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此书是张顺高、梁凤铭两位茶界专家几十年从事茶叶研究的成果专著。此书从生态学的视角对云南的茶叶进探索和研究。共分四篇三十一章,完整地叙述或介绍了茶叶从起源到栽培的生态过程,然后又从加工到消费及对人体健康、和谐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等社会生态文化的影响。 作者简介 张顺高,男,土家族,湖北五峰人,1933年10月生。党员,研究员,是少数民族出身的爱国主义与靠前主义相结合的茶人。1952年读五峰初中时,任五峰县各界人民代表大会常委,1960年毕业于湖南农学院茶叶专业,历任云南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所长、党总支书记、顾问,中国援马里茶场专家组栽培组长,中国援上沃尔特茶树试种专家组组长(援外共十年)。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经济植物室主任。科技开发公司总经理、总园艺师。《云南茶叶》主编,云南省茶叶学会1981—1997年副理事长。2002年创办昆明民族茶文化促进会任理事长,创办《民族茶文化》会刊任主编十年。是勐海县四大、西双版纳州一大代表,西双版纳州1980年党员代表会议和云南省1980年党员代表会议代表、十二大代表候选人以及县、州政协委员,州科协委员、农科院学术委员等。 梁凤铭,女,汉族,1937年l0月生,广西苍梧县人,党员。1960年毕业于湖南农学院茶叶专业,分配到云南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从事茶树栽培、制茶、生化、土壤农化研究,1990年调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历任茶科所生理生态室主任、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土壤农化负责人。曾任云南省茶叶学会理事,云南生态经济学会理事,西双版纳州茶叶学会常务理事,昆明民族茶文化促进会副秘书长、云南省老科协茶业分会副秘书长、《民族茶文化》编委。1969年任西双版纳州妇联委员,西双版纳州二大代表。勐海国家星火计划栽培组长。昆明军区勐海茶场技术组长,1965年成功地组织实施勐海县委南朗河丰产样板茶园建设,并创造了肥土回沟法,对全省产生了重大示范推广作用。参加了大叶茶速成高产栽培技术研究,成果获部奖;参加综合丰产试验获院奖;提高云南红碎茶品质研究,任副组长,成果获省奖;参加云南省茶叶综示区工作,获优选工作者称号;主持云南典型茶区土壤调查,参加茶树太阳光谱考察,积累了全省茶区特别是澜沧江流域茶区的土壤生态资料,为优质茶区划提供了依据,筛选出八种绿肥在全省推广,参加勐海国家星火计划,在流沙河两岸发展新茶园8千多亩,该项目获国家星火银奖。昆明军区勐海茶场技术总负责,建立茶园3千多亩,为我军优选茶叶生产基地。1987年参加江城牛洛河万亩生态茶园的考察、规划设计与建设指导。1995年研制香荚兰酒获国家发明专利。曾获省茶科所“三八红旗手”、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优选工作者”、云南生态经济学会“积极分子” “云南省老科协很好老科技工作者”等称号。2010年获“觉农勋章”奖、“老茶人贡献”奖。 目录 第一篇绪论 第一章生态学的诞生及学科地位 第一节生态学的诞生及进展 一、生态学的诞生 二、生态学的定义 三、生态学研究的内容与分支 第二节生态学与人类社会的关系 一、生态学与人类的生存发展空间 二、生态与人类历史文明 三、生态学与经济发展 四、生态与社区发展 五、生态学与国家的科学技术、综合国力和文明程度 第三节生态学的哲学地位 一、生态学的哲学地位 二、生态学是人类行为的共同规范 三、生态问题是全球性、全人类的课题 四、保护生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及法律地位 第四节生态学的发展 一、生态学的必然王国阶段 二、中国的先辈们对生态的认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