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孜孜不倦的求知鸟/科学家的故事/璀璨星辰丛书
分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外国儿童文学
作者 沈芬
出版社 河北教育出版社
下载
简介
作者简介
沈芬,1936年出生于河北省安国市一教育世家,祖籍浙江湖州。中国书评学会、中国科普作家协会、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出版有《海棠花盛开的时候》(书评集)、《七色花丛书》《童话国旅行》《绿色家园科学童话》《神秘的水晶球》《给妈妈过生日》《弹拨月亮琴》等多部作品集。其中《绿色家园科学童话》《弹拨月亮琴》获冰心儿童图书奖,《惊蛰》一文被选入小学语文教材,《电池妈妈训孩子》一文被中宣部、中国科协等七部委评为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作者曾荣获河北省科普贡献奖,当选河北省科普作家协会第二届理事会副理事长,并被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授予“有突出贡献的科普作家”称号。
后记
大手攥小手 紧紧握拳
头(代后记)
很高兴,《璀璨星辰
丛书——科学家的故事》
就要和大家见面了。
人类的文明和进步离
不开科学的发明和发现,
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步。
古今中外,众多的科学家
、发明家就如天空中灿烂
的星辰,光芒永存。而发
明和发现的萌芽,其实源
于青少年时代的勤奋和好
奇。
现以其中一篇科学家
的故事标题作为后记的题
目,有两层意思:一是我
们把科学家的手比作大手
,每个小读者的手是小手
;二是我的老师的手是大
手,我的手是小手。
首先,每位科学家的
精神、品德、奋斗经历都
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
要紧紧拉住科学家的大手
,紧紧握住自己的拳头,
奋发图强,努力学习,不
断进取,早日成为祖国建
设的有用人才。这也是我
写这部书的初心。
其次,我的每一部作
品,都得到了我的老师、
中国著名儿童文学理论家
蒋风教授的悉心指导。从
接触儿童文学专业那一天
起,我就开始学习创作,
第一本书——《绿色家园
科学童话》,就是经过了
老师手把手地教,实现了
科学和文学相融合:科学
知识必须准确,不得有误
;文学方面文字要生动活
泼,必须增强趣味性,不
能出现“知识硬块”。第二
本书——《弹拨月亮琴》
,也是如此。而我,更欣
慰于老师为这两本书作序
。第三、第四本书——《
神秘的水晶球》《给妈妈
过生日》,又由老师亲自
作跋……老师的大手始终
紧紧地拉着我的小手,我
紧紧地握着拳头,奋发努
力。一直到《红海棠丛书
——沈芬科学童话集萃》
,老师又亲笔题词:“似
真却幻,似幻却真。知而
获智,智达高远。”这些
作品,有的获冰心儿童图
书奖,有的被评为全国优
秀科普作品,有的收入冀
教版语文教材,但无疑,
这里面都浸透着老师的心
血。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蒋风教授就是我的榜样
。每位科学家,也都是我
的榜样。
借这套丛书的面世,
我可以告诉大家:第一,
每个故事都具有真实性,
都是真人真事;第二,每
个故事都具有科学性,涉
及的科学原理、公式、科
学数据等,都准确无误;
第三,每个故事都具有可
读性,语言生动活泼、有
趣味。
这部丛书又是由我的
老师蒋风教授亲自作序—
—《榜样的力量》,告诉
大家如何更具体地向科学
家学习。我们希望,大家
在读每一位科学家的故事
时,就如同跟科学家见面
一样,要紧紧握住科学家
的大手,攥紧自己的拳头
,以科学家为榜样,脚踏
实地、一点一滴地向科学
家学习。而在不久的将来
,你们一定能够成为这些
科学家的接班人,为祖国
的强盛、为人民的幸福、
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
兴,奉献自己的青春和智
慧。
在此由衷地感恩父母
、师长、家人和亲朋好友
,感谢大自然,同时感谢
河北教育报刊社和石家庄
铁路运输学校的领导与同
人多年来的支持与帮助,
尤其感谢河北教育出版社
的领导和编辑们的辛勤付
出。祈盼读者批评指正。
沈芬
2020年2月20日
目录
他预言电磁波的存在(1831—1879)
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的故事
像阳光和小溪一样(1833—1896)
瑞典化学家、发明家、工程师诺贝尔的故事
一把神奇的“金钥匙”(1834—1907)
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的故事
伦琴射线——X(1845—1923)
德国物理学家伦琴的故事
从小倔强 自学成才(1847—1937)
美国发明大王爱迪生的故事
“植物魔术师”的传奇(1849—1926)
美国植物育种家布尔班克的故事
看小狗流口水数唾滴(1849—7936)
苏联生理学家巴甫洛夫的故事
木头为什么会烧着(1852—1916)
英国化学家拉姆塞的故事
首创量子论 科学向前进(1858—1947)
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的故事
从小小机器迷到留学生(1861—1919)
中国铁路之父、工程师詹天佑的故事
我的年龄按虚岁计算(1866—1945)
美国遗传学家摩尔根的故事
不为喧闹所动的小姑娘(1867—1934)
女科学家居里夫人的故事
要飞行 模仿鸟(1867—1912,1871—1948)
美国飞机发明家莱特兄弟的故事
一件“怪事”引出的成果(1842—1919)
英国物理学家瑞利的故事
他在偷看什么(1868—1943)
奥地利医学家、生理学家兰德斯坦纳的故事
一草一木总是情(1868—1940)
中国植物学家钟观光的故事
桃李满天下的科学家(1871—1937)
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的故事
地球 人类的摇篮(1857-1935)
苏联科学家、科幻作家齐奥尔科夫斯基的故事
指南针诱发的激情(1879—1955)
“科学巨人”爱因斯坦的故事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1897—1977)
中国科学院院士、物理学家、教育家吴有训的故事
灵丹妙药的发现(1881—1955)
英国科学家弗莱明的故事
学科学 爱科学 终生献科学(1882—1970)
德国物理学家玻恩的故事
中国的莱特(1883—1912)
中国飞机设计、制造第一人冯如的故事
长期论战 只为科学(1885—1962)
丹麦物理学家玻尔的故事
秉承志向 直至终点(1886—1965)
中国科学院院士、动物学家、教育家秉志的故事
大手攥小手紧紧握拳头(代后记)
精彩页
他预言电磁波的存在(1831—1879)
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的故事
如今,在我们日常生活、生产中以及国防、航空航天等领域,电磁场与电磁波的应用可以说无处不在,如通讯、手机、电磁炉、雷达、医疗等。那么,发现和创造电磁场理论的英国科学家麦克斯韦功不可没。麦克斯韦是怎样成长为一位伟大的科学家的?他对科学有哪些重大贡献呢?让我们通过一些小故事来寻找答案吧。
勤思善问又专心致志
詹姆斯·克拉克·麦克斯韦,1831年6月13日生于苏格兰爱丁堡。他从小就有很强的求知欲和想象力,爱思考,好提问。两三岁时,有一次爸爸领他上街,看见一辆马车停在路旁,就问:“爸爸,那马车为什么不走呢?”父亲说:“它在休息。”麦克斯韦又问:“它为什么要休息呢?”父亲随口说了一句:“大概是累了吧?”“不,”麦克斯韦认真地说,“它是肚子疼!”
还有一次,姨妈给麦克斯韦带来一篮苹果,他一个劲地问:“这苹果为什么是红的?”姨妈不知该怎么回答,就叫他去玩儿吹肥皂泡。谁知他吹肥皂泡的时候,看到肥皂泡上五彩缤纷的颜色,提的问题反而更多了。
麦克斯韦10岁就上了中学,父亲亲自指导他读书,并送他到科学院听课。父亲很早就教麦克斯韦学习几何和代数。上中学以后,课本上的数学知识麦克斯韦几乎都会了,因此父亲经常给他开“小灶”,让他带一些难题到学校里去做。
每当同学们欢快玩耍的时候,麦克斯韦却进入了数学的乐园。他常常一个人躲在教室的角落里,或者独自坐在树荫下,入迷地思考和演算着数学难题。
因为他平时文静深沉,不善交际,老师和同学有些看不起他。由于他不断地努力,在学校举办的一次数学和诗歌比赛会上,他一个人得了两项一等奖。大家这才对他刮目相看。
一次上课时,他发现老师写的公式有错,立即站起来指出错的地方。老师很自信,反而挖苦他说:“如果是你对了,我就把它叫作麦氏公式!”后来证明,麦克斯韦是正确的。
学物理时,麦克斯韦又提出“活猫和活狗摩擦会生电吗?”等问题。
15岁的时候,智力发育格外早的麦克斯韦,向爱丁堡皇家学院递交了一份科研论文。16岁中学毕业,进入爱丁堡大学学习,这里是苏格兰的最高学府。他是班上年纪最小的学生,但考试成绩却总是名列前茅。
他在这里专攻数学、物理,并且显示出非凡的才华。他读书非常用功,但并非死读书,在学习之余他仍然写诗,不知满足地读课外书,积累了相当广泛的知识。
恩师栽培 刻苦奋进
在爱丁堡大学,麦克斯韦获得了攀登科学高峰所必备的基础训练。其中两个人对他影响最深,一个是物理学家和登山家福布斯,一个是逻辑学和形而上学教授哈密顿。
福布斯是一个实验家,他培养了麦克斯韦对实验技术的浓厚兴趣,一个从事理论物理的人很难有这种兴趣。他强制麦克斯韦写作要条理清楚,并把自己对科学史的爱好传给麦克斯韦。哈密顿教授则用广博的学识影响着他,并用出色的怪异的批评能力刺激麦克斯韦去研究基础问题。
在这些有真才实学的老师的影响下,再加上麦克斯韦个人的天才和努力,他的学识在一天天进步,用三年时间就完成了四年的学业。很显然,爱丁堡大学已经不能满足麦克斯韦的求知欲了。为了进一步深造,1850年,他征得了父亲的同意,离开爱丁堡,到人才济济的剑桥大学去求学。
认准磁场 综合研究
麦克斯韦的电学研究始于1854年,当时他刚从剑桥毕业不过几星期。他读到了法拉第的《电学实验研究》,立即被书中新颖的实验和见解吸引住了。
在当时,人们对法拉第的观点和理论看法不一。汤姆逊是剑桥大学一名很有见识的学者之一,麦克斯韦对他敬佩不已,特意给汤姆逊写信,向他求教有关电学的知识。
汤姆逊比麦克斯韦大7岁,对麦克斯韦从事电学研究给予过极大的帮助。在汤姆逊的指导下,麦克斯韦得到启示,相信法拉第的新论中有着不为人知的真理。在认真地研究了法拉第的著作后,他感受到力线思想的宝贵价值,也看到法拉第在定性表述上的弱点。于是,这个刚刚毕业的青年科学家决定用数学来弥补这一点。1855年,麦克斯韦发表了第一篇关于电磁学的论文《论法拉第的力线》。
麦克斯韦的主要贡献,是他发展了法拉第的电磁感应理论,提出变化的磁场能产生电场,而变化的电场也能产生磁场。这种交替变化的电磁场会以波的形式向空间散发开来,由此,他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
经过多年的努力,他用完美的数学形式表达了自己提出的理论,这就是麦克斯韦方程组。这一方程组概括了电磁学的全部内容,正像牛顿力方程概括了力学的规律一样。
麦克斯韦还证明了光的传播速度与电磁波的传播速度相等,并预言了光只是频率介于一定范围的电磁波。他把光学和电磁学统一起来,成为19世纪科学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
成绩卓著 奉献终生
麦克斯韦1860年到伦敦国王学院任教授,1861年被选为伦敦皇家学会会员。他系统地总结他的关于电磁学的研究成果,完
导语
本书融故事性、科学性、趣味性于一体,旨在启迪当下的少年儿童爱科学、学科学,并学习科学家们崇高的品格和学养,引导他们合理、自信地构筑美好的梦想,将来成为国家科学事业的接班人,为国家的富强、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序言
榜样的力量
蒋风
人类的文明和进步离
不开科学的发明和发现,
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步。
古今中外,众多的科学家
、发明家就如天空中灿烂
的星辰,光芒永存。而发
明和发现的萌芽,其实源
干青少午时代的勤奋和好
奇。
《璀璨星辰丛书——科
学家的故事》讲述了古今
中外一百五十多位科学家
成长的故事以及每位科学
家科学成就的闪光点,目
的在干启迪少年儿童爱科
学、学科学、学习科学家
崇高的品格和学养,将来
成为国家科学事业的接班
人,为国家的富强、人民
的幸福、中华民族的伟大
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这一百多位科学家中
包括了古今中外天文地理
、数学物理化学、动植物
、农业科学技术、医药卫
生、军事科学、航天航空
等各行各业各个领域的杰
出代表。故事是按时代顺
序编排的。如《龙嘴吐铜
球,蛤蟆用口接——中国
东汉时期科学家张衡的故
事》《一位科学巨匠的坎
坷之路——意大利科学家
伽利略的故事》《捕捉“
天火”的人——美国科学
家富兰克林的故事》《他
为中国安上了“天眼”——
天文学家、“天眼”总工程
师南仁东的故事》等等。
沈芬是我的学生,她
出身干教育世家,不忘初
心,牢记使命。自从事教
育工作那一天起,作为一
名园丁,就一切都为孩子
们的成长着想;从事写作
以后,依然如此。因为孩
子们的健康成长是她的使
命,使命不是一句空话,
一定要践行。她写完《红
海棠丛书——沈芬科学童
话集萃》后,又马上拿起
笔,用6午的时间写了150
多篇科学家的故事,各种
杂志已经相继刊登了700
多篇,可见多么受孩子们
的欢迎,现在结集出版是
适应社会的需求。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中科院院士、桥梁专家
、教育家唐敖庆,就是少
午时期一次在《大公报》
上读到了大名鼎鼎的化学
家、中国化学学科奠基人
、教育家曾昭抡的故事,
受到激励,从而走上学科
学之道路的;美国科普作
家阿西莫夫少午时期,一
本关于“发明大王”爱迪生
的故事使他着了迷,他一
边读一边想,爱迪生几乎
是天天在琢磨发明,为什
么我不能!这本书给了他
无穷的力量,带他走进了
科学的殿堂,并走上了写
作之路。这样的例子此此
皆是。
每位科学家都有着各
自的成长道路,从小也有
不同的兴趣,这时的关键
是自己的信心、耐心、坚
持并有人引导;在科学探
究的道路上,更是充满荆
棘、坎坷不平,这时的关
键是勇气、坚韧、不达目
的决不罢休的决心。
此如《30年后的再相
会》一文讲的就是中国工
程院院士、船舶制造专家
黄旭华的故事。少年时期
一直流浪求学、不停地躲
避敌机轰炸的遭遇,让中
学时的黄旭华开始恩考这
个支离破碎的国家:为什
么日本军队那么疯狂,想
登陆就登陆、想轰炸就轰
炸?为什么中国人不能生
活在自己家乡,而是到处
流浪?为什么祖国那么大
,却连一个摆放课桌安静
读书的地方都找不到?这
究竟是为什么?何时才能
与家人再相会?从而立志
走上了学造船、救中国的
科学之路。
再如《着迷那些小草
》,她默默研究几十午,
经过190多次反复试验,
终于从草药中提取了治疗
疟疾的新药——青蒿素,
拯救了地球上几百万病人
的生命。她就是2015年诺
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
者、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
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药
学家屠呦呦。
《妈妈,我要到月亮
上去》讲的是美国航天员
、登上月球第一人阿姆斯
特朗的故事……
一篇篇科学家的故事
,展现出科学家从小的成
长过程,展现出无数精彩
的片段及主要的科学成果
,篇篇楚楚动人、引人入
胜。广大青少午读者一定
会喜欢这套书。
当代少年正在追寻科
学家、发明家的足迹,大
家读了《璀璨星辰丛书—
—科学家的故事》,一定
会以科学家为榜样,学习
科学家的精神,学习科学
家的崇高品质,学习科学
家的学养,把自己培养成
为国家的有用人才,接过
老一代科学家手中的接力
棒,为把我们的祖国建设
得更加富强、美好,为中
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奉献自
己的青春和智慧。
2020年2月12日于浙江
金华
内容推荐
本书讲述了伦琴、詹天佑等中外多位科学家成长的故事以及每位科学家科学成就的闪光点。本书中一篇篇科学家的故事,展现出科学家从小的成长过程,展现出无数精彩的片段及主要的科学成果,篇篇楚楚动人、引人入胜。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6 10:4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