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世界文学的故事(全译插图本)/天星文库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美)约翰·阿尔伯特·梅西
出版社 北岳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书是怎样创造的著书多,没有穷尽。——《旧约·传道书》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一页书,像我们读过或者放过去的其他干百张书页一样,都是开始于几千年以前的奇异故事的一部分。这一页,印有图文的一页,由白纸上的黑色符号组成,有一个很长的故事。故事太长太大,没有人能够全部读完。我们不知道它是怎样的,是从何时开始的。它每天都在继续,我们也无法看到它的尽头。情节发展的同时,也收入其他情节,这是由许多故事汇成的故事。没有读者会以同一标准看待这一无所不包的故事概要,或者对它的每一部分都抱有同样的兴趣。但是,这些概要无论怎样勾勒,都将构成一个引人人胜的故事。它不是由某个人发明的,它的作者就是全人类。

今天,我们就是这个故事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所以,就让我们从现在的所处之处起程,再快速跑回到源头上去。这样做,给我们指明方向,给我们希望遵循的路径提出大约的方向,直到重新返回到我们的时代。

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印有图文的一页。我们常常遇到这一情况,已经不多做考虑。花几分钱,就有一张报纸或者一本杂志送到我们门前。我们可以花一两个美元买一本书、一本世界名著,或者也可以从公共图书馆免费借到。对此,我们习以为常,不再感到诧异。然而,这是多么了不起的事啊!

首先,让我们看看在作者与读者之间起桥梁作用的几个机械部分。主要的奇迹创造者是印刷机,印刷机对现代文明的影响大概超过了其他任何的发明。在印刷机运转之前,人们用手,或者更多的是用铸排机、自动铸排机制出金属版。这些机器十分精妙,似乎会思考问题,其实是需要熟练工人操作的。与此同时,造纸厂把树木或破布变成又细又白的纸张。纸张在刷了油墨的印版上快速滑过。装订机把印张折叠起来,缝合,装上硬纸或者硬麻布,或者皮质封面。几天之后,成品书就送到了世界各地的读者手中。

现在向后略退一小步,回到没有动力机械、印刷还处在手工的时代。那个时代生产的书,不如我们今天的华丽,但是在某一方面比现在生产的更令人满意。纸一般比现在的好,那时的纸用亚麻纤维制成,而我们所使用的纸绝大部分是由掺有强酸的木桨制成,容易变黄、变脆。正如一位机智的历史学家所说,我们现今“不是在沙子上而是在灰尘地上”印刷。对于近期文献和许多古老文献的保存取决于连续不断的重印。从总体上说,现代人允许绝版的东西都不值得保存,虽然很可能有些十分珍贵之物因而丧失。

应该牢记的是,每种新的改善都伴有某种不利的情况发生。离我们较近的祖先用手动机械、手工纸张生产的书,在质量方面比我们今天生产的许多书都更为耐久。但是,在蒸汽时代以前也出现过许多劣质印刷品。为了经济起见,版面常常小得令人厌倦,而且不如用现代方法制作的小版面清晰。在动力印刷机发明之前,书比现在少,且相对昂贵,能够拥有自己书的人不多,因此懂得如何读书的人也不多。P3-5

作者简介
约翰·梅西(1877—1932),美国哈佛大学文学院教授,有名文学评论家,美国《波斯顿邮报》《国民》杂志专栏作家。除本书外,他还著有《美国文学精神》等。
奥诺里奥·卢奥托洛(1888—1966) 有名的意大利裔美国雕刻家和诗人,以《小意大利的罗丁》(Rodin of Little Italy)知名。
杨德友,1938年生于北京,山西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主要从事“中西文化之根”比较、比较文学、欧陆文学等研究。译著主要有:《未来千年文学备忘录》、《倔强的石头:米开朗基罗传》、《明天来吧:拉腊讽刺文集》(合译)、《小拇指:兰波早期诗歌详释》、《通灵者:〈地狱一季〉及兰波后期诗歌详释》、《履风者:〈灵光篇〉诗歌详释》等。
书评(媒体评论)

从《鹅妈妈》到《哈姆雷特》的文学,是人类生活的故事。这故事可能是毫无意义的喧嚣,可能是躁动的愚人讲述的故事。但是,这是我们所知道的唯一的故事,也是唯一一个人类可能感兴趣的故事:它一些不太重要的章节是颇具智慧且引人人胜的。

我们尝试对文学做出或多或少是理性的巡礼的同时,又必须让概述符合其本来的面貌,即使其中存在异端或者有偏执倾向,但也不能超越理性。

——约翰·阿尔伯特·梅西

阅读《世界文学的故事》的一幅幅插图,我们不难发现卢奥托洛的功力:他的版画、他对视觉形象的创造,很好地照应了本书作者梅西的生动、活跃、凝练、幽默之文采,让人读书时有一种倍加亲切的愉悦感。因为有奥诺里奥·卢奥托洛的优雅插图,《世界文学的故事》的价值大大提升。

——美国图书它官群合会

后记

我们穿过时间和空间的旅行太短,某种程度上又是太长。太短,是因为寥寥数语、薄薄几页不足以讲述千百年的思想和千百年来作者的故事;太长,是因为我们的脚步太快,在奇迹的迷雾中,在无知的浓雾中,在我们所不及的天才的耀眼光芒中,正如我们的友伴太阳或千万远方的恒星所不及——我们有所迟疑,迷失方向。

但是在我们穿过了浓雾和薄雾、阳光和不可度量的星光之后,却出现了关于这次旅行在时间和空间上一个令人欣慰的思路:我们时时都可以返航。去一次图书馆的行程比我们的旅行短得多;只要我们去图书馆,我们就可以随心所欲地与荷马,或者但丁,或者今天刚刚发表作品、我们尚不知其大名的天才作者相处多时。

让我们再回首,翻到卢奥托洛为扉页制作的插图。下方是一个原始人,正在用粗糙的工具在一块石头上凿刻记录一段信息,一段故事。在左右两侧空白中段,是人类迄今为止所达到的最高水平的艺术大师,左为但丁,右为莎士比亚。插图上方是一本书,书页为空白,图文皆无。这是一本未来的书。许多人将会在这空白书页上写作。我们今生今世不会,大概在来生也是不会读这本书的。

但是过往世代教导我们,有一点我们可以确信:我们子孙后代撰写的这本未来之书,会充斥着愚笨和徒劳,然而也一定充满了完美、崇高和智慧。一定如此。

目录

前言

第一部 古代世界

 1.书是怎样创造的

 2.文学的起源

 3.神秘的东方

 4.犹太文学

 5.希腊历史与历史学家

 6.希腊史诗

 7.希腊抒情诗

 8.希腊戏剧

 9.希腊哲学—演说家散文和其他散文

 10.罗马历史与史学家

 11.拉丁史诗

 12.拉丁文诗体戏剧、诗体哲学和抒情诗

 13.拉丁文散文

第二部 中世纪

 14.日耳曼人、凯尔特人及其传奇的故事因源

 15.中世纪法国文学

 16.早期的德国文学和斯堪的纳维亚文学

 17.但丁

第三部 十九世纪以前的近代文学

 18.意大利文艺复兴

 19.十九世纪以前的法国散文

 20.十九世纪以前的法国诗歌和戏剧

 21.古典时期以前的现代德语文学

 22.十九世纪以前的西班牙文学和葡萄牙文学

 23.伊丽莎白时期以前的英国文学

 24.伊丽莎白时代:戏剧以外的文学

 25.莎士比亚以前的伊丽莎白时期戏剧

 26.莎士比亚

 27.伊丽莎白时期的其他戏剧家和詹姆斯时代戏剧家

 28.十七世纪的英国抒情诗

 29.弥尔顿

 30.十七世纪的英国散文

 31.复辟时期的英国文学

 32.十八世纪的英国散文

 33.十八世纪的英国诗歌

第四部 十九世纪至今

 34.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出现:诗歌

 35.十九世纪的英国小说

 36.十九世纪的英国评论家和哲学家

 37.维多利亚时代诗歌

 38.十九世纪法国散文

 39.十九世纪的法国诗歌

 40.德国文学的古典时期

 41.歌德以后的德语文学

 42.十九世纪的俄国文学

 43.文艺复兴时代以后的意大利文学

 44.现代西班牙文学

 45.荷兰文学与法兰德斯文学

 46.斯堪的纳维亚国家文学

 47.美国小说

 48.美国散文与历史

 49.美国诗歌

后记

有关插图

译者后记

序言

本书的宗旨是,概述对于现世的人们最为重要的世界图书。所谓“重要”,涉及一个或多个问题,是每个人必须——如果可能的话——自己回答的问题,而这个问题早已被公众所认知。但是,这种认知不是绝对的,因为“重要”与否也是相对而言,而所谓“公众的认知”又是难以明确的抽象概念。对于相当多的读者来说,许多看似重要的作者、作品清单会比我们这本书还厚。因此,在我们的评述中,许多确有价值的书籍可能会被忽略,而许多书籍只是点到为止。读我们书的读者可能会发现,书中没有自己所喜爱的作者、作品,而自己认为不太好的作者却著述在册。这是意料之中的事,我希望这一情况能够促使人们对问题有不同见解,同时也为文学和其他艺术的探讨带来更多的兴趣和愉悦。

在本书中,对于材料的选择、取舍、所占比例和最终的评价都是属于我个人的。基于个人的兴趣侧重以及知识、鉴赏力的缺陷,其结果必定是有局限性的,着重力度也会因此减轻。对于这一浩大的主题,我只能提出个人的观点。我认识一位批评家,学识最为渊博,他说得很有道理:“你写的其实不是‘文学的故事’,而是‘对我偶然阅读过的几位作家的随意评论’。”对此,我可以坦然地回答:指导过我的不仅仅有书籍,不仅仅有大批评家和一般的历史学家,而且还有来自那些学识渊博的朋友们的忠告。我特别感激下列人士:路德维克·刘易森博士,安东尼奥·卡利特里博士,A.H.赖斯教授,恩斯特·博伊德先生,A.J.巴诺博士,亨德里克.房龙博士,皮茨·桑伯恩先生、霍华德·欧文·杨先生,托马斯.R.斯密斯先生,曼努埃尔·康姆罗夫先生以及雨果.克努森先生。他们在许多关键之处纠正了我,解决了这本概述应该包括什么内容这一主要问题——我的确解决了这个问题。刘易森博士几乎承担了论德国文学的第40章和第41章。

因为本书是针对英语读者的,所以关于英美文学的篇幅相对多一些。在某位奥林普斯神或者火星来访者的观点来看,这样做显然有些不妥,因为火星人会毫无偏见地理解我们这个星球的思想。我们同样还忽略了许多国家,这些国家无疑有十分丰富的文学。例如,一个罗马尼亚人、波兰人、匈牙利人、芬兰人,可能会立即丢下这本书说:“你没有涉及我们国家的文学,即便是短短的一章也没有;某某人,某某人,某某人可是我国的天才!哼,还装模作样、大言不惭地讲,是关于世界文学的故事呢!”回答是:有些国家的文学依然封闭在自己民族和语言的界限之内,似乎还没有变成欧洲文学的一部分。这种孤立的状态会把理应闻名世界的天才作家顽固地限制起来,而对他的无知是我们的损失。我曾经和波兰人谈到,他们对于自己国家文学(无论古代还是现代)的热衷令人对波兰文学的伟大深信不疑;但是,显然,翻译家们只为我们打开一条门缝。所以,到现在为止,我只知道在欧洲具有广泛声誉的波兰小说家是亨利克。显克维奇。一位出生在匈牙利的美国学者告诉我,匈牙利在人们视野中清晰可辨的只有他的同胞约卡伊。这里有本里德尔写得《匈牙利文学史》。这本书是一部相当大部头的著作,概述了这个民族的思想,而其中数以百计的人名中我一个也不知道,而且我敢说,许多美国或者英国读者也不知道。

我引用这些事例,不是要对波兰文学和匈牙利文学提出某种判断——这样的念头是荒谬的!我是要说明一个有趣的事实,即在拥挤的欧洲,那些称兄道弟、互相打斗了几百年的各国人民,在精神方面可能依然是陌生人。或者可以说,他们彼此的认识是单方面的。有教养的匈牙利人当然要懂得法国文学;而有教养的法国人不需要懂得匈牙利语,哪怕是一个单词,或是一本匈牙利人写的书。丹麦批评家格奥尔格·布兰代斯的钦慕者不一定懂丹麦语,但这位批评家必须懂英语、法语、德语、意大利语。占统治地位的几种语言把它们的文学强加给了我们这个有如巴别塔的世界。还有一种可能就是,这些主流文学极为丰富,所以才会把其他文学中很有价值的作品推入阴影。但有一条规律就是,优秀的作品会随时间的推移而冲破民族与语言的界限,从而变成人类共同的财富。然而,这并不是说,应该得到更好理解的优秀作品不多。

如果说,因为我们的概述不能求全,从而略去许多国家、时代和重要人物的话;那么,它取得了某种有机的统一和延续(我也希望能达到)。概述虽然未必恰到好处,但却是前后一致的,并最终形成全景。这些观察极其快捷,像是从飞机上的鸟瞰一般。我们发现其突出的特征,如超群的山峰,但我们不可能停下来测量其中的山峰或者是在广阔的山坡上逗留。在“莎士比亚”上方,我们缓行十五分钟,但要读懂莎士比亚却要花费十五年,甚至五十年。

很显然,莎士比亚并没有把十五年,或者五十年中每一个清醒的时刻都用来写作和阅读。当然,普通读者除了阅读莎士比亚之外,还阅读了其他的出版物;而除了阅读之外,他们还有其他的事情要做。即便是读书很快、嗜书如命的学者,也只能熟悉其中的几千本,稍微熟悉另外的几千本。

在类似大不列颠博物馆、藏书二百万卷的纽约公共图书馆这样巨大的图书宝库中,有几十个人在为更新其中的目录而工作。但是,如此庞大的印刷品数量是不会搅扰到我们的安宁的。这些书籍多有重复,再加上诚实和不诚实的相互抄袭,几千卷书就已囊括了全世界的智慧精华。因此,有那种令人佩服,甚至令人嫉妒的饱学之士,那种“读毕一切”的人,便不是不可能的了。“博览”,并不意味着需要穷年累月地读遍所谓的经典,而只需潜心研读其中的几部即可,其他的,大可以安心略过。我认识这样一位颇有悟性且文学修养极高的人,他就没有读过但丁,而且也无意去阅读但丁。如果不喜欢,如果眼睛和双手刚好没有惠顾这位最伟大诗人的作品,他又何必一定去读呢?他读过其他诗人的诗,这就够了。麦修·阿诺德、叔本华等学识渊博的人都极有悟性和幽默感,他们所珍视的严肃见解是:我们必须遵守某种道德义务,把时间用于阅读好书和伟大的书。在我看来,这一信条毫无意义,破坏了文学的高尚价值。让我们按照个人的秉性读书吧,广博也罢,偏狭也罢,而让那些文学权威们高挂在公共图书馆前的路灯杆上吧。这样的言辞未免太过强烈,但是它表达出了一种信念,这种信念在我阅读和为准备写作此书数月的研究中不断加强,即读书太多不是明智之举。但愿我们不要变成亚历山大·蒲柏笔下的那个人物:

盲目死读造出塞满书本的榆木脑袋,

脑瓜里全是知识木头堆成的硬块。

还有一点需要考虑:如果你把阅读的时间都用来皱眉头、硬啃伟大的经典,那么,谁又会去读那些虽非不朽但却是你亲密好友、不太伟大但却更亲切的作品呢?有时候,我们口袋里随身带的不是某位重要且名气大的诗人的作品,而是一位不太重要的诗人的小书——我一生都在为确定谁是主要、谁是次要诗人的问题而苦恼。那么,该怎样对待那些我们偶然遇到但却十分重视的书呢?为了挽救《爱丽丝漫游奇境记》《巴布歌谣》,我情愿把那些重要的文学作品抛入海里。小技巧比大手笔可爱;或者,他们至少有一种小巧的可爱之处,这是大手笔写不出的。

如果你办事有主见,就要防备可能淹没你的大浪;如果能培养出对文学强烈的好奇心,那么,无论读小书还是大书,你都会如鱼得水。不必太过认真,但也不能随随便便不负责任。从《鹅妈妈》到《哈姆雷特》的文学,是人类生活的故事。这故事可能是毫无意义的喧嚣,可能是躁动的愚人讲述的故事。但是,这是我们所知道的唯一的故事,也是唯一一个人类可能感兴趣的故事:它一些不太重要的章节是颇具智慧且引人入胜的。所以,有些小书是伟大的朋友,有些大书却一直是疏远的陌生人或是令人难以容忍的累赘。我们尝试对文学做出或多或少是理性的巡礼的同时,又必须让概述符合其本来的面貌,即使其中存在异端或者有偏执倾向,但也不能超越理性。不过,我还是大胆提出两三种有关文学的见解,尽管激进却不独特。其一,真正的财宝常常藏在一个小盒子里。其二,如果碰巧不喜欢某位伟人,你就放过他,并庆幸自己没有为他大伤脑筋。还有一个是,书太多了,这虽然让任何心智健全的人大伤脑筋,但那么多的书让心智健全的人体验阅读的欣喜,或者满足好奇心,或者感受其中的智慧。阅读的艺术,不如七艺中任何一种伟大和具有创造性;但它是一种精细的艺术。当然,写出一页好书当然比阅读一页书更难。但作为读者,应该有创造能力,否则一切艺术形同虚设。会读书的人,就是审视绘画、聆听交响乐的人。

本书是献给博览群书的读者的。  哈得孙河上的哈斯

1924年圣诞节

内容推荐

《世界文学的故事(全译插图本)》是二十世纪美国著名文学评论家约翰·阿尔伯特·梅西的文学史著作,也是迄今为止最适合普通读者入门的文学史纲。作者以故事的形式,条分缕析地将几千年来影响世界的(尤其是欧洲的)伟大文学家、重要的文学著作娓娓道来,组成一幅引人入胜的世界文学流变的风景画。

编辑推荐

约翰·阿尔伯特·梅西历时四年完成的文学史经典著作,并因此书享誉文坛。配有美国著名版画家卢奥托洛经典的插图作品。著名翻译家杨德友倾力译介,忠实原著,还原原著风貌。与一般的文学史著作不同,《世界文学的故事(全译插图本)》虽仍以时间为限,但视野更为宏阔,涉及内容也颇为丰富,甚至包括了文化史、比较文学、版本等学科的研究,由此呈现出的文学印象也更为丰富和深刻,对于文学入门者颇为有益。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4:5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