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何轩,湖北监利人,湖南理工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华中师范大学文艺学博士。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理事,湖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湖南省报告文学学会常务理事,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文学批评学研究中心”学科方向带头人。主要研究方向为文学批评理论与实践,迄今在梁启超小说功用理论、何建明报告文学、打工诗歌等领域出版学术专著2部(《儒家文化与晚清新小说的兴起》《中国打工诗歌辑录与评点》)、合著1部(《何建明评传》),在《南方文坛》《湖北大学学报》《湖北社会科学》《求索》《中国大学教学》《光明日报》《文艺报》、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等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持省部级课题4项。 目录 第一章 文本细读批评 文本细读批评导引 1.1 《忠诚与背叛》:历史的镜鉴与现实的拷问 1.2 《国家》:外展大国形象内凝国家意识 1.3 《奠基者》:“气场”串起的“国魂·军魂·石油魂” 1.4 《我的天堂》:苏州30年发展报告的里程碑 1.5 《罪童泪》:留守儿童预警教育学的问题与出路 1.6 《华威先生》:权威的建构与主体的颠覆 1.7 《警察和赞美诗》:无奈的选择与冷漠的叙事 1.8 《岳阳楼新景区散文诗词集》:原创与再创 第二章 文学现象批评 文学现象批评导引 2.1 论贾平凹美文中的禅味 2.2 “三农问题”叙事的两种路径与效果 ――《根本利益》与《中国农民调查》比较论 2.3 打工文学的精神引擎 ――从《纪念碑》到《城市,也是我们的》 2.4 “打工诗歌”与底层和谐文化建设 2.5 淡泊中的执着 ――评作为藏书家的余三定 2.6 “血性批评”的崛起与崛起的“血性批评家” ――熊元义文艺理论与批评阅读手记 2.7 被遗忘的现代性: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文小品的重新评价 2.8 共产党人的文学镜像:从浮雕式群像到多声部变奏 ――新中国60年文学产党人形象塑造的价值和启示 第三章 理论批评 理论批评导引 3.1 论梁启超对小说功用的理论创新 3.2 论梁启超对小说功用的实践创新 3.3 论梁启超的“应用佛学”与其小说观的关系 3.4 “道”与“艺”的冲突:梁启超小说宣传思想论 3.5 文学语言批评解码刍议: 3.6 全媒时代报告文学影响力的建构与传播 3.7 晚清八股取士的废止与新小说的兴起 第四章 学术综述 学术综述导引 4.1 新世纪打工诗歌研究述评 4.2 构筑报告文学新的长城:交流·对话·反思 ――2011年全国报告文学创作理论研讨会述评 4.3 “何建明研究所”成立暨《何建明评传》撰写研讨会综述 第五章 学术著作评论 学术著作评论导引 5.1 报告文学研究的理论整合与创新 ――读章 罗生《中国报告文学新论――从新时期到新世纪》 5.2 整体性·集成性·过渡性 ――评付建舟《小说界革命的兴起与发展》 5.3 作家评传与文化软实力 ――评《当代湖南作家评传丛书》 5.4 文化转型与内生动力 ――评《儒家文化与晚清新小说的兴起》 作者主要批评文章目录 后记 批评学步20年 内容推荐 本书聚焦文学批评写作的实践性与操作性问题,以作者20年文学批评写作实践与教学经验为经,以文本细读—现象批评—理论批评—学术综述—学术著作评论等5种批评形态为纬,探索、挖掘不同批评形态写作方法与实践案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