驰名中外的昭君村景点林立,坐落在一座如锦似绣、清幽怡静的山台上。举目远眺,一墩墩绿色的梯田,从香溪河直砌山顶,一块块绿得流翠的橘林,错落有致。王昭君的后裔家家户户繁花修竹,杨柳细垂,将昭君村裹得严严实实,宛如人间仙境。山台下,遗香之溪潺潺而流,溪旁绿荫如盖,千树万树问蝉鸣声不绝于耳,绝色美女王昭君便生长在这个令无数人魂牵梦绕的胜地。
宋朝大诗人苏轼对昭君村这样赋诗:“昭君本楚人,艳色照江水。楚人不敢娶,谓是汉妃子。谁知去乡国,万里为胡鬼。人言生女作门楣,昭君去时忧色衰。古来人事尽如此,反复纵横安可知。”屡遭挫折,人生失意的苏轼借喻道出命运的难以料定和不可捉摸。
在昭君村,关于昭君当年的遗迹旧址,传说之多同苍穹繁星,数不胜数,但其迷人风景,却令人陶醉、仰慕和神往。在这里,可以赏析王昭君的汉白玉雕像,可以拜谒昭君纪念馆中王昭君的模拟容颜,可以阅读在昭君陈列室里的历代咏诗墨宝,可以一览古色古香的昭君宅,可以触摸昭君对月取水用的楠木井,可以……亲临昭君村,满眼奇景,处处秀色,奇山奇村奇景尽在一片葱茏之中。
昭君宅绿荫蔽日,紫竹插天,是昭君村里的景色绝景。其古朴、原始的汉代风格建筑,再现了当年昭君丰容靓饰,光阴汉宫,顾景斐回,竦动左右的风貌,令人赞不绝口。而昭君纪念馆则是结构严谨,造型别致,门窗典雅,堵墙翘角,龙凤呈祥,可谓气势恢弘,巧夺天工。馆内正中立有内蒙古雕塑师张恒匠心独运的一尊高2.8米的汉白玉昭君雕像,昭君雕像看上去端庄娉婷、罗裙飘逸、螓首蛾眉、秀外慧中,将王昭君生前的仪容、体态、服饰、举止雕刻得惟妙惟肖,酷似活灵活现的活美人。整座雕像耸立在苍翠之中,极佳地再现了绝世美人光耀千秋的神韵和楚楚动人的风姿,同时也极好地流露了昭君故里人民对昭君回娘家的美好情愫:昭君娘娘呀,您回家了。我敬您一支烟,但愿鸽子花开更鲜艳;我敬您一杯茶,但愿宝坪更繁华;我敬您一盅酒,但愿三熟地里更丰收。
古柏包围下,陪伴王昭君度过16个春秋的梳妆台遗址分外寂静,自古至今,前往此台种花植树、观月醉酒的人不胜枚举。每当微风拂来,16棵亭亭玉立的柏树枝叶婆娑,仿佛昭君重回故里正在对月理鬓,其身影春华动人。也难怪宋人无名氏曾这样抒怀:“去年曾醉海棠丛,闻说新妆发旧红。昨夜梦回花下饮,犹如身在玉堂中。空留残台翠眉样,有时新月挂窗蓬。”沿梳妆台拾阶而下东行,在一棵古老的大核桃树旁,有一口幼年王昭君汲水的古井,井中长存一根千年不朽的楠木,井水清甜可口,四季不断,凉气袭人。据昭君后裔说,汲楠木井里的水做饭,饭香四溢,烧汤汤鲜,煮酒酒醇,泡茶茶酽。还有一说是,每逢七八月间,雨后天晴,余晖斜照,立于井旁的人映在井中的影子,头上会闪现一美丽的光环,此乃一趣。
在蜿蜒盘旋的昭君百米长廊下行游,即可惊觉幼年王昭君因在拾柴火、采蘑菇时掉在岩洞里的一双绣花鞋而闻名的绣鞋洞。传说此洞极玄,据说只要向此洞连投三粒石子,想生孩子的可生贵子,生病的可消病除灾。种田的庄稼旺盛、五谷丰登,做生意的进宝发财。在长廊东部原汁原味的山岩缝隙中,据说是王昭君为缓解庄稼灌溉而和十余姐妹日夜锤凿并携七位红衣仙子之神力才凿开的一口古井,而且凡是井水能流过的地方,马上便长起了苞谷、柑橘、板栗、苍松、翠竹,昔日荒凉的这一带顿时春意盎然,勃勃生机。
昭君村的景点、典故、传说还很多很多。所有这一切,构建成的是说不完道不尽的昭君传奇,也营建了诗情画意、景色迷人的昭君绝代村。
P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