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踏雪归乡/文学鲁军新锐文丛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张金凤
出版社 山东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踏雪归乡》是一部有关农村慢生活的哲理性散文集,从乡村的农作物、禽畜、风俗等多层面多角度展现了乡村特有的无法复制的生活场景。作者不仅勾勒了岁月,铭刻了宏大的人生感悟,还倾诉了浓浓的乡愁。
一幅农耕文明的风物画,一首乡村岁月的游吟诗,一曲缠绵乡愁的咏叹调,一串生活智慧的琥珀链。
作者简介
张金凤,中学音乐教师,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青岛市文联签约作家。生长于乡下,从业于小城。琴棋书画诗酒花茶皆喜爱,人生百味苦辣酸甜都乐尝。自1996年开始文学创作,将乡情亲情凝于笔端,迄今已在《中国作家》《人民文学》《诗刊》《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发表文学作品近二百万字。作品多次被《散文选刊》《散文海外版》等转载,入选多种年选选本。出版文学专著四部。曾获鄂尔多斯文学奖、老舍散文奖、孙犁散文奖、叶圣陶教师文学奖、林语堂散文奖等。多篇文章被设计成中、高考阅读题。
目录
第一辑:岁月凝珠
空碗朝天
红麻的天空
墙上的镰刀
佛心曼陀罗
北方的青纱帐
犁之梦
绣朵花儿当补丁
瓦,志在高天
老瓢
节气之美
簸箕
竹枝词
端坐如佛
蒲扇
一地清霜
大红中国年
第二辑:乡音带路
踏雪归乡
十字大街
树图腾
老家子
渔家新事
如果耳朵也有乡愁
喇叭·歌谣
都是母亲堂前客
归来
风吹屋檐
锅灶
梁间燕子岂无情
泥火盆儿
水缸
雀儿飞
窗上流年
第三辑:诗性抵达
济南的温度
水洞一渡,沧海成禅
在宁夏的金莲花上修行
故道明珠浮龙湖
丝路古道,步步生莲
少海册页
风雪十八盘
崂山乾坤调
九曲巷的静谧时光
乘一辆慢车去兖州
寻芳九顶塔
雄关如锁
编辑说明
导语
《文学鲁军新锐文丛》是山东省作家协会组织推出的齐鲁文学作品丛书集,全套丛书由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收录了近年来活跃在文坛上的十位山东青年作家的精品佳作,是“文学鲁军”新锐最新创作成果的集中展示。
《踏雪归乡》为该丛书之一,本书为张金凤的散文集,内容包含岁月凝珠、乡音带路、诗性抵达三辑。
后记
为不断加强青年作家队
伍建设,培养和扶持文学新
人,推动我省文学事业的发
展繁荣,在省委宣传部和有
关方面的大力支持下,
2001、2012、2015年,我
们分别编辑出版了《文学鲁
军新锐文丛》(以下简称《
文丛》)第一、二、三辑,
共推出30位优秀青年作家的
代表作品精选集。这30位作
家现已成为活跃在我省文坛
的主力,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和好评。为持续推动青年作
家队伍建设,省作协于
2018年6月启动了《文丛》
第四辑征集编选工作。
省委宣传部领导对《文
丛》的编选工作非常重视。
省委宣传部主持日常工作的
副部长王红勇和省委宣传部
副部长程守田多次对编辑出
版《文丛》提出指导性意见
,给予了大力支持。
为确保《文丛》第四辑
编选工作的高质量和权威性
,省作协组建了由有关领导
、专家等组成的编委会。编
委会对入选青年作家的人员
构成、文学导向的宏观把握
、题材和体裁的合理布局、
风格形式的丰富多样以及总
体设计的协调统一等方面,
进行了认真研究,确定了编
选方案。
我们在征集作品时确定
,推荐申报《文丛》第四辑
的作者应为1978年1月1日
以后出生的近年来创作成绩
突出的优秀青年作家(特别
优秀的可以放宽到1973年1
月1日以后出生的)。推荐
申报作者的作品须有4篇以
上在全国重要文学期刊上发
表,或有2篇以上被全国重
要文学选刊选载,或获得过
省级以上重要文学奖项。已
入选《文学鲁军新锐文丛》
第一、二、三辑和中国作协
“21世纪文学之星”的作者不
得再申报、推荐。2019年8
月,结合“不忘初心,牢记
使命”活动的开展,省作协
领导研究决定在前期工作基
础上,调整优化《文学鲁军
新锐文丛》第四辑的编辑出
版思路,再次面向全省补充
征集了优秀青年作家书稿。
在各市、大企业文联作
协和省作协各专业委员会及
有关单位推荐的基础上,省
作协组织专家对申报《文丛
》第四辑的书稿进行了评选
。经过认真审读、充分酝酿
讨论,最终投票确定了10部
入选书稿。经向社会公示后
,最后确定10位青年作家的
作品集入选《文丛》第四辑
。此次入选的10部作品包括
5部小说、3部诗歌和2部散
文,既有崭露头角的新人新
作,也有实力作家的代表性
作品,均具有较高的思想性
、艺术性、可读性,是对我
省近年来涌现的优秀青年作
家及其代表性作品的一次集
中展示和重点推介。需要特
别说明的是,近年来我省文
坛涌现出的创作成绩突出的
文学新人较多,遗珠之憾肯
定在所难免。
省作协领导班子成员和
有关方面专家参与了《文丛
》第四辑的评审、编选、出
版工作。省作协党组书记姬
德君、省作协主席黄发有牵
头统筹《文丛》各项工作。
省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李
军、葛长伟,省作协副主席
刘玉栋、王方晨、孙书文以
及张海珊、马兵、丛新强、
张丽军、顾广梅、刘青、李
纪钊、李春风等专家学者和
省作协有关业务单位负责同
志参加了《文丛》入选作家
作品评审工作,并对《文丛
》的编选提出了许多指导性
、建设性意见和建议。省作
协副主席、创联部主任陈文
东带领省作协创联部全体同
志承担了《文丛》从征集到
评审、出版的各项具体工作
。省作协办公室为《文丛》
评审、出版做了许多保障性
工作。山东文艺出版社对《
文丛》的出版工作给予了大
力支持和帮助,社长李运才
、总编辑张海珊参与了编辑
出版的统筹和评审工作,责
任编辑李燕、林蕙、王玲玲
、李玉玲对书稿进行了精心
编辑和校对。在此,谨向所
有为(《文学鲁军新锐文丛
》第四辑编选出版工作给予
大力支持和付出辛勤努力的
单位和个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编者
2019年12月
精彩页
空碗朝天
端起碗,就端起人间的无边岁月。
天上一颗星,地上一个丁;地上一个丁,人间多只碗。一只碗,就是一个丁、一个人在人间的身份。一只碗在民间的分量有多重?它跟生命是等价的。
人生来就端着一只朝天的空碗,向这世界讨要你的生计。岁月在你的碗里添水添羹加米加饭,你靠着一只碗在世间存身。
民间的碗,多是广口的泥陶碗、粗瓷碗,这些大黑碗里盛着粗茶淡饭、稀汤薄水,就像穷人带补丁的棉袄、立不直的腰身、说不硬的话语。一个粗糙的泥陶碗若盛上一碗肉,那日子就有点轻飘飘不切实际;一个穷了数代的寒酸泥腿子,若是突然坐上了八抬大轿,簇拥着兵丁奴婢,这样的日子他也过不踏实。狗肚子里盛不住三两荤油,穷汉莫有非分的念想。有碗饭吃就很好!一个个穷人,捧着自己粗糙的海碗,吃着半菜半粮的三餐,安分,知足,从不妄想。
碗承载着岁月的沧桑,见证着民间的悲凉。喜乐悲哀都在碗的肚子里盛着,碗不说话,只知道喂养。碗里有时候是稀菜汤,映照着稀薄的希冀和渺茫的未来;有时候是喷香的米,从土地中长出,从汗水里抽穗,开出暖暖的花朵;有时候是半碗白酒,那个人去意已决,饮尽这酒,碗落地而碎,听到的似乎是生命终结的声音,他从此背负着一个故事消失于江湖;有时候是半碗草木的汁液,幻化出苦涩酸麻的银针,刺向肉身里的邪气和恶气;有时候也盛着阴谋,是蛇蝎的心搅拌在蜜糖里,是裂肌穿骨的刀,剔除无辜的血脉。
碗的造型当初大约取样于乳房。一个孩子出生后,先是以母亲的乳房为碗,三餐都从那里淘换。母亲们不管吃下怎样低劣的饭食,端上来的一定是热烘烘雪白的汤汁。一个能够独立吃饭的孩子就拥有了自己的一只碗,孩子从小就知道,端好自己的碗,不能打了饭碗,打了碗就丢了饭,日子怎么支撑?每个人一生都抱着碗,就像婴儿抱紧母亲的乳房。
端好自己的碗,吃自己的饭,眼睛别向别处瞟,这是吃饭的规矩,也是做人的规矩。人家的细瓷碗盛着肉香和鱼鲜,那是人家的日子、人家的命。不看,不闻,只管把自己这碗饭吃得香甜。更不要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人不能贪,一旦贪了,自己眼前这碗饭也未必保得住。长辈们指着碗敲打着孩子。一只碗奠定了乡村孩子粗陋的人生观,完成了不识字的爹娘对孩子的基础教育。孩子端着那只粗碗,没有办法不去想那只细瓷碗的香。他日头下一次次偷偷仰天追问,黑夜里一次次辗转难眠,还是禁不住地羡慕。终于,端着半碗糠菜的孩子不再言语,他已经从牛槽边、粪堆边、河滩里、大田里梳理出了碗的走向,他已经偷偷从祖父那本老书卷里窥见“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禁语。他冲手心里吐了口唾沫暗下决心,他知道,土坷垃里永远刨不出金疙瘩,那几本泛黄的旧书里也许有神秘的咒语。他从碗里看见了“断齑划粥”的范仲淹,看见了忍辱发愤的韩信,看见了草莽皇帝刘邦,也看见了忠义将军岳飞。英雄豪杰的传说,像一碗胡辣汤,刺激得他热血沸腾。捧着粗糙大碗的孩子,另一只手悄悄捧起了书。白天里挥动锄镰的手,月光下拿一秆苇管,悄悄在细沙地上写写画画。
一只细瓷带花的碗,常常被奉若神明,但是细瓷里的人生却无限惆怅,它不知道细瓷之外还有多么坎坷的世途,描花之外还有多少等待缝补的棉麻。细瓷碗的人生没有远方,没有了俗世的艰辛,也没有了人世间的悲喜萦怀,它在绣楼上郁郁寡欢,在书斋中闷闷不乐。没有人生的碗,素淡得成了一种祭器般的摆设,锦绣年华都付诸没有梦想的荒芜岁月。它眺望烟火鼎盛的人间,却正好遇见那只粗瓷大碗伸长了脖子往这厢张望的目光。
不管细瓷的还是土陶的碗,每一只碗都端起一个宿命、一段人生。宿命不同,碗里的悲喜各异。持老烟袋的长者,早就看清了那孩子的心性,不紧不慢,他的训导像一袋老辣的烟:“不管土陶的还是细瓷的碗,你端着它,就有一碗饭吃,生活就是安宁的。如果饭碗丢了,那么人生就悬;如果碗摔破了,前途就渺茫了。野菜粥是苦的,但端碗的心可以是甜的,如果两个都苦,穷人还有活路吗?”
一个丢了碗的人,在世间如何行走呢?碗意味着差事、奉献、责任。要让生活不空碗朝上,那个捧碗的人就要在世间勤勉地耕耘和奔走,携带着世间的风雨和尘埃,劳劳碌碌。“一辈子,不就是为碗饭吗?”人们感叹着。
空碗朝上的日子是悲惨的,空碗朝上的人生是屈辱的。街头那破衣烂衫的叫花子就是空碗朝上的践行者,这最寒酸的乞讨境地,都需要一只碗来支起生活的帷帐。那只碗,有时候是破的,豁开一个大口,兜不住人生的种种;有时候那么脏,挑剔不得生活的泥沙。他们拿着破碗,佝偻着、瑟缩着举过卑微的头顶,那时候,碗里的一口吃食,已经远远高过了头颅,高过了尊严。有时候,他们窘迫得连一只破碗都没有了,寻到破瓢、破瓦瓣做碗,那瓢片、瓦瓣伴随的是多么残缺的人生啊!最让人心酸的是,有些叫花子连一只残破的碗也没有了。在这世间,没有了碗的人,随时都可能被一阵风吹走,被一片尘埃淹没。他只有努力地伸着手,不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7: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