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穿透:像社会学家一样思考
分类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作者 严飞
出版社 上海三联书店
下载
简介
亮点展示

1-商详.jpg

内容简介

社会学厉害,还是物理学厉害?

劳动带来的喜悦和满足为什么消失了?

为什么我们永远在“剁手”?

婚姻里真的是谁收入高,谁就更有话语权吗?

面包和理想,“社畜”的我们选哪一个?

人类可以通过基因编辑成为自己的“造物主”吗?

抖音、滤镜、后浪重新定义了这个世界吗?......

社会学是我们认识世界、思考问题的工具,可以帮助我们看清社会运作和发展的基本规律,摆脱“理所应当”的思考方式。

清华大学社会学家严飞,以沉淀百年的经典社会学理论作地基,从构成社会的秩序与人性出发,探讨和理解当下中国。从社会学家的专业视角,视察最普遍、热门的社会现象,剖析社会问题,重新审视我们熟悉的世界。从熟悉的生活场景出发,揭示背后的社会问题。以七位社会学奠基人的经典社会学理论,结合30多个案例现象与分析。让读者了解社会现象的核心本质,同时理解其中的社会学规律。带领读者像社会学家一样思考,穿透生活日常,观察人性的幽暗与良善,理解社会秩序的构成与意义,培养独立思辨的品质与勇气,从理解社会蕞终走向理解我们自己。

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钱颖一,学者刘瑜,作家郝景芳推荐,媒体人梁文道作序。

作者简介

严飞,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副系主任、博士生导师,研究兴趣集中在历史社会学、政治社会学、城市文化与治理,曾求学于牛津大学、斯坦福大学,著有《穿透:像社会学家一样思考》《学问的冒险》《城市的张望》《我要的香港》等著作。

目录

序言 那天下班,他才发现自己的家没了—社会学的想象力

前言 让我们像社会学家一样思考

第一章 社会学的诞生与进化

社会学的起源:社会学厉害,还是物理学厉害?

社会进化论:为什么达尔文的进化论可以解释社会?

第二章 金钱是我们时代的上帝

劳动的异化:劳动带来的喜悦和满足为什么消失了?

商品拜物教:为什么我们永远在“剁手”?

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知识是一种可以买卖的商品吗?

经济决定论:婚姻里真的是谁收入高,谁就更有话语权吗?

阶级与分层:底层的人生,距离我们有多远?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为什么资本主义没有诞生在中国?

金钱与现代生活:当我们在谈论消费主义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第三章 社会秩序的基础是道德

有机团结:为什么人们不再愿意伸出助人之手?

社会整合:为什么我们更加留恋家庭?

自杀论:我们该如何和世界相处?

失范论:为什么道德秩序正在失效?

陌生人概念:选择信任别人,到底有多难?

共同体与社会:社区生活可以打破身份区隔吗?

秩序是自然的法:未来该是一种怎么样的秩序?

第四章 每个人都成了机器上的一个齿轮

人性两重论:性本善还是性本恶?

道德教育:人性如何被教育?

社会分工:家庭主妇是否是世界上最容易又最困难的工作?

理想类型:经济学家说我们是理性人,我们就是理性人吗?

工具理性vs价值理性:面包和理想,“社畜”的我们选哪一个?

科层制:我们理解的“官僚制”为什么是错的?

人性的铁笼:我们是否已经进入卓别林的摩登时代?

第五章 鼓荡心灵的诗歌和宗教化为虚空

世界的祛魅:人类可以通过基因编辑成为自己的“造物主”吗?

克里斯玛型权威:我们喜欢的“小鲜肉”,是一种克里斯玛权型威表现吗?

社会是一件艺术品:混杂是否也是一种秩序的美?

时尚的哲学:抖音、滤镜、后浪重新定义了这个世界吗?

大城市与精神生活:在每个人的心里,是不是都有一座回不去的故乡?

结语 社会学的想象力:批判理解世界的钥匙

精彩书评

严飞的这本书,用社会学家的思考,去透视那些我们熟视但困惑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他讲述的故事都是中国今天的,却把其中的社会学思想脉络,一直追溯到100多年前的七位经典社会学家。这不仅让我们领略到经典社会学理论的现代解释力,也让我们学习到如何像社会学家一样思考。

——钱颖一(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社会学家怎样思考?为什么我们要了解社会学家怎样思考?或许是因为,理解社会是通向自我理解的道路。我们的焦虑从何而来?我们的欲望是否是一种幻觉?我们为什么要被职业所定义?我们和邻居的距离是否自然?生活在现代世界,我们真的更自由了吗?或者,自由本身的意义被高估?......通过《穿透:像社会学家一样思考》,严飞像个耐心的导游一样,给我们讲解现代社会的“构造”。理解现代社会未必能消解我们的迷惘,却能给这种迷惘投射过去一丝光亮。

——刘瑜(清华大学政治学系副教授)

严飞老师这本书,用一个个现实生活中与我们密切相关的话题与故事,引出社会学理论中的概念和思维方法,一方面有理科的严谨逻辑,另一方面有文科的个体温度,是将个人体验与框架思维结合的最好中介。对于任何一个读者来说都是一个jue佳的切入路径,读起来感同身受,也不知不觉间理解了社会学经典理论,学会像社会学家一样思考。

——郝景芳(作家,世界科幻“雨果奖”得主,童行学院创始人)

精彩书摘

社会学的想象力:批判理解世界的钥匙(节选)

切问时代的病症

任何时代都具有这一时代特有的时代病症,而为时代切病问诊的,正是不断思考、不断提出新的社会理论以穿透日常图景,深刻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社会学家。

人类本性与社会秩序,是社会学持久讨论的两大命题。在这一系列有关社会学理论的讨论中,我从社会学的视角带着大家去认识 秩序、理解人性。我们不仅有社会学理论层面的探讨,在诸多经典社会学名家的著述中去认识不同学者在不同时代背景下对于秩序的 不同分析,对于人性的不同解构。从涂尔干的社会分工到马克思异 化的向度,再到韦伯工具理性的“铁笼”和齐美尔的大都市精神生活,现代性引起的巨变总是引发社会学家对人性中真诚、美德、自然一面的关注和隐忧。

我们同时更加关照当下的现实,在社会变迁的时代巨浪之下,我们的社会出现了什么样的问题和矛盾,不断挑战着既有的社会秩序,让我们追问,社会发展是否等同于进步?在国家与个人、个人与社会、社会与国家三个维度的交织之下,我们又应该如何更好地 去解决这些挑战,维护秩序的长久稳定和有序?

德国思想家马克斯·舍勒(Max Scheler)曾指出,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不仅是环境和制度的转化,而且是人自身的转化,这是一种发生在人的“身体、内躯、灵魂和精神中的内在结构的本质性转化”。

类似的,美国社会学家彼得·伯格(Peter Berger)在《与社会学同游》(Invitation to Sociology )一书中也曾说:“社会学家感兴趣的东西可能有很多,但他的压倒一切的兴趣始终是在人的世界—世人的制度、历史和热情。既然他对人感兴趣,人的一切所作所为就不可能是完全枯燥乏味的东西。凡是激发人终极信仰的事件,举凡使人悲伤、辉煌、极乐的时刻,他都自然而然地感兴趣。”

由此我们看到,社会学家最关心就是人的问题,他们不断思考、不断提出新的社会理论,就是为了能从理性、科学的角度理解和总结人类本性与社会秩序。

面对中国社会的真问题

社会学作为一门理论,如何指导社会现实。我们无时无刻不身处于现代社会的日常生活之中,可是对于个体与社会的关系、个体在社会中的表现形式、社会的形式和秩序、个体与个体之间的互动模式等的关注和熟悉程度远远不够。面对个人与社会复杂的关系,特别是面对如今中国社会所面临的种种现代社会的弊病,齐美尔为我们指出了一个思考的方向:“我们的任务不是去抱怨或纵容,而只能是理解。”

在我看来,社会学在如何理解社会现实上,至少有三个批判性的维度值得去做。

第一,社会学应当对各种新的经济、组织、政治和文化现象,在理论上追求创新。

自20世纪末期以降,高新科技的发展、经济结构的演变、社会——政治体制的改革而引发的巨大、深刻的变迁,使得整个人类社会面对着一系列前所未闻的新问题:民粹主义盛行、反智主义狂欢、地区矛盾、贫富分化愈加严重。对此,社会学这门学科,如果要在21世纪中生存下去,就必须有能力面对和处理这些新的问题,力求客观,但绝不冷漠。而要培育此种能力,就必须努力发展新的知识系统。

第二,社会学应当对当代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知识加以融会贯通,努力实现跨学科知识交流与融合,或者说, 努力变成“ 新社会学”。

这里所谓的“新社会学”有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说,社会学本身的知识内容,必须得吸取人文社会科学相关领域的知识,才能实现发展和创新;另一层意思是说,社会学这门学科,亦有能力跨入人文社会科学的相关领域,成为其他学科基本建设的一个环节。

第三,社会学应当对中国社会的真问题、对中国的新鲜经验进行社会学的概念化建构,成为社会科学的共享知识。

所谓“对中国社会的真问题”,是说社会学的研究问题,不应来自依据经典大师的语录而对社会生活的直接剪裁,也不应来自权力机构的“长官意志”的提示,而应来自社会学者作为一个掌握了社会学知识的社会行动者,在这个社会里经由积年累月地探索和体验而提出的问题,并且这些问题必定是靠近这个社会的实际运作逻辑的。同时,在研究中国社会的真问题的时候,不应该仅仅只是囿于本土范围,而是必须要超越本土,尝试着与西方社会学的前沿理论对话,以期丰富甚至推动整个社会学学科的发展。

对于这三点,我们可以从一个小例子里一窥其精髓。

目前,中国社会正在逐步走向一个“断裂”的社会:在社会等级与分层结构上,一部分人被甩到社会结构之外,而且在不同的阶层和群体之间缺乏有效的整合机制;在地区之间,城乡表现出明显的二元分化;在文化及社会生活的诸多层面,不同社会部分的专属文化混杂共存。

以农民工的城市融入问题为例。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9 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2019年底农民工数量已达2.91亿,其中增量主要来自本地农民工。如此庞大的人群再加上目前相对滞后的城镇化进度,使城市,尤其是特大城市的治理面临着诸多挑战。在此背景下,北上广深等许多大城市纷纷开始进行整治疏解活动,大量不符合城市核心功能定位的边缘弱势群体被驱离。

从结构性的社会分层角度看,各阶层各职业的人都在发挥一定的作用和功能,以维持社会秩序的基本运转。他们相互需要,互相依存,才得以形成完整的城市生态系统。社会有机体中,整体是为了各个部分而存在,但同时,社会各个部分又受到整体的制约,受限于其在整个结构整体之中所处的位置,除非社会整体发生变化,否则各个部分不可能独立承担整体变化所需要的条件。涂尔干在《社会分工论》中就指出,社会秩序是建立在劳动分工之上,分工使得人与人之间形成有序的互动,互相依赖,从而产生了情感,基于情感产生了集体良知,这就是基本的道德。

然而通过行政手段强制清理弱势群体,这不但破坏了城市原本稳定的社会生态结构,而且相当于变相地让最弱势的底层群体承担了城市进化过程中所耗费的各式社会成本和残留的各类社会问题。从社会学的角度出发,在城市管理中,我们更加需要的,是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有效的阶层向上流动通道,以及基本的公共服务保障,推进流动人口和打工族的及时“市民化”,推进趋于均衡发展和资源的合理配置,这样才可以使得他们更好地融入城市系统之中,达至滕尼斯笔下一种共同体的关系纽带和精神归属。

成为理性、自由的人

米尔斯曾经说过:“我不相信社会科学能拯救世界……我所具有的知识使我对人类的机遇有非常悲观的估计。但即使这是我们现在所处的境地,我们还是必须问,如果凭借智识确能发现摆脱我们时代危机的出路,那么不正轮到社会科学家来阐述这个出路吗?我们所代表的——尽管并不总是很明显——是对人和人类处境的自觉。”

归根结底,秩序的背后是人性,是我们作为个人在现代世界中的处境和命运、抉择与改变。人不能脱离社会而单独存在,作为社会人的我们,按照米尔斯所言,应该成为理性的人、自由的人、公共的人、道德的人,因为只有“ 所有人都成为具有实质理性的人, 他们的独立理性将对他们置身的社会、对历史和他们自身的命运产生结构性的影响”。

我们不能奢求所有人,但是,在这一刻觉醒的人,都应该意识到自己该成为怎样的人。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21:2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