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6年至1917年间,美国著名探险家、博物学家罗伊·查普曼·安德鲁斯和他的妻子伊维特·博勒普·安德鲁斯带领考察队经由福建前往云南,为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中亚探险队进行先期考察准备工作,1918年,他们二人合著出版了《Camps and Trails in China》一书。该书是为普通读者而作,因此略过大量专业而枯燥的考察内容,因此略过大量专业而枯燥的考察内容,主要讲述了考察队途径各地的自然环境、人文风俗,并重点讲述了考察队在福建猎虎,在云南捕猎鬣羚、长臂猿等哺乳动物标本的过程,行文通俗易懂,情节生动有趣,对现在的读者而言,还具有环境保护方面的积极作用。
罗伊·查普曼·安德鲁斯(Roy Chapman Andrews,1884—1960)20世纪最著名的探险家、博物学家之一,曾任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馆长。他的足迹遍及亚洲,以20世纪初对中国的科考探险以及首次发现恐龙蛋化石而知名,也因此而登上了《时代周刊》的封面。安德鲁斯一生撰写了《踏上古人的足迹》《关于鲸鱼的一切》等许多探险、恐龙及古人类学方面的通俗著作,在普通读者中大受欢迎,有许多人甚至认为他头戴牛仔帽、腰佩左轮手枪的形象就是好莱坞著名电影人物一冒险家印第安纳·琼斯的原型。
第一章 考察的目标
中亚科学探索的重要性——亚洲动物考察队调查的地区——考察队人员——设备——考察职位申请者
第二章 动荡的中国
袁世凯——想成为中国皇帝的阴谋——叛乱——我们到达北京——前往福建的许可——德国公使冯·辛慈上将——去上海途中——袁世凯之死
第三章 闽江上游
抵达福州-福州——我们出发去延平——岷江——我们在舢板上的第一晚——马布尔·哈特福德小姐——玉池的土匪——延平——在延平设陷阱
第四章 大峡谷中的蝙蝠洞
大峡谷里的寺庙——猜场——_蝙蝠公寓
第五章 延平变乱
考德威尔先生的口信——延平难民——城市情况——星期一早上的交火——医院里的伤员——哦们做红十字会的工作——更多的战斗——中国拼图——传教士拯救了这座城市——中国年轻人的侥幸逃脱——教会的厨师——返回福州
第六章 捕猎最神秘的幻影
虎穴——考德威尔先生的狞猎方法——他猎杀的第一只老虎-老虎的习性——杀了一只食人魔——中国迷信——在虎穴外猎虎
第七章 蓝虎
到达龙田——蓝虎——考德威尔先生目击的蓝虎——深谷里的巢穴——猎虎的运气不好——在黑暗中直面猛虎——灵石寺——寺庙生活——在福建的收获
第八章 中国女性
女子学校——妇女的地位——儒家规则——女人的家庭生活——早婚-一中国式婚礼
第九章 云南之行
在香港的装箱工作——食物——枪支——摄像机——去东京的新路线——海南岛——我们在白海请了个厨师——抵达海防——弹药损失——河内——通往云南府的铁路——云南——中国外交部批准了我们的计划
第十章 去大理府的路上
我们的马帮——云南驮马——驮鞍——在寺庙中宿营——糟糕的道路——中国学者的无知——新的哺乳动物——乡村生活——鸦片种植——鸦片丑闻——甲状腺肿——中式“山地帆船”——马——摩根小姐——强盗——哦们的卫兵
第十一章 大理府下关——夏季的气温——湖——坟墓——宝塔——H.G.埃文斯先生——大理府的外国人——中国官员——在大理见到的哺乳动物——马帮的马和骡子——厨师生病了
第十二章 丽江与“花之寺”
前往丽江——我们进入城郊——外国人的惊喜——寺院收藏的精品——小型哺乳动物——摩梭人——海关——雪山——马泽蒂男爵
第十三章 在云中露营
摩梭猎人——原始火枪——十字弓和毒箭——狗——豪猪——新的哺乳动物——我们在山上找到了一个新营地
……
第十四章 第一头斑羚
第十五章 更多的斑羚
第十六章 雪山寺
第十七章 斑羚和鬣羚
第十八章 “白水”
第十九章 横跨长江峡谷
第二十章 穿越未经测绘的地区
第二十一章 向着西藏前进
第二十二章 用相机拍摄藏族人
第二十三章 西去澜沧江
第二十四章 澜沧江流域
第二十五章 在永昌度过的中国新年
第二十六章 向热带地区行进
第二十七章 孟定:一个有着多种方言的村庄
第二十八章 在南丁河边露营
第二十九章 猎猴
第三十章 中缅边境的傣族人
第三十一章 缅甸战俘
第三十二章 在怒江猎捕孔雀
第三十三章 禾木树的长臂猿
第三十四章 腾越,与文明世界相连
第三十五章 狩猎大型动物的天堂
第三十六章 鬣羚和黑鹿
第三十七章 在中国最后的时光
译后记
一个世纪之前,生活在大洋彼岸的一群外国人开启了他们神秘的东方之旅,此行的目的地正是中国西南边境地区。他们从美国启程,来到日本,由日本坐邮轮来到北平、上海、福州、延平、香港,又由越南东京、河内等地,来到云南、大理、丽江、长江峡谷、西藏、湄公河谷,缅甸边境,缅甸、印度,最终辗转回到美国。此行约19个月,1916年3月出发,1917年10月回到美国。
此行之中,作者带领考察团考察了所过之地的人文地貌、植被及动物分布,也对当地的风土人情进行了详细的描写。作者以生动的笔触描写了一路的见闻,还用照片记录了此行的点点滴滴,为我们揭开了一个世纪之前这片鲜为人知的土地上发生的故事。
一个世纪之前,生活在大洋彼岸的一群外国人开启了他们神秘的东方之旅,此行的目的地正是中国西南边境地区。他们从美国启程,来到日本,由日本坐邮轮来到北平、上海、福州、延平、香港,又由越南东京、河内等地,来到云南、大理、丽江、长江峡谷、西藏、湄公河谷,缅甸边境,缅甸、印度,最终辗转回到美国。
此行约19个月,1916年3月出发,1917年10月回到美国。
此行之中,作者带领考察团考察了所过之地的人文地貌、植被及动物分布,也对当地的风土人情进行了详细的描写。作者以生动的笔触描写了一路的见闻,还用照片记录了此行的点点滴滴,为我们揭开了一个世纪之前这片鲜为人知的土地上发生的故事。
在翻译本书的过程中,我跟随着作者的脚步,了解了一百多年前中国西南边境各地的风貌、百姓的生活。为了完成考察目的,作者及考察团成员也经历了许多惊心动魄的危险时刻,遇到了许多艰难险阻。他们坚韧不拔的精神和乐观积极的生活
态度也给了我许多启示和引领,让我在翻译时遇到困难时,也能够泰然处之,百折不挠。
翻译本书时我的确遇到了许多挑战。书中涉及许多人名地名,由于当时使用威妥玛拼音,并且有些是村庄乡镇的地名,因此在核实地名的过程中,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但是由于历史时代的变迁以及资料较少,仍然有一些地名无法做到十分精确,希望各位读者见谅。同时书中对于各类不同的植物和动物,不仅使用了常见的名称,还标注了拉丁文的名称,这些都是非常专业的内容,拉丁文的术语也让我费尽心思,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去查询精准的翻译,尽全力做到准确,但可能仍有疏漏之处,敬请指正。
在阅读本书之时,也希望读者能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当时的一些做法。这本书记录的正是一百年前的情形,彼时正值社会动荡,人民颠沛流离,作者来到中国,记录了当时民众的疾苦,以及社会的一些风气,对于这些历史的过往,我们只需正视和接纳就好。同时作者在中国进行狩猎,其中不乏一些珍稀物种,尽管当今社会有许多物种濒临灭绝,我们采取多种保护措施,但是在一百年前,作者漂洋过海,来到战乱的中国进行科学调研,对于当时自然科学界来说是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对于人类了解地球物种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译者谨识
2019年7月
第一章 考察的目标
中亚科学探索的重要性——亚洲动物考察队调查的地区——考察
队人员——设备——考察职位申请者
在中亚广阔的高原上,喜马拉雅山以北的某个地方,人们也许是第一次发现原始人的遗骸。这里是军事上的必争之地,曾经有军队经此地从东边侵入欧洲、从北边侵入印度以及从西边侵入中国;前往北美的迁徙路线则要越过白令海峡,并向南部和东南部呈扇形扩散,最远到达南美洲。更新世开始时,中亚高原也许不像现在这样干旱,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一地区不仅是人类聚集的中心地域,而且还是许多哺乳动物的原生地。这些哺乳动物如今迁徙到了世界各地。例如,美国的驼鹿、马鹿或麋鹿;落基山羊,即所谓的山地山羊,还有其他一些动物都可能起源于中亚。
毫无疑问,这里的原始部落遗存分布十分广泛,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许多。由于原始人主要以狩猎为生,因此最重要原因之一是,当原始部落赖以生存的动物开始迁徙时,他们也随之迁移。因此,研究早期人类的生活,必需研究中亚哺乳动物的习性及其分布。以往的古生物学、考古学或动物学研究者并没有对这一地区进行大规模以及系统性的调研,因此世人对这里知之甚少。在针对人类栖息地进行的研究中,还没有哪片地域像这里一样,几乎无人涉足。
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够按照通行的科研方法对这一地区进行广泛探索。然而,该国及当地居民给科学研究工作造成了极大障碍。这个地区是地球上最大的山脉交汇之处,而且冬季十分寒冷,无法持续进行考察工作。这里的居民对外国人有种天然的抵触,过去半个世纪里发生的政治事件丝毫没有减少他们的猜疑。
这些困难并非无法克服,但是必须精心制订一系列的研究计划。最重要的步骤就是派遣先期考察队,了解当地居民、动物种群以及可能会遇到的各种情况。1916年3月,亚洲动物考察从纽约出发进行第一次考察,主要目标是调查当地哺乳类动物的情况。
这次考察的目的地是中国西南部的云南省,由于那里纬度偏南又多高山,气候和动物群落的变化非常大,是中国最不为人所了解的地区之一。该省面积与加利福尼亚州相当,地形上犹如狂风暴雨中的海面一般,因为该省大部分地表都是巨大的山脉,不同山脉相互交叉分割,一片混乱。
云南北部与西藏和四川接壤,西接缅甸,南接越南东京,东临贵州。从动物群落来看,云南西北部基本都属于藏系,高原和山峰的海拔从8,000英尺到20,000英尺不等;南部和西部则是海拔低、气温高的山谷,属于中热带气候,这一地区的生物群落以及当地居民的生活都与偏北部地区截然不同。
云南当地居民非常有趣。云南大约有三十个少数民族,可以肯定地说,世界上再没有任何地方与这一地区一样,拥有如此多样化的语言和方言。
尽管此次探险的主要目标是云南地区,但我们决定分配一点时间用于考察福建地区,并争取能够得到“蓝虎”的动物标本,传教士和业余博物学家哈里·R.考德威尔曾多次在福州附近狩猎,两次见到过这种动物。
第一次亚洲动物考察队的白人成员包括埃德蒙·海勒先生,我的妻子伊维特·博勒普·安德鲁思,还有我本人。考察队伍中还包括一位中国口译员吴洪涛、五位当地助手和十个脚夫。
海勒先生是位经验丰富的收藏家。他早年在美国西部和加拉帕戈斯群岛工作,后来又在墨西哥、阿拉斯加,还有南美洲和非洲等地进行了多年的搜集工作。来中国之前,他与卡尔·E.爱克力访问了英国在东非的殖民地,又与前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故地重游,随后又和保罗·J.雷尼再次考察此地。在亚洲动物学会考察期间,海勒先生大部分时间都在收集并准备小型哺乳动物的资料。他于七月底来中国加入了我们的队伍。
安德鲁斯夫人担任考察队的摄影师。她是业余摄影爱好者,曾在德国、法国、意大利和纽约学习摄影,对自然光摄影颇有心得。这种摄影工作需要十分的谨慎和耐心,从结果来看,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吴洪涛是福州人,在该地的英华书院。学习英语,他曾在腾越。生活过一段时间,受雇于海关总监F.W.凯里先生。他不仅会说普通话,还会说几种本地方言。他担任考察队的翻译,是领队的助手和现场协调人员。
我主要的工作是规划考察和狩猎的主要方向。
为了减少昂贵的运输成本,我们只在纽约购买了一些在上海和香港无法买到的设备,斯沃林、戴利和盖尔斯公司口为我们提供了枪支、弹药、帐篷以及一些营地设备,这些装备的种种细节令我们非常满意,通常来说,在实地考察中这些细节至关重要,一旦出现失误,造成的损失往往是无法弥补的。所有食物和粮食补给都是在香港购买的。(见第九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