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政局长
我们这位邮政局长一参加工作,就被派往乌拉普尔村任职。乌拉普尔村很小,附近有一家靛蓝作坊,作坊的老板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在这儿建立了一所新邮政局。
邮政局长是加尔各答的年轻人。来到这座小村庄,他的境况,与从水中捕获扔在岸上的一条鱼类似。他的办公室设在一间铺八扇草顶的昏暗茅屋里。不远处,长满浮萍的池塘四周,是茂密的树丛。靛蓝作坊的账房先生和员工,平时没有空闲,被认为是不配和文化人交往的一群人。
这个加尔各答青年也不善于与人打交道,到了一个陌生地方,不是过于清高,就是过于拘谨。所以,他和当地人几乎不交往。每天他的业务不多,有时候写一两首诗,诗中抒发的情绪,让人觉得,他一整天望着飒飒颤抖的树叶和天上的云彩,日子过得相当舒畅。然而,心灵之神知道,如果《天方夜谭》中的哪个魔鬼跑来,一夜间砍光枝繁叶茂的树木,修筑一条宽阔的马路,一排排摩天大楼挡住人们仰望天上云彩的视线,那么,这个半死不活的有教养的人就能获得一种新生活了。
邮政局长的工资很少,必须自己做饭吃。村里一位失去双亲的孤女为他干活儿,换一口饭吃。这女孩名叫罗德娜,十二三岁光景,她出嫁的可能性至今尚未显现。
黄昏时分,从牛厩里冒出熏蚊的一圈圈白烟,灌木丛中蟋蟀曜曜地叫着。远处的村子里,如痴似狂的一群包乌尔游方艺人,敲锣打鼓,吟唱民歌。诗人独自坐在幽暗的游廊里,望着抖动的树叶。当心中涌起一阵微澜时,他就在屋子的角落里点亮一盏光线微弱的油灯,喊道:“罗德娜。”
罗德娜坐在门口,正等着他叫喊。不过,听到他叫一声她不进屋,故意问:“什么事,先生?干吗叫我?”
邮政局长问:“你在干什么?”
“我得马上去生火——厨房里——”
“厨房里的活儿先放一放,先给我装袋水烟。”
罗德娜立即鼓起腮帮子,使劲儿吹着水烟管,走进屋里。
邮政局长从她手里接过水烟,忽然问道:“嗯,罗德娜,你想你妈妈吗?”
好多年前的事,罗德娜还记得一些,可有一些已忘掉了。比起妈妈,她更喜欢爸爸。她至今隐隐约约记得爸爸的模样。干了一天的活儿,爸爸傍晚回到家里,有一两天傍晚的情景,像画一样清晰地印在她的心扉上。
罗德娜一面说话一面走过去,坐在邮政局长脚边的泥地上。她记得她有一个弟弟。在几年前雨季的一天,姐弟俩在池塘边,用折下的树枝当钓鱼竿,假装钓鱼。比起其他许多重要事情,这一幕更多地在她心里浮现。
就这样聊着聊着,夜渐渐深了,邮政局长也累了,不想再做饭。好在还有上午的剩饭,罗德娜赶紧生火,烙了几块饼,两人凑合着吃了顿晚饭。
一天又一天,傍晚时分,在这间大茅屋的角落里,邮政局长坐在办公室的木椅子上,也讲自己家里的事儿。谈他的弟弟、母亲和姐姐,谈他独自旅居他乡想起来让他心里恓惶的人。他常常想起却又无从对靛蓝作坊的账房先生和其他员工倾吐的事情,就对这个目不识丁的小女孩倾诉,而且从不感到不应该这么做。久而久之,这个少女仿佛成了他家的成员,交谈的时候,也称他家某人是妈妈、姐姐和哥哥,好像早就是她的亲人似的。甚至把她想象的他们的模样,画在她幼小的心版上。
一天中午,雨过天晴,温煦的和风吹拂着。阳光下湿润的碧草和绿树,散溢着清香,仿佛是疲惫大地热乎乎的气息迎面扑来。不知从哪儿飞来的一只执拗的鸟儿,整个中午,在自然之宫中,用单一的腔调和极其悲凉的声音,不停地倾诉着哀怨。
邮政局长手头没事儿。那天雨水濯洗的光润树叶的波澜,雨天服输之后,阳光照耀下一簇簇残存的洁白云朵,是何等赏心悦目!邮政局长举目遥望,陷入沉思:此时此刻,身边要是有一位亲人——一个心心相印的温柔的人儿,那该多好!他渐渐体悟到,那鸟儿也一次次倾诉着这样的心声,在树影婆娑、杳无人影的中午,树叶的飒飒声,也蕴含这样的意绪。没有人相信,也没有人知道,在这个小村庄每天憩息很久的日子里,在沉寂的中午,薪水微薄的邮政局长心里,竟会产生这种悠长的遐想。
邮政局长长长地叹了口气,喊道:“罗德娜——”
P11-13
泰戈尔(1861-1941),全名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Rabindranath Tagore),印度有名诗人、作家、艺术家和社会活动家。生于加尔各答市的一个富有哲学和文学艺术修养的家庭,13岁即能创作长诗和颂歌体诗集。1913年凭借《吉檀迦利》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是具有巨大世界影响的作家,共写了50多部诗集,被称为“诗圣”,还写了12部中长篇小说,100多篇短篇小说,20多部剧本及大量文学、哲学、政治论著,并创作了1500多幅画,还创作了难以统计的众多歌曲。
白开元,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翻译协会理事、中国印度文学研究会理事,曾任中国靠前广播电台孟加拉语部译审。1965-1969年,被派往达卡学习孟加拉语。曾出版《寂园心曲》《泰戈尔诗选》《泰戈尔十四行诗选》《泰戈尔爱情诗选》《泰戈尔儿童诗选》《泰戈尔哲理诗选》《跟着泰戈尔去旅行》《泰戈尔谈人生》《泰戈尔谈教育》《泰戈尔谈文学》《吉檀迦利》《纳兹鲁尔·伊斯拉姆诗歌选》等十余部译著。系《泰戈尔全集》主编之一。
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1861—1941)是印度天才大诗人,印度和孟加拉国人民虔敬地称他为“诗圣”。1913年,他因诗集《吉檀迦利》成为亚洲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除了卷帙浩繁的诗歌,他还创作了大量剧本、散文,以及12部中、长篇小说,以及100多篇短篇小说。
泰戈尔小说,题材丰富多彩,写作手法多种多样,至今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赞美真善美,鞭笞假丑恶,是泰戈尔小说的重要主题。《喀布尔人》以质朴的语言,表现感人至深的父女真情,也表达作者对下层贫苦民众的深切同情和对城市中欺生凌弱的地头蛇的愤慨。《邮政局长》是名篇之一。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刻画在特定的环境中,主仆两人一段心路历程。《秘密财宝》通过描述祖孙二人从寻宝、争宝到最后弃宝的曲折过程,表现淡漠金钱的人生态度。在拜金主义仍然盛行的时代,这篇小说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泰戈尔100多篇短篇小说中,约有五分之一以爱情为题材。
泰戈尔爱情小说,反映19世纪后叶和20世纪初叶殖民统治下的印度,随着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兴起,封建婚姻制度趋于消亡,新的婚姻制度孕育、诞生的历史变迁。
《塔利雅》是带有传奇色彩的历史小说,寄托了作者期望年轻人以纯真的爱情,化解老一代人的仇恨,世代友好相处的美好理想。
在泰戈尔的长篇小说中,《沉船》是最耐读的一部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的名作。1903年4月至6月,以连载的形式首先在孟加拉文学刊物《孟加拉之镜》上发表,1906年出版单行本。
《沉船》中卡玛腊和诺利那格的最终结合,不仅是对忠于爱情的歌颂,而且是对超越世俗偏见的新式婚姻的礼赞。
卡玛腊乘船遇险,在荒无人烟的沙洲上误认为拉穆斯是新郎,与他过了一段缠绵的时光。在封建卫道士眼中,她已是“失节”的女人。在迦齐普尔的新宅,她从拉穆斯写给胡蒙莉妮的信中,方知拉穆斯不是自己的丈夫。她如五雷轰顶,为曾与拉穆斯卿卿我我、肌肤摩触而羞臊难当。但她并未去自尽殉节,而是执着地去寻回属于自己的爱情,在她身上绝无烈女贞妇的印记。她在贾格罗帕尔迪父女的热情帮助下,找到了丈夫诺利那格,却又十分惧怕被他知道自己的过去,甚至甘愿一辈子当他的女仆。这说明在那个历史时期,孟加拉妇女打破封建观念的束缚是多么不易。卡玛腊是已有自强自尊的意识,不甘做旧制度的牺牲品,但未能完全挣脱精神枷锁的妇女形象。
作者笔下的诺利那格是乐善好施、通情达理的开明人物。他怜贫惜弱,敢于冲破门第的樊篱。他不顾社会地位的巨大差异,毅然娶被舅舅当作包袱甩出去的孤女卡玛腊为妻,经受了他当县长的朋友谑称的“一场考验”。难能可贵的是,他获悉卡玛腊曾与拉穆斯一起生活过一些日子,却没有厌憎她,没有拒绝接受她,而认为她是无罪的,可以原谅的。作者通过他的口说出了梵社在婚姻问题上的人道主义观点。诺利那格可谓既能继承优秀文化传统,又锐意改革,并身体力行地破除旧婚俗的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
拉穆斯是《沉船》中塑造得最丰满的人物,作者以细腻的描写,揭示了他复杂丰富的内心世界。
拉穆斯在察觉新娘并非自己的妻子之后,陷入了感情危机的罗网,在情欲和道义的矛盾中苦苦挣扎。他要把卡玛腊送回老家,又怕她重新受到虐待,在陈规陋习中窒息而死。在西行的轮船上,他为卡玛腊周到的侍候所感动,品尝了家庭生活的乐趣,卡玛腊秀美的姿色也常使他心摇神荡。然而,他的心镜里立时又显现胡蒙莉妮的音容笑貌。当他想到卡玛腊的苦况,看到她满脸的委屈,或出于怜悯,或受宿命论的影响时,他不止一次起过索性与她结为伉俪的念头,但“她丈夫可能还活着”,这句话又像警钟在他耳边响起,使他竭力按捺住心头的激情。他在想象中为卡玛腊戴上家庭主妇的桂冠,但他回到加尔各答,旧地重游,目睹的景物又勾起他与胡蒙莉妮相爱的美好回忆,“将她忘却的决心,便成了怀念她的得力助手”。他又觉得卡玛腊并非理想的终身伴侣。他在两位女性中间徘徊,在犹豫的水流中沉浮,但他的理智总能遏制冲动,道德总能制约情欲。
《沉船》宣扬的真善美,集中表现于贾格罗帕尔迪一家对卡玛腊的热心襄助。贾格罗帕尔迪在船上与卡玛腊和拉穆斯萍水相逢,一路上给予周全照顾。回到迦齐普尔,为他们安家不辞辛劳地奔忙。为了卡玛腊与诺利那格的团圆,他周密谋划,费尽心机。作者通过对这位热心肠老头儿的描写,讴歌了下层普通群众诚恳朴实、助人为乐的优秀品德。
作为诗人,泰戈尔把诗歌艺术运用于小说创作,形成他小说最显著的艺术特色。
泰戈尔常常以寥寥数笔,勾勒情景交融的画面,烘托人物心理活动。
《沉船》中旋风毁灭了迎亲队之后,“雾霭渐渐消散,皎洁的月光像寡妇的素服,覆盖着荒漠般空阔的沙洲”。这凄凉的场景,烘托了船沉人亡,幸免于难的主人公无比悲痛的心情和对死者的哀悼。
赋予事物以情思的拟人手法,在泰戈尔小说中广为运用。如《塔利雅》的结尾处写道:“匕首也从刀鞘露出一点儿脸,目睹这精彩的一幕,闪闪发光地笑了。”锋利的匕首被赋予人性,露出甜美的微笑,从而把小说的题旨——化干戈为玉帛,表现得形象而生动。
泰戈尔在小说中营构的奇妙意境,令人回味无穷。
长篇小说《沉船》中,拉穆斯沉浸于对胡蒙莉妮的怀念,轻轻呼唤:“胡曼,胡曼!”“这芳名的两个字,犹如甜蜜的摩挲,层层环围着他的心房;这芳名的两个字,又似饱含无限柔情的一对明眸,隔着缥缈的烟雾,凝望着他的脸,流露出深深的思念。”作者施展想象创造的幽美意境,把远隔千山万水的一对情人割不断的思恋渲染得淋漓尽致。
2011年5月7日,是泰戈尔诞生150周年。笔者特地编译这本小说选,展示他在小说创作领域的成就,并以此对这位中国人民的伟大朋友表示由衷的敬意。
白开元
2011年4月
《泰戈尔精品集》由我国著名泰戈尔文学研究专家白开元首次从原版孟加拉语《泰戈尔全集》中遴选新文,直译为中文。白开元先生致力于泰戈尔作品的研读和翻译,是国内屈指可数的精通孟加拉语的专家之一。丛书分为小说、散文、诗歌、传记四卷,全面展示了泰戈尔作品的独特魅力。
《泰戈尔精品集(小说卷)》是亚洲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泰戈尔作品的最新译本,也是迄今为止最原汁原味的泰戈尔精品集。收录了泰戈尔小说作品中的经典之作。
泰戈尔的小说题材丰富多彩,写作手法灵活多样。《泰戈尔精品集(小说卷)》精选泰戈尔短篇小说《邮政局长》、《塔利雅》,长篇小说《沉船》等七篇经典作品。其中,《沉船》是泰戈尔长篇小说中最耐读的一部,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人物形象丰满生动。作为诗人,泰戈尔在书中把诗歌艺术巧妙运用于小说创作,诗情画意形成他小说最显著的艺术特色。诗人在小说中营造了奇妙意境,令人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