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 序
抗战遗址是重庆宝贵的历史财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形成了伟大的抗战精神,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伟大的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永远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抗日战争时期,重庆作为中国战时首都,是中国抗战大后方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远东指挥中心,是中共中央南方局所在地,也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阵地。重庆抗战遗址是重庆最具特色的珍贵历史文化资源,是重庆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支撑,是重庆历史文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可多得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是传承和弘扬抗战精神的重要文化空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凝结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文物保护好、管理好,同时加强研究和利用,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由此可见,文物的保护、研究和利用是做好文物工作的三个重要方面,缺一不可。重庆抗战遗址保护利用工作成效也主要体现在这三个方面:一是资源底数基本摸清。全市现存抗战遗址395处,分布在全市22个区县,涵盖了重要史迹、外事机构、军事建筑、名人故(旧)居等11个类别;抗战类博物馆纪念馆21家,馆藏抗战可移动文物92001件(套);列入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名录6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处,A级景区10个。二是文物保护全面发力。在全国率先出台《重庆市抗日战争遗址保护利用办法》《重庆市抗战遗址保护利用总体规划》,确立重点保护的61处187个重要抗战遗址及集中保护的15个抗战遗址片区,将主城区314个抗战遗址点纳入城市控制性规划管理,市级及以上抗战文物保护单位抢救保护工作基本完成。三是合理利用得到加强。加强抗战文物内涵价值研究阐发,建成开放重庆抗战遗址博物馆、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等抗战类博物馆纪念馆,推出系列精品展览,充分发挥抗战文物的社会教育功能;大力发展抗战文化游,整合红岩村、歌乐山等40多个抗战和革命文物遗址,打造以上清寺片区、红岩村片区、李子坝片区、南山(黄山)片区等4个抗战遗址风貌区为重点的抗战文化旅游线路;建立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基地,推动抗战文化宣传传播。这些都为重庆今后做好抗战遗址的保护、研究和利用工作奠定了基础。
作为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重庆抗战遗址研究丛书》是在重庆社科重大委托项目基础上深化完善的新成果。它的出版,表明重庆抗战遗址研究得到支持。重庆抗战遗址研究可以分为整体研究、分类研究和个案研究,这批丛书总体上属于分类研究。其中,《重庆抗战遗址基础研究史料汇编》着重对部分重要机构和名人旧居的档案史料进行研究,以厘清文物建筑的来龙去脉; 《重庆抗战兵器工业遗址群研究》着重对兵工类抗战遗址的历史价值、保护利用展开探讨;《抗战时期同盟国驻渝外交机构遗址群保护利用研究》着重对抗战时期美国、苏联、英国、法国等国家驻渝外交机构遗址进行研究;《重庆大轰炸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与纪念园建设研究》结合重庆大轰炸的基础研究,着重围绕现存大轰炸遗址的保护利用展开讨论;《日本战俘营旧址、库里申科烈士墓、张自忠墓保护与利用研究》是对重庆抗战遗址中的三个个案作分类比较研究。五项研究成果各具特色,是对重庆抗战遗址进行分类研究的一次探索,具有重要意义。不过,《重庆抗战遗址研究丛书》并没有涵盖重庆所有395处遗址,而是选取了其中的部分遗址或遗址群作探讨,有其示范作用,但也意味着此类研究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
下一步,我们将在既有研究的基础上,重点作好重庆抗战遗址的分类研究和个案研究,最终实现整体研究、分类研究和个案研究的共同推进和有效融合,为文物的保护和利用作出更大的贡献。
幸幸军
2019年8月
《重庆抗战遗址基础研究史料汇编》对与重庆八路军办事处,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在重庆的行政机构,抗战时期内迁学校、工厂,以及张自忠墓、杨沧白墓、黄山空军烈士墓等抗战遗址相关的档案文献史料进行了梳理、归类,较为全面、真实地反映这些抗战遗址的形成、作用以及原貌。
一、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
1. 第十八集团军重庆办事处为迁移办公地址致交通部重庆电话局函(1939年6月19日)
迳启者,本处城内机房街70号原来地址自迭遭敌机轰炸后,门窗户壁皆多损坏,且近来该处已拆为火巷,街道堵塞,交通亦多不便,现拟本月二十一日迁至曾家岩50号为临时办公处。以后凡有公文函件及洽商事宜均直向上列新迁地址接洽。相应函达,请烦查照为荷。
此致
交通部重庆电话局
第十八集团军重庆办事处
2. 第十八集团军重庆办事处为告知复员后通讯地址致电信总局函(1946年10月1日)
迳启者,本处已于上月底全部复员还都,今后如有化龙桥红岩嘴23号本处电讯,即希贵局转交中山三路263号中国共产党代表团收为荷。
此致
电信总局公察
第十八集团军重庆办事处
3. 重庆行辕为撤销第十八集团军重庆办事处给市警察局代电(1946年10月14日)
重庆市警察局唐局长:
据第十八集团军重庆办事处处长钱之光呈称,本处复员完竣,在渝办事处即行撤销,报乞备案,等情。仰知照。渝张群(35)酉寒务一印
4. 第十八集团军驻渝办事处为租用曾家岩50号附1号与业主赵□□订立房屋租约(1942年10月1日)
立租约人:赵□□(以下简称甲方)
龙飞虎(以下简称乙方)
今因乙方向甲方租得曾家岩50号附1号住宅,计底楼房间大小共7间、走廊1间、厨房1间,计洋每月50元;二楼房间大小4间,计洋每月35元;三楼房间共计4间,计洋每月25元;共计大洋110元,言明每月照付。乙方如加装修,必须事先通知甲方征得同意。乙方自动退租迁移他处,亦不得将此屋转租他人。空口无凭,立此为据。
立约人 赵□□
十八集团军驻渝办事处科长龙飞虎
中华民国三十一年十月一日立
5. 重庆市警察局为赵□□收回中共代表团租用曾家岩23号房屋上市政府呈(1947年3月1日)
案据本局第六分局本年三月十一日呈称:案据曾家岩分所本年三月九日呈称:案据中一路居民赵□□本年三月九日呈称:呈为所有曾家岩23号房屋转为中国共产党代表吴玉章租用,请准予收回事。窃该号房屋原系于民国二十七年租与现任立法院财政委员会委员长陈长蘅及国府委员张继租用,不久张委员迁往李子坝,陈委员长迁往独石桥,而以该屋转租与前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周恩来。该时因轰炸甚烈,佩移居乡下,对该屋未能加意管理。〈……〉共方人员离渝,□□谨此呈请钧所准佩与该方终止租赁关系,俾能收回自用,临颖不胜屏营待命之至。等情前来,理合据情报请钧分局鉴核。等情。据此,经传询该业主赵□□,据称各节如前情,并提出租约一纸,经查核属实。查该房屋内住中共人员现已撤退完毕,该处是否准由业主收回自用之处未便擅理,理合抄同租约(原租约由业主保存)具文转请鉴核示遵。等情。附抄租约一份。据此,理合抄具原租约呈请鉴核示遵。
谨呈
市长 张
警察局长 唐毅
6. 重庆市政府为办理赵□□收回曾家岩23号房屋致重庆警备司令部代电(1947年3月28日)
重庆警备司令部勋鉴:案据警察局三月十七日督调字第38号呈称:案据本局第六分局“云云……,鉴核示遵”等情,附租约一份。据此,除指令外,相应抄同原件电请查明核办为荷。重庆市政府市秘一寅印
7. 重庆警备司令部就赵□□收回曾家岩23号房屋致重庆市政府代电(1947年4月1日)
重庆市政府公鉴:市秘一字第1198号代电暨附件敬悉。本案前据赵□□呈请来部,经查属实,业已批示准予收回矣。相应复请查照为荷。重庆警备司令部(卅六)(卯)(东)副三印
本书稿主要收录了关于重庆抗战遗址的基础研究材料。对与重庆八路军办事处,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在重庆的行政机构, 抗战时期内迁学校、工厂, 以及张自忠墓、杨沧白墓、黄山空军烈士墓等抗战遗址相关的档案文献史料进行了梳理、归类, 较为全面、真实地反映这些抗战遗址的形成、作用以及原貌。书稿资料丰富, 体例严整, 编排有序, 出版将有利于今天的人们确认这些遗址的准确位置、面积以及这些遗址所承载的抗战记忆 ; 有利于这些遗址的保护和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