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对泰山诗歌中的泰山意象进行一个时间性的梳理,在梳理的同时,抓住泰山意象的艺术特点和民俗信仰之间的相互影响,追本溯源,研究泰山意象,要从我国诗歌的源头《诗经》开始。本书除了注意从理论角度来探讨泰山意象生发过程中的各种显著特性,结合泰山民俗信仰和大量的泰山诗歌进行分析之外,还着力于探讨泰山意象与民俗信仰,如道教神仙信仰、冥界信仰和禅佛思想的密切关系。本书着重论述的还有泰山信仰和泰山诗歌创作的关系,从中探讨泰山意象的丰富性。 作者简介 李杰玲,女,文学博士,苏州大学中国文学流动站博士后。现任教于广东第二师范学院。2015年应靠前交流基金会的邀请,任东京学艺大学访问研究员。主要从事中日文化比较和中日文学交流研究、诗歌创作研究、海内外清诗文献整理、中英和中日翻译等。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并有翻译作品和文学原创作品发表。 目录 总序 前言 绪论 第一节 研究思路及本书结构 第二节 国内泰山诗歌研究现状评述 第一章 第一节 诗学意象理论 第二节 意象理论与古典诗学 第三节 山岳意象的内涵及泰山意象的产生 第二章 第一节 泰山意象的母体文化意义 第二节 泰山蒿里意象:生命归宿的信仰 第三节 黄泉信仰源与泰山蒿里 第四节 泰山意象:生命归宿的另一种信仰 第五节 泰山意象与古代登山 第三章 第一节 “结根泰山阿”中的泰山与婚俗 第二节 泰山意象与南山之爱 第三节 泰山意象与南山之寿 第四章 第一节 泰山意象与隐逸之风 第二节 泰山意象与古代审美 第三节 泰山意象与谢灵运的山水诗 第五章 第一节 泰山意象与禅佛思想 第二节 泰山松柏意象的组合与衍生 第三节 泰山意象的内涵特性 第六章 第一节 诗歌与山岳女神信仰 第二节 泰山意象与西王母信仰 第三节 泰山意象与元君信仰 第四节 泰山意象与盈盈传说 第五节 泰山诗歌与石敢当信仰的传播 余论 未来相关研究可开拓的空间 附录一 一、前言 二、佛教经典中的泰山 三、十王信仰与泰山 四、“如泰山崩”之拜礼法 五、“泰山崩”的历史事实和信仰 六、总结 附录二 泰山府君祭与“冥道十二神”的形成 一、《今昔物语集》和泣不动缘起 一、泰山府君祭与阎罗王 三、泰山府君祭都状与冥道十二神 四、冥道十二神的形成 五、平安贵族与泰山府君祭 结语 附录三 日韩所藏泰山古、近代文献(外文、汉籍)举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