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从私力救济走向公力救济正是从事实生活走向法律生活演化的法律进步。但是,即使在现代法治国家,在民事权利保护过程中,当事人始终徘徊在公力救济与私力救济之间。本书从权利与救济的关系入手,追本溯源地界定了救济权的权力与权利并存的特性,从而肯定了私力救济和公力救济模式并存的客观性。将私力救济置身于宏观的社会系统,对私力救济的生存图式进行了描述,分析了私力救济在现代国家的生存背景。从权利主体与救济主体统一与分离的视角,分析了私力救济与公力救济的相互依存的关系,分析了私力救济和公力救济共治的可能与必然,指出私力救济与公力救济共治的发展趋向是走出公力救济的困境,完善法律自身,实现权利观念的更新与重建,彰显私力救济在社会控制系统中的地位。 作者简介 翟羽艳,1966年生,法学博士,黑龙江大学法学院三级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法学专业负责人。黑龙江省法学会民法学会研究会副会长,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法律顾问,黑龙江省不错人民法院咨询专家。从事民商法教学、研究二十多年,被评为教学名师。 目录 导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三、文献综述 四、研究方法及研究视角的审视 第一章私力救济的理论基础:权利与权利救济 第一节权利形态的多样化 一、基本权利形态:应有权利、法定权利和现实权利 二、权利的法律界限:“法授权即自由”和“法不禁止即自由” 第二节救济之“力”辨析:权利与权力的并存 一、私力:基于权利之“力” 二、公力:基于权力之“力” 三、公力与私力:救济模式界分的具体样态 四、救济权:权利与权力的统一 第三节权利与救济关系实证解析: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 一、大陆法系中权利与救济的关系 二、英美法系中权利与救济的关系 第四节影响权利救济模式选择的因素:主体性因素和客观性因素 一、影响权利救济模式选择的主体性因素 二、影响权利救济模式选择的客观性因素 本章小结 第二章私力救济的构成性因素 第一节人性:私力救济的原动力 一、人性的解构:动物性与人之特性 二、人性的假设:性善论与性恶论 三、性恶论语境下私力救济的正当性 第二节秩序:私力救济的目标 一、秩序的解析:静态化的秩序与动态化的秩序 二、目标的解读:秩序的破坏抑或破坏了的秩序的矫正 第三节国家:现代私力救济的生存环境 一、强弱之争: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变迁 二、国家强制与意思自治:救济权国家与私人的分享 第四节文化:私力救济的支撑 一、法律文化与救济制度的建构 二、法律信仰与救济权的行使 三、私力救济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契合 本章小结 第三章私力救济与公力救济的勾连 第一节私力救济:权利主体与救济主体的一体化 一、私力救济的正当性:无法否认的事实 二、私力救济的弊端:不能回避的现实 三、中国私力救济的现状:名实不符 第二节公力救济:权利主体与救济主体的分离 一、公力救济的现状:国家垄断救济理想的困境 二、公力救济的弊端:国家垄断救济神话的破灭 三、公力救济的正当性 四、中国诉讼解决冲突的现实例证——精神损害赔偿 第三节私力救济与公力救济的交融 一、公力救济中的显形私力因素 二、私力救济中的隐形公力因素 三、社会救济:私力与公力融合的范例 本章小结 第四章中国私力救济的法律规制 第一节私力救济法律规制的必要性与正当性 一、必要性:法律制约下的私力救济 二、正当性:权利自由选择下的法律限制 第二节中国私力救济法律规制现状 一、民法领域的法律规制 二、刑法领域的法律规制 第三节中国私力救济法律规制的检讨 一、正当防卫:限制条件解析 二、紧急避险:限制条件解析 三、自助行为:构成条件分析 本章小结 第五章中国私力救济与公力救济共治的理想模式 第一节私力救济与公力救济共治的社会内生基础 一、二元社会秩序的共生:私力救济与公力救济共治的可能 二、二元社会秩序的张力:私力救济与公力救济共治的必然 三、博弈:权利救济模式的统一抑或多元 第二节私力救济与公力救济共治模式的价值基础 一、报应正义与矫正正义的同质与融合 二、社会关系特质的多样性 三、救济权的同质性与救济目标的同一性 第三节私力救济与公力救济共治的发展趋向 一、公力救济困境中的法律自身完善 二、私力救济地位的彰显:从为权利而斗争到为权利而沟通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