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波吉斯作为主席代表受邀前往心理生理学学会发表演讲。在过去的25年里,学会与波吉斯共同成长,如今它将这份殊荣留给了波吉斯。在这一年的10月8日,他弄清楚了该如何回应那位专家所提出的挑战,并准备提出另一个全新的重要理论。这个新理论既涵盖了心率的强烈反应所带来的积极效果,也包括了它可能导致的负面影响。
波吉斯在演讲中指出,发端于脑干并贯穿于全身的迷走神经实际上是由两束纤维缠绕在一起所构成的:一束是原始纤维,它遗传自我们与爬行动物的共同祖先;另一束则更为精密,它是随着哺乳动物的出现才发展起来的。两束纤维都在毫秒之间高速运转,但两者的功能截然不同。发源于爬行动物的纤维控制消化与生殖系统,而来自哺乳动物的纤维则控制头部与面部的肌肉,以及心血管系统。基本上可以这样说,原始纤维掌控着我们的肠道,而肠道以上的部位则由后来出现的纤维所掌控。这两个系统都与心脏相连。
迷走神经的“爬行”部分有着更长的进化历史,可以想象一下神经信号像无数只乌龟在这条纤维上来回穿行的样子;而“哺乳”部分的进化历史则相对更短,你同样可以想象信号像无数只兔子沿着这条纤维上下飞奔的情景。这两类信号沿着相互交织的两条赛道来回奔跑,而且速度极快。其中令人诧异的部分在于,在这场“龟兔赛跑”中,谁将获得胜利,以及如何获得胜利。
根据波吉斯的分析,当我们受到刺激时,例如面对可怕的或是令人兴奋的事情时,迷走神经中的这两束纤维都会对心脏产生影响,但方式却完全相反。其中“乌龟”瞬间发出的是退缩与抑制的信号,效果就像紧急刹车。波吉斯提到了在遭遇危险时心率直线下降的鬣蜥,此外还有猪鼻蛇,猪鼻蛇在受到刺激时心率会急速下降,看上去就像死了。在各类动物中,虽然爬行动物的行动最为缓慢,但神经退缩反应却极其迅速。许多科学家称之为“战斗-逃跑”反应,而波吉斯将其概括为“战斗-逃跑-僵死”反应。
与之相比,迷走神经的“哺乳”部分对刺激的反应就更加灵活,它会根据具体情况来加快身体的运转,或者相应地减缓速度。它也可以减轻“爬行”部分所产生的制动压力,否则一切生理活动都可能受到抑制。因此,当迷走神经中古老的“爬行”部分让身体停止运转时,后起的“哺乳”部分就会行动起来。可见,一种神经反应是陷入恐慌的僵死状态,而另一种神经反应则可以使我们提高警惕,以迎接新的挑战。两者都被我们继承下来,因此迷走神经的反应也表现出两种完全不同的方式。根据波吉斯的理论,“爬行”部分的单独作用要么会导致心率的大幅度降低,使我们昏厥在地,要么会过度刺激肠道,让我们频频出入厕所。显然,无论是对儿童还是成人来说,此类反应都算不上明智之举。
依据这套全新的理论,波吉斯足以回答新生儿学专家在信中提出的挑战。一般而言,心率变异性更大的婴儿更加健康,此时“哺乳”部分的信号更为活跃。但如果“爬行”部分的信号处于支配地位,婴儿的处境就变得十分危险。“爬行”部分的信号从来不懂慢条斯理,它们是一种极速的保护性反射,一旦察觉到危险存在,就会抑制心脏的跳动。正因为如此,我们几乎观测不到出现宫内窘迫症的胎儿的心率变化,他们的迷走神经中古老的“爬行”部分察觉到了危险的存在,因此关闭了心脏的阀门。
迷走神经的反应虽然只在毫秒之间,但它可以解释各类身体疾病与情绪问题的发生原因,特别是与应激反应有关的病症。以哮喘为例,爬行动物的脑干相对原始,在遭受攻击时,它必须急剧降低氧气的消耗,而同样的抑制作用却可能让“嗜氧”的哺乳动物一命呜呼。哮喘的发作有可能就是神经系统中的“爬行”部分所采取的防御性措施,一旦它察觉心血管系统在应对危险境遇时已经超负荷运转,便会立刻行动起来。
P9-10
弗兰克·帕特诺伊,美国圣迭戈大学法学、金融学教授。早年从耶鲁大学法学院毕业后,进入瑞士信贷靠前波士顿银行开始了在华尔街的职业生涯。后转投有名投资银行摩根士丹利。曾在安然公司破产后作为专家证人在美国参议院立法委员会作证。
帕特诺伊是世界有名的市场管理专家,因撰写的畅销书《泥鸽靶》详细揭露了华尔街金融市场内幕,轰动一时。常受邀担任《金融时报》《纽约时报》《60分钟时事》的评论员。已出版作品有《火柴大王》《诚信的背后》(F.I.A.S.C.O)等。
弗兰克·帕特诺伊用一种与常理相悖的方法来探讨决策问题。完全颠覆了人们的传统观念。他并没有告诉我们应该如何提高决策的速度,相反,他对极其广泛的专业领域和无比丰富的内容信息进行了挖掘、提炼,以此揭示出拖延的力量,无论拖延的时间是几百毫秒,几天,还是几十年。《慢决策》一书可读性极强,它充满了引人人胜的见解。
——丹尼尔·平克(Daniel H. Pink),著名未来学家、趋势专家,全球具影响力的50位商业思想家之一,系列畅销书《驱动力》《全新思维》《全新销售》作者
弗兰克·帕特诺伊深入挖掘了金融、行为经济学、法律等诸多领域的优秀研究成果,将其浓缩为一个简单易懂的道理:在忙碌的现代生活中,我们大多数人都反应太快了。这部妙趣横生、可读性强的佳作,通幽洞微地揭示了人类决策行为中的隐匿裂缝和致命陷阱。我毫无保留地向读者推荐此书。
——罗杰·洛温斯坦(Roger Lowenstein),《巴菲特传》《拯救华尔街》作者
《慢决策》是一本少见的好书,它不但会改变你的思维方法,而且还将影响你的行为模式。这本书充满了精彩、有益的观点,有时甚至令人拍案叫绝。我完全被它吸引住了。
——贝萨尼·麦克莱恩(Bethany McLean),《房间里最精明的人》《众魔在人间》作者
这是决策研究领域的又一力作。虽然当今社会特别看重速度,但作者认为快速决策存在着严重缺陷。帕特诺伊的结论相当具有开创性,它为纠正现代社会对快速反应的过度追求提供了可能,无论这种追求是体现在运动场上、股票交易的高速计算中,还是军事领域。
——《科克斯书评》
弗兰克·帕特诺伊是美国著名的金融类畅销书作家,他的好几部著作,如《诚信的背后:华尔街圈钱游戏的真相》《贪婪传染病:谎言和风险如何腐蚀了金融市场》《火柴大王》等,都是以详尽、细腻的笔墨,毫不留情地揭露金融交易背后的各种弊病与缺陷,将华尔街的贪婪本性和欺诈丑闻暴露于阳光之下。也正因如此,帕特诺伊被不少人看成是一个喜欢打开“黑盒子”的人,他每一部新书的出版,都会令华尔街的金融家们又恨又怕。不过,帕特诺伊这部名为《慢决策》的书,终于可以让那些金融家们暂时松一口气,因为这一次,帕特诺伊将眼光投向了另~个领域:人类的决策机制问题。
在本书中,帕特诺伊希望了解一个所有人都想要了解的问题:如何才能做出更好的决策?这里的“决策”并不仅限于商业或者金融方面,帕特诺伊希望揭示人类各类决策行为背后的普遍奥义。为此,作者采访了一百多位来自各行各业的专家,对不同领域数以百计的最新研究与实验进行了深入分析。最终,帕特诺伊得出的结论是:延迟,可以让我们做出更好的决策。
这个结论听起来未免有些不合时宜,毕竟在这样一个讲求效率、膜拜速度的时代,“拖延”一词被冠以恶名,每个渴望成功的人都力图与它划清界限,避之唯恐不及。然而本书的作者却告诉我们,真正的成功人士,往往都精通“拖延”之道:顶尖的网球高手总是要拖到最后100毫秒才挥拍接球;优秀的脱口秀主持人往往会用5秒到10秒来进行铺垫,然后才抖出包袱;高明的政治家不会选择在第一时间进行道歉;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克尔洛夫一直拖了8个月才将朋友托付的箱子寄回美国;股神巴菲特认为自己成功的秘诀之一就是推迟决定。因此在本书中,“拖延”并不是一个恶魔般的词汇。只要我们善加利用,延迟就能变成一门艺术、一门科学、一把帮助我们做出正确决策的钥匙。
感谢湛庐文化将这样一本极有意思的书交给我来翻译。不得不承认,本书的译稿也是典型的“拖延”的产物。在翻译过程中,笔者几次打破预先商定的截稿日期,一拖再拖,但总是能得到湛庐文化各位编辑老师的谅解和宽容。但愿我的这种“拖延”,换来的是译稿在质量上的保证。另外,马强先生、尹娟女士、吴兰英女士分别承担了部分章节的翻译任务,并提出了极具建设性的意见,在此也一并致以深深的谢意。同时感谢我的父母亲人所给予的各种支持,让我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特别需要说明的是,限于译者的学识水平,本书译稿想必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希望各位读者不吝批评赐教。
欧阳明亮
2016年5月
如果有1小时,请等待59分钟
如果你希望成为算无遗策的智者,那么就得虚心向我的宠物狗弗莱彻学习。它本可以眨眼间一口吞掉搁在鼻子上的饼干,但它选择了矜持,决定推迟享受近在咫尺、美味扑鼻的点心,以此炫耀自己克制本能与情绪的能力。虽然本书探讨的主要是人类心理而非动物行为,但从弗莱彻的表现中,我们可以领会本书的精髓所在。
14岁大的弗莱彻从小就受到我的训练,不会迫不及待地奔向食物。它或许无法思考几分钟后将要发生的事情,但它能在有限的范围内预料后果、延迟满足,这种能力让它尝尽甜头。如果我的家人吃过晚餐后将一些食物剩在桌子上,弗莱彻并不会立马飞奔而来,因为我们很可能会上前制止。相反,它会默默地跟随我们走进客厅,安卧在我脚边。直到厨房传来摔盘碰碗的声音,我们才发现它已经悄悄地溜了出去。
最新的实验证明,弗莱彻并非狗中的特例。来自苏格兰与法国的研究人员在2012年公布的一项研究成果与许多宠物狗主人的经验不谋而合:在面对食物时,各种狗都能做出一些具有超前意识的决定。如果它们有机会获得更加优厚的回报,绝大多数犬类都能学会控制自己的瞬时反应,而且至少可以保持10~20秒之久。许多宠物狗的忍耐时间甚至更长,一只牧羊犬叼着一块鸡肉味狗粮,等待了十几分钟的时间,就是为了换取更大块的食物。
延迟与决策的时机
近年来,关于人类的决策机制问题,科学家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心理学家认为,我们拥有两套思维方式,一是直觉,二是分析,都可能导致严重的认知错误。行为经济学家表示,人们对激励因素所做的反应常常缺乏理性、偏离事实,而且这种结果有时是预料之中的。神经科学家则通过扫描大脑影像,揭示了在受到不同刺激时,大脑的哪些区域会做出反应。
但我们依然感到不解的是:时机与延迟在决策中到底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为什么我们的反应要么太快,要么太慢,总是无法把握时机?延迟可以使一个明智的决定变成一招臭棋,但也可以让一招臭棋成为一记绝杀。目前关于决策问题的诸多研究能够帮助我们了解什么事情该做,以及该怎样去做,却很少告诉我们行动的时机。在某些时候,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直觉,做出迅速的反应;在其他时候,则应该三思而后行,从长计议。
在有关决策机制的研究中,时机与延迟并没有受到特别的关注,但这些概念其实潜藏于幕后,尤其是在关于人性问题的讨论中。许多科学家认为,能够对未来进行思考,是人类拥有的一项卓越能力,正是这种能力将人类与其他动物区分开来。不过,思考未来与预测未来毕竟不是一回事。
我用了超过15年的时间来研习法律和金融。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时,我极力想要弄清:那些大牌银行、监管部门以及相关机构为什么会如此短视,最终导致了一场经济浩劫?他们的决策为什么漏洞百出,他们对未来的预测为什么错得离谱,从而酿成了巨祸?我同样也想知道:自己身上拖拖拉拉的习惯(我家卧室壁橱仅有的一盏灯已经坏了5年)难道真的是无可救药?
我采访过一百多位来自各行各业的专家,分析过不同领域数以百计的最新研究与实验,其中许多成果尚未公开。我注意到,不同专业类型的决策研究者之间缺乏交流,很多时候他们甚至没有听说过对方。决策问题的研究领域变得四分五裂、枝蔓丛生,某个分支领域的学者对另一个分支的学者常常毫无耳闻,即使他们努力解决的是相同的问题。
我花了数年去思考决策与时机的关系,最终得出一个结论:如果要厘清这一问题,不能指望心理学、行为经济学、神经科学,或者法律、金融、历史等某一门单独的学科,而是应该同时探究所有这些领域。我试图像一位称职的律师那样,将这些学科的大量证据进行收集整合,旨在揭示、阐明那些仅从一个角度来看无法发现的问题。
由于现代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大多数人已经习惯于快速反应。我们不会,也无法给自己足够的时间去思索我们所面对的日益复杂的挑战。现代科技将我们紧紧包围,驱赶着我们一路向前。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家里,我们时刻感受到时间的挤压与催促。然而,一个优秀的时间管理者,即使面临燃眉之急,他也会在行动之前尽可能长地做必要的停顿,而有些时间管理者似乎可以放慢时间的脚步。对明智的决策者来说,时间并不是精准刻板的节拍器或者原子钟,它十分灵活,富有弹性。
在快速反应中,才华卓越的杰出人物总是本能地知道该在什么时候稍作停顿,即使只是瞬间的暂停,而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更长时间的决策。我们当中的一些人具有出色的才能,他们讲笑话的时候知道在什么地方应该停顿,以便抖出响亮的包袱;他们在对别人做出评价之前,也知道应该稍安毋躁,多考虑一个小时再说。这种能力一部分源自直觉,一部分源自分析。通过反复摸索或者咨询专家,我们可以学到其中的一些奥妙,另外,也可以通过观察幼儿甚至动物的行为来从中获益。延迟之道既是一种艺术,也是一门科学。
本书将反复讨论两个问题,它们对于决策至关重要,无论是涉及个人生活还是职业生涯。第一,在特定情况下,我们需要多少时间来做出反应或者形成决策?第二,一旦知道了所需的时间,那么在做出决定前的这段时间里,我们应该做些什么?本书首先探讨的是极速状态下的决策问题,其间的反应过程往往只有一瞬。随着全书的展开,再进一步审视那些涉及更长时间的决策问题。
本书将不止一次地告诉我们,在多数情况下,我们需要更长的时间做出决定。等待越久,结果就越好。而一旦明确了所需的决策时间,就应该尽可能地拖到最后一刻再做出决定。如果时间有1个小时,那就等59分钟后再说。如果时间有1年,那就等364天后再说。即使决策的时间只有半秒,也要耐心等待。多等待1毫秒,也许就能改变一切。
弗兰克·帕特诺伊著的《慢决策(如何在极速时代掌握慢思考的力量)》将反复讨论两个问题,它们对于决策至关重要,无论是涉及个人生活还是职业生涯。一是在特定情况下,我们需要多少时间来做出反应或者形成决策?二是一旦知道了所需的时间,那么在做出决定前的这段时间里,我们应该做些什么?本书首先探讨的是极速状态下的决策问题,其间的反应过程往往只有一瞬。随着全书的展开,再进一步审视那些涉及更长时间的决策问题。
《慢决策(如何在极速时代掌握慢思考的力量)》是一本讨论决策时机及教你如何在充分思考后果断下决定的书。
弗兰克·帕特诺伊教授通过探访百余位专家,从投资管理、喜剧表演、比赛、军事策略制定、创新发明,甚至说话、约会、道歉等对时机的正确把握中,揭开时间管理与延迟决策的谜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