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生逢乱世
人一生的活动是极为丰富多变的,我们大多数人都无法预知自己会如何走完人生的旅程。但人的活动又必然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之中进行的,所以不可避免要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的规范和限制。所有的行为和观念都要打上时代的烙印。尽管丘处机不能与凡夫俗子同曰而语,但他也无法逃避社会历史的掌控。要体察丘真人的人生选择和心路历程,我们就必须了解他所处的时代背景。宋元前的道教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就其渊源来说,我们最早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的自然崇拜和人神沟通的巫术。而至春秋战国时期,经过诸子百家理性化的洗礼,特别是融摄了当时道家、阴阳家和神仙方术之说,道教有了极为深厚的思想底蕴。至东汉末年,社会纷乱,苦难重重,民不聊生,哀鸿遍野,当道教以救苦救难的面貌出现在世人面前时,立刻就被天下黎民所尊崇,成为中国本土非常强大的宗教。
以收录全真道碑记为主的元代《甘水仙源录》中说:“道家者流,其源出于老庄,后人失其本旨,派而为方术,为符箓、为烧炼、为章醮。”的确,在宋元以前道教最主要的门派就是符箓派和金丹派。前者以《太平经》为本,以符篆为传教布道的主要形式。“符”的本义是相合,后来逐渐演变为帝王下达指令或调兵遣将的凭证,由此,“符”成为政治权力的象征。所以在古代文献里,常出现兵符、虎符、符信、符节、符玺等词。而符篆派的道人则认为,尘世间的帝王无疑是拥有权力的,但天界的神仙所拥有的权力更大。得到人间帝王的授权,尚且能耀武扬威;倘若得到天神的青睐,则更是无上荣光。人间的“符”在将相手中,而天界的“符”则在道士手中,所以道士凭借“符”替天行道,拥有斩妖除魔的能力。这种“符”在形式上是用朱笔或墨笔所画的一种点线组合,有字有图,配以一些变体后的神秘文字,被认为有驱使鬼神、治病禳灾的功能。而“篆”则是尘世帝王自称其所谓天赐的符命之书,符篆派的道人也借此意表示自己与天神相通,如南朝名道陶弘景就说:“箓者,本日赤文洞神式。”这里的“赤文”也就是朱笔,“洞神”则是通神,合起来的意义就是用朱笔写字达到和神灵相通。这个意思和前面的“符”的含义基本一致,所以合在一起,称为“符篆”。符篆派的这种观念影响深远,譬如王安石在《元日》一诗中就说:“干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里“旧符”指的就是桃符,即用桃木做的两块大板,上面分别书写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荼”和“郁垒”的名字,用以驱鬼压邪。时至今日,我们仍然在民间可以看到不少符,如日常生活中人们常说的护身符、平安符、姻缘符、连心符等等。P6-7
徐骆,1980年生,湖北石首人。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中国哲学专业博士生,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哲学与美学。长江大学马思主义学院政治系讲师。出版译著《后现代艺术与哲学的浪漫之欲》。
对于中国道家人物来说,可能除了老子、庄子、列子、抱朴子之外,最为当下老百姓所熟悉的就是丘处机了。他之所以被民众青眼相加,也是机缘巧合。曾经有一部香港武侠电视剧风靡全国,这就是金庸先生的成名作《射雕英雄传》。在这部影视作品里,丘处机是关键人物,发挥着穿针引线的作用,甚至不少武侠迷感叹到,要是当初丘处机没有路过牛家村,整个历史就要改写。的确如此,小说一开场,第一个令人眼前一亮的武林高手就是丘处机。他身穿粗布道袍,正值壮年,面容清瘦,风尘仆仆,手持长剑,行侠仗义,警恶惩奸,刚出场时手上就提着一个名叫王道乾的奸臣的首级。让人立刻感觉到一位武林人物的豪迈之气。正是他以靖康之耻为郭靖、杨康取名,也正是他杀退金兵,却留下伤员完颜洪烈被包惜弱所收留与照顾,从此发展出诸多恩怨情仇。由此一个个鲜活的人物陆续登场,大放异彩,有狡诈却又多情的杨康,憨厚耿直的郭靖,古灵精怪实则痴情的黄蓉……金庸不愧为香江第一健笔,所到之处,无不妙笔生花。但不幸的是,光芒四射的人物实在太多,武功高强的侠客更是层出不穷,丘处机就显得日趋平庸,最后消失在众多豪杰之中,茫茫大漠也成了其他英雄大展风采的舞台。
当然这一切只是小说家言,真实的历史往往出乎人的意料。首先丘处机并非虚构人物,更非浪得虚名,他被后人纪念。在道教史上,全真道是封建社会后期唯一能够与正一道分庭抗礼的教派。尽管全真道由丘处机的业师王重阳所创立,但真正使得全真道的教义日趋明确,为世人所接纳以至于趋于极盛则有赖于全真七子——马钰、谭处端、刘处玄、丘处机、王处一、郝大通和孙不二。丘处机尽管并非全真七子中最年长、最有修为之人,但却是真正将全真道发扬光大的顶梁人物。
其次他也并非是赏善罚恶、替天行道的武林侠客。小说之中的“刺奸贼、杀金狗”完全是子虚乌有之事。在真实的历史中,丘处机和金朝的上层人物之间是有来有往,甚至过从较密的。金世宗年老体弱,对道家的修身延寿之道兴趣甚浓,对作为后起之秀的全真道也是格外信赖。先是笼络王处一以求长生之术,后则器重丘处机请教延生之理。为了表达对丘处机的敬意,先是赐予丘处机巾冠衫系,继而为丘真人修道观,甚至还让皇亲国戚前去探问。而丘处机也为金世宗设坛讲经,剖析至理,甚至一度还想把全真道内丹修炼的不传之秘传授给金世宗。
至于“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这种武侠人物的热血豪情,更是与丘处机无缘。作为道家人物,丘处机继承了“贵生”“清虚”“爱身”“保真”等道家的基本精神。尽管他没有“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的壮举,但是却有远远超出武林第一高手的本领——劝善止杀。这也正是老子所言的:“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他先后几次向成吉思汗提出寡欲止杀的意见,由此使得这位草原枭雄改变了以蒙古铁蹄践踏中原的想法,从而保全天下无数苍生。在获得金人和成吉思汗的特别授权之后,他还大开善门,四处奔走,分粮济馁,广修道场,以收徒之名拯救八方难民。而在民众罹难之后,他还斋醮(jiào)禳(ráng)禁,超度亡灵,为百姓虔诚祷告,在精神上给予苦难的同胞以巨大的安慰。这种济世为怀的风骨和气魄远远超出了江湖中的纷纷扰扰、打打杀杀,更加不是所谓的武林绝学能做到的事情。所以在这样的意义上,尽管丘处机不杀一人,但却是当时真正的侠之大者。
除了光大门楣、拯救苍生的笃行之外,丘处机还为道教的理论作出了极大的贡献。他留下的著作有《磻(pán)溪集》,其中收录的诗词共四百七十余篇。尽管他幼年未尝读书,成年后才得遇祖师,方能识字读经,但他资质聪颖、悟性奇高,所写诗文用词清雅明丽,尤其在写景抒怀方面更是行家里手,令人读来顿觉滋味深长,空灵脱俗。所以玉峰老人胡光谦在《磻溪集》序中大为赞赏,称他的词是:“动容无不妙,出语总成真。”而清代以严谨著称,刻印校勘《十三经》的大学者阮元也在《四库未收书目提要》卷五中对其评价颇高:“处机各诗,亦清真平淡,多可诵云。”他的这部诗集在当时对吸引知识分子、宣扬全真道教义发挥了重要作用。
今人可以看到的丘处机的著作还有《道藏》中题为“长春演道主教真人撰”的《大丹直指》二卷。这本书阐发了全真道的内丹理论及修炼方法。在理论上,他继承了王重阳三教圆融的观念,既吸纳了禅宗的“明心见性”的理论,也发扬了儒家讲究“道在人伦日用”的功夫,对“性”与“命”“有为”与“无为”等范畴都有自己独到的创见;在修行方法上,他去繁就简,清除了不少晦涩附会的学说,以简明通俗、易于操作为特点,大力推进了当时道教的内丹理论建设,也是今人研究全真道的内丹修炼理论的必读书目。
另有丘处机的弟子李志常所记述的《长春真人西游记》。这部书讲述了丘处机的生平、因何缘由前往大漠深处、一路如何艰辛跋涉、最后如何劝化成吉思汗,还描述了所经山川道里及沿途所见风俗人情。这部书是研究13世纪中西交通、西域历史地理与气象及全真道历史的重要资料,在当时更是对提升全真道的历史地位大有裨益。国学大师王国维也十分看重此书,曾以一年多的时间潜心研究,并于1926年5月完成了《长春真人西游记校注》。他对书中涉及的历史地理有极为详尽的考证,为我们读通此书扫除了许多障碍,但可惜的是,王先生在书成之后的第二年便自沉昆明湖了。若以王先生的功力再作探究,《长春真人西游记》必有更多可挖掘的亮点。真是令后人扼腕叹启、不已。
此外。丘处机所代表的全真道内丹修炼理论和他的西域之行对吴承恩的《西游记》创作也颇有影响。明清两代有很多学者如陶宗仪、陈士斌、张含章等人都认为《西游记》实为丘处机所作。直至后来经过焦循、王培荀等清代学者和鲁迅、胡适诸多当代大家的详细考证,才定下了《西游记》是吴承恩所作的论断。时至今日,丘处机作《西游记》之说又有波澜,但还缺乏力证。其中澳大利亚学者柳存仁先生的研究角度很独特,他在《全真道和小说西游记》中指出,《西游记》中所引用的很多韵文和语汇大多出自全真道内丹作品,《西游记》故事中的一些角色或物品也另有寓意,实为代指内丹术语。不管丘处机是否为《西游记》的真正作者,有一点基本可以断定,那就是《西游记》肯定与全真道,尤其与丘处机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相信随着更多史料的出土和整理,我们会更加具体地了解两者之间的关联。
丘处机一生持守虚怀若谷、清净自然的道家理念,但又秉持忠信敦淳、悲天悯人的儒家情怀。他生逢乱世,世道虽衰微,但君子却自强。丘真人以真诚求道之心,谨行识、勤修为、去人欲、通大道、化君王、成大业。在铁蹄声声、索人魂魄的末世,他展露出方外之人的山林隐者之逸乐和冲虚飘灵之仙趣。以超越的精神抚慰身处绝境的黎民,帮他们消弭心中的痛楚忧伤。在哭泣连连、催人断肠的乱世,他也肩负起拯救天下苍生于水火的重任,不畏艰难险阻,不惧世人冷语,交权贵,勉霸主,以笃实的态度力挽狂澜于既倒之苦海,使得中国终归一统。又让中华文化在民族纷乱中薪火相传。正是如此,乾隆皇帝赞誉他“万古长生,不用餐霞求秘诀;一言止杀,始知济世有奇功。”这的确是对丘真人颇为中肯的评价。
丘处机,师从王重阳,“全真七子”之一,后开创龙门一派,成为道家代表人物之一。徐骆著的《丘处机/大家精要》以十万之言讲述了丘处机的生平、思想,重点描写了他在帝王将相身旁是如何劝善止杀、庇佑苍生,又是如何将“识心见性”“济世保民”的思想用于实践,终成为历代百姓尊崇的道教修行者、思想家。
“大家精要”丛书以近300位对人类文明有卓越贡献的大师为对象,浓缩其生平与思想精粹,涉及文学、史学、哲学、军事学等领域,旨在“启迪生活智慧,开悟人生哲学”。
丛书作者都是相关领域的研究专家,以浅显易懂的语言,清晰、简练、严密地阐述“大家”生平与思想,让读者能快速读懂“大家”。
徐骆著的《丘处机/大家精要》为丛书的其中一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