划。现已主持省级科研课题3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级以上纵向科研课题6项,在核心刊物及靠前外会议上发表论文近40篇,获省部级以上奖项10余项,参编教材2部。 邱冰,博士,任教于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景观建筑系副主任,《中国园林》特邀编辑。主要研究方向:景观规划、评价与保护,中国现代风景园林史。现已主持省级科研课题3项,参与省级科研课题3项,在核心刊物及靠前外会议上发表论文近40篇,获规划设计、教学、论文竞赛等省部级以上奖项10余项,主编教材1部,参编教材4部。 目录 0绪论 0.1研究缘起和视角 0.1.1空间的异化与日常生活研究的兴起 0.1.2日常生活的视角与自下而上的态度 0.2研究目的和意义 0.3研究对象和目标 0.3.1概念与取样对象的界定 0.3.2理论建构的主旨与目标 0.4研究内容和框架 0.4.1“重构”研究的内容:从价值到文化 0.4.2“重构”研究的框架:从问题到对象 0.5本章小结 1相关研究综述 1.1国内开放空间研究进展分析 1.1.1主要的研究方向分析 1.1.2国内开放空间研究的特点 1.1.3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1.2国外开放空间研究进展分析 1.2.1主要的研究方向分析 1.2.2国外开放空间研究的特点 1.3与本书直接相关的研究进展分析 1.3.1规划程序反思:日常生活视角下的规划问题 1.3.2规划价值反思:规划中的社会公平问题 1.4本章小结 2研究方法、数据来源及处理方法 2.1研究方法的构成与特点 2.2数据来源、采集与处理 2.2.1文献数据来源 2.2.2实验数据来源 2.2.3实验数据处理 2.3技术路线 2.4本章小结 3日常生活视野下的旧城开放空间问题分析 3.1背景和趋势:城市景观的“拟像化” 3.1.1“拟像”的概念与特点 3.1.2城市景观“拟像化”的三种形式 3.2现象和成因:开放空间的问题分析 3.2.1问题分析 3.2.2成因剖析 3.3实例研究:无锡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沿河开放空间 3.3.1研究方法 3.3.2清名桥街区自发性开放空间实践的实证研究 3.3.3清名桥街区自发性开放空间实践的启示 3.4本章小结 4日常生活视野下的旧城开放空间价值体系重构 4.1相关文献的回顾 4.2旧城开放空间价值重构的基点 4.3旧城开放空间价值重构的目标 4.4旧城开放空间价值重构的路径 4.4.1目标决策:从“拟像制造”回归“日常生活” 4.4.2规划管理:从“社会分异”回归“社会公平” 4.4.3实施技术:从“单向操作”回归“多元共存” 4.5实例研究1:杭州西湖的综合保护工程 4.5.1历史考察:西湖风景与市民日常生活 4.5.2属性回归:“以民为本,还湖于民” 4.6实例研究2:美国纽约高线公园(HighLine) 4.6.1成功的缘起:公众倡导 4.6.2成功的基点:公众利益 4.6.3成功的路径:历时性保护 4.7本章小结 5日常生活视野下的旧城开放空间功能重构模型 5.1功能重构的实验总体设计 5.1.1实验设计思路:信息的提取与表达 5.1.2实验设计内容:活动期望与规律的解析 5.1.3实验设计框架:从宏观到微观 5.2旧城开放空间的满意度分析模型 5.2.1文献回顾 5.2.2抽样方案与数据来源 5.2.3评价因子 5.2.4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宏观因子分析模型 5.2.5基于相关性分析的中观因子分析模型 5.3旧城开放空间的功能评价模型 5.3.1评价指标 5.3.2评价模型 5.3.3实证分析 5.4旧城开放空间的设计模型 5.4.1数据的来源与采集方法 5.4.2空间利用规律 5.4.3设计模型 5.4.4分析结论 5.5功能重构模型的应用方法 5.5.1应用流程与要点 5.5.2应用实例:南京大行宫广场的功能重构 5.6本章小结 6日常生活视野下的旧城开放空间布局重构策略 6.1旧城开放空间布局重构的前期分析 6.1.1可达性分析 6.1.2服务公平性分析 6.2策略一:旧城开放空间存在形式的重构 6.2.1增加常态型开放空间 6.2.2开辟间歇型开放空间 6.2.3组织临时型开放空间 6.2.4引导自发型开放空间 6.3策略二:旧城开放空间可达性的优化 6.3.1开放:溶解公园边界 6.3.2慢行:建立游径系统 6.3.3快行:完善公交系统 6.4布局策略的应用方法 6.4.1应用流程与要点 6.4.2实例研究:常州老城区开放空间的布局重构 6.5本章小结 7日常生活视野下的旧城开放空间文化重构路径 7.1相关文献回顾 7.2基于开放空间视角的城市文化解读 7.2.1城市文化的内涵和层次 7.2.2旧城开放空间文化的释义 7.3旧城开放空间文化建设的若干误区 7.3.1破坏物质文化的成果 7.3.2切断人与文化的联系 7.3.3打造主题式的泛文化 7.4旧城开放空间文化重构的现实路径 7.4.1意识层面:保育文化关系 7.4.2策略层面:建立文化地图 7.4.3操作层面:引入分层思想 7.5文化重构路径的应用方法 7.5.1应用流程与要点 7.5.2实例研究:南京旧城区开放空间文化重构 7.6本章小结 8结论与讨论 8.1研究的主要观点与结论 8.2“自上而下”的对策与建议 8.3研究的主要创新点及其理论意义 8.4后续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内容推荐 本书针对旧城开放空间的各类问题,基于“日常生活”的观察视角,以“自下而上”的方式分别从价值体系重构、功能重构、布局重构与文化重构4个方面研究了旧城开放空间重构的基本理论、技术手段与策略。研究视角、方法内容、理论成果均区别于以往的同类或相似文献。在进行理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