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的独角鲸或海麒麟,身长通常为60尺。把它扩大5倍,甚至10倍,再根据其增加的长度赋予它相应的力量,同时增强其攻击性能力,这便是我们所要查找的那个动物了。它将具有香农号的军官们所确定的长度,具有撞击斯科蒂亚号的触角和撞坏一只汽船铁壳的力量。
“确实,据一些博物学家的看法,独角鲸有一把象牙质的利剑或一支骨质的戟,那是一颗坚如钢铁的大牙。有人在鲸身上发现过这种长牙,那是独角鲸成功地攻击了其他鲸之后所留下的。还有人在船体吃水线下拔出了这类牙齿,它们像锋利的钻头戳穿木桶似的把船底凿穿。巴黎医学院陈列室里就收藏着一颗这样的巨齿,长2.25米,根部宽48厘米!
“那么,假设把这种动物的攻击武器的威力加大10倍,那它的力量也得加大10倍,再让它以每小时20海里的速度游动,用它的速度乘以它的重量,便可求出它造成海难所需要的冲击力了。
“因此,在获取更多的资料之前,我认为那是一头独角鲸,它体形庞大,身上长着的并非一支戟,而是像驱逐舰或战舰的金属冲角一类的武器,它既具有舰船的重量,又具有与它们相同的动力。
“这一无法解释的现象就这么作了解说,要么干脆就说,不管大家是瞥见、看到、感觉到或觉察到什么,反正这纯属无稽之谈。这种可能性也不能排除。”
最后的这句话说得很差劲儿。我之所以这么说,是想多少保持点教授的尊严,免得让美国人笑话,因为美国人嘲笑起人来是不客气的。我这是在给自己留点余地。其实,我心里是承认这个“怪物”的存在的。
我的文章引起激烈的争论,反响很大。有不少人是赞同我的观点的。而且,该文的结论也给人留下了遐想的空间。人的头脑就喜欢这种对超自然生物的奇思异想,而海洋正可以为这种遐想提供空间,因为海洋是这类庞大的生物赖以生存繁衍的最佳场所。与之相比,陆地上的动物,如大象和犀牛,简直小得可怜。海洋里生活着一些人们已知的最大的哺乳类动物,因此也可能还隐藏着一些人们尚不知晓的硕大无朋的软体动物,一些看着会让人毛骨悚然的甲壳类动物,比如100米长的大虾或200吨重的螃蟹什么的!这有什么不可能呢?从前,各个地质纪的陆地动物,如四足兽、四手兽、爬行类、鸟类,都是用大模具造出来的。造物主用巨型模具把它们制造出来,经年累月,斗转星移,模具在逐渐地变小。既然地核几乎处于不断地变化之中,而海洋却始终不变,那么,在深不可及的海洋深层,为什么就不可能留存着另一个时代的巨大物件的模具呢?海洋的年即地核的世纪,而世纪则是地核的千年,那么,海洋为什么就不能在其中保留着那些巨大生物的最后的一些变种呢?
我自己也被引向了这种种的幻想之中,可我是不可以这样的呀!我必须中断这种幻想,因为我觉得时间已经把这些幻想变成了令人胆战的现实。我再说一遍,大家都一致认为存在着一种神奇的东西,而这个东西却又与大海蛇什么的并无共同之处。
如果说有些人只是把这件事当作一个有待解决的纯科学问题的话,那么另有一些人,特别是美英两国的一些更注重实际的人,则主张把这个可怖的怪物从海洋中清除掉,以保证横渡大洋的交通运输安全。工商界的报章就是以后一种态度来看待这一问题的。《海运商情杂志》《船舶协会报》《邮船报》《海事与殖民地杂志》等所有那些为声称要提高保费的保险公司说话的报纸杂志,在这个问题上,态度完全一致。
公众舆论形成之后,美利坚合众国率先发表了声明。纽约已做好准备,组织起一支远征队,前去清除独角鲸。一艘名为亚伯拉罕·林肯号的快速驱逐舰已做好准备,争取尽快远航。各武器库的大门已向法拉格特舰长敞开,他正积极地装备自己的舰艇。
P13-14
儒勒·凡尔纳(1828—1905),19世纪法国有名作家,被誉为“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凡尔纳一生创作了大量很好的文学作品,代表作有三部曲《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海底两万里》《神秘岛》以及《八十天环游地球》《气球上的五星期》《地心游记》等。
陈筱卿,1939年出生,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西语系法语专业。靠前关系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考试中心专家组成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翻译法国名家名著约一千万字,主要译作有拉伯雷的《巨人传》,卢梭的《忏悔录》、《新爱洛伊丝》,缪塞的《一个世纪儿的忏悔》,雨果的《巴黎圣母院》,大仲马的《基督山伯爵》,纪德的《梵蒂冈的地窖》,罗曼·罗兰的《名人传》,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法布尔的《昆虫记》,尤瑟纳尔的《哈德良回忆录》,雅·洛朗的《蠢事》,科莱特的《谢里宝贝》等。
冯淑娟,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先后被评为“科研型教师”“五星级教师”“靠前教师”等。曾被中央电视台聘任为“中学生频道”名师讲堂授课教师,担任《教育科研》和《教育教学探讨》特约编委。现为北京市陈经纶中学语文教研组组长。
凡尔纳的小说启发了我的思想,使我按一定的方向去幻想。
——[俄]奥尔斯基
现代科技只不过是将凡尔纳的预言付之实践的过程。
——[法]利奥泰
他(凡尔纳)的目的在于概括现代科学积累的有关地理、地质、物理、天文的全部知识,以他特有的迷人方式,重新讲述历史。
——[法]埃泽尔
培根对读书的意义和作用有过十分精辟的论述:“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傅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高尔基也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中学阶段是孩子成长的重要阶段,也是孩子人格形成的重要阶段,读书的意义就更为重要,如果适时提升阅读能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仅可以获取信息,汲取知识,还有助于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良好的气质修养,塑造健康的个性和人格,为以后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因此,《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语文教育应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背诵优秀诗文240篇(段)。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在附录2“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中,还推荐了一些诗歌散文、长篇文学名著、科普科幻作品、人物传记等。上述要求,对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内容及范围等作了具体的说明和建议。
新课标在学段目标与内容中,对第四学段(7—9年级)阅读还提出了具体要求,例如:“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等等。此外,还提出了具体的阅读评价建议。因此,提升语文阅读能力,也是满足中考应试的迫切需要。
学语文不能仅靠课本,必须有课外阅读。但是,很多中学师生往往限于时间、知识、能力等方面的原因,往往把阅读变成了一种为应试而必须完成的作业负担,阅读成为学生的一种苦差事,自然难说提升阅读兴趣,让阅读发挥本身应起到的作用。其中关键之一,就是目前图书市场上很少见到相关的优秀读物。
北京陈经纶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冯淑娟老师,学养深厚,好学精思,勤于钻研,卓然名师,尤其在指导学生阅读、写作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成效显著。她主编的这套“名著导读·名师中考试题训练与解析”丛书,就很好地平衡了中学阅读中的能力、兴趣、应试的问题,为广大师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本。
这套丛书有以下三个显著特色。
一是名著名译。新课标提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全套书共13种,包括《朝花夕拾》、《童年》(郑海凌译)、《昆虫记》(陈筱卿译)、《城南旧事》、《骆驼祥子》、《钢铁怎样炼成的》(牧野译)、《海底两万里》(陈筱卿译)、《名人传》(陈筱卿译)、《培根随笔》(蒲隆译)、《格列佛游记》(方华文译)、《简爱》(贾文渊译)、《论语》、《鲁滨孙飘流记》(郭建中译),较齐全地覆盖了初中阶段新课标的推荐图书,外国作品约请名家翻译,都经过了较长时间和广大读者的检验。
二是专家导读。读书不能囫囵吞枣,否则读得再多也没用。再者书再好,如果没有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和技巧,也往往耗时费力,难以享受到读书的乐趣,读书难免会成为一件非常辛苦的事。冯老师为每本名著都精心配上了导读,就如同为读者都配上了一把钥匙,方便他们打开一本本名著,并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掌握在书海遨游的“秘诀”。导读里既有基础知识、背景介绍,也有读书方法说明,更有精彩片段分析,可引导中学生读者啃下大部头,掌握阅读的奥妙,体会阅读的快乐。
三是中考阅读试题训练与解析。这部分内容体现了她作为语文特级教师多年教学所积累的成果,是融合了她的教学智慧的结晶。试题在精不在多,掌握了这些题目,就掌握了这些名著的精髓,也间接掌握了读书的方法。
我相信,这套丛书将给广大中学生朋友带来美好的阅读体验,同时也将为你的复习备考插上轻松的翅膀。如果认真体察的话,相信你也会由此爱上阅读,享有一个充实美好的人生。
顾之川
2016年12月18日
儒勒·凡尔纳著的科幻小说《海底两万里》主要讲述海螺号潜艇在海底做环球旅行的故事。小说描绘的是种种奇遇。时而险象环生、千钧一发,时而景色绝美、令人陶醉。全书充满异国情调,如神话般色彩绚烂,体现了类自古以来渴望上天入地、自由翱翔的梦想。
本书是“名著导读名师中考试题训练与解析丛书”之一。
本书由特级教师冯淑娟主编,专家顾之川担任顾问,再现了儒勒·凡尔纳原著《海底两万里》的精髓。全书分上下两册,上册是名著,下册提供精彩导读,让学生迅速掌握读懂名著的钥匙,提升阅读技能。还配套中考试题训练与解析,融合了特级教师多年教学智慧的结晶,可检验阅读效果,并帮助读者更轻松地备考中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