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爷爷的爷爷哪里来(彩绘版)/新课标语文必读丛书
分类 少儿童书-启蒙益智-科普百科
作者 贾兰坡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从“神创论”到认识上的蒙昧时期

人很早就想知道自己是怎么来的。由于科学的落后,人们得不到正确的认识,就认为人是用泥土造的,也就是“神创论”。“神创论”在世界上流传很广,东、西方都有这样的神话故事传播。

在中国广为流传的是盘古开天辟地和女娲抟土造人。古人们认为,世界上最初没有万物,后来出现了盘古氏,他用斧头劈开了天、地,天一天天加高,地一日日增厚,盘古氏也一天天跟着长大。万年之后,成了天高不可测、地厚不可量的世界,盘古氏也成了顶天立地的巨人,支撑着天与地。他死后化成了太阳、月亮、星星、山川、河流和草木。天地星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出现了,只是世界上还没有人。这时女娲出现了,她取土和水,抟成泥,捏成人,从此世上就有了人。

在国外的神话中,也有相似的说法。埃及的传说中,人是由鹿面人身的神哈奴姆用泥土塑造成的,并与女神赫脱给了这些泥人生命。在希腊的神话中,普罗米修斯用泥土捏出了动物和人,又从天上偷来火种交给了人类,并教会了人类生存技能。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神话传说被宗教利用,成为宗教的经典,并撰成教义,更加在人们心目中广为流传。关于“上帝造人”,古犹太教《旧约全书》的创世纪部分,说上帝花了6天时间创造了世界和人类:第一天创造了光,分了昼夜;第二天创造了空气,分了天地;第三天创造了陆地、海洋、各种植物;第四天创造了日月星辰,分管时令节气和岁月;第五天创造了水下和陆上的各种动物;第六天创造了男人和女人及五谷、牲畜;第七天上帝感到累了,休息了。在基督教《圣经》中的“创世说”中说耶和华上帝创造了天地之后,世界仍一片荒芜,于是他降甘露于大地,长出了草木。耶和华用泥捏了一个人,取名“亚当”,造了一个伊甸园,把亚当安置在里面。伊甸园中有各种花木,长着美味的果实。后来耶和华上帝感到亚当一个人很寂寞,在亚当熟睡之时,抽出他的一根肋骨造了一个女人,取名“夏娃”,上帝把各种飞禽走兽送到他们跟前。后来,夏娃偷吃了禁果。上帝把亚当、夏娃贬下尘世,随后发了一场洪水以示对世间罪恶的惩罚,并造了一条诺亚方舟,来拯救世间无辜的生灵。

不管是女娲抟土造人也好,还是上帝造人也好,这些神话传说都并非出于偶然,而是人们很想了解和知道自己是怎么来的,由于不得其解才造出了“神创论”。

我的童年是在农村度过的。逮蝈蝈、掏蛐蛐、捉鸟、拍黄土盖房是我们那个时代儿童最普遍的游戏。每逢我玩后回家,母亲都要为我冲洗,有时一天两三遍。母亲边搓边唠叨:“要不怎么说人是用土捏的呢!无论怎么搓,都能搓下泥来。”我6岁时到离我家不远的外祖母家读私塾,也常听老师和外祖母这样说。可见“人是泥捏的”的传说流传得多广、多深了。  何时出现的传说,不得而知,想来在有文字之前就已经开始了。而与“神创论”唱反调的还得说是中国的学者。远在2000多年前我国春秋时代的管仲(?—公元前645年)在《管子·水地篇》上说:“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诸生之宗室也。”意思是说:水是万物的根本,所有的生物都来自于水。他的这句话说出了生命的起源。

战国时代的伟大诗人屈原在诗歌《天问》中,对自然现象、神话传说一口气提出了100多个问题。对女娲抟土造人也提出了质疑:“女娲氏有体,孰制匠之?”意思是说,女娲氏既然也有身体,又是谁造的呢?

最使人惊奇的是山东省微山县出土的东汉时期的“鱼、猿、人”的石刻画。原石横长1.86米,纵高0.85米(现藏于曲阜孔庙),作者不知是谁。在原石的左半部,从右向左并排着鱼、猿、人的刻像,让人看了之后,很自然地会想到“从鱼到人”的进化过程。

18世纪的法国博物学家乔治·比丰虽然也曾指出,生命首先诞生于海洋,以后才发展到了陆地;生物在环境条件的影响下会发生变化,器官在不同的使用程度上也会发生变化的科学论证,但是并没有指出从鱼到人的演化关系。

指出从鱼到人的演化关系并发表名著的是美国古脊椎动物学家威廉·格雷戈里。1929年他发表的《从鱼到人》,把人的面貌和构造与猿、猴等哺乳类、爬行类、两栖类相比较,把我们的面形一直追溯到鱼类。在当时,由于获得的材料有限,在演化过程中缺少的环节太多,有人嫌他的说法不充分,甚至指责他的某些看法是错误的。把从鱼演化到人的一枝一节都串联起来,谈何容易,你知道演化经过了多少时间吗?鱼类的出现,从地质时代的泥盆纪起,到现在已有3.7亿万年了,这是多么漫长的时间啊!

能够说明演化的资料的来源,并非是虚构的,而是来自于地下。地层就是一部巨大的“书”,它包罗万象,有许多许多东西是由地下取得的。就拿脊椎动物化石来说吧,其实也就是老百姓经常说的“龙骨”。它们绝大多数是哺乳动物的骨骼,由于在地下埋藏的时间较长,得以钙化。但是要成为化石,还要有一定的条件。首先,包括人在内的动物死亡后,能尽快地被埋藏起来,使其不暴露。然后,经过风吹雨淋,年代久之即可成为化石——我们所要研究的材料。

虽然许多人将脊椎动物的骨骼叫作“龙骨”,但从来也没人见过想象中的“龙”。我跑过除西藏之外的很多省份,也找不到“龙”的蛛丝马迹。所谓的“恐龙”,原意为蜥蜴之类巨大的爬行动物,原是日本学者用的译名,我们也就随之使用了。

除了化石的形成条件,还要能发现它们,直到把它们一点一点地发掘出来,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其中有很高的技术含量。从发掘到修理,使之完整地再现于人们的眼前,再加上翻制模型,都必须有很高超的技术。P1-4

作者简介
贾兰坡,曾用笔名贾郁生、周龙、蓝九公。河北省玉田县人,旧石器考古学家、古人类学家、第四纪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资历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贾兰坡是一位没有大学文凭却攀登上了科学殿堂很好的传奇式人物。1929年,他于北京汇文中学高中毕业。1931年,一次偶然的机会考入中国地质调查所当练习生,当年被派往周口店跟随裴文中搞发掘。1935年,裴文中到法国留学,贾兰坡便挑起了主持周口店发掘的工作。1936年11月15日至26日,贾兰坡在11天之内发现了三个“北京人”头盖骨而再次震惊世界学术界,这是继裴文中1929年发现“北京人”头盖骨之后又一次伟大的发现。贾兰坡一生著作等身,成果丰硕,已出版有四百多篇(部)作品。他特别对科普创作情有独钟。80岁以后,他出了很多像《爷爷的爷爷哪里来》这样的科普读物。1997年10月,在他九秩之年又写完了一本“大科学家写给小读者”看的11万字的“小书”《悠长的岁月》,以总结自己的一生。
童趣出版有限公司:成立于1994年,是靠前家经国家特许批准成立的合资出版企业,专业从事少年儿童图书、杂志的出版发行工作。二十几年来,童趣的产品以其健康丰实的内容、创新求变的精神活泼有趣的形式,赢得了全国各地小朋友及家长、老师的喜爱。
书评(媒体评论)

阅读一定量的大纲之外的科普作品,能够帮助孩子很好地提升理解力和记忆力。

——全民阅读形象代言人、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

科幻是一种充满创新意识的思维方式,科幻文学是在科学的基础上展开想象的文学。事实上,伟大想象从来都立足于现实,伟大智慧从来都来自于生活。

——第73届雨果奖得主,刘慈欣

文学作品的想象建立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科幻作家的则建立在一定的科学知识之上。文学幻想和科学家猜想的区别更大,它是建立在一定的生活经历之上,再去想象、类推的。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

目录

爷爷的爷爷哪里来

 从“神创论”到认识上的蒙昧时期

 “人类起源”科学来之不易

 北京人头盖骨

 北京人头盖骨丢失之谜

 北京人是最早的人吗?

 找到了比北京人更早的人类化石

 人类起源的演化过程

 人类使用工具也是人类起源的证据

 人类诞生在地球历史上的位置

 21世纪古人类学者的三大课题

 保护北京人遗址

悠长的岁月

 我的童年

 断断续续的学校生活

 考上练习生

 初到周口店

 狗骨架和两本书

 难忘的升级考试

 学会“四条腿走路”

 刻在心间的名字

 主持周口店发掘

 盐井沟挖“龙骨”

 发现了三个头盖骨

 辗转云南行

 升为技士

 周口店日寇大开杀戒

 进修解剖学

 南下受阻

 “北京人”失踪

 “偷”出“北京人”遗址图

 结识夏景修

 美国古生物学家葛利普

 与胡适谈合作

 重振周口店

 一场长达四年之久的争论

 发现了丁村遗址

 寻找比“北京人”更早的人

 广西探洞寻“巨猿”

 河西之行

 寻找细石器的起源

 从死神身边逃脱

 路途依然遥远

 流逝的岁月留下了什么

读后感

我的观察日记

序言

自主阅读,兴趣是关键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通过读书来提高学生个人素养,滋养灵魂与人生,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重中之重。

8~14岁是人的一生中培养良好阅读习惯的黄金期,是自主阅读习惯的关键养成期。《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应“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要实现教育目标,就要求学生能完成自主阅读。但是,如今坐在教室里的,是一群看绘本长大的学生,从绘本过渡到自主阅读,这对于学生来说,是阅读的转折点。大量案例研究结果显示,在0~8岁儿童的家庭中,从绘本读物到注音读物,有陪读习惯的家庭占87.5%。到了小学中年级,阅读内容开始逐步深入,文字量扩大,图片量减少,加之家长突然“放手”,学生阅读时少了陪伴,少了趣味,多了压力,很难完成自主阅读。

此时,如何让学生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成为摆在老师和家长面前的难题。要解决难题,当从两方面入手。

第一,为学生选择合适的书目

关于书目的选择,教育部的语文新课程标准为不同年龄的学生推荐了适合的课外阅读书目,但书目繁多,难以选择。

8~14岁,不仅是语言能力提高的关键期,也是学习范围扩大的阶段。在此阶段,应在提高文学素养的同时注重提高孩子的科学素养,进而为日后多学科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科学精神、科学素养是中国学生身心发展的核心素养之一,科学素养的养成,对各学科的学习促进以及对学生成长轨迹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本丛书提倡科学素养阅读,是对学生想象力的呵护,是给予学生更具人性关怀的教育,是为学生的发展打造更广阔的思维空间。

本套丛书以语文新课程标准为依据,选择影响至深的科学性作品,注重科学素养的养成,这样的书目,对8~14岁的学生来说,是不可或缺的。

第二,所选图书要能激发阅读兴趣

有了合适的书目,只是第一步。如果图书内容过于枯燥,在重要节点又缺乏引导,学生很容易将书束之高阁,不能完成整本书的阅读,收获也就无从谈起。

本套丛书在编写时深入研究了多个案例,针对小学生的阅读特点、难点,通过合理编排设置,一步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完成整本书的自主阅读。

1.精美前插页

别具匠心的前捅页设置,趣味性十足,让学生在翻开书的第一眼就产生兴趣。

2.超多彩绘图

根据作品情节精心绘制生动彩绘图,各类场景力求高度还原,精美图片丰富学生的想象,摆脱纯文字阅读的枯燥感。

3.作者故事

是什么样的人写下了这样伟大的作品?通过作者故事,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更加完整。

4.名家导学1-2-1(1个阅读要点、2个知识要点和1个成长要点)

独特的导学提示让学生了解名著应该读什么,并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得真切感悟。

5.章节导读

生动概括出每一章的主要情节,助推阅读情绪,且方便总结和回顾情节。

6.“勤学”“好问”“多思”注释

勤学——对书中知识点进行解析、拓展,作品中的科学知识一看就懂。

好问——古语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思维的起点。通过“好问”板块的设置引导学生发问和思考。

多思——深挖作品情节,渗透简单隽永的生活哲理,读中传情。

7.我的观察日记

读完整本书,学生能带着对作品的理解观察身边事物,写下属于自己的观察日记。目光所及,心中所想,于笔尖流露。

8.读后感

读完整本书,一篇读后感,既是对书中内容的梳理和总结,亦使感悟升华、余味盎然。

本套丛书,以更加合理的阅读动线,不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完成整本书白主阅读的同时,帮助学生更好更深入地领会文字的含义,并收获文字以外的惊喜。

内容推荐

我们在孩提时代,总会缠着父母问“我是从哪里来的”这类问题。当父母告诉你,他们结合才有了你,你是否会继续问,父母又是从哪里来的,父母的父母呢?这确实很伤脑筋。关于人类起源的问题,自古以来众说纷纭。我国著名考古学家贾兰坡为了解答这个问题,专门为青少年创作了这本科普名著——《爷爷的爷爷哪里来》。书中从人类在蒙昧时代一直信奉的“神创论”起笔,讲述中国和西方各自不同的神创造人类的故事。随着人类对自身认识的加深,“人猿同祖”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然而这一观点从出现到被世人接受经历了漫长的过程。贾兰坡以及古人类研究所的同事们为了彻底弄清楚人类起源的时间、地点,展开了艰辛的发掘工作。期间,周口店遗址的发掘、北京人头骨的山土,震惊世界,伴随而来的一场场学术争论也将古人类研究学科推向了一个更高的台阶。

编辑推荐

《爷爷的爷爷哪里来》的作者贾兰坡运用正叙、倒叙、插叙等多种叙述方式,动用举例子、列数字、画图表等多种说明方法,结合亲切、幽默而又通俗易懂的语言风格,揭开了考古学的神秘面纱,将研究中国人类起源的故事娓娓道来。作品将晦涩难懂的古人类学、旧石器考古学升华到了文学的境界,使考古的画面直观、立体地呈现在读者面前。通过作品,我们切实感受到考古研究者对科学的求真精神,以及人类源远流长的历史和艰难曲折的进化过程。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16:3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