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透纳的故事/画说印象派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法)伊莎贝尔·埃诺·勒希安 |
出版社 | 上海书画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透纳是英国艺术史上的天才人物:14岁被皇家艺术学院破格录取,15岁参加学院年展,24岁成为最年轻的候补院士,27岁被正式任命为院士……年少成名让透纳得以尽情地创作,无须迫于社会约束在主题或风格上妥协,终其一生,无论是在画室里,还是在旅途中,从泰晤士河畔到欧洲大陆,他从未停下自己的画笔,靠一己之力提升了风景画在艺术界的地位,开辟了欧洲艺术的新时代。本书以一幅幅画作为路标,辅以透纳本人的信件、速写本和题诗,以及同行、评论家甚至反对者的话语,力求全方位地还原一个真实的透纳。 目录 绘画天才的萌芽时期 初露锋芒 少年画家 从泰晤士河岸到欧洲大陆:透纳,—位游牧式的艺术家 游历英国(1789年—1851年) 探寻欧洲 法国(1802年—1845年) 比利时、荷兰、德国、奥地利帝国 (1817年—1841年) 意大利(1819年—1840年) 瑞士(1802年1844年) 时人眼中的透纳:独一无二 众多拥趸 传道授业 《钻研之书》(1806年—1819年) 皇家艺术学院的教书时光(1811年—1828年) 透纳画廊:成立个人展馆 开幕日:众人评画 经验主义的创作方式 罗斯金和透纳: 相辅相成的评论家与画家 后世艺术家的灵感源泉 原版书作品版权 导语 本书为引进版图书,为“画说印象派”系列之一,书中通过透纳不同阶段的绘画作品述说透纳一生的绘画创作历程及生活经历。作者用生动的语言展现出透纳的艺术态度,即绘画不仅是一种令人愉悦的活动,也不只是简单地掌握一项技能,而是通过艺术去描绘人间的苦难,使所有的苦难更加圣洁。通过透纳的画作,结合他不同时期的画作,可以体会到艺术对透纳来说,是可以超越人类局限性与挫败感的工作。通过这本书,仿佛与透纳一起经历着人生的起伏与坎坷。 书评(媒体评论) 透纳的作品不仅是画, 更是艺术,让人可以为其生 ,为之死。 ——英国风景画大事约翰 ·康斯特布尔 透纳确实是世间擅长描 绘山丘之美的第一人。 ——艺术评论家约翰·罗 斯金 他们(透纳与康斯特布 尔)是真正的改革者,能够 摆脱风景画前辈的桎梏。我 们这个画派及领域今天能涌 现出如此多才华横溢的年轻 人,都是因为有他们作为榜 样。 ——浪漫主义画家欧根· 德拉克洛瓦 前所未见……从未有水彩 画像透纳一般法式……他用 灵巧且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我 们国家的如画风景。 ——《英国绘画史》 (1908年) 精彩页 绘画天才的萌芽时期 透纳去世一个半世纪之后,名声比他在世时更加显赫。人们通过画展和国际刊物,渐渐走近这位英国艺术史上的泰斗人物,了解他多面的个性。丰富的展览和刊物为读者解析透纳的作品提供了充实的背景知识,包括透纳的偶像(如普桑、洛兰)、画家同侪(如科曾斯、吉尔丁、康斯特布尔)、作家朋友(如沃尔特·司各特、拜伦勋爵)、他生前访问过的国家(如法国、意大利、瑞士、荷兰)、他偏好的绘画形式(素描、水彩、油画和版画),还有透纳式的悖论(“想象与现实”“描绘虚无”)等。 透纳原本模糊的形象逐渐变得清晰起来。他前所未有的诗意视角和大胆创新的绘画形式,展现了从印象派到抒情抽象派等各种不同的当代艺术思潮……从种种展览和刊物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更加立体、丰满的透纳:他特立独行、充满矛盾、富于创新力,同时密切关注着19世纪上半叶英国特定艺术背景下画家的身份处境。 透纳身后留下了极为丰富多样的作品。由于他生前立下遗嘱将画室的作品捐给了英国,所以其中大部分我们今天还能有幸瞻仰。在种种有利条件(后文详述)的加持下,伦敦泰特美术馆于1987年增建了附楼克洛尔画廊,专门用以展出透纳的作品,其中囊括了他近270幅油画及约30000幅水彩画、素描和习作。这为透纳的艺术热爱者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机会,让他们得以深入了解这位艺术大师的方方面面。透纳的创作题材远远不限于大不列颠岛,他开辟了欧洲艺术的新时代。 约瑟夫·马洛德·威廉·透纳于1775年4月23日出生在伦敦一个热闹的商业区,科文特花园。他的童年是在英国社会的变革中度过的。 从经济和社会的角度看,英国的技术革新,包括飞梭(1735年)、纺纱机(1765年)、蒸汽机(1769年)等发明,引起了工业领域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为冶金和纺织行业带来了巨大影响。英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的变换,农业和手工业逐渐让位于新的产业。 从政治的角度看,17世纪末侣世纪初的英国先后发生了两个大事件,为英国的相对稳定与繁荣奠定基础,使英国人民自然地衍生出一股民族自豪感:经过不流血的“光荣革命”(1688年),奥兰治王朝掌权,并颁布了《权利宣言》(1689年),奠定了至今实行的君主立宪制和议会制的基础;此外,奥兰治王朝还与苏格兰签订了《联盟法案》(1707年)。 从汉诺威家族成员登基(乔治一世,1714年)到维多利亚时代结束(1838年一1901年),英国巩固了自身在欧洲乃至世界的卓越地位,尽管其不平等的经济发展为城市无产阶级带来了沉重负担。 在国家的繁荣背景之下,生活宽裕富足的英国精英阶层将目光投向了艺术领域,并意识到英国的艺术底蕴逊色于其他世界大都市(如巴黎和罗马)。为了弥补英国艺术的不足,精英阶层从侣世纪20年代开始推广“壮游”。这项活动流行于贵族、资产阶级、艺术家、作家等家庭,旨在通过游历帮助子嗣开阔眼界。当时的青年前往边境仍动荡不安的欧洲,进行“砥砺人格”的探索:壮观的风景、久负盛名的古迹、异域的风土人情、伟大的艺术遗产……这一切丰富滋养了青年好奇的心灵。 青年的游历之风无疑促进了艺术的发展。当时,画家们常会受邀与初出茅庐的青年一同出游,将所到之处的风物描绘下来,这一风尚推动了风景画的蓬勃发展。当时画家首选的媒材是水彩颜料,因为与油画颜料相比,水彩颜料易于操作、干燥快,这样画家就可以在较短的时间里完成一幅彩色的画作。不少青年游士或在履历丰富的画家的指点下,或自行参阅多种多样的绘画教材,开始涉足水彩画。这一时期涌现出了大量的水彩画作品,体现了一众业余爱好者对水彩画的热忱,其中不乏技艺精湛者。 此外,画家们借远游的机会,现场摹仿外国的艺术作品,其中有时是主动为之,有时是受人之托。从18世纪中叶开始,随着版画等技术的出现,市面上世界名画的仿品也越来越多。许多名家的原作被诸如皮拉奈奇。等大师翻印在各式刊物上,从旅游指南到当时流行的风雅的“对开本”(in-folio),应有尽有。这一新风尚引发了人们对以往名作的思考,原本相对混乱的艺术流派得以分门别类,规整细化。人们开始以地理区域(佛罗伦萨派、威尼斯派)或时间顺序(远古时期、文艺复兴时期)对艺术进行更清楚的划分。这是鉴赏家的董金时代。 P4-7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