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不完整的家
分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作者 胡可歆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一个家庭的健康与完整,首先来自个体的健康与完整。然而,怎样才算是一个“完整的人”呢?又如何才能成为一个健康、完整、神圣、充分发展且成熟的个体?

这是一个很重要也很庞大的问题。简单地说,一个完整的人,是能够好好地整合“身体一心理一灵性”三个层面并使其极为均衡的人。这并不是新的概念,只是近年来这些存在于东方的古老智慧重新被看见并被赋予重视而已,身心灵是交互影响且无法分割的整体,每一个层面的健康都需要个人额外的侧重与修持。

实务方面,则要另外加上“财务”与“关系”的健康,才能兼备,也就是詹姆斯·奥瑟·雷(James Arthur Ray)所倡导的生命的五根支柱,分别是“财务”“身体”“心理”“社会/关系”与“灵性”。财务健康与独立的经济能力是当前经济形态中不可或缺的健康要素,要成为一个完整的人,你就必须具备基本的经济能力、创造财富与价值的能力。或许多年后社会形态将有所转变,届时不一定需要金钱作为媒介;然而今日,“没有独立的经济就没有独立的人格”,这句话有其道理,无论是在原生家庭或婚姻当中皆然。而“关系”,则是修行的场域,生命就是关系,不仅仅局限于男女情爱,而且包含“你与自己”“你与他人”“你与世界”的关系。这五根生命的支柱都需要被你适当地关注与发展,也许在不同时刻倾力于不同层面,而最终须使整体均衡且健全。

一个完整的人,基本上也是“男性能量”与“女性能量”都能充分且均衡发展的人。通常是一个男性特质与女性特质兼备,能随着情境、目标与角色而适时转换及发挥的人。“男性能量”是高度聚焦,以目标为导向,同时使你与整体分离,独立出来成为一个特定的个体;“女性能量”则是家与内在源头的能量,如大海般包容,是连接的、流动的,你可以说它就是光与爱,以及五彩缤纷的生命力的展现。

这两种能量都很重要,当缺少了其中一个时,另外一个其实也无法有太大的发挥或良好的展现。我们似乎已经走到了代表男人和女人的两股能量需要调和平衡的时代了。从过度崇尚“阳”的当前社会,即崇拜快速、高效、拼命、成功和科技,转变到同样尊重“阴”的方面,重视慢活、无为、等待、黑暗、未知、大自然与地球。不仅是男人与女人彼此之间尊重合作,存在于每一个个体之内的“男性能量”及“女性能量”,也都需要被赋予尊重并允许其各自充分发展,使个体渐能从“未成熟的阳”与“未成熟的阴”迈向成熟。完整的人,也是逐渐从“低意识”走向“高意识”的人。不仅关系层面如此,个人的状态亦然。然而,在此之前,我要请你,亲爱的你,先去拥抱最低层的自己。

1、拥抱最低层的自己。  肯·威尔伯(Ken Wilber)很清楚地指出:“人类的意识成长必须包含、迎接并带着我们最基本的能量,诸如我们的动物性、性、身体、情绪,抱着所有这些往上成长。如果没有拥抱这些最低层的自己,就会造成病痛与心理的变态。如果我们要进展到意识成长的下一个阶段,就必须整合低层的自己。”

身体,便是最低层的自己;通过金钱所能满足的生理享受与物质需求,也属于低层的自己;情绪,无论是正面或负面,以及性能量,皆是生命力与热情所在,也属低层的自己。

完整的开端,其实是开始关注并接纳这些层面——被世俗贬抑、被自己拒斥的部分。所谓的“让自己完整”,也就是逐一地迎回这些曾让你羞愧与深恶痛绝的事物,迎回被你拒绝的自己。

2、双性教养——父爱和母爱的兼备。

你需要先让自己的男性能量与女性能量能够充分且均衡地发展,你需要先学习成为自己“内在的父亲”与“内在的母亲”,你需要先拥抱并接纳低层的自我,疗愈旧有的伤痛……当这些部分逐渐丰盈时,你将自然而然地能够在不同时刻给予自己需要的父爱和母爱,从而能够在孩子需要时,适切地给出父爱及母爱。

“父爱”与“母爱”是两种不同但都很重要的能量。致力于女性能量复苏的李安妮(Tara AnnLee)如此描述:“父爱让我们知道我们有更多的成长空间,可以变得更上进,鼓励我们不断学习、改善并前进。父爱主要的成分是动力与参与,以及主动进化。”而“母爱让我们看见自己现在就拥有的价值,让我们觉得被接受,能够很轻松自在地做自己。母爱主要的感觉是接纳、允许、宽容和自然的存在”。

简单地说,父亲的角色协助孩子健康地离开母亲,成为独特的自己,引领孩子成长前进;母亲的角色则协助孩子感受到无条件的爱与本来就具有的价值,接纳自己,并与内在源头和“家”维持联系。(我会在第二章里,进一步说明在疗愈与感受情绪的过程中,你如何与你“内在的父亲/父爱”与“内在的母亲/母爱”连接并同在,同时运用他们来协助自己与孩子。)

孩子成长的不同阶段,父亲与母亲的角色也有不同的意义与重要性,它是交替穿插的。由于“双性教养”并非本书的重点,在此仅是让你知道,独力教养孩子其实也能兼顾两者。

除了来自你自身的父性与母性,孩子成长过程中,特别是青春期期间,你仍需要主动为他寻找并创造其他健康且多元的“两性典范”,通过你与某些相对健康的朋友的接触与情谊的建立,并主动回避那些具有伤害性与不良示范的人物,谨慎地让他们成为孩子生活经验的一小部分,使得孩子有机会认识并看到其他不同于你或另一半的良好典范。

P24-27

作者简介
胡可歆,台湾地区大学心理学系学士,台湾地区大学心理学研究所临床组硕士。台北市联合医院松德院区临床心理师,兼任台湾地区大学学生心理辅导中心临床心理师。擅长心理创伤的疗愈、情绪调节、爱情与两性关系等领域。
书评(媒体评论)

珍爱自己,当爱人不再可爱,当关系已非心中那份理想形式,这或许是最实际也是最有效的觉醒。在这本书里,作者将自我疗愈和真诚的关照隐于字里行间,以理性来剖析感惰受苦者的自责、哀怨、愤怒与挣脱。仔细阅读,这本书有机会让伤心的人不再落泪,因为面对自我、重拾重任,人生的路就有机会向“活得更好”延展出去。

——陈淑惠,台湾大学心理学系教授

目录

推荐序 灵魂深处的觉醒

前言 疗愈,一场独一无二的旅程

01/完整家庭的困惑

 一个人即是圆满

 关于离婚的常见困惑

困惑一:离婚了,便无法再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

困惑二:我到底缺了什么

困惑三:外遇是人类的天性

困惑四:我太爱他,无法离开他

困惑五:忍受他不好的对待是学习成长的机会

困惑六:离婚会对孩子造成无法弥补的伤害

 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做必要的事,让幸福如影随形

 与其问“那怎么可能”,不如问“如何使其可能”

02/创伤的疗愈

 调整你对情绪的认识

爱自己的第一步,关注你的情绪

情绪是你内在的小孩

情绪疗愈的关键:接纳与调节

情绪的区别在于表达方式

你的情绪并非真理

 你的想法造成你的情绪

情绪的ABC模式

从ABC模式看情绪调节

 安全感的重建是创伤疗愈的基础

 疗愈是独一无二的旅程

 未成熟的宽恕——不被允许存在的愤怒

03/直面外遇

 亲爱的,你没有疯

 遭逢配偶外遇后的常见情绪

困惑——为什么是我

愤怒与十艮——你怎么能这样对我

悲伤——失去爱,失去家,我看不到未来

羡慕或嫉妒——“他们”怎么可以过得这么好

恐惧、害十白——我办不到,这实在是太可怕了

羞愧——我是个失败者,别人会怎么看我

孤单——我始终是一个人

 你只能看见你准备好要看见的事物

 认识自己

看清爱情的幻象

学习靠自己满足你的真实需要

“爱自己”与“自私”的区别

 设定你的底线,并尽全力执行它

 你是行动者,而非受害者

04/留下还是离去

 你的伴侣是否有改变的意愿及可能

改变的意愿藏匿于细微之处

改变能力的评估指标

外遇发生之前,你们的关系质量如何

 双方都有诚意的复合

 果断放下伤害性关系川

不在没有能力爱人的人身上寻找爱

让自己逐渐具备“离婚的条件”

 我的底线与我的选择

05/爱·谎言·关系中的外遇

 谎言与权力和控制有关,与爱无关

 进化心理学如何看待外遇

人类天性与基因的情感设计的益处

男人与女人不同的“性趣”与“繁衍策略”

配对关系与一夫一妻制

人类的“爱”与情感,不过是进化的执行者

我们每一个抉择,都在为后代塑形

让一切变得可能的“性择”与“亲职投资理论”

 用生理学解读“情欲”这回事

爱情激素与神经传导物质

关于睾酮的有趣研究

 不同社会文化对“外遇”的有趣解读

 三种不同意识层次的爱

进入关系的动机,决定了这段关系是否健康

当你格外渴望爱情时,回过头来观照你的状态

06/顾全与保护孩子

 转变为合作的“伙伴父母”

 孩子并非你或对方的延伸

 家庭中的情绪氛围比物质环境重要

 前离婚期对孩子的关照和帮助

对孩子伤害极大的做法

对孩子极有帮助的事

 调整与复原时期对孩子的关照和协助

尽快回归安定规律的生活

对孩子伤害极大的做法

对孩子发展极端有害的两种教养方式

你能给予孩子的极佳帮助

 无法成为伙伴父母的情况

一方可能对孩子造成极大的伤害

一方根本无意愿为孩子付出心力

 新伴侣与重组家庭

避免过快开启新的关系

离婚后有了新伴侣

重组/再婚家庭的新挑战

 所有这—切的关键:自我疗愈,成为完整的你

序言

灵魂深处的觉醒

犹记初识可歆是在2010年8月,我们一起担任第四届亚洲健康心理学国际研讨会司仪的工作,从咖啡馆里认真的讨论与准备,到五天会议中美丽优雅的表现,我看到她的温柔细腻与勇敢担当。空当中,两人坐在后台阶梯上悄声聊起生命的转变与书写的意念,看到她眼中闪耀的光芒,我心中默默为她祝福,也欣然接受为本书写序的邀请。好巧,三年后,正当我在韩国大田参加第五届亚洲健康心理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之际,得知这本我一直在期待的书即将诞生。

本书一开始就从语言对人的思考、价值观的影响力下笔,剖析语言的使用如何框定了我们思考的格局。可歆用深入浅出的语言,把认知行为治疗的概念融于其中,帮助我们看到思考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情绪与行为,带领我们打破既有的框架与困惑,得以用更宽广的视野来反思所谓的离婚、失婚和单亲等问题。接着,她进一步将心理学知识、实证研究、身心灵哲思、文学艺术美感与自身经验等巧妙地结合,一步步引导我们探索、剖析、看见自己与处境的原貌,进而连接自身的资源与能量,采取适当的行动,回应生命的挑战。

很感谢可歆把她生命历程的转化、灵魂深处的觉醒,以理性、感性、灵性交织的文字与我们分享,这本书所呈现的不只是一位从婚姻回归独身者的生命故事,还勾绘出女性如何在生命幽微处,张开双手,拥抱自己,进而优雅转身,开启另一扇窗,迎向广阔的蓝天。

这是我一直在等待的一本书。我也一直在等待为可歆写序的机会,如今我的心愿达成了,满心欢喜邀请你与我一起见证她的心灵之旅。深深祝福你,可歆!

台北市立大学心理与咨商学系教授兼教育学院院长

赵家琛博士

内容推荐

面对出轨与背叛,你在愤怒、悲伤之余,面对迷茫的未来,或许会有各种妥协。

也许是自己不好,用自责来掩盖真正的问题所在,却不知不觉让自己陷入了更痛苦的自卑;也许是太爱对方而无法离开。感情依附,并不是爱,有可能只是不了解自身真实需求时退而求其次的庇佑。担心单亲家庭会对孩子造成伤害。其实阻碍孩子身心发展的,并非破碎的家庭,而是父母自我的不完整。

每一段关系的结束,都是需要被哀悼的,但伤痛也需要你自己包扎与调理。唯有经过这样的历程,才能拥有真正的自由与爱。

作者胡可歆,与你有着相同的经历。身为心理咨询师的她,选择正视自己的情绪,积极地自我疗愈,走出伤痛。现在,她通过《不完整的家》一书把这段找回完整自我的旅程分享给你,帮助你重新认识自己,做出最适合的选择,涅槃重生。

编辑推荐

《不完整的家》一开始从语言对人的思考、价值观的影响力下笔,剖析语言的使用如何框定了我们思考的格局。胡可歆用深入浅出的语言,把认知行为治疗的概念融于其中,帮助我们看到思考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情绪与行为,带领我们打破既有的框架与困惑,得以用更宽广的视野来反思所谓的离婚、失婚和单亲等问题。接着,她进一步将心理学知识、实证研究、身心灵哲思、文学艺术美感与自身经验等巧妙地结合,一步步引导我们探索、剖析、看见自己与处境的原貌,进而连接自身的资源与能量,采取适当的行动,回应生命的挑战。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2:3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