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称帝,全国人民群起而攻之。12月25日,蔡锷将军在云南起义,组织护国军讨袁。续西峰与井勿幕回到陕西后,与李岐山、续范亭等人组织西北护国讨袁军,于1916年1月誓师讨伐,以偏师下富平,夜渡黄河,进入山西南部,不到一个月,连下荣河、猗氏、临晋、万泉四城,同时命李岐山的弟弟李鸣鹤率军袭取平遥、介休等县,予以声援,准备夺取太原,以山西为根据地,南连川、滇,西合秦、陇,直捣北京,推翻袁世凯政权。不料事机不密,行军计划被陕西督军陈树藩侦悉,电告阎锡山。阎预先埋伏,等续西峰率军到达虞乡后,突然被袭,西北护国讨袁军大部被冲散,续西峰只身逃至安邑(今运城)景定成家,后化装经河南逃至北京,其余同志退回陕西。此次讨袁,经过一个多月苦斗,虽然失败,但对袁威胁颇为有力。
1916年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化为直、皖、奉三系,彼此争权夺地,不断混战。这年冬天,续西峰被选为国会参议员,在北京以参议员身份作掩护,准备伺机推翻北洋政府。由于阎锡山勾结段祺瑞(时任国务总理),再次逮捕续西峰,续西峰于1918年辗转到广州,准备拜访孙中山先生。因孙中山先生已经辞去海陆军大元帅职,到了上海,未能会面。遂北上韶关,访问了李烈钧,又到云南会晤了唐继尧,到四川会见了熊克武,到上海被推选为陕西划界专使,赴陕西监督陕西靖国军与陕西督军陈树藩停战。因陈树藩依恃段祺瑞,拒绝调停,续西峰同情靖国军,便担任了陕西靖国军的总参议,长期住在陕西三原,为靖国军出谋划策,协助总司令于右任和胡景翼(均为老同盟会员)等领导人,经几年血战,最后打败了皖系军阀走狗陈树藩。
1923年,直系魁首曹锟贿选总统后,遭到全国反对。孙中山先生号召讨伐曹锟,缉拿贿选议员。续西峰响应号召,与著名国民党人刘守中、张淑琳等多次密议,于1924年夏天,在邯郸丛台刘守中寓所,召集冯玉祥、胡景翼、孙岳的代表秘密会议,决定组织国民军,举行北京政变,推翻曹锟、吴佩孚统治,迎接孙中山先生北上,接收政权。这就是有名的丛台密议。
丛台密议前,续西峰曾派刘觉民到广东向孙中山先生报告。7月23日,孙中山先生复信续西峰,给予鼓励和指示。丛台密议后,续西峰又派孙中山先生任命的北方特派员王用宾到上海,向在广州指挥北伐的孙中山先生电告北方情况。孙中山先生随即委任续西峰和著名国民党人张继、王用宾、刘守中、焦易堂等五人组成国民军军事委员会,又委任徐谦为冯(玉祥)军慰问使,续西峰为陕军(胡景翼部)慰问使,王用宾为直军(孙岳部)慰问使,为北京政变做好了组织准备工作。
1924年10月23目,由冯玉祥、胡景翼、孙岳、续西峰、刘守中等人组织、领导的北京政变一举成功。囚禁了总统曹锟,驱逐了总司令吴佩孚,推翻了直系军阀政权。接着,正式成立了国民军。冯玉祥任总司令兼第一军军长;胡景翼任副总司令兼第二军军长;孙岳为副总司令兼第三军军长;续西峰任总参议。可惜的是,由于冯玉祥的失误,政变的胜利果实被奉系军阀张作霖与皖系军阀段祺瑞组成的临时执政府所窃取。孙中山先生来到北京时,政权已被军阀把持,没有达到政变的预期目的。虽然王用宾作诗称颂它“一面袭吴酋,一面擒曹某”,续西峰却作诗道“炎尽芳华歇,风流漫自夸。秋风吹落叶,不见落黄花”。叹息说,这等于掏了麻雀喂猫,协助段祺瑞、张作霖误国。于是在天津面谒孙中山先生,引咎自责。孙中山先生对续西峰慰勉有加,并与他商讨了今后的革命大计。此后,续西峰继续从事革命活动,被人称为“华北革命巨子”。
P30-31
第一辑 滹沱风流
辛亥巨子续西峰的革命人生/续叶琴
民主斗士续西峰/陈应谦
续西峰成立大汉/大同银行始末/续世琴
永远怀念我的叔父石玉淦/石天俊
辛亥革命时的梁善济/李晋武
先父续明甫参加辛亥革命始末/续约斋(遗文)
贺炳煌、齐宝玺事略/陈应谦
辛亥革命先驱邢斌丞/邢俊贵
缅怀樊建德同志/董品暄
父亲樊建德的往事/樊向群
郭绍海小传
——兼记定襄基游队在邱村的一次战斗/高爱辰
幸存者的回忆
——怀念郭继成同志/樊金堂
巾帼英雄赞/刘书亭
续戴月,一个不平凡的女性/李志民
我心中的阎武宏同志/杜五安
漫忆祖父齐宝玺/齐云正
第二辑 烽火岁月
定襄地道战中的妇女/闻思
定襄地道战/张冰
忆1942年至1944年定襄一区的抗日战争/齐寿良
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抗日战争胜利的中流砥柱/郅荫堂
地方抗日风云录/刘书亭
在参加儿童团的日子里/郭玉生
定襄辛亥革命活动/齐宝玺李召轩
定襄辛亥革命纪略/陈应谦
山西忻代宁公团北伐纪略/牛诚修(藏稿)
穿越烽火(节录)/张圣武
抗日干部的摇篮——定襄学院/智良俊彭伯周梁进路
日寇进占太原前定襄县公立学校/师祥甫
第三辑 故土深情
我的故乡,我的童年/续振声
怀念母亲/酆炳林
早期养蜂高手高双红/高爱辰
老站长留下的故事/薄玉荣
“定襄晋剧团”组建始末/霍光明
定襄县人民检察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王观明张富林赵灯明张继虎
我所亲历的反封建进程/韩纯德
记晋察冀边区银行放贷款、促生产、增秋收、破围困/梁振东
从晋察冀边区币到人民币/陈平
月夜和风筝/牛汉
那年那月真往死里饿/郜天仓
“红石头”的回忆/高爱辰
第二次回乡琐记/梁进路
智村香坊的变迁/郭卯贤
回忆我的故乡智村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张清华
第四辑 时代碎忆
朝鲜战场二三事/郭通喜
和朝鲜抗日义勇军共同战斗的一个月/梁进禄
紧跟领袖历练红心/郜天仓
“四清”运动前奏曲/郜天仓
寇村“四清”惊心动魄/郜天仓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的心一直被习近平总书记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号召感动着。习总书记酷爱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他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讲道:“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总书记字字珠玑,为我们廓清了思想上的迷雾。让我们深深认识到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不仅体现在典籍中,更多的是流淌在我们身边;不仅仅体现在宏文巨著,也散见于人们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中。如果不注重挖掘、整理、传承,它就会逐渐地淡化、消亡。
在新时期,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老龄工作该如何创新,这是一个值得每一位老龄工作者深思的问题。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全国60岁以上人口已达2亿,占总人口的比重已达到14.9%。按照国际通行的“60岁以上为老年人,老年人占人口比例10%以上即开始进入老龄时代”的标准,中国已正式进入老龄社会。
面对提前到来的老龄社会,我们该如何应对呢?国家要求我们从改革、发展、稳定的高度着眼,注意人口老龄化给社会生产、消费、分配等领域带来的影响,把老龄事业纳人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中来。从基层老龄工作情况看,让老年人衣食无忧、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是老龄工作的重心。对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虽有所提倡,但比起衣食问题来,声音要微弱得多。
新时期老年人的生活有什么特点呢?以山西忻州市为例,老年人基本没有温饱之忧。无论是干部、职工还是农民,他们在物质生活上皆有不同程度的保障,但其精神文化食粮严重匮乏。老年人喜欢怀旧,却苦于没有倾诉的渠道。现今,回忆录的出版正是为他们提供了畅所欲言的交流平台,同时,也为老年人提供了一系列喜闻乐见的精神读物。
社会倡导老有所为,老年人的有为是什么?我们常见有专业技术特长的老年人,返聘于工厂农村,在生产第一线指导服务,创造物质财富。但这毕竟是少数,对于多数没有技术特长的老年人来说,最广泛的、最有价值的有所为就是将他们经历过的生产生活过程回忆起来,奉献给社会。这样,第一,能给社会奉献丰富的文化史料;第二,不论经验还是教训,都能给后人提供有益的借鉴;第三,极大地丰富广大老年人的精神食粮;可见,老年人撰写回忆录的过程就是“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过程。就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老年人是一笔社会财富,他们的经历丰富、经验珍贵;老年人的回忆,是时代发展的真实记录,也是对历史文化的宝贵留存。他们的回忆看似是对岁月的琐碎记忆,但恰是对历史的一些必不可少的补充。国家的大事件,一般都有历史档案记载,至于地方、民间的事件,尤其是那些够不上国家政治层面但本身却很有意义的事情,倘若不记载,就会丢失难以留世。而这丢失的东西,就是传统文化。习总书记说:“要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讲清楚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
忻州市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是抗日战争时期晋绥边区和晋察冀边区所在地,红色文化、廉政文化在这块土地上扎根很深,大有好好挖掘、传承的价值。再则,忻州是山西的文化大市,自古以来文化人才众多,将这些文化资源利用起来,特别是现在,将老年人才利用起来,回忆、整理我们的传统文化,是一种很好的形式和很有意义的工作。
四
在动员老年人继承传统文化方面,我们已做过有益的尝试。2011年,市老龄委创办了《忻州老年》杂志,广大老年作者纷纷投稿,无奈版面有限,所以我们选择以“老龄文丛”的形式出版,由此,《忻州记问丢失。因而我们要及时地鼓励动员老同志拿起笔,张开嘴,能写的就写,不能写的就说,将那些珍贵的记忆留给社会,留给后人,真谓时不我待。 《忻州记忆·神池卷》出版之后,不仅在忻州老龄系统创新老龄工作方面做出有益的尝试,而且成为抢救历史文化的重要资料,它为神池县政协编辑文史资料,为神池县志办公室编纂县志提供了丰富有益的素材。忻州市史志办、忻州市政协文史委、山西省图书馆等学术部门都收藏借鉴,充分体现了老年人撰写的回忆文章的史料价值。
五
连续两年编印《神池记忆》,为我们积累了整理和编辑经验。2014年我们的工作在全市正式铺开,计划用两年时问完成14个县市区每一个地域一部的整理编辑任务。现阶段,我们安排部署这项工作显得更有底气,在市老龄办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我们特意聘请专家开办了习总书记有关传统文化系列讲话的讲座。我们认真对照讲话精神,把动员老年人撰写回忆录上升到贯彻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高度去认识,去开展。在学习讲话中我们也体会到,这两年来,我们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而且有信心把这件事情继续做下去、做好。大力创新老龄工作,努力服务好老年人,为弘扬忻州的传统文化贡献一份绵薄之力,也算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迈出了一小步。
六
经过编委会成员的努力,《忻州记忆》第一卷七个县的回忆录将要和读者见面了。这些回忆文章的作者大部分是六十岁以上的老同志,最长者近九十高龄。我在阅读小样的过程中,逐篇细读,爱不释手,每一页都让我有无数次的感动。厚厚的书页中有忻州大地上可歌可泣的历史大事、爱国壮举;有老一辈共产党员无私奉献的精神;有各条战线上领导干部艰苦奋斗、勤政廉明的情怀;有平凡父母演绎出的无私大爱,等等。这生动感人的场景一幕幕展现在眼前,让我心灵震撼,备受感动。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中华传统美德,是一代代饱经风霜、历经磨难的中华儿女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从这些文章中领悟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从作者身上看到了传承者的责任和情怀。同时,我也深刻地感受到,编辑这样一卷图书不仅仅是一种精神享受,更是一次接受传统美德洗礼、感受传统文化熏陶的过程。
出版好一套书,需要得到很多方面的支持和帮助,在这里,我谨代表忻州市老龄办向参与《忻州记忆》编辑出版的各方同志致以衷心的感谢!特别是要感谢从始至终认真负责的忻州日报高级编辑、我们特聘的《忻州老年》杂志主编杨峻峰同志,他在筹划、征稿、设计、编排过程中付出了很大的心血。最后,也感谢各位读者的包涵,毕竟这些记忆难以承载太多的内容,满足不了大家的期望和要求,但它会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会让更多的老年人加入到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行列中,参与到关爱老年人、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想中来!
同时,借此卷丛书出版面世的机会,感谢山西省老龄办对忻州老龄事业的深切关怀和对《忻州记忆》的高度重视!
(2015年1月)
杨峻峰主编的《定襄记忆/忻州记忆系列丛书》收录了定襄县的老同志们的回忆录和史料文章数百篇。作者们立足忻州的地域文化和传统文化,有对历史大事件的记述,有亲身经历过的往事回忆,有国家大事,也有地域轶事,颇有史料价值和文学价值。
杨峻峰主编的《定襄记忆/忻州记忆系列丛书》是定襄一批老同志的回忆录的汇集。分为滹沱风流、岁月铭心两辑。纪录了以辛亥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时期在定襄这块土地上发生的大小事件,特别是纪录了续西峰等革命先驱的真实故事,重现了一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践行者的形象,整篇文集史料珍贵,可读性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