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瑞塔与瑞克(一位在职妈妈陪伴两个孩子成长的故事)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刘昭
出版社 西安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老师的疑惑

这是八月的一个清晨,古城西安的夏日,天亮得特别早,六点钟,太阳便露出了圆脸。我站在大学南路一幢高层楼里的西窗口,望着对面楼上玻璃窗反射的金色亮光,就像望见了一轮初升的太阳,心里充盈着喜悦之情。

今天是个特殊的日子,女儿瑞塔要去西安高新区第一小学报名登记。我早早醒来,做好早餐。瑞塔爸爸也起床了,他轻轻唤醒了瑞塔。

爸爸开着小车,载着我和瑞塔行走在高新路上,远远望见了学校门口那座过街天桥,我们的心情格外激动。车流拥堵起来,学校门口这段路,两侧停满了小汽车,我们在离校门很远处才找到一个停车位。八点钟来到学校小东门,发现很多家长已经带着孩子进去了。校园里人潮涌动,都是陌生而新鲜的面孔。我们领着瑞塔,急匆匆地去行政楼排队……

报名时要对孩子进行面试,其实很简单,就是问问孩子叫什么名字,多大了。主要是核查户口簿、独生子女证等一些报名手续。

一位年轻的女教师在花名册上找到了瑞塔的名字,核对了户口簿,睁大了眼睛,对我说:“你这孩子超龄了,报不成。”我立即向她解释:“我女儿上学晚了一些,但智力绝对正常……”

老师挺严肃地说:“我们学校有规定,入学儿童年龄在6至7周岁之间。”她见我一动不动地站着,就提醒道:“你找一下校长吧。”然后,她不再看我,对后面的家长喊:“下一个!”

我们急忙领着瑞塔退了出去,找到校长办公室,敲响了门。从里面传出一声清脆的声音:“请进!”

爸爸带着瑞塔在门外等候,我一个人走了进去,满头大汗地双手递上报名资料,对校长解释孩子人学晚的原因。我说,自己以前在县城工作,去年刚来西安,担心孩子跟不上课,就让她复读了一年学前班,希望校长能理解这种特殊情况,给她上这所好学校的机会。

校长是一位个子很高、性格沉稳的中年女性,穿着端庄素雅的职业套装,束着长发,她耐心地听完我的解释,然后用很温和的语气对我说:“据我了解,很多从县城来的孩子,识字、阅读、算术各方面基础都不错,可见,你们对孩子的学前教育不够重视。进了小学以后,可不能放松了,我们学校对学生要求很严格,对家长要求也很高,孩子送到这里,就是我们要精心培育的花朵!……我们每年都会招收一些学习能力相对弱的孩子,按照摸底考试的成绩均匀分到各个班,请您放心,我们对每个孩子都是平等的!”

她拿起笔,写了一张纸条,我感激地接过来,只见上面写着几行字:

×××:

瑞塔同学年龄超,予以参加考试。

刘××  我一颗悬着的心终于放松下来!走出了校长办公室,发现瑞塔和爸爸正在门口焦急地等着。瑞塔那双透着灵气的眼睛,敏锐地发现妈妈的表情由焦躁转为喜悦,就拽着爸爸的手要去操场玩。她欢快地跳上花坛边窄窄的水泥台阶,伸展胳膊,踩着小碎步绕着圈圈,脸上洋溢着天真无邪的笑容,我们也跟着她笑了起来……

几天后,我们又一次踏进校园,带瑞塔参加入学摸底考试,立即被学校管理上的井然有序震撼了。那天,孩子们很快被分成每十人一小组,手上都拿着贴了照片的准考证,由年轻的老师们举着牌子,一队一队地带领着走进考场。我和瑞塔爸爸站在操场的一角等候,忽然听见广播里响起宏亮的声音:“现在,考试开始!”当时,我的心紧张了一下,但很快就放松下来,因为我们是有备而来。瑞塔几乎用了一年时间准备这次入学考试,其中的缘由,不便向人提及。

摸底考试后,是令人心焦的等待,终于在月末收到了学校的电话通知,瑞塔要上小学了!

就这样,一所优秀民办学校的大门,向七岁半的小女孩瑞塔敞开了。

(2015.8.23,西高新“枫叶广场”)

P3-5

作者简介
刘昭,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陕西咸阳正阳人,现居西安,供职于某政府机关。业余喜欢读书写作,关注儿童成长教育,出版过诗集《风,偷走了一粒种子》。
后记

2010年9月,我女儿进入西安高新一小上学,这是一所创办二十余年的现代化全日制民办小学,教学管理公开透明、课程设置独具特色。学校拥有一支朝气蓬勃的师资队伍,建立了网站,引导家长和孩子通过网络学习交流。我和女儿都有自己的注册账号,可以在网上发表日志、自由跟帖。

学校很重视家校互动,新生家长曾多次受到邀请,到学校观摩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在这种浓郁校园文化氛围的影响下,我除了饶有兴趣地帮助女儿完成网络作业,也开始尝试着给学校网站“家长心语”栏目发帖,从几十字、几百字的感想,到后来写成千余字的小短文。因为写的都是琐碎的生活小事和真实心情,得到了大家的共鸣,班主任金冬梅老师、同年级的学生家长纷纷跟帖点赞,这给了我很大鼓励。

有一次,我到学校参加“趣味运动会”,恰巧刘英明校长从我身边经过,金老师向她介绍:“这就是×××妈妈!”刘校长立即握住了我的手,满面笑容地说:“我最喜欢看你写的文章了!那篇《同孩子一起成长》,还有《从当好接水员开始》,我看了很多遍……坚持下去,你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时光如流水,转眼五六个年头过去了,2016年年初,这些断断续续的发帖,已经积累了100多篇,我挑选了80余篇,归集成册,作为女儿小学毕业时的纪念。

写这些文章,于我而言,首先是静心思考的过程,它也训练了我感受当下、观察生活的能力,更亲密了我与孩子的关系,这是作为一个母亲最值得骄傲的。

西安出版社的责任编辑卜源看了书稿后,对我说:“读了你的文章,太感动了!”她从编辑的角度提了很多宝贵建议,认真审核校对了文字,将书稿转给印刷厂的责编任欣。经过几次排版设计、修改、校对,颇费周折,期间,印刷厂李欣荣老师也进行了认真的校对,胡美编反复修改了封面和彩页。4月底,任欣把书稿又送来,交给我做最后的校对。这时,我已离开了含光门,到西成新区上班了。新单位离家很远,我每天奔波于两个城市之间,异常辛苦。加之新岗位不太熟悉,我必须利用工余时间进修学习,还要照管孩子,做家务,我几乎没有精力做校对工作。但不管走到哪里,我的包里总是装着厚厚的一沓书稿,抽空就拿出来看几页。

5月1日下午,瑞塔爸爸开车送我到单位值班,一个多小时才到达。瑞塔在车上睡着了,瑞克一点儿也不困,他期待着回到五陵原上外婆家里,和亲姨的孩子,小表哥俊俊一起玩耍。

我走进办公楼,发现停电了,电梯无法运行,就爬楼梯到五楼,想利用这难得的空闲时间,坐在办公室安安静静校对书稿。局长在楼道查看情况,他大声喊道:“停电了,大家都回家吧!回家吧!我一个人在这里就行了!”  感动之余,我抑制不住对父母、对家乡的思念,赶紧给瑞塔爸爸打电话,让他掉转车头来接我。一家人一起回去,是最令我开心快乐的事情。车行驶到五陵原上,我感到身心放松,眼睛变得清亮起来。

弟弟和弟媳、妹妹和妹夫都带着孩子回我父母家了,这样,平时冷清的农家小院一下子热闹起来。大人坐在一起聊天,孩子们都回归到最原始的状态:瑞塔身形灵巧,一会儿上墙,一会儿爬树;俊俊推着架子车,载着瑞克在院前屋后来回跑着,一会儿又轮换着骑上自行车,到街上兜风;小侄子阳升只有两岁半,他很羡慕哥哥姐姐的运动能力,追赶不上他们,就只好拿着一个小铁铲在院子里挖土……

第二天清晨,我七点起床,走到满眼是绿的小院,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月季花香气袭人,令我精神愉悦,我很想去外面的乡野里走走。天空突然飘起雨丝,我只好穿上父亲宽大的夹克衫,继续在家里转悠。想着心事:书的后记还没有写好,难道真要像文友玩笑的那样,写上“此书无后记”“此书无序”?任欣建议我:“刘姐,先校对,完了再找找感觉吧!”我权且按照她的主意来。

母亲在厨房里做早餐,父亲和瑞塔爸爸坐在客厅里,一边喝茶,一边看早间新闻。瑞塔和瑞克姐弟俩还在深眠,估计要到十点以后才会醒来。小侄子阳升起得很早,我母亲为他穿好了衣服,把他从炕头抱下来,他就往院子里跑开了,做各种奇怪的动作,模仿英国动画片里的“天线宝宝”,嘴里喊着什么,很兴奋,像一只叫鸣的小公鸡。

……经典儿童文学作品和历史、文学名著,自己也写过很多短小的文章。受身边文友的影响,还创作了一本诗集。读书写作使我变得冷静而清明,切身感受到了它的益处,我每天都在坚持阅读、写日记,否则就会感到生活中缺少了点儿什么。这种习惯是从何开始的?想来想去,就追溯到孩子学校开展“书香之家”活动和我坚持在校园网“家长心语”栏目发帖上来。尽管我很清楚地知道,这种读书写作与真正的读书人、真正的文学创作相距甚远,但我还是感到庆幸,融入了西安高新一小的校园文化,生命从那一刻开始潜移默化地改变!

在女儿小学毕业之际,我要深深地感激这些年培养她的学校领导和老师们!特别感谢六年级组金冬梅、高挺、侯丽萍等各科老师!感谢学校美术社团侯栋伟、刘成虎、王冶、卜凯、王勃等老师!感谢校田径队教练孙良老师!……

还要特别感谢在此书的写作和编选过程中,给我鼓励和帮助的“书香含光”微信群里诸位师长:曹钦白、朱军、王潇然、李胜良等老师,多年来同我一起编修《陕西省志·税务志》的邰持文、杨娟茹老师,还有同乡郭爱莲大姐和好友姜霞丽!

最后,以一首我在2014年8月,西安高新一小乔迁时创作的小诗作为结尾,表达我对孩子母校的感恩之情:

新颜

无数次想象着你的新颜

今日终于相见

年轻的脸庞

身着橘色的美丽衣裳

怎能相忘

昔日教室里无倦的教诲

操场上欢歌笑语

兴趣班里耳鬓厮磨

无数次集体活动中拥抱流泪

别看你年轻

却拥有黄河母亲的澎湃和博爱

长江般奔流不息的精神

激荡着无数个家庭的梦

扬起新的帆吧

汇入大海

驶向广阔无垠的洋

去探索新的哥伦布一般的奇迹

若千里跋涉能够祈祷

我愿忍受饥渴

虔诚如匍匐而行的朝拜者

永远跟随你

(作者写于2016年5月,西高新“枫叶广场”)

目录

姐姐上学了

 老师的疑惑

 瑞塔出生

 妈妈的决定

 无忧无虑上幼儿园

 家里添了一个小人儿

 进城上学

 和孩子一起成长

 忘记带饭盒的故事

 胆儿小的瑞塔

 善意的欺骗

 微笑的魔力

 从当好接水员开始

 瑞塔眼中的曹文轩

 奶瓶碎了

 差距在哪里

 习惯和方法是一对翅膀

 从午睡前的故事说起

 话说侯老师

 睡前故事小记

 美术老师印象

城乡之间

 外婆家的小院

 古城雨夜

 回乡琐记

 竖琴的和弦

 酒检

 一串棒棒糖

 永远的出水芙蓉

 城乡之间

 小钟嘀嗒

 清晨上学

 隋系灾区义卖义捐

 一杯苦咖啡

 参加葬礼

 母亲节的礼物

 去肯德基

 玉兰树下

 课外阅读

忙碌的家

 每天“爱”你一小时

 最美的礼物

 上航模课

 女儿这张“晴雨表”

 妈妈的保证书

 当一次旁观者

 冬天到来多读书

 放学路上

 美术作业

 孩子的忠告

 谁为你添衣

 美好的一天

 妈妈的脸圆圆的

 拥抱的习惯

 妈妈是个百变女人

 雾霾天皇话家常

 看望曹爷爷

 图书交易会

 孩子,节日快乐

 今晚你为孩子读书了吗

 妈妈要考试

 妈妈上晚自习

 姐姐的歌声

父爱如水

 早睡的好习惯

 瓷杯碎了

 爸爸的味道

 陪伴孩子是件荣耀的事

 晨起后的习惯

 爸爸的收获

 一把绿菜叶

 瑞塔的建议

 请输入密码

 瑞塔参加市级田径赛

 欣赏孩子本真的样子

 最幸福的时刻

 爸爸辅导作业

 父爱如水

 淡淡的柠檬香

 爸爸的新职业

 麦子黄了

 模仿

 脚步匆匆

 辅导作文

 小升初的准备

后记:童年趣事写不完

序言

姐姐叫瑞塔,弟弟叫瑞克,他们小时候,曾经生长在乡下外婆家里,到了上学的年龄,走进了大城市,同爸爸妈妈生活在一起。他们只是普通的孩子,有时乖巧,有时任性,有快乐也有烦恼。姐弟俩在一所优秀的民办小学上学,丰富的校园生活,忙碌的家庭教育,培养了他们乐观向上的性格,不知不觉中,孩子们形成了各自的爱好和特长。

古城西安,春来冬去,日出日落,姐弟俩伴着细雨和清风,阳光和露珠渐渐地长大……

内容推荐

姐姐叫瑞塔,弟弟叫瑞克,他们小时候,曾经生长在乡下外婆家里,到了上学的年龄,走进了大城市,同爸爸妈妈生活在一起。他们只是普通的孩子,有时乖巧,有时任性,有快乐也有烦恼。姐弟俩在一所优秀的民办小学上学,丰富的校园生活,忙碌的家庭教育,培养了他们乐观向上的性格,不知不觉中,孩子们形成了各自的爱好和特长。

古城西安,春来冬去,日出日落,姐弟俩伴着细雨和清风,阳光和露珠渐渐地长大……

本书为刘昭所著的《瑞塔与瑞克(一位在职妈妈陪伴两个孩子成长的故事)》。

编辑推荐

2010年9月,作者的女儿进入西安高新一小上学,这是一所创办二十余年的现代化全日制民办小学,教学管理公开透明、课程设置独具特色。

学校很重视家校互动,新生家长曾多次受到邀请,到学校观摩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

时光如流水,转眼五六个年头过去了,2016年年初,这些断断续续的发帖,已经积累了100多篇,刘昭所著的《瑞塔与瑞克(一位在职妈妈陪伴两个孩子成长的故事)》一书,作者挑选了80余篇,归集成册,作为女儿小学毕业时的纪念。

写这些文章,于作者而言,首先是静心思考的过程,它也训练了她感受当下、观察生活的能力,更亲密了她与孩子的关系,这是作为一个母亲最值得骄傲的。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6:3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