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高质量的陪伴和相处,不以相处时间来看效果,即便是短暂、简单的陪伴,一样能让我们触及孩子的真心。持有这样的理念,明白什么是正确的家庭教育,即便工作繁忙,我们一样可以轻松教好孩子。 目录 /第一章/ 高效陪伴,胜过低质的朝夕相处 ● “陪着”并不等于“陪伴” ● 依附理论:回应关键的7次求助 ● 建立相互认知的关键点 ● 有了安全感,孩子就会有好表现 ● 信任感体现在父母与孩子的相处中 ● 非暴力沟通的父母话术 /第二章/ 自信和坚持, 让孩子拥有更深层次的幸福感 ● 孩子的幸福感从何而来 ● 孩子的性格和情绪具有家庭色彩 ● 你的孩子不必一直zui优秀 ● 每天进步一点点的计划管理 ● 引导式陪伴:越挑战,越需要兴奋点 ● 学会玩儿也是一种高效的学习力 /第三章/ 培养孩子的高情商 ● 根本没有“情绪”这回事儿 ● 关于共情,我们能教给孩子多少能力 ● 多参与集体活动,发现孩子的潜在优势 ● 让孩子的逆商得到zui好的优化 ● 让孩子懂得“第一次”的重要性 ● 拒绝教育也是一门学科 /第四章/ 高效沟通的技巧 ● 了解注视孩子的力量 ● 高效陪伴无需单方面说教 ● 引导孩子构建思维路径 ● 亲密关系需要长期坚持 ● 符合气质的“标签化”描述 ● 偶尔的冲突:选择、听取和宽容的礼物 /第五章/ 正念养育,培养一个阳光的好孩子 ● 共治原生家庭的情绪复制 ● 不愉快情绪的急救法 ● 存在、解读和对待,改变自然会发生 ● 帮助孩子掌握好胜的分寸 ● 让孩子学会做个人的天气预报 ● 生活要有新鲜感和仪式感 /第六章/ 家长的碎片化时间管理 ● 早餐半小时,高效大作战 ● 接送孩子是重要的碎片化记忆 ● 晚饭后的亲子时间,重要的是参与感 ● 睡前,亲子阅读不可少 ● 管理好孩子的时间黑洞 ● 高效陪伴前安排好自己的时间 导语 1. 心理学家阿德勒说:“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家庭是我们呱呱坠地最先接触的社会,父母是孩子相处时间最久的“朋友”。孩童时期,我们从家庭、父母那里获得各种信息,汲取着成长所需的一切养分。 2.若我们以枯燥乏味、知识欠缺的方式陪伴孩子度过童年,他的记忆里充斥的就是生活中的鸡毛蒜皮、电视里无趣的肥皂剧剧情;若我们以大吵大闹的夫妻关系、动辄打骂的父母形象陪孩子度过童年,他的记忆里会放大来自成年人的负面情绪,缺乏安全感…… 3. 高效陪伴是一种理念,指的是不要浪费跟孩子相处的每分钟。哪怕每天只能陪伴孩子10分钟,我们也要适时给他一个拥抱、亲吻,发自内心地夸奖他的进步,聊一聊他对生活的感悟,或烦恼,或快乐…… 4.如果我们没有做到情感、语言、思维上的有效沟通,哪怕每天跟孩子身处一个空间,恐怕也是鸡同鸭讲。如果我们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就算每天陪伴他写几小时的作业、讲多道题目,也不能触及他的真正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