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张哲,生于1987年,山东菏泽人,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所博士后,兼任清华大学创新发展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博士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研究方向为创新经济学理论、城市创新生态系统、国有企业改革和企业社会责任。 目录 第一章引言 第一节研究背景 第二节研究目的、思路及意义 一、研究目的及思路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内容 第三节研究方法 第四节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一、本研究可能的创新 二、本研究的不足 第二章理论综述 第一节相关概念界定 一、种业 二、种业改革 三、种业发展 第二节理论基础 一、创新与经济发展理论 二、知识产权理论 三、技术溢出理论 第三节国内外文献综述 一、国外文献综述 二、国内文献综述 第三章我国种业发展历史回顾 第一节计划时期(1949-1977年) 一、育种科研与创新 二、种子管理制度 三、种子市场的发展 第二节种业形成期(1978-2000年) 一、种业技术创新 二、种业制度变迁 三、种业发展 第三节种业发展期(2001-2010年) 一、种业技术创新 二、种业制度变迁 三、种业发展 第四节种业改革期(2011年至今) 一、新一轮种业改革基本思路 二、改革以来种业技术创新发展 三、改革以来的种业制度变迁 四、改革以来的种业发展 …… 第四章我国种业发展的问题 第五章技术溢出、知识产权保护强度测算 第六章知识产权保护、技术溢出与种业企业技术创新 第七章美国种业发展的经验借鉴 第八章结论与对策 附录1 附录2 参考文献 内容推荐 种子作为最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之一,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已经被广泛认可。自从2000年种业市场开放以来,我国种业规模发展迅速,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达到40%,但相比美国、英国,种子未来对农业生产的贡献还有较大的潜力。这主要是由于我国种业发展中面临着市场集中度低、创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