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微宏观生产主体与历史唯物主义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哲学总论 |
作者 | 李云峰 |
出版社 | 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作者简介 李云峰,女,1957年生,湖北十堰人,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法学博士。著有《马克思学说中人的概念》《水与中国古代哲学》等专著。本人在《马克思学说中人的概念》中提出历史唯物主义(也是马克思学说)逻辑出发点是作为社会经济基本单位的生产主体,在工业社会就是以企业法人为知名品牌的基本经济组织,是人格化的人。本人还提出马克思在这一逻辑出发点基础上,创建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等一套哲学社会科学新的概念网络,在这套概念网络基础上构建了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本人在博士论文《《资本论》的理论逻辑――资本主义生产主体内在矛盾及其发展趋势》中从学理上分析了《资本论》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关系。 目录 引言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的主旨 三、研究的意义 第一章 历史唯物主义创立的基础与历程 第一节 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渊源与社会基础 一、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渊源 二、历史唯物主义的经济学渊源 三、历史唯物主义的法学渊源 四、历史唯物主义创立的社会基础 第二节 马克思创立历史唯物主义真实的心路历程 一、博士论文具有以自我意识为主体的唯心主义哲学倾向 二、《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向客观现实主体转变 三、《德法年鉴》期间无产阶级主体地位与马克思学说性质和任务的确立 四、《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从劳动者主体出发构建思想体系 五、《神圣家族》――开始重视历史中劳动者群众主体的作用 六、《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到《哲学的贫困》――从社会生产主体出发构建思想体系 第二章 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对象与逻辑出发点 第一节 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对象 一、关于科学研究的对象与视角 二、对“主体”、“人”的一般释义 三、历史唯物主义研究对象是作为生产主体的人 第二节 历史唯物主义的逻辑出发点 一、对逻辑出发点的一般释义 二、历史唯物主义逻辑出发点是作为社会经济基本单位的生产主体 三、马克思对历史唯物主义逻辑出发点的人的特点的论述 四、作为逻辑出发点的“现实的个人”与民法中法人主体的比较 五、马克思在自己著作中已使用法人概念 第三节 逻辑出发点是自然人就摆脱不了历史唯心主义局限 一、自然人的活动是由意识指导的 二、历史人物的思想动因在历史中作用更为明显 三、从自然人出发难以把握历史的规律 四、历史唯物主义为什么不以劳动者主体作为逻辑出发点 第三章 历史唯物主义逻辑出发点与解开“历史之谜”之“锁钥” 第一节 生产劳动不是马克思解开“历史之谜”之“锁钥” 一、马克思思想发展历程反映生产劳动不是解开“历史之谜”之“锁钥” 二、解开“历史之谜”之钥匙是与生产劳动有关的因素 第二节 真实的逻辑出发点才是马克思解开“历史之谜”之“锁钥” 一、基于科学的逻辑出发点历史唯物主义才得以创立 二、基于科学的逻辑出发点才得以揭示社会的基础、结构及其关系 三、基于科学的逻辑出发点才得以揭示社会辩证运动的规律“ 四、基于科学的逻辑出发点才得以揭明人类社会历史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 第三节 谜底:基本经济单位是社会结构和功能的细胞 一、自然人不是社会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或细胞 二、血缘家庭也不是社会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或细胞 三、社会经济基本单位是社会结构和功能的细胞 第四章 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范畴的含义与特点 第一节 社会生产主体的多重矛盾与基本关系 一、生产主体的多重矛盾关系被归纳为两种基本关系――自然物质关系与社会关系 二、两层生产主体、两对矛盾与社会的三个领域 第二节 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方式的含义及其特点 一、生产力、生产关系的含义 二、生产力、生产关系的特点 三、生产关系范畴是理解历史唯物主义学说的关键 四、生产方式范畴 第三节 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社会形态的含义及其特点 一、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含义 二、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特点 三、社会形态范畴 第五章 历史唯物主义揭示的人类社会本质及规律 第一节 社会历史的真实基础、结构和动力 一、微观生产主体――社会经济基本单位及其活动是社会的基础 二、微观、宏观生产主体与社会有机结构 三、社会生产主体的内在矛盾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动力 第二节 社会生产主体内在矛盾与历史辩证运动规律 一、社会生产主体内在矛盾与社会历史辩证运动特点 二、社会生产主体内在矛盾与社会历史发展趋势 三、社会生产主体与社会历史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 第三节 分工与社会生产主体内在矛盾运动 一、社会生产主体的两重关系与分工的两种形式 二、分工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运动 三、分工的发展与所有制的变化 第六章 历史唯物主义关于阶级和阶级斗争的理论 第一节 社会生产主体与阶级 一、一定历史时期生产主体内部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是划分阶级的依据 二、联系生产力、生产关系分析阶级问题是成熟时期马克思的特点 三、阶级是一定历史阶段社会生产主体内利益根本对立的集团 第二节 生产主体与阶级的产生、存在和消灭 一、物质资料生产主体与阶级的产生、发展和消灭 二、一定历史阶段的社会生产主体状况决定该社会的阶级结构 三、阶级的存在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生产主体相联系 第三节 社会生产主体与阶级斗争 一、阶级斗争是生产主体内利益根本对立阶级之间的对抗和冲突 二、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三、阶级斗争导致无产阶级专政,最终消灭私有制生产主体并消灭阶级 四、根源于生产主体内部物质利益的阶级斗争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 第七章 历史唯物主义与人的自由和解放 第一节 不同层次人的关系与人的自由和解放 一、不否认个体自然人的作用,但认为个体的人隶属于一定集体和阶级 二、微观生产主体也是客体,自然人主体活动依赖于生产主体内的物质条件 三、人的自由、平等、解放与不同层次人的发展趋势 第二节 劳动群众的主体地位 一、从物质资料生产主体出发才能肯定劳动者主体的地位和作用 二、劳动者阶级作为生产主体中生产力的代表推动历史进步 第三节 人类的解放与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和使命 一、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和使命 二、无产阶级解放与人类解放的统一 第八章 人的本质与社会制度的学理基础 第一节 马克思对“斯芬克司之谜”的解答 一、马克思关于人的特性、本性、本质的观点 二、马克思实现了对人的本质认识的根本变革 第二节 生产主体中人们之间的关系决定人的本质 一、马克思依据生产主体中人的关系划分人的发展形态 二、马克思关于五种社会形态与人的三种发展形态在理论上是一致的 第三节 马克思关于社会制度学理基础的观点 一、马克思之前的思想家都是从自然人的人性出发论证其社会制度的合理性 二、马克思基于生产中人的本质(关系)分析社会制度的学理基础 第四节 共产主义的学理基础及其论证 一、共产主义的学理基础及核心价值观 二、社会生产主体矛盾与共产主义学理基础 三、特殊利益同共同利益的关系与共产主义的学理基础 四、社会共同体与共产主义的学理基础 第九章 历史唯物主义的运用与证明――真实的《资本论》 第一节 《资本论》第一卷考察资本主义微观生产主体内在矛盾及其发展趋势 一、资本主义社会生产主体与“商品和货币” 二、微观生产主体的建立――“货币转化为资本” 三、微观生产主体内在矛盾及其本质――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四、资本主义微观生产主体内在矛盾特点分析――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五、资本主义微观生产主体内利益对立的具体表现――剩余价值与工资 六、资本主义微观生产主体内在矛盾发展及其趋势――资本的积累过程 第二节 《资本论》第二卷分析资本主义微观与宏观生产主体之间矛盾及其发展趋势 一、单个资本形态变化与生产循环的矛盾 二、单个资本周转――再生产的条件 三、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条件及其矛盾 第三节 《资本论》第三卷研究资本主义宏观生产主体内在矛盾及其发展趋势 一、剩余价值与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与利润率 二、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与宏观生产主体内利益的对立 三、利润率趋向下降规律与资本主义社会内在矛盾的展开 四、从事不同活动的各种具体形式的生产主体 五、所有权者收入不同的各种形式的生产主体 六、银行资本与宏观生产主体的内在矛盾 七、信用作为上层建筑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调节作用 八、各种收入及源泉――生产主体内分配关系与经济利益的对立 九、阶级――社会生产主体内利益对立的集团 结束语 解释世界与改造世界的统一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推荐 鉴于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现状,本书在忠实于马克思原著文本研究的基础上,对历史唯物主义逻辑出发点、基本范畴,对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基础、结构、发展规律的思想做了不同于以往的全新的诠释。本书说明了马克思实现了哲学社会科学最基本范畴主体——人的变革。提出历史唯物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