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刘公岛的故事
谁见过茫茫大海上最阴沉的时分?当暴风呼呼地驱赶着满天的乌云,冲天的巨浪拍打着礁石和岛屿,海鸟的一声声凄叫划破黄昏,这时候,天空越来越暗,也越来越低沉,仿佛在预示着什么灾难,就要在茫茫的大海上降临……
亿万年的大海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总是这样波涛汹涌、此起彼伏!起伏的波涛好像在诉说着大海无尽的欢乐与痛苦……
在中国古老的黄海和东海上,一代代船工和渔夫,在海边出生,在海上长大,每天迎着东方的日出走向白浪滔天的大海,搏击在惊涛骇浪之上。他们是大海真正的儿子!他们和千百年来祖祖辈辈的打鱼人一样,谁也不敢保证,自己每天清晨出海后,都能在黄昏的时候平安地归来,尤其是在大海变幻无常的季节。
一代代顽强和刚毅的、从来也不肯向大海低头的汉子,即使是死在了海上,葬身在了深沉的波涛之中,他们也用各自的故事,激励着后来者从海滩上含着泪水站起来,重新抓紧手中的双桨!就像文学家帕乌斯托夫斯基在《金蔷薇》里写到的,矗立在一个古老的渔村近旁的那块巨大的花岗石上的碑铭——那是世世代代与海洋为伴的渔人们亲手刻下的悲壮墓志:“纪念那所有死在海上和将要死在海上的人们”。这行题词是那样地醒目,使每一位自陆地走近大海的人都能够远远地望见它。而对于那些真正热爱大海、了解大海,曾经在大海上经历过生与死的考验的人来说,这行题词,似乎还有着另一层意义,那就是:纪念那些征服了大海和即将征服大海的人!
现在,让我们走近波涛汹涌的大海,走近流传着八仙过海、海神娘娘、刘公刘母等古老传说的胶东半岛和渤海湾、威海湾,回望一百多年前的一段故事……
在山东半岛的东端,沿着渤海和黄海弯弯曲曲的海岸线,散落着好几座美丽的海滨城市,包括烟台、威海、蓬莱、莱州、青岛,等等。1902年(清光绪二十八年),清政府在烟台设立了海军训练营。
当时,小婉莹的爸爸谢葆璋是一位海军军官,担任北洋海军“海圻号”巡洋舰的副舰长,正驻扎在上海。第二年,谢葆璋奉命来到烟台,担任海军训练营营长,并开始筹建水师学堂。
这一年,小婉莹还不满三岁。
婉莹,就是冰心的原名。冰心是谢婉莹成为作家后所使用的笔名。1900年10月5日(清光绪二十六年,农历庚子年闰八月十二日),小婉莹出生在福建省福州城内隆普营的一个海军军官家庭。
婉莹的曾祖父原本是福建长乐县横岭乡的一位普通的种田人,后来因为遇上天灾,在乡下难以生存下去了,就逃荒来到了福州城,当了一名裁缝,靠着这门手艺养家糊口。 这位曾祖父真了不起,他自己不识字,却把自己的一个儿子培养成了读书人,并且考中了举人。这个举人出身的儿子,就是小婉莹的祖父谢大德,字銮恩,号子修。他是谢家第一位读书识字的人。
福州城里有个很有名的地方,叫光禄坊,坊内有座祠堂叫道南祠,是为了祭祀宋代的大学问家朱熹而建的。谢銮恩中了举人后,就在这座祠堂里开设了一个书馆,教书授徒、著书立说。他的得意门生里,就有后来成为中国最早的海军的北洋水师一代名将萨镇冰将军,还有后来成为著名华侨领袖、革命家、教育家的黄乃裳先生。
谢銮恩还很有诗才,写过《游记诗钞》《栽种抒情》等诗集。小婉莹长大后能成为诗人,大概与祖父的遗传基因也不无关系。
谢銮恩有三个儿子,都在他开设的书馆里念书。当时,经常来书馆里聚会聊天的,大都是福州城里有学问的人,如林纾、严复、郭柏荫等,都是当时的文化名流。
有一天,大学者严复来到书馆,在一班学子里,看到有个学生眼角眉梢都透着那么一股子聪慧和英气。
他问:“这个少年气度不凡啊,这是谁家的孩子?”
谢銮恩说:“这是小儿学朗,尚处舞象之年。”
谢学朗,字葆璋,号镜如,是谢銮恩最小的儿子,当时只有十七岁。那时候人们都把男孩的十七八岁这个年龄称为“舞象之年”。
严复是清朝政府派往英国学习、毕业于英国格林尼茨皇家海军学院的高才生,回国后担任天津北洋水师学堂总教习,眼下回到家乡福建,为水师学堂物色和招收少年人才。
P1-4
徐鲁,1962年生于山东胶东半岛,1982年开始文学写作,199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系湖北省作家协会副。已出版诗集《我们这个年纪的梦》《散步的小树》《世界很小又很大》等,散文集《童年的小路》《对星星的诺言》《青梅竹马时节》《童年的牧歌》《画布上的激隋》《黄叶村读书记》《时光练习曲》等四十余种,另有长篇小说《为了地久天长》、长篇传记《普希金传》《音乐巨人贝多芬》以及《沉默的沙漏·徐鲁自选集》《徐鲁青春文学精选》等选集多种。作品曾获中国图书奖、冰心儿童图书奖、国家图书奖、台湾地区“好书大家读”年度好书奖、全国很好儿童文学奖、陈伯吹儿童文学奖、湖北省文艺明星奖、湖北青年文艺奖、湖北文学奖等。
冰心文学作品中所体现的宽广人性是它的生命力,虽然作品数量很少,而且没有长篇,但冰心那富有声音的作品,以及对人性的一种侧面的仔细的洞察,就像《小桔灯》一样,赋予我们温暖心房的光芒。
——萩野修二(日本汉学家)
读冰心的文章,每一篇、每一段、每一句,都是她内心真情的流露,是追求真善美的脚印儿。她用爱和美创造出一种高尚的境界,使人感受到一种力量,像汩汩清泉冲洗荡涤着人的心灵,像淡淡的花香,沁人心脾。
——葛翠琳(著名儿童文学家)
我们应该向冰心奶奶学习什么
——致少年朋友们
我的恩师,著名诗人、翻译家徐迟先生,是冰心1931年在燕京大学教书时的学生。徐迟老师在世时,给我讲过当时的冰心留给他的美好印象。
冰心给学生们开了一门课,就叫“诗”,每星期上一小时的课,讲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和拜伦的诗,也讲“湖畔诗人”华兹华斯、柯勒律治的诗。冰心当时刚刚生下第一个孩子,是一位年轻又慈爱的母亲。她时常推着一辆婴儿车,在燕大校园的林荫下,在未名湖畔的阳光里,娴静地来去。当时已是一名青年诗人的徐迟觉得,这样的情景非常动人,本身兢像一首美丽的诗。
冰心每次来给学生们上课时,总会夹着一册精装本的英文诗选集,轻轻地走进教室,就座以后,打开书念出其中的某一首,然后开始讲解和分析这首诗。她用流利的英文讲课,也没有课本,徐迟老师说:“虽然她讲的什么我不能全听懂,但这是一门多么美丽的课程啊!听着冰心老师的这门诗歌课,我们中的不少人后来都成了诗人或诗歌研究者……”
另一位我一直尊为老师的文学前辈、童话家葛翠琳老师,也是冰心和她的丈夫、著名社会学教授吴文藻先生在燕京大学的学生。葛老师进入燕大读书的时间比徐老师稍晚一些,但是她和冰心在一起的时间更长,与冰心也更亲近。新中国刚刚诞生的那几年里,葛老师还经常与冰心一起,在中国作家协会的儿童文学小组里开会、学习、讨论,葛老师也一直把冰心视为自己儿童文学创作上的老师、朋友和引路人。到冰心晚年时,葛老师又与雷洁琼、韩素音一起,创办了以冰心的名字命名的儿童文学奖——“冰心奖”。
如今,“冰心奖”已经走过了二十五年历程。她已经不只是一个儿童文学奖、儿童图书奖了,而是成为一种精神、一种理想和信念的象征,是来自冰心的生命和作品中的热爱祖国、热爱人类、热爱孩子、热爱儿童文学事业、追求真善美的精神与信念的象征。
正是因为徐迟老师、葛翠琳老师与冰心的这些渊源,我在作为冰心奶奶的一名“小读者”之外,与她似乎也有了一点间接的联系。
1995年,冰心老人在世时,主编过一套《新时期儿童文学名家作品选》,每人一集,共有14位作家的作品入选,其中诗歌只选了金波和我两人的作品。依照当时的年龄来看,我还很年轻,是其中最年轻者,能忝列这套丛书作者之列,真是荣幸之至!这套作家选集由冰心故乡的出版社在1 996年10月正式出版,冰心亲笔为丛书题写了书名。这是我与冰心又一点间接的联系吧。
此外,多年前我还写过一篇《永不熄灭的小橘灯》的散文;应邀为《小橘灯·冰心作品选》撰写过一篇序言;2012年秋天,“海外华文女作家协会第十二届双年会暨海外华文文学论坛”邀请我做主题演讲,我演讲的题目就是“在冰心先生的慈辉里——华文女作家对儿童文学的引领与贡献”。
因我素来敬仰冰心,喜爱冰心的作品,所以,当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魔法象童书馆的编辑朋友邀我为少年朋友撰写一本《冰心的故事》时,我感到十分荣幸,愉快地接受了这个美好的写作任务。也因了这本传记故事的写作,我有机会通读或重读了冰心几乎全部的作品,也拜读了有关冰心的五六种长篇传记和数种研究资料集,对她的生平经历、各类作品和精神世界,有了一些新的理解、认识和感悟。
作为一位“世纪老人”,冰心一生的经历和故事,远比我这本小书里写到的要丰富得多、复杂得多。然而要给少年朋友们写一本篇幅不长、比较清新和流畅的传记读本,就需要对主人公一生的故事做一些删繁就简的剪裁和取舍,在保留那些重大和重要的生平事件的前提下,尽可能选择那些适合少年儿童阅读和理解的故事来讲述,舍弃一些过于烦琐、复杂和“乏善可陈”的事件。我在写这本传记故事时,就是这样要求自己的。我想尽量用比较清丽、浅显的散文化语言,来讲述冰心一生中经历的重大事件和人生故事,在寻绎她不同时期创作各类作品的心路轨迹的同时,也向小读者展现冰心作品的艺术成就,展现冰心纯洁、善良和高尚的人格魅力。
那么,我们应该向冰心奶奶学习什么呢?在冰心奶奶的品格和精神世界里,有哪些闪光的东西呢?
简要说来,至少有以下几点,我希望少年朋友们能在阅读这本传记故事时有所发现和领悟:
一是冰心奶奶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怀。从她小时候在大海边听爸爸讲述北洋水师和甲午战争的故事,到她投身到伟大的五四爱国运动的洪流中,一直延续到她的晚年,冰心奶奶炽热的家国情怀始终没有改变。她把自己一生的爱、一生的才华,都奉献给了自己深爱的祖国和人民。
二是冰心奶奶热爱人类、热爱孩子、热爱大自然的赤子之心。冰心奶奶把自己赤诚的心献给了这个世界,她和她的作品因此受到了全世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读者的拥戴。正如她的老朋友、文学家巴金先生的题词中所说的那样:“思想不老的人永远年轻,冰心大姐就是这样的人……好几代的孩子读她的诗文,懂得爱世界、爱大海、爱星星。听她的话,年轻人讲‘真话’写‘真话’,为国家为人民奉献赤诚的心。作为读者,我敬爱她;作为朋友,我为她感到自豪。”
三是冰心奶奶常怀孝顺父母、敬爱长辈与感恩他人之心。这也是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的传统美德。我们从冰心与自己最敬爱的母亲之间的唇齿相依、与父亲之间既是父女又似朋友的融洽关系、与弟弟们之间动人的手足之情中都能感受到,一种传统的孝亲和感恩的美德,在冰心奶奶一生中的每一个时期,都熠熠闪光,给人带来光明和温暖。
四是冰心奶奶对自己所热爱的儿童文学事业锲而不舍的追求。凡是生活在20世纪中国儿童文学园地里的作家,有谁不曾做过冰心奶奶的“小读者”?谁的心灵,不曾被那盏闪烁着朦胧的橘红色光芒的小橘灯温暖过、照耀过?谁的情感和文字里,不曾接受过那涓涓春水的无声润泽?谁的记忆里,不曾珍藏那宝石般晶莹的繁星的光芒?繁星永照,春水长流。冰心奶奶留给我们的儿童文学作品,是一笔极其宝贵的精神遗产。她博大、慈爱、纯净的生命,将永远地存活在她的作品里,是大海,是玫瑰,是繁星,是春水,也是那盏不灭的小橘灯所闪耀出的永恒的温暖与光明。
记得在贫寒的高中时代,我曾向同学借过一本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居里夫人传》,那真是对我这个乡村少年起到了“励志”作用的一本传记故事。也许从那个时候起,在我的心里就埋下了一种信念——名人传记故事励人心志。我写《冰心的故事》的时候,不时地会想到那本《居里夫人传》。也就是说,我在写这本传记故事的时候也会提醒自己,不要忘记了“励志”精神。因此,我期待,我写的这本传记故事,也能成为献给少年朋友们的一本励志之书。
徐鲁
2016年深秋于东湖梨园
《冰心的故事》是中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徐鲁的倾情之作,是一部写给少年儿童的关于冰心生平及其思想的传记文学作品。冰心是中国著名的文学家、诗人、杰出的翻译家。她的文学生涯近70年,是中国文学史上创龄最长的女作家。
《冰心的故事》是对魔法象故事森林“冰心奖25周年典藏书系”的必要补充,也是书系的一大亮点。作者徐鲁在中小学师生中有很高的声望,其文笔浅白凝练,作品艺术性很强。本书以浅白的文学性语言讲述了冰心的人生经历和文学思想,呈现出冰心笔下“爱的哲学”这一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