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业日
今天开学了,乡间的三个月,梦也似的过去,又回到了这都灵的学校里来了。早晨母亲送我到学校里去的时候,心还一味想着在乡间的情形哩。不论哪一条街道,都充满着学校的学生们;书店的门口,学生的父兄们都拥挤着在那里购买笔记本、书包等类的东西;校工和警察都拼命想把路排开。
到了校门口,我感觉有人触动我的肩膀,原来是我三年级时的老师,一位头发红而卷、面貌快活的先生。
先生看着我说:“我们不再能待一处了!安利柯!”
这是我早已知道的事,今天被先生这么一说,不觉重新难过起来了。
我们好不容易到了里面,许多夫人、绅士、普通妇人、职工、官吏、修女、男用人、女用人,都一手拉了小儿,一手抱了成绩簿,挤满在接待所楼梯旁,嘈杂得如同戏馆里一样。我重新看这大大的休息室大厅,非常欢喜,因为我这三年来,每日到教室去都穿过这儿。
我二年级时候的女先生看见了我,说道:“安利柯!你现在要到楼上去了!不会再走过我的教室了!”说着留恋地看我。
校长先生被妇人们围绕着,头发好像比以前更白了。学生们也比夏天的时候强壮了许多。才来人一年级的小孩们不愿到教室里去,像驴马似的倔强,勉强拉了进去,有的仍旧逃出,有的因为找不着父母,哭了起来。做父母的重新进去,有的诱骗,有的叱骂,先生们也被弄得没有法子。
午前十时,大家进了教室,我们这一级共五十五人。从三年级一同升上来的只不过十五六人,惯得一等奖的代洛西也在里面。
一想起暑假中跑来跑去游过的山林,我就觉得学校里暗闷得讨厌。又忆起三年级时候的先生来:那是常常对着我们笑的好先生,是身材和我们差不多大的先生。那个先生的红而卷的头发已不能看见了,一想到此,我就有点难过。
这次的先生身材高而长,没有胡须,长长地留着花白的头发,额上长着皱纹,说话大声。他瞪着眼一个一个地看我们的时候,眼光竟像要透到我们心里似的。除此之外,他还是一位没有笑容的先生。
我心里想:“唉!一天总算过去了,还有九个月呢!什么用功,什么月试,多讨厌啊!”
一出教室,我恨不得马上就看见母亲,飞跑到母亲面前去吻她的手。母亲说:“安利柯啊!要用心哕!我也和你们一起用功呢!”
我高高兴兴地回家了。可是因为那位亲爱快活的先生已不在,学校也不如以前有趣味了。
我们的先生
从今天起,现在的先生也可爱起来了。我们进教室去的时候,先生已在位子上坐着。先生前学年教过的学生们都从门口探进头来,和先生打招呼。
“先生早安!”
“配巴尼先生早安!”
大家这样说着。还有学生走进教室里来,和先生匆忙地握了手就出去。可知大家都爱慕这先生,今年也仍想请他教。
先生口里也说着:“早安!”一边去拉学生伸来的手,却不看学生的脸。
和他们打招呼的时候,先生虽也现出笑容,但额上皱纹一蹙,脸孔就板起来,并且把脸对着窗外,注视着对面的屋顶,好像和学生们打招呼是一件苦事。
完了以后,先生又把我们一一地注视一遍,叫我们默写,自己下了讲台在桌位间巡回。先生看见有一个面上生着红粒的学生,就让他中止默写,两手托了他的头察看,又摸他的额,问他有没有发热。P3-5
艾迪蒙托·德·亚米契斯,是意大利19世纪很有名的作家。他于1864年12月21日出生于意大利里格拉州的小镇。那时的意大利受法国大革命的影响,靠前兴起了一阵爱国主义风潮。这股风潮对于年幼的亚米契斯来说,记忆尤为深刻,自然也在他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他曾经参加过军队,后来又当了军官。参加过统一意大利的战役,退役后还担任过随军记者和军报编辑,发表过特写、报道,以及几本短篇小说。退伍后,他定居都灵,致力于文学创作,他的文学创作主要集中于军队以及学校生活的描写。后来,亚米契斯因心脏病于1908年3月12日去世。《爱的教育》是他的一部日记体小说,耗时10年创作而完成,又叫《一个意大利四年级小学生的日记》,正是这本书使得他成为重量的大作家。其他作品主要有:《意大利军旅生活》《五月一日》《卡尔美拉》等。
夏丏尊(原译),中国有名翻译家、文学家、语文学家、出版家,他所翻译的意大利有名作家亚米契斯代表作《爱的教育》久负盛名。
新开明(导读),语文教研员,爱经典,爱儿童,喜欢一切美好或童真的事物。熟悉儿童心理,善用儿童语言,同时不失深度。希望用孩子们喜欢的语言,给他们讲解有意义的东西。
孩子们为什么要阅读经典?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能给出无数个答案,却只想用《小王子》里那只著名狐狸的一段话来表达:
“看到那边的麦田了么?我不吃面包,小麦对我来说毫无用处。麦田也不会让我联想到任何事。这是很可悲的!但是你长着金黄色头发。当你驯养我以后,这将是非常美妙的一件事!麦子的颜色也是金黄色的,它会让我想起你……”
经典之于孩子们,难道不比麦田对于狐狸来说更可贵?
狐狸看到麦田时“无法联想到任何事”,心里就觉得遗憾,因为它无法欣赏这个世界上美好的东西。如果孩子们不读经典,他们所错失的美好,就远远不止麦田这一种事物了。
阅读经典,是为了让经典的“颜色”进入孩子们的天空,像狐狸跟小王子建立联系那样,我们要让孩子跟人类世界上最好的东西建立联系。
而跟经典建立联系,会让孩子们看到美时,懂得它的价值;看到诗意时,懂得它的可贵;看到人性时,懂得它的复杂……
跟经典建立联系,还需要在最适合的年纪,读最适合的经典。经典来得太迟,或许就永远敲不开一个人的心灵了,因为疲累的心灵已被风尘占满。
孩子需要适合自己的经典,经典同样需要心灵正嗷嗷待哺的孩子。
“用最冷酷实用的方法来说,阅读好书可以让他们(孩子们)长成对自己、对他人而言都更有趣的人。只有在书的陪伴下……他们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独立的个体。”(耶鲁教授布鲁姆)
除非,你并不想自己的孩子成长为一个有趣的人。
当孩子有了优秀的鉴赏力,有了足够的修养,他们对低俗也就有了抵抗能力。就像从小阅读唐诗宋词的人、从小阅读托尔斯泰作品的人,可能就再也无法接受垃圾读物。
除非,你想让自己的孩子接受垃圾读物。
我们选择的这些经典,或许不是最有趣的,却无一例外地拥有让孩子成长的力量。它们聚合在一起,将带来成长的巨大推力。
至于经典会为孩子们的童年带来什么“颜色”,这是每一本独特的书和孩子们自己说了算。请相信他们,孩子拥有最纯净、开放的心灵,一定懂得去拥抱最宝贵的东西。
《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儿童文学作品,被认为是意大利人必读书之一,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的巨著。
《爱的教育》以一个小学生的日记为主体,以细腻的笔触刻画了学校生活中的师长、同学以及家长们的形象,穿插着充满怜悯心的父母通过书信、师长每月通过故事对孩子们进行的“爱的教育”,是一部温暖人心的杰作。
亚米契斯著的《爱的教育》以一个小学生的日记为主体,以细腻的笔触刻画了学校生活中的师长、同学以及家长们的形象,穿插着充满怜悯心的父母通过书信、师长每月通过故事对孩子们进行的“爱的教育”,是一部温暖人心的杰作。
本书是经典名著《爱的教育》的青少年彩插导读版,采用适合孩子们阅读的方式对名著进行,精心解读和用心配图,力求给青少年学生献上一个精彩好读的版本,为孩子们的成长出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