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西方思想史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西方哲学
作者 (美)理查德·塔纳斯
出版社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柏拉图以苏格拉底对伦理学术语的讨论以及对绝对定义的探求为起点,最终建立起一种关于实在的无所不包的理论。正如作为讲道德的行为者,需要正义的相和善的相来妥善处理自己的生活一样,作为科学家,需要别的绝对的相来理解世界,需要别的共相来统一混乱、不断的变化和各种可感知的事物,使它们易于被人了解。哲学家的任务包括道德范围和科学范围,所以相为这两个范围提供了一个基础。

在柏拉图看来,似乎很明显的是,当许多物体分有一个共同的特性时一一如所有的人都分有“人性”,或者如所有白色的石头都分有“白”一一那个特性就不再限定于空间和时间中一个特定的、有形的实例。它是无形的、超越时空限制的,而且对它的许多实例来说也是超验的。某一事物可以不复存在,但这个别事物所体现的那种普遍性质却不会如此。那种普遍性质是出自这个别事物的一种独立的实体;由于它是恒定不变的,永远不会消逝,所以在它的实在中居于较高的位置。

柏拉图的批评者中有一位曾说过:“我见到某些马,却没有见到马性。”柏拉图回答说:“那是因为你有双眼却没有智慧。”赋予所有的马以形状的原型的马,在柏拉图看来,是一个比这些个别的马更基本的实在;这些个别的马仅仅是原型的马的一些具体实例,是那个型的具体表现。严格说来,虽然有限的身体感官能指路和引路,但这原型对这些感官来说,不如对灵魂的更敏锐的目光即受启迪的智力来说那么清晰可见。各种原型与其说是呈现在外部知觉面前,不如说是呈现在内部知觉面前。

柏拉图的这一观点对哲学家提出了如下要求:必须通过个别到全体,透过现象到本质。这一观点不仅想当然地认为这种洞察力是有可能获得的,而且还认为这种洞察力乃获取真正的知识所必须具备的。柏拉图提请哲学家别注意外表的东西和具体的东西,别认为事物真如其显示的那样,并指出“更深一层”和“内部”,使人们可以“认识到”实在的一个更深的层面。他断言,人们凭自己的感官察觉到的东西,实际上是更原始的本质的结晶体,而更原始的本质只有凭借敏捷的、有直觉力的头脑才能予以理解。

柏拉图始终对凭借感性知觉获得的知识采取极为不信任的态度,因为这种知识老在变化,乃相对的,而且对每个个人来说是个人的。一阵风对一个人来说是愜意的凉风,但对另一个人来说却是令人不舒服的冷风。葡萄酒在一个健康的人尝来是甜的,但在此人生病时,却会感到是酸的。因此,基于感觉的知识是一种主观判断,一种没有任何绝对基础、总在变化的看法。相比之下,真正的知识只有从对超验的型的直接领悟中才有可能获得,因为超验的型是永恒的,并超越了物质平面的不断变动的混乱和不完善。凭感觉获得的知识仅仅是看法,按任何非相对标准都是不可靠的。只有直接从相获得的知识才不会出错,才能无可非议地称之为真正的知识。

例如,感官决不会体验到真正的、绝对的相等,因为世界上没有两样东西在任何时候、在每一方面都彼此完全相等,确切点说,它们始终仅仅是或多或少地相等。然而,由于相等的超验的相的缘故,人的智力能领悟到独立于感觉之外的绝对相等(人的智力永远不会具体地了解绝对相等),因此,能使用“相等”这一专门名词,并认识到经验世界中相等的种种近似形式。同样,实际上并不存在任何完全的圆,但是,实际上所有近似的圆都是从完全的原型的圆那里得到它们的“圆性”,而且人的智力之所以能认识到任何以经验为依据的圆,靠的就是完全的原型的圆这后一种实在。至善或至美的情况也是如此。因为当人们提到某一事物比另一事物“更美”或“更善”时,只有根据绝对美或绝对善即美本身或善本身这一看不见的标准,才能作出这一比较。感觉世界中的一切东西都是不完美的,相对的,不断变动的,但是,人类知识需要并寻找绝对的东西,而绝对的东西仅存在于纯粹的相这一超验的层面。

在柏拉图关于相的概念中隐含着他对存在与生成的区分。P6-7

作者简介
理查德·塔纳斯,博士,一位从哲学、历史、心理学和占星学的角度探索世界的学者,曾在哈佛学习哲学、历史和心理学。其经典著作《西方思想史》是优选多所大学使用的教材。他认为,个人与宇宙是连通的,并依照某种秩序运作。
后记

我与广勇先生的相识和合作始于《全球通史》。没有料到的是,《全球通史》出版后,竟一印再印,行销二十多年。于是,我对广勇先生的眼光大为佩服。因此,三年前,当广勇先生来电邀我翻译理查德·塔纳斯的《西方思想史》一书时,我虽还没见到此书,却一口答应下来了。因为我深信,广勇先生的选题不会错。

本书在西方获得了广泛的好评,著名学者约瑟夫。坎贝尔认为此书是一部气势磅礴的杰作,休斯顿·史密斯认为此书是他有生以来所见到的最佳的一卷本的西方思想史,等等,这里就不多说了。确实,就像《全球通史》一样,本书不仅具有非常强烈的现实感,而且充满了思想的激情,尤其是作者对纷繁复杂的西方观念的简洁明了而引人入胜的叙述,让人不忍释卷。举个小小的例子说吧,在国內哲学界某些学者看来,西方本体论哲学中的基本范畴bcing支配了西方人上下几千年思想,是我们了解西方哲学的关键所在,为此,他们曾围绕being这个范畴的理解和翻译问题讨论和争辩了好多年,而理查德·塔纳斯仅用两句话就归纳了bcing这个词的两种重要的不同含义:“……一方面人们可以在某事物存在的意义上说该事物‘存在’[is],另一方面人们又可以在一种可断定的属性的意义上说某东西‘是[is]热的’或者‘是一个人’。”作者对西方思想史的考察是为了回答西方思想和文化走向何处的问题,西方的世界观为何崩溃,西方新的世界观怎样形成,作者的见解新意迭出,启人心智,这里恕不赘言,由读者自己去晶读吧。

这里须说明的是,由于本人杂务缠身,此书的翻译断断续续,拖了很久,幸得到晏可佳先生和广勇先生的鼎力相助,才得以完成。本书的第一篇、第二篇、第三篇、第四篇为吴象婴所译,第五篇、第六篇、第七篇、大事年表为晏可佳先生、广勇先生所译。

这里,谨向中央党校政法部副主任、博导张恒山先生表示衷心的感谢,在本书的翻译过程中,他多次为我析疑解惑。

由于水平有限,译文难免有舛误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目录

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西方思想史》中译本序

西方思想的激情

序言

引言

篇希腊人的世界观

原型的型

相与神

从荷马到柏拉图的希腊思想的演变

神话中的想像力

哲学的起源

希腊人的启蒙运动

苏格拉底

柏拉图的英雄

哲学家的探求与宇宙精神

关于行星的问题

亚里士多德与希腊人的平衡

双重遗产

第二篇古典时代的转变

希腊化母体的互相对立的倾向

希腊思想的衰落与保持

天文学

占星术

新柏拉图主义

罗马

基督教的兴起

第三篇基督教的世界观

犹太人的一神教与历史的神化

古典成分与柏拉图哲学遗产

异教思想的皈依

基督教看法内的两个对立面

欢欣鼓舞的基督教

二元论的基督教

进一步的对立面和奥古斯丁的遗产

物质与精神

奥古斯丁

律法与恩典

雅典与耶路撒冷

圣灵与它的沧桑变化

罗马与天主教

圣母马利亚与母教

总结

第四篇中世纪时代的转变

经院哲学家的觉醒

托马斯-阿奎那的探求

中世纪全盛时期的进一步发展

世俗思想的涨潮

天文学与但丁

基督教会的世俗化与世俗神秘主义的兴起

批判的经院哲学与奥康姆的剃刀

古典人文主义的复兴

彼特拉克

柏拉图的复归

在门槛上

第五篇现代世界观

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

科学革命

哥白尼

宗教界的反应

开普勒

伽利略

牛顿宇宙观的形成

哲学革命

培根

笛卡尔

现代世界观的基础

古代和现代

现世主义的胜利

科学和宗教:早期的协调

妥协和冲突

哲学、政治学、心理学

现代的性质

隐而不显的连续性

第六篇现代的转变

变幻不定的人类形象——从哥白尼到弗洛伊德

现代思想的自我批判

从洛克到休谟

康德

形而上学的衰落

现代科学的危机

浪漫主义及其命运

两种文化

分裂的世界观

尝试综合:从歌德和黑格尔到荣格

存在主义和虚无主义

后现代主义的思想

世纪之交

第七篇尾声

哥白尼之后的双重束缚

认识与无意识

世界观的演变

万物归元

大事年表

注释

参考书目

志谢

索引

译后记

序言

理查德·塔纳斯的《西方思想史》是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的重点引进著作项目。长期以来,西方思想史在我国不受重视。进入21世纪,西方思想史在经历了长时期的受冷落与向隅之后,在我国逐渐兴起,引起了各方的重视。从那时起,我们便考虑重点选择和引进国外西方思想史权威著作,以满足各方面读者的需要。

一是满足读者渴望深入了解西方思想文化的需要。

在当今日益繁荣兴盛的中国,人们不仅走出国门,广泛与世界各国人民交往,而且渴望深入了解西方,了解西方社会、经济、科学、技术、文化的盛衰之道,尤其渴望了解西方之所以走向强盛而凌驾世界的原因。但是,人们在了解西方这种发展过程中往往“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见面貌,不见精神,可谓不免浮云遮望眼。因为,西方社会、历史和文化所呈现于人们眼前的,若云兴霞蔚,或光怪陆离,所有一切的变化,归根结底的是思想观念上发生的深刻变化,是新旧思想激烈冲突的产物,是汩汩而出、汹涌奔腾的新思想荡污涤浊的结果,是生机勃勃、清新活泼的新思想的催化作用的后果。正是在这种意义上,用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柯林武德的话来说,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无论社会、历史和文化,还是政治、经济体制,所有这些方面的变化都可以从思想观念中找到答案,都可以追溯到思想的源头,所以西方历史文化是西方思想变化和发展的历史。西方思想史从根本上揭示了西方走向强盛的原因,适应了人们在当今世界和社会的演进、变化中理解世界和社会的这种需要。

二是推动我国西方思想史这门学科建设的需要。

西方思想史研究在我国只是刚刚起步,而在国外则备受重视,学派林立,成果累累。重要的如法国年鉴学派的精神状态史研究,主要研究人们对世界的各种看法的历史,即研究人们对性、死亡、爱、交往、观念、宗教等问题的态度。他们挖掘不为以往历史学所关注的史料,借助民族学、文化人类学、符号学、深蕴心理学和计量语义学等学科的方法,深入研究思想史的各个领域,代表性成果有《书籍与社会》、《蒙泰尤》、《中世纪的想像》、《大革命精神状态》、《罗马人的狂欢节》等。又如英国剑桥学派思想史研究,主要研究政治思想史,一改通常的哲学方法而注重语言与修辞学的方法,尤其注重在具体的历史语境中去理解思想家的文本,显示了极为独特的语言和修辞学理论特色,也为思想史研究的一大创举。重要成果有《国家与公民》、《近代英国政治话语》等。以上这些都属于思想史的专题研究。这些著作的出版很有意义,但对于推动我国西方思想史学科建设和教学来说,更有意义的是具有西方思想史发展体系的著作的出版。

通常认为,对思想史发展体系的研究可以追溯到黑格尔。黑格尔认为,历史是世界精神或绝对观念运行、发展并自我实现的过程。因此,在他看来,人类的历史不仅是一部精神或思想的历史,而且人类精神或思想历史有它明确的发展过程和体系:它在古代东方度过童年时期,在古希腊度过了美好的青年时代,在古罗马度过了壮年时代,在日耳曼一基督教世界进入了它的老年时代。这个老年时代是精神的老年时代,是精神得以体现的时代,是完满和成熟的象征。以后,布克哈特等历史学家遵循黑格尔的这种体系,着手具体研究并论述西方思想文化史的发展,产生了彪炳史林的《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等力作。

到了20世纪,这种研究和思想体系因学术关注的变化而载浮载沉,一些思想史学家力图摆脱黑格尔的这种思想史体系,著名的如英国哲学家以赛亚·伯林、波普尔以及美国哲学家洛夫乔伊等。但黑格尔的这种思想体系的影响是深远的,在20世纪也不绝如缕,其中体系最庞大、影响最广泛的便是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的皇皇巨著《历史研究》,而20世纪七八十年代由美国著名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等掀起的全球史运动,也很难说不是对思辨的、宏大的思想体系的某种依恋和喜好。塔纳斯所著的《西方思想史》也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黑格尔所主张的这种世界精神发展的思想,但努力从当下所掌握的历史认识出发重温西方思想并给予其新的理解和意义,从而更像《全球通史》一类著作,尽管两者内容和范围不尽一致。

所以,这类思想发展体系的西方思想史著作引起了我们的关注。在这方面,这类著作重要的有博尔曼的《西方哲学思想史》、斯特罗姆博格的《欧洲思想史》、布林顿的《观念与人:西方思想史》、布朗诺斯基和梅兹里希的《近代西方思想史》、彼得·沃森的《20世纪思想史》、塔纳斯的《西方思想史》等。其中,我们觉得塔纳斯的《西方思想史》别具风采和韵味。塔纳斯是国际著名的思想史学者,这部《西方思想史》耗费了他10年漫长光阴,凝聚了他很长时间以来对西方思想的所思所想,饱含了他心忧天下、情系世界的人文情怀,追溯了从古希腊到后现代的西方思想的完整过程,是最佳的一卷本西方思想史,是大学人文通识教育即博雅教育的杰作,曾轰动西方学术界,已被誉为经典作品,在西方常销不衰。

与国内外同类书比较,塔纳斯的《西方思想史》有以下一些特点:

一是直面现实,激情洋溢。

作者对西方思想史的考察,具有非常强烈的现实感,充满了思想的激情。本书不是那种学究式探讨,而是努力寻求救治由于沉醉于科学和技术进步等而产生的精神病态的思想药方,是为了满足人们希望了解西方思想文化发展盛衰之道以及对付当代种种思想和现实困境的需要,是为了引发人们对当今这个思想混乱的、社会纷争的世界的全面思考,从而改变现实。西方思想正在经历一场划时代的变革,作者从20世纪末叶时代背景出发,重新分析和思考西方思想发展的历史,就是为了参与这场变革。

二是驾繁驭难,高屋建瓴。

作者对西方思想史的考察,阐释概念简洁明了,叙述铺展高屋建瓴。本书不是那种人物列传式的对思想家的思想的罗列,而是着意于思想的宏观动态发展,在一卷本的篇幅内,引入入胜地描述了西方思想的演变及其关于实在的不断变化的观念,从开篇到终篇可谓一气呵成。正如论者所说,它像侦探小说一样扣人心弦,像诗一样动人,以精确的、颇有学术性的细节一幕又一幕、一个场景又一个场景地层现了西方思想演变发展这出伟大的戏剧。

三是体系完整,脉络清晰。

作者对西方思想史的考察,构筑体系气势恢宏,展示演变脉络清晰。本书依循西方整个思想和文化的发展,按古典时代的世界观、中世纪的世界观和现代的世界观等层递演进,着眼于西方文明中的重要思想和核心观念,即从柏拉图到黑格尔,从圣·奥古斯丁到尼采,从哥白尼到弗洛伊德的西方宗教、哲学和科学等形成的思想传统,条理清晰地叙述了自古希腊起至后现代主义时代的西方思想的演进以及不断变化的观念,并通过从当下的角度对影响西方人理解世界的种种观念的重新审视和深刻思考,满怀激情地提出了解决当代西方世界观危机的新的途径和方向,从而帮助人们勇敢面对和积极推动西方思想正在经历的划时代的变革。

2011年6月10日于荻泾畔颐河苑

内容推荐

由理查德·塔纳斯著的《西方思想史》依循西方思想和文化的发展,按古典时代的世界观、中世纪的世界观和现代的世界观等层递演进,着眼于西方文明中的重要思想和核心概念,即从柏拉图到黑格尔,从圣·奥古斯丁到尼采,从哥白尼到弗洛伊德的西方宗教、哲学和科学等形成的思想传统,生动叙述了自古希腊起至后现代主义时代的西方思想的演进以及不断变化的观念,通过从当代的角度对影响西方人理解世界的种种观念的重新审视和深刻思考,满怀激情地提出了解决当代西方世界观危机的新的途径和方向,从而帮助人们勇敢面对和积极推动西方思想正在经历的划时代的变革。

编辑推荐

由理查德·塔纳斯著的《西方思想史》不是那种学究式探讨,而是努力寻求救治由于沉醉于科学和技术进步等而产生的精神病态的思想药方,是为了满足人们希望了解西方思想文化发展盛衰之道以及对付当代种种思想和现实困境的需要,是为了引发人们对当今这个思想混乱的、社会纷争的世界的全面思考,从而改变现实。西方思想正在经历一场划时代的变革,作者从20世纪末叶时代背景出发,重新分析和思考西方思想发展的历史,就是为了参与这场变革。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29 16:4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