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1898(百年忧患)/百年中国文学总系
分类
作者 谢冕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作者简介
谢冕,福建福州人,生于1932年,有名文艺评论家、诗人、作家,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的拓荒者和创建者。曾任北京市作家协会副、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名誉委员、《诗探索》杂志主编、北京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所长、《新诗评论》主编等。著有《文学的绿色革命》《中国现代诗人论》《新世纪的太阳》《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1898:百年忧患》等作品。谢冕先生自1955年考入北京大学,毕业留校任教至退休,在北京大学学习、工作、生活了半个多世纪。
目录

新版 序言怀念那个学术年代

总序一 辉煌而悲壮的历程

总序二 《百年中国文学总系》的缘起与实现

1898:并非文学生长的季节

一、昆明湖石舫

 玉澜堂风情——一艘走不动的船——过渡时代:弃旧迎新的宣言——提早了100年的预告

二、中国的世纪末风景

 近代史的一块碑石——早春的激动——每走一步都是沉重——永远的存留——精神的凯旋——圆明园的火光——黄海硝烟的惊醒——流血的世纪末——京城里的盛大庆典——病人膏肓的王朝——受磨难的皇帝——瀛台千古悲情

三、诗的成功是悲哀

 浮沉于潮流中——无奈而悲怆的回归——“诗界革命”的一面旗帜——天才的怀抱和遗憾——古典诗的革新——封建末世的奇才——诗是最后的方式——永久的魅力——重评“诗界革命”

四、一部小说的预告

 唯一的成功——全面展示的才华——屡遭挫折的奇才——智慧急匆匆演示——超前才智的悲剧——对于失败的补偿——晚清新小说的兴起——实用的小说观——因思想而忽视艺术——《老残游记》的超前性

五、穿越黑暗的目光

 思维新空间的开放——从现实的需要出发——面向西方的热情——近代译界第一人——从《天演论》说到《巴黎茶花女遗事》——特殊年代出现特殊人物——身穿袈裟而未能忘世的诗人——认识繁复的时代

六、从时务文体走向新文学

 保存了100年的墨香——坚定的宗旨——宏阔的视野——艰难中的使命——《时务报》的纪念——世纪之交的召唤——新文体的出现——近代文体新概念——从文体试验到白话新文学

七、陆沉中升浮起一片圣地

 变政的一大举措——钟声第一次鸣响——第一任管学大臣——选学界泰斗为校长——校长人选不是小问题——值得永远纪念的人物——他奠定了北大的精神基石——广纳贤才一例——沉思的铜像——新文化运动的发祥地——重评五四——中国新文学的摇篮——中国的良知——永远的北大精神

八、忧息:百年中国文学的母题

 彗星驰过天际——抒情时代的尽头——欢乐感庄严退场——悲情成为传统——自觉的承诺——悠远的接续——时代激情溯源——遥远不阻隔苦难

九、春天的眺望

 无边的春愁——蝴蝶飞越海浪——自由与节制——在市场大趋势面前——走向觉醒的先知——现代性的争取——文学的沉痛——向着内心空间的转移——新的希望和新的危机——拯救心灵——面对严峻的生存环境——重申文学使命

年表(1892—1902)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推荐

这套书第一次在“百年中国文学”的整体性框架内思考文学的发展变化,是一个学术群体共同完成的成果。

这套书由谢冕、孟繁华主编,在年代选择、丛书设想、可行性等方面也得到了严家炎、洪子诚、钱理群等先生的热情肯定和支持。其中洪子诚先生、钱理群先生还亲自参与了撰写。

丛书以代表性的年份为核心,通过一个人物、一个事件、一个时段的透视,串联起百年中国文学的发展历史,把握时代的整体精神。写法上是回到历史现场,把文学史和思想史、社会发展史放在一起.呈现文学现象背后的原生态历史细节。原本晦涩的学术著作由此变得鲜活易读,原本平面刻板的文学史知识也由此变得生动立体。

全套书共12册,从1998年初版以来,在海内外获得了巨大的反响。此次再版,既是再现一个时代的学术成果,又是展现一个学术群体曾经的学术热忱。

谢冕著,孟繁华主编的《1898(百年忧患)/百年中国文学总系》讲述了1898年是痛苦的年代。痛苦的年代里只有事件而没有文学。文学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奢华,人们只有获得饱暖之后才谈得上审美的欣赏和享受。尽管有人说诗穷而后工,或是文学可救亡图存等等,但艰难时势对于文学或其他审美活动,到底总是一种排斥——尽管历史上也不乏战火或离乱中开放的绮丽和深沉。

编辑推荐

谢冕著,孟繁华主编的《1898(百年忧患)/百年中国文学总系》是“百年中国文学”的第一本,这一本的主题是“忧患”二字。选择这一个悲哀而痛苦的年代做百年中国文学的开端,其基本动机是考虑到了以1898年为代表的前后数年间若干事件,对于中国的这一时期文学重大的,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围绕着1898年前后的那些刻骨铭心的事件,为中国这一时期文学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非常浓重也非常深邃的历史、社会、文化的背景。研究和描写这一时期的中国文化——它的跨度是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末的大约一百年,涉及和涵盖了中国近代、现代、当代文化史的研究范畴——不能不追本溯源到这里。

1898年的中国,一切应当腐烂的都腐烂到极限,仿佛是悬挂在树梢的那些熟透的果子,轻风一吹就会摔落泥土。而一切新生的则受到惊蛰时分天边隐隐雷鸣的鼓舞,都在悄悄地,然而又是勇敢地爆裂开坚硬的尚未解冻的土层。一方面是内忧外患的痛苦的飓风的袭击,一方面又是方生未死的建功立业的召唤,从这个意义来看被史家称为“灾难的1898年”,却是一个丰富的、发人深省的年代。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19:1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