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婪伤人又害己
什么叫贪婪?一旦“想要”超过了实际“需要”时,便叫作“贪婪”。有人说,人的“欲壑”始终是难以填满的。所以,在物质方面的少欲知足,常常能够为人自身营造出一种安定的心境和安全的环境。当然,少欲并不是说什么都不要,或者不去追求,而是已有的要珍惜,没有的不去做无谓的“追求”。人要有知足感,知足不是懈怠懒惰不事生产,而是安于自己已拥有的和所能得到的,并且常常有满足感,有能够将自己拥有的分享给他人的意识。
大千世界,许多人在为“必须”的“身外之物”而努力,被诸多的欲望无形地束缚着内心,被不断出现的诱惑牵引着身躯。比如,位子是处级还觉得不够,还想升到厅级;房子是三室一厅还嫌不够大,还想要四室一厅甚至别墅;票子光口袋里鼓鼓囊囊还不行,最好子孙三代都无忧……常言说得好:荣华终是三更梦,富贵如同九月霜。很多时候,人们在“追求”的过程中,时刻都受着攀比、嫉妒、猜忌、悔恨等很多负面情绪的煎熬,于是,一生都在追求着无休无止的虚名、虚荣、虚利。
从前,有一个山民,以采樵为生,日子过得非常辛苦,却仍改变不了自己穷困潦倒的现状。他在佛前不知烧了多少“高香”,天天都祈求好运降临。
不知道真是佛祖慈悲显灵,还是山民的诚心感动了上天。一天,他在山坳里竟然挖出了一个100多斤的金罗汉!
转眼间,他荣华富贵加身,又是买房,又是置地。宾朋亲友一时竟比往日多出好几倍,大家都向他表示祝贺,目光中充满着羡慕。
可是,山民只是高兴了几个月,继而犯起愁来,此后,食不知味,卧不安稳。
“我们现在这么大的家产,就是贼偷,也一时半会儿不会被偷光啊!你到底愁啥呀?”他的老婆劝了几次都没有效果,不由地高声埋怨起来。
“你一个妇道人家哪里知道,怕人偷只是原因之一。”山民叹了口气,说了半句便将脑袋埋在了臂弯里,又变成了一只“闷葫芦”。好久,他才说:“人们常说18罗汉,既然挖出了一个金罗汉,肯定会有其他17个金罗汉,只是现在那17个不知在什么地方。要是那17个金罗汉全部都被我挖出来归我所有,那我就心满意足了。”
原来,这是山民犯愁的最大原因!
其实,在挖出了一个金罗汉后,山民早已过上了本不敢想象的奢侈生活,可“贪心不足蛇吞象”,他执着于还没有得到甚至也许根本不存在的另外17个金罗汉上,无视当下已经很美好的生活。贪心的人,最大的特点就是得陇望蜀,贪得无厌,心有妄求。其实人生短暂,人所需要的并不多,过分地追求财富或刻意地敛财虽然会使自己暂时得到快乐,却失去了人生最根本的意义。 人若缺乏衣食,生命就不能健康地维持下去;若没有夫妻关系,生命就没有办法得到延续。但如果超过了自己能力负荷,总去追求没有止境的贪欲,痛苦就会接踵而来。
人除了有生存的基本需求外,通常在看到美丽的风景、听到美妙的音乐时,总会驻足想多看几眼、多听几声,这都是人之常情。心理学家说,享受美色与音乐,是人本能的反应,不需要特别厌弃。美丽的景色,多看无伤大雅;美妙的音乐,多听让心欢愉,不仅是一种心灵的享受,对提高自身修养也大有帮助。但是如果觉得风景优美、音乐动听,想占为己有,或者一味沉迷其中,这就是“贪”了。
在东南亚,有一种很特殊的捕捉猴子的方法,即用一只木箱,把一些美味的水果放在里面,在箱子的盖上开一个小洞,其大小刚好够猴子的手伸进去。一旦猴子伸进手去抓住了里面的水果,手就抽不出来了,除非它把手中已经抓到的水果放下。但是大多数猴子都不肯放下手中已经抓到的水果,以致当猎人到来的时候,便不费气力地就把猴子捉住了。
这便是猴子不愿“放下”所造成的悲剧。像这些猴子一样不肯“放下”的人的悲剧,在生活中也是很常见的。很多时候,人之所以感到痛苦,很大程度上在于自己总是去追求一些已经“拥有”了的或渴望占有的东西。别人拥有的,渴望自己也能够拥有;已经得到了的,还想要得到更多。
中国古代很多智者、贤者,他们安贫乐道,济世利人。有贪欲的人,纵使富甲天下,也仍是“穷人”;而少欲知足的人,才是无虞匮乏的“富人”。
人远离贪欲,正确认识自己的实际需求,才会逐渐为自己带来快乐,也才会慢慢体会到简单生活的美好所在。贪为苦本,少欲知足即为快乐之本。
P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