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列老火车慵懒地鸣响汽笛,宣告自己就要离开涩谷站向南行驶。几秒钟后,羽冠般的烟气在整个街区弥漫开来,染脏了东京蔚蓝的天空。这会儿,和每天一样,上野英三郎教授打开了面向河流的厨房窗户,看到杏树在微笑,阳光把它初生的芽染上了金色,他高兴地翘起了嘴角。
“这会是个不寻常的春天啊。”他自言自语着,把茶壶放在了火炉上。
温润的水汽从楼上漫下来。他的妻子上野夫人正在沐浴,她和他们美丽的女儿千鹤子十几分钟后就会下来吃早饭。
上野教授在椅子上坐下,不一会儿,茶壶像刚才离开涩谷站南去的火车那样叫出了声。他站起身,神情庄重地摆好茶具。
“嗯……”他把茶倒出来,闻着茶香,接着,茶水便顺着他的喉咙滑了下去。细品片刻芬芳之后,他打开《读卖新闻》,浏览了一下新闻标题。再过一会儿,他就会去车站,登上开往东京市文京区的火车,到东京大学给学生上课。
他看了看彩色日历,它就挂在二十三年前他与妻子结婚时澪田叔叔送的版画旁,这一天是星期三。这时,一阵木屐声传来,上野夫人走进厨房,轻声说:“今天下午回家时,别忘了把狗接回来,女儿等着它今天来呢。”
“啊,是啊,狗……”他应着,其实早已忘了几星期前他们为干鹤子订了一只秋田犬,“今天晚上就到,是吗?”
“是,今天下午应该就会到车站办公室了。”
“今天我有三角学的课,”上野教授折起报纸说,“可能会耽搁一会儿,但是我会接它的。”
“最重要的是不要忘记了,”上野夫人举起一根手指强调道,“不然会让千鹤子失望的。知道了吧?”
“好,我不会忘的,八重女士…,”上野教授嘟囔道,对于秋田犬的事,他已经有点儿不耐烦了,“我严肃地向你保证。但不管怎样,可别忘了,它只是只动物,而不是天皇陛下。”
“我知道,上野教授,”上野夫人说,“但是你答应过女儿“啊。”
“好的,好的,”他回应道,一心只想赶快走掉,好避免一大早的家庭大战,“我不会忘的。”
说着,他把帽子用力扣在了谢了顶的脑袋上。然后拿起雨伞、公文包和《农业中的三角学应用》的讲义,向妻子道了声“下午见”便离开了。
迈出家门时,他恭敬地祈求先祖赐予他美好的一天,尽管他也许并不需要祈求,因为这一天非常明媚。
一到街上,他就遇见了正在倒垃圾的年迈的水野先生,于是他脱下帽子向水野先生致意。老人低声说了句“早上好”,就转身进屋去了。 “可怜的水野,”教授自言自语道,“自从儿子在青岛战役中战死,他就再也没有抬起过头。”
接着他走上了樱树大道,随后又转向神社前的小路,一直走到熙熙攘攘的涩谷站。一辆有轨电车轰鸣着从他身旁开过,但他依然不紧不慢地走着,他知道这些家伙从来都不会越轨。在守规矩方面,它们和火车一样,准时又可靠。他本人也是如此,从未缺席过哪堂课,并且总是信守诺言,无论那是不是严肃的大事。
在广场上,他问候了卖甜点的首藤女士,无比期待地望着甜点摊,然后欣喜地发现她做了和果子…还有水果芋圆冰激凌。他满心喜悦地把甜点看了个遍,首藤女士也向他问好:“早上好,教授。您想吃点儿什么呢?”
“也许回来的时候来买点儿,首藤女士。等我回来的时候。”他一边推开车站门一边答道,眼睛还不忘盯着那些甜点,好像上面写着他的名字似的。
“要抓紧哦,都是今天新做的,晚点儿可能就没有了!”首藤女士笑着说。
“我会放在心上的,首藤女士。”上野教授微笑了一下,“我向您郑重承诺。”P3-7
路易斯·普拉茨,1966年生于西班牙塔拉萨。曾于西班牙巴塞罗那自治大学及赫罗纳大学学习艺术史和考古学,之后多年致力学术研究及教学工作。曾任中小学教师、艺术图书编辑,也曾在美国加州洛杉矶担任过电影制片人。著有散文集《教育电影》、历史小说《斯巴达耳环》,以及其他艺术类图书、儿童小说数十种,并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出版。
苏珊娜·塞莱伊,1982年生于波兰罗兹。自幼生活在西班牙。毕业于西班牙巴塞罗那大学摄影及版画专业,之后又在艺术设计学校学习插画。作品曾在西班牙、法国、英国、波兰和美国展出。凭借图画书《在我的想象中》,获得了2013年美国月光童书奖很好绘者金奖。
轩乐,毕业于北京大学西葡语系,曾任电视台编辑,现居西班牙格拉纳达。译作有加西亚·马尔斯的《族长的秋天》《苦妓回忆录》,弗朗西斯科·翁布拉尔的《粉红野兽》等。
顾湘在《好小猫》里说:“小猫一片赤忱地爱着某个人,同时它有着自给自足的圆满的精神世界。”似乎小狗就没有那么独立、神秘,它们通常很黏人,对人的依赖更深些。我说不清哪种更好,只觉得能拥有它们中的任何一个,都很幸运。
小狗的记忆力很好,用它们的方式记着与人相处的温暖点滴。人对它的好,都融在小狗心里,去也去不掉。在书中,上野英三郎教授和小八初次见面时,教授把经历了冬日长途颠簸的小狗裹进了怀里,也许从那一刻起,它就认定了他。他不但照顾它饮食,还会和它分享秘密与知识:对自然和生命的好奇把他们裹得更紧,他们在充满植物、星辰、孩童和蝴蝶的世界里,不动声色地对抗琐碎的“正经”生活。
这些小八都记得。它和别的小狗一样,知恩图报。它们不会说人的话,不能像我们一样讲出来,它们有多少感情,都只能靠行动来表达。或许它们也不想表达,只是本能地想把自己有的都交付出来。小八给予教授的,是无条件的温暖陪伴;教授消失后,它所能做的,就是面对自己无法理解的未知,竭尽全力地等,等待再次陪伴的机会。
故事中的大部分角色,作者都着墨不多,对上野教授妻子的描述不多,对他们的女儿千鹤子更是寥寥几笔带过。我有时会想,小朋友也许会问,她们为什么不能在教授走后尽力照顾小八呢,她们毕竟是教授的至亲啊。在书中第十二章的结尾,上野夫人回到涩谷站,在陪小八等待了一个傍晚后,她走了,回文京区千鹤子的家去了,“她没有回头”,因为“她知道自己会受不了”。我们可以想象,上野夫人的痛苦有它的厚度,故事的背后有更多的曲折和复杂,人总有很多的无可奈何。小八的坚持并不是人性冷漠的对立面,它让我们感动、敬佩,更重要的是,它令我们自问,无可奈何时是否真的不可能再多做点儿什么,让凉里多点儿暖,为苦里添点儿甜。
译完书时我想,如果上野英三郎教授真的知道了身后的一切会怎么想。他可能会希望小八不要这么执着,好免受那所有的苦吧,因为不论怎样,他终究是会来接它的。只是,有些灵魂就是那么地执拗,一定要自己走完全程,哪怕是最艰辛的路。
三十年前,我第一次看到忠犬八公的故事。那时,我大概二十岁。那个年代还没有网络,当然也没有以书中这只忠心耿耿的日本小狗八公为原型拍摄的电影。八公的故事直到理查·基尔主演的好莱坞大片上映后,才人尽皆知。而三十年前,八公的故事尚未流传起来,但就在那时,它已经深深地打动了我。回想起来,我好像是看了一本很旧的日本杂志,上面有几幅黑白照片,还有一篇讲述八公在东京涩谷车站等待主人十年的短文。故事让我动容,它是真实的,而且发生在二战之前的传统日本社会。
十年前,我刚开始为孩子写作时,我就想,忠犬八公的故事是一个不错的题材。但是,我迟迟未落笔,直到两三年前才又想到这个故事。于是我开始搜集资料,反复地观看以八公的故事为原型拍摄的两部电影。一遍、两遍、三遍、四遍……我一边做功课,一边构思如何写作这个悲伤而美丽的故事。我当时想,这将是一本充满诗意的书。倒不是因为为孩子而写才要饱含诗意,而是因为这个故事本身就诗意、动人,我要做的,只是为它寻找合适的词汇。
这时,我十岁左右时读过的一本小书给了我灵感。这本小书的作者是西班牙人胡安·拉蒙·希梅内斯(Juan RamonJimenez,1881~1958),他于1956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创作的《小银和我》讲述了一头小毛驴的故事,诗意盎然、明媚亮灿。我一遍又一遍地读《小银和我》,试图抓住字里行间的神韵。就这样,我徜徉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神奇多彩的传统日本社会,开始写作这本《忠犬八公》,将八公的故事呈现在你们面前。
这个故事是历史的、纪实的,所以在写作之前,我早已成竹在胸。或许正因如此,这是我完成最快的一部作品——仅仅用了两三个月的时间。从一开始,我就很清楚,故事的风格应当直接、明了,不稚嫩也不艰涩,就像小河流水,自然而然。之后的数月里,我继续打磨故事。那个让人心碎的结尾,我把它放在了最后完成。故事中有几个人物是我创造出来的,但上野教授和他的家庭成员、积医生等人物的塑造都是基于真实故事。其余人物,比如上野教授的邻居们、火车站的工作人员、过往乘客等,则作为八公的家人,共同推进这个故事。
这部小说在2014年荣获了巴塞罗那最重要的童书奖项“约瑟夫·M.福尔奇·伊·托雷斯儿童文学奖”,2015年出版后取得了更大的成功,远远超出了我创作这个故事时对它的期待。这实在是一个惊喜,一个美好的惊喜。
人们都知道忠犬八公和它的主人最终没能重聚。但令我高兴的是,2015年3月,在八公去世八十年后,东京大学立起了一座八公和上野英三郎教授在一起的崭新塑像,这只日本最有名的狗终于在近一个世纪的分离后与它最爱的主人重聚了。这座新塑像就位于上野教授曾任教的东京大学农学系校区。现已向公众开放。现在,塑像周围满是鲜花和写满祝福的卡片。
我和此书绘者的共同目标是,尽可能忠实地书写和绘画这个故事,努力保藏丰富而脆弱的日本传统文化,以及我们所知道和热爱的整个东方世界的文化。
我希望这部短短的小说,能像当初感动还是个孩子的我那样,感动我的中国读者们。请不要忘记八十年前发生的一切。如果你忍不住流下眼泪,也请不要忘记,并非所有眼泪都是苦涩的,这世上还有为幸福和爱而流淌的眼泪。我希望,你们的眼泪,是后者。
路易斯·普拉茨著、轩乐译、苏珊娜·塞莱伊绘画的《忠犬八公》是广西师大出版社魔法象故事森林推出的作品之一。
秋田犬八公每天早上陪伴主人上野教授去涩谷火车站,傍晚又准时在车站迎候主人回家。周末,他们还一起到公园散步。然而这样的幸福生活仅仅持续了一年半,上野教授因病猝然离世。而八公,依然日日等待,在二月的雪、十一月的风和四月的雨中,一等就是十年。有些灵魂,就是那么地执拗,一定要自己走完全程,哪怕是最艰辛的路。
以忠犬八公的故事为原型的电影《忠犬八公物语》(1987,日本)和《忠犬八公的故事》(2009,美国)感动了无数人。
《忠犬八公》在2015年初版前即获西班牙巴塞罗那最重要的儿童文学奖项约瑟夫·M.福尔奇·伊·托雷斯儿童文学奖,2016午又获得了德国国际青少午图书馆白乌鸦奖。
路易斯·普拉茨著、轩乐译、苏珊娜·塞莱伊绘画的《忠犬八公》是一本关于等待、爱和忠诚的儿童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