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大学精神是大学文化的灵魂,在以大学精神场域为核心的大学文化生态中居于统摄地位。在社会文化泥沙俱下、鱼龙混杂的时代语境下,大学文化如何育人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文化育人,说到底是精神育人,因为精神才具有辐射、影响和改变人的力量。基于这样的立论,大学精神育人的研究逐渐从抽象走向具体,从内隐趋于外显。在已有的研究中,一种理路是把大学精神等同于大学精神文化,从功能主义的角度对大学在文化的传承、创新、育人、引领、社会服务等方面的作用进行综合性研究;另一种则沿袭历史研究的脉络,从大学精神的历史、中外大学精神的比较中探寻现代大学精神的演进路径和发展规律。虽然它们都推动了大学精神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但面对大学育人的现实困境和理论诉求仍然力不从心。故大学文化和大学精神育人的研究理路亟待改变,以实现理论研究向现实应用的转化。因此我们期待学界对大学精神的育人价值、特点和规律、发育机理、培育机制、关联要素以及实践模式等问题做出更为全面的理论阐释和系统研究。 本研究即是针对以上问题作出的一种回应,并将大学精神育人研究置于中国大学向现代转型的宏大背景之中。本书关注的核心问题是,大学精神作为大学文化的精髓,是如何转化为大学人的共同理想和价值追求?大学精神作为一种自在自为的力量又是如何触动人的心灵、影响人的精神面貌、发展人的理性和德性,进而转化为人的实践品格的?以此为逻辑起点,本研究从文化人类学、社会学、教育学、哲学、马克思主义精神生产理论中寻求理论支撑,运用定性研究、历史研究和比较研究等方法,按照概念梳理、历史溯源、理论建构、规律探寻、实践路径和优化策略的研究框架分成五章层层递进,完成从理论推演到现实落地的研究构架。 作者简介 龙洁,女,(1978-),生于江西省永新县。复旦大学法学博士,现为上海政法学院教师。主要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和大学德育文化研究,已在《思想战线》、《上海大学学报》(社科版)、《现代教育科学》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0余篇。 目录 总序 摘要 引言 一、研究的背景与选题的缘由 二、大学精神的研究综述 三、研究思路、框架、方法和创新之处 第一章 大学精神生成的社会历史背景考察 第一节 大学精神的含义 一、文化、大学文化、大学理念的概念辨析 二、大学精神的内涵 三、大学精神的外延 第二节 西方大学精神溯源和社会影响 一、人文精神促使中世纪西方大学的创生 二、理性精神推动近代西方大学的繁荣 三、一流大学精神催生现代多元巨型大学的崛起 第三节 中国大学精神的历史生成和时代呈现 一、中国古代的“大学之道” 二、民国时期“五四”精神与西方学术精神的冲突与融合 三、抗战时期救亡图存精神与学术自由精神的相遇与合流 四、改革开放时期创新精神与民族复兴精神碰撞与交汇 第二章 大学精神育人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社会学视域下文化的功用 一、马林诺夫斯基:文化必须满足人类的需求 二、帕森斯:价值观变化是社会变迁的首要动因 三、布迪厄:教育是重要的文化资本再生产场域 第二节 教化与涵养——教育学视域下品性的生成 一、涂尔干:道德教育的任务在于使人社会化 二、赫钦斯:教育的本质是发展人的永恒理性 第三节 现实与超越——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精神生产的本质 一、西方精神生产理论溯源 二、马克思主义:精神生产应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价值导向 第三章 大学精神育人价值的证成 第一节 大学精神丰富德育的价值体系 一、理性精神奠定现代德育的价值基础 二、人文精神为现代德育设立价值维度 三、自由精神是现代德育追求的最高境界 第二节 大学精神优化德育的功能 一、大学精神促进德育的社会功能 二、大学精神提升德育的个体功能 三、大学精神增强德育的教育功能 第三节 大学精神净化育人环境 一、作为德育文化环境微观层面的大学精神 二、作为德育深层影响的大学精神 三、作为德育软约束力量的大学精神 第四章 大学精神的育人机理 第一节 从转化到生成:大学精神育人的过程 一、大学精神育人的特点 二、大学精神育人的过程分析 第二节 一种文化“软”实力:大学精神育人的规律 一、全面育人的规律 二、师生共同成长的规律 三、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规律 四、个体的全面发展的规律 第五章 大学精神育人的困境及对策 第一节 大学精神的自我审视:中国大学精神的现状分析 一、大学精神之“辩” 二、大学精神之“困” 第二节 对德育转型的省思:当代德育的时代背景和挑战 一、社会转型引发价值观念的深层变革 二、现代化加速传统道德的现代转换 三、全球化加剧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第三节 我们如何赢得末来:大学精神育人的优化策略 一、优化学校资源,凝聚大学精神 二、尊重主体,优化大学精神育人的方法和路径 三、培育现代大学精神,完善现代大学制度 四、建立全面育人机制,发挥大学精神育人的协同效应 参考文献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