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范周,中国传媒大学经管学部学部长兼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文化部文化产业专家委员会主任,国家发改委“十三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文化部国家文化改革发展研究基地主任,国家艺术基金规划专家委员会专家。《文化部“一带一路”文化发展规划(2016―2020)》编制课题组组长,全国人大《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起草专家组成员。京津冀文化产业协同发展规划起草组组长。专注于文化政策、区域文化经济和公共文化服务的研究,兼任《中国文化产业年鉴》(中文版、英文版)主编。 目录 新方位下文化发展新思路—— 政策助力,文化贸易如何乘风远航? 三大要点看特色文化产业如何助力精准脱贫 实体书店+公共文化服务,将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剑网”勇于亮剑,构建网络版权新生态 看广播电视媒体与新兴媒体深度融合之路如何走? “全民时代”,文化娱乐行业如何转型升级? 新态势下顶层设计新布局—— 2016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态势和新启示 顶层设计8分钟,带你了解文化领域供给侧问题 科技、创意、兴业:反思与出路 “十三五”时期文化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问题探讨 “一带一路”倡议中的文化建设与交流 用法治理念思考文化发展问题 开局之年,文化产业发展须“实”字当头,务实推进 处于“十三五”黄金时期的文化科技怎么走? 新变革中公共文化新作为—— 看国外公共文化服务如何玩转PPP 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问题的几点思考 基层图书馆本应该更好 看地方政府如何购买公共文化服务? 助力文化建设,文化志愿服务有何作为、如何作为? 城市公共空间如何进行创意营造 创意激活传统文化新玩法—— 民俗文化遗产:“政府规划、专家出力、百姓干活!” 振兴传统戏曲,复兴之路在何方? 孔子课堂:传统文化“走出去”更要“走进去” 传统文化产品如何打破市场瓶颈? 故居?住居?文物古建何去何从? 非物质文化旅游,让体验感来得更猛烈些 穿越故宫来看你,传统文化IP与创意手段能产生什么样的火花? 融合思维重构文化新视角—— 文化与体育融合,创意与力量将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创意设计+”如何提高旅游产品文化附加值? “艺术+金融”新思路,打造下一个投资“风口” “文化+中国制造”,融合发展促转型 以文兴旅,以旅扬文,文旅融合,创意驱动 从文化视角理解康养产业 文化创意产业如何助推乡村旅游转型升级? 政策出台:中医药文化产业迎来发展新机遇 互联时代文化产业新业态—— 互联网时代的“大动漫”发展 今天,你买数字音乐专辑了吗? 产业化引领网络文学艺术价值新风 从频道到平台,互联网时代的电视新玩法 “互联网+”如何助力文化馆建设? 互联网思维下媒体融合新思考 网络直播知多少? 转型时期产业发展新机遇—— 12年打磨,59台剧目,未来实景演出如何转型升级? 浅析如何破解中外戏剧交流中的文化隔阂 版权侵犯何时休?如何看待手机游戏版权乱象 “Pokemon Go”,不只是手机游戏 打造音乐剧产业王国我们还需做什么? 破除北方实景演出“季节性停演亏损”与“门票依赖症”的良方 动漫3.0时代,动漫品牌建设与保护如何进行? 特色引领区域文化新出路—— 搞好京津冀非遗传承工作的几点建议 从“多彩贵州”说起——关于贵州文化产业品牌战略的若干思考 人间胜地?天上西藏?文明之间 讲好延边故事的五大法宝 白山松水,吉林省文化产业如何转型升级? 西藏文创发展的碎片化思考 “文化沙漠”or“文化绿洲”:并无绝对 培育特色小镇,文化附加值才是价值所在 繁华落尽前沿热点新思考—— “劳森伯格在中国”能拯救日渐衰败的798吗? 如何学好文化产业? T20模式还能焕发新活力吗? 社交网络如何改变文化产业? 文物法人成违法主体,知法犯法如何破? 后记 内容推荐 我们正面临着一个渴望更新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上价值观念尤其是文化价值观念的尺度已经完全改变,新的文化样式、模式不断涌现,尽管有时存在着互相冲突甚至互不相容的情况,但文化的创造、更新,已是时代之所需,也是时代之必须,我们要让传统文化真正有价值的部分凸显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