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是以预制构件为主要组成部分,经装配、连接、部分现浇而成的混凝土结构,具有构件生产标准化、质量容易保证、模板用量少、施工成本低、施工周期短等优点。近10年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国内开始重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发展,无论是在科研还是实际工程中,均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展。但其设计和施工方法还存在不足,关键技术也有待加强研究。其中,叠合板楼板作为重要的承重构件,也成为研究的主要对象。针对现有叠合板楼板的缺点和不足,作者提出了一种带抗剪键的混凝土叠合板,并与研究生开展了近8年时间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本书将作者所在团队近几年关于叠合板的研究成果系统整理,详细阐述了其设计原理、施工和工程应用方法,希望能够为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本书可供土木工程、地震工程等专业的科学研究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研究生以及高等院校的教师参考。 作者简介 李明,男,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1998-2002年,就读于沈阳建筑大学攻读建筑工程学士学位;2002-2005年,就读于沈阳建筑大学攻读结构工程硕士学位;2006-20lO年,就读于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攻读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博士学位;2005年至今工作于沈阳建筑大学;2010-2011年,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兼职;2013-2016年,中国矿业大学博士后流动站、江河创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博士后工作站,清华大学博士后访问学者;2011年至今,从事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研究。 辽宁省土木建筑学会装配式建筑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会员,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第一作者出版专著1部;发表论文近30余篇,SCI收录1篇,EI收录19篇;主持或参加省部级及国家重大课题的研究工作近20项;获授权实用新型专利28项、授权发明专利16项;完成多项工程结构的设计计算分析工作;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沈阳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叠合板简介 1.2.1 叠合板的概念 1.2.2 叠合板的特点 1.3 叠合板的研究现状 1.3.1 普通叠合板的研究现状 1.3.2 带抗剪键叠合板的研究现状 1.4 本书的主要内容 第2章 带抗剪键叠合板的试验研究 2.1 引言 2.2 试验准备工作概述 2.2.1 试验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2.2.2 试验的主要步骤 2.3 试件的设计和制作 2.3.1 试件的设计 2.3.2 试件的制作 2.4 测点的布置和数据的采集 2.4.1 位移计的布置和挠度测量 2.4.2 应变片的粘贴位置布置 2.4.3 裂缝观测 2.5 试验装置及加载制度 2.5.1 支座选择 2.5.2 试验加载方法 2.5.3 试验加载制度 2.5.4 材料性能试验 2.5.5 安全和防护措施 2.6 试验现象 2.6.1 开裂荷载与极限荷载 2.6.2 试件的破坏过程和破坏形态 2.7 试验结果分析 2.7.1 开裂荷载值和极限荷载值对比分析 2.7.2 叠合板的试验结果 2.7.3 抗剪键的作用分析 第3章 带抗剪键叠合板的有限元模拟方法及验证 3.1 引言 3.2 有限元软件模型的建立与设置 3.2.1 模型的建立 3.2.2 单元类型与网格划分 3.2.3 材料本构关系 3.3 接触分析 3.3.1 定义接触对 3.3.2 定义接触属性 3.4 荷载及边界条件 3.5 模拟结果的对比分析 3.5.1 荷载一挠度曲线的对比 3.5.2 裂缝对比分析 3.5.3 钢筋应力分析 第4章 带抗剪键叠合板单向板的力学性能及设计方法 4.1 引言 4.2 带抗剪键叠合板受力过程分析 4.2.1 模型选择 4.2.2 受力过程分析 4.3 叠合板内设置抗剪键的必要性分析 4.3.1 带不同个数抗剪键叠合板的模型设计 4.3.2 带不同个数抗剪键叠合板与现浇板的荷载一挠度曲线对比 4.3.3 带不同个数抗剪键叠合板与现浇板的侧面变形对比 4.4 叠合板内抗剪键的剪力分布规律 4.4.1 抗剪键的受力分析 4.4.2 剪力提取方法 4.4.3 抗剪键的选取与编号 4.4.4 抗剪键的剪力分布规律 4.5 带抗剪键叠合板力学性能的影响因素分析 4.5.1 不同参数的试件设计 4.5.2 抗剪键行间距的影响 4.5.3 抗剪键列间距的影响 4.5.4 抗剪键横截面积的影响 4.5.5 抗剪键混凝土强度等级的影响 4.5.6 现浇层混凝土强度等级的影响 4.5.7 接触面摩擦系数的影响 4.6 带抗剪键叠合板抗弯承载力与屈服位移简化计算式的回归与验证 4.6.1 简化计算式的回归 4.6.2 简化计算式的验证 4.6.3 简化计算式的使用方法 第5章 带抗剪键叠合板双向板的力学性能及设计方法 5.1 引言 5.2 试验研究 5.2.1 试件设计与制作 5.2.2 试验装置及加载方案设计 5.2.3 试验结果分析 5.3 有限元模拟与分析 5.3.1 有限元参数选取及模拟方法验证 5.3.2 双向叠合板内抗剪键的剪力分布规律 5.4 带抗剪键双向叠合板的受力过程分析 5.5 带抗剪键双向叠合板的力学性能影响因素分析 5.6 带抗剪键双向叠合板屈服弯矩及屈服位移简化计算式 第6章 带抗剪键叠合板在地震作用下的力学性能分析 6.1 引言 6.2 带抗剪键叠合板在地震作用下的计算模型选取 6.2.1 建立的计算模型 6.2.2 带抗剪键叠合板悬臂板的受力过程分析 6.3 在地震荷载作用下抗剪键存在必要性的探讨 6.4 带抗剪键叠合板悬臂板的受力性能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6.4.1 抗剪键间距的影响分析 6.4.2 抗剪键混凝土强度的影响分析 第7章 带抗剪键叠合板的制作工艺及拼接措施探讨 7.1 引言 7.2 带抗剪键叠合板的制作方法 7.2.1 实验室制作方法 7.2.2 滚压式带抗剪键叠合板的制作方法 7.2.3 移动下压式带抗剪键叠合板的制作方法 7.3 带抗剪键叠合板的连接方法 7.3.1 T型钢件连接带抗剪键混凝土叠合板 7.3.2 侧悬钢筋连接带抗剪键混凝土叠合板 7.3.3 带抗剪键混凝土叠合板与梁的连接 7.4 结语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