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苇岸,原名马建国,一九六〇年一月生于北京昌平北小营村。一九七八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一分校哲学系,毕业后任教于北京昌平职业教育学校。一九八二年在《丑小鸭》发表第一首诗歌《秋分》,一九八八年开始写作系列散文《大地上的事情》,成为“新生代散文”的代表性作品。一九九八年,为写作《一九九八廿四节气》,选择居所附近农田一处固定地点,实地观察、拍摄、记录,进行廿四节气的写作。一九九九年在病中写出最后一则《廿四节气 谷雨》,五月十九日因肝癌医治无效谢世,享年三十九岁。按照苇岸遗愿,亲友将他的骨灰撒在故乡北小营村的麦田、树林和河水中。 苇岸生前出版散文集《大地上的事情》(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一九九五年四月);编选“当代中国六十年代出生代表性作家展示”十人集《蔚蓝色天空的黄金.散文卷》(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一九九五年十二月);在病榻上编就散文集《太阳升起以后》(中国工人出版社,二〇〇〇年五月)。其后有《上帝之子》(湖北美术出版社,二〇〇一年四月);《泥土就在我身旁——苇岸日记选》(《特区文学》双月刊连载,二〇〇四年至二〇〇五年);《最后的浪漫主义者》(花城出版社,二〇〇九年十月);《大地上的事情》(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二〇一四年五月)。 书评(媒体评论) 苇岸的主要贡献是《大 地上的事情》,在这个喧嚣 的工业文明社会里,很少有 人关注自然生态,苇岸是其 中优秀的一个。 ——楼肇明 在中国,如果说曾经存 在过少数诚实的、严肃的、 坚卓的写作者,那么,我必 须指出:苇岸的全部作品所 奔赴的关于“大地道德”的主 题,在中国现代文学中,具 有开创的意义。 ——林贤治 苇岸,你就这样走了。 在你走后,庄稼仍会一茬一 茬生长,秋天会到来,雪会 降下来,黄昏有时仍会美丽 得惊人。而我将忍受你的不 在,你的永久缺席。 ——王家新 有时,我甚至会想,他 死了,不在人世了,他的“ 完整的人”的形象反而更突 出了,因为他的“不在”,反 而使他的“曾经的活着”获得 了一种更纯粹的“在场”:朴 素、真诚、认真得让你担心 他会受到伤害……这世上, 像他这样一心向着善并且实 践善的人,实在是太少、太 难得了! ——树才 苇岸同样是一个将身心 融入了自然的人。豪格在一 首诗中说:语言的艺术,应 该让人们从中闻到茶叶、生 土和新柴的气味。从苇岸的 散文中我们的确可以嗅到它 们。我以为苇岸的作品是会 让人们永久地热爱并铭记于 心的。 ——林莽 后记 最后借此机会,我想就 本书的出版准备过程,作几 句必要的、事务性的说明。 还是一年前,我曾应出 色地编辑过数种散文书籍、 供职于某出版社的一位编辑 之约,编就一本同名但篇幅 不多的个人散文随笔集,并 请我的朋友,上海的青年画 家丁乙,画了作者肖像及数 幅插图。后出版工作因故一 直搁置。 今年八月中旬,我忽然 收到楼肇明老师的一封急信 。信说应中国对外翻译出版 公司之约,正编一套散文随 笔丛书,在人选上已将我列 入,十月十五日为交稿日期 。我写作一向很慢,对我来 说,达到要求的字数是个大 的问题。正是由于肇明师的 鼓励,使我敢于应允下来, 并借助我过去的笔记,在短 短的一两个月里,赶写出了 四万余字的作品。因此对于 本书,我首先要感谢肇明师 的指导与鼓励。同时,对于 方晴兄的厚爱,以及在我的 写作上给予过我帮助的师长 和朋友,在此一并谨表谢意 。为了丛书的统一,原有的 插图最终不得不放弃,特向 丁乙表示深深的歉意。 为了《游心者笔丛》完 美地出版,中国对外翻译出 版公司的贾辉丰先生和林燕 女士,付出了很多心血。特 别是本书的责任编辑林燕女 士,不仅认真通读了全稿, 而且悉心修订了作者在行文 和修辞上的一些疏漏与谬处 。这里,作者谨向他们表示 应有的敬意和谢意。 最后我想说,这本书虽 然署了我的名,里面实际也 包含着我的妻子李松的大量 工作。她不仅打印了全部书 稿,数年来也是我的写作的 尽心支持者和中肯批评者。 一个作家,命定是一个文学 的献身者。对此我为我的家 庭和妻子,因我而为文学付 出的牺牲,一生感谢不尽。 目录 第一辑 大地上的事情 一九九八 廿四节气 第二辑 去看白桦林 秋天的大地 从汤旺河到黑龙江——边防检查站一日 美丽的嘉荫 库车笔记 天边小镇 放蜂人 一件小事 观《动物世界》 上帝之子 鸟的建筑 进程 我的邻居胡蜂(一) 我的邻居胡蜂(二) 海日苏 武汉的东湖 第二条黄河 第三辑 少数的意义——致一平 梭罗意味什么——致树才 艺术家的倾向——致宁肯…培 散文的殊荣——致谢大光先生 作家的着眼点——致楼肇明先生 谨读赠书 第四辑 人必须忠于自己 我与梭罗 一个人的道路——我的自述 太阳升起以后 现代的孩子 素食主义 四姑 作家生涯 人道主义的僭妄 土地道德 马贡多与癞花村 幸福 没有门户的宝库 答《美文》“九十年代散文写作随访”问 在散文的道路上——答《新生代散文选》问 关于《蔚蓝色天空的黄金》 作家与编辑——答《散文天地·名家荐散文》栏 散文的可能——《蔚蓝色天空的黄金·散文卷》跋 我喜爱的五本散文集 关于一平散文的推荐语 第五辑 我热爱的诗人——弗朗西斯·雅姆 去看食指 诗人是世界之光——关于海子的日记 我认识的海子 “童话诗人”——记青年诗人顾城 本土歌手 你们的悲剧——致诗人们 最后的浪漫主义者——诗人黑大春 写诗是我保留的一种权利——诗人田晓青访谈录 第六辑 大地短诗 三月 结实 东方 秋分 冬日的田野(外二首) 五月 图像与花朵(组诗) 冬天 诗二首 美好如初 人类——献给和平 诗三百 诗二首 第七辑 英国当代诗人——格林·琼斯答问录 索尔仁尼琴自传 附录一 苇岸生平及创作年表 附录二 苇岸作品的后续传播 最后几句话 后记 编后记 有成与未尽 精彩页 大地上的事情 一 我观察过蚂蚁营巢的三种方式。小型蚁筑巢,将湿润的土粒吐在巢口,垒成酒盅状、灶台状、坟冢状、城堡状或松疏的蜂房状,高耸在地面;中型蚁的巢口,土粒散得均匀美观,围成喇叭口或泉心的形状,仿佛大地开放的一只黑色花朵;大型蚁筑巢像北方人的举止,随便、粗略、不拘细节,它们将颗粒远远地衔到什么地方,任意一丢,就像大步奔走撒种的农夫。 二 下雪时,我总想到夏天,因成熟而褪色的榆荚被风从树梢吹散。雪纷纷扬扬,给人间带来某种和谐感,这和谐感正来自纷纭之中。雪也许是更大的一棵树上的果实,被一场世界之外的大风刮落。它们漂泊到大地各处,它们携带的纯洁,不久即繁衍成春天动人的花朵。 三 写《自然与人生》的日本作家德富芦花,观察过落日。他记录太阳由衔山到全然沉入地表,需要三分钟。我观察过一次日出,日出比日落缓慢。观看日落,大有守侍圣哲临终之感;观看日出,则像等待伟大英雄辉煌的诞生。仿佛有什么阻力,太阳艰难地向上跃动,伸缩着挺进。太阳从露出一丝红线,到伸缩着跳上地表,用了约五分钟。 世界上的事物在速度上,衰落胜于崛起。 四 这是一具熊蜂的尸体,它是自然死亡,还是因疾病或敌害而死,不得而知。它偃卧在那里,翅零乱地散开,肢蜷曲在一起。它的尸身僵硬,很轻,最小的风能将它推动。我见过胡蜂巢、土蜂巢、蜜蜂巢和别的蜂巢,但从没有见过熊蜂巢。熊蜂是穴居者,它们将巢筑在房屋的立柱、檩木、横梁、椽子或枯死的树干上。熊蜂从不集群活动,它们个个都是英雄,单枪匹马到处闯荡。熊蜂是昆虫世界当然的王,它们身着的黑黄斑纹,是大地上最触目的图案,高贵而恐怖。老人们告诉过孩子,它们能蜇死牛马。 五 麻雀在地面的时间比在树上的时间多。它们只是在吃足食物后,才飞到树上。它们将短硬的喙像北方农妇在缸沿砺刀那样,在枝上反复擦拭。麻雀蹲在枝上啼鸣,如孩子骑在父亲的肩上高声喊叫,这声音蕴含着依赖、信任、幸福和安全感。麻雀在树上就和孩子们在地上一样,它们的蹦跳就是孩子们的奔跑。而树木伸展的愿望,是给鸟儿送来一个个广场。 六 穿越田野的时候,我看到一只鹞子。它静静地盘旋,长久浮在空中。它好像看到了什么,径直俯冲下来,但还未触及地面又迅疾飞起。我想象它看到一只野兔,因人类的扩张在平原上已近绝迹的野兔,梭罗在《瓦尔登湖》中预言过的野兔:“要是没有兔子和鹧鸪,一个田野还成什么田野呢?它们是最简单的土生土长的动物,与大自然同色彩、同性质,和树叶,和土地是最亲密的联盟。看到兔子和鹧鸪跑掉的时候,你不觉得它们是禽兽,它们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仿佛飒飒的木叶一样。不管发生怎么样的革命,兔子和鹧鸪一定可以永存,像土生土长的人一样。不能维持一只兔子的生活的田野一定是贫瘠无比的。” 看到一只在田野上空徒劳盘旋的鹞子,我想起田野往昔的繁荣。 七 在我的住所前面,有一块空地,它的形状像一只盘子,被四周的楼群围起。它盛过田园般安详的雪,盛过赤道般热烈的雨,但它盛不住孩子们的欢乐。孩子们把欢乐撒在里面,仿佛一颗颗珍珠滚到我的窗前。我注视着男孩和女孩在一起做游戏,这游戏是每个从他们身边匆匆走过的大人都做过的。大人告别了童年,就将游戏像玩具一样丢在了一边。但游戏在孩子们手里,依然一代代传递。 八 在一所小学教室的墙壁上,贴着孩子们写自己家庭的作文。一个孩子写道:他的爸爸是工厂干部,妈妈是中学教师,他们很爱自己的孩子,星期天常常带他去山边玩,他有许多玩具,有自己的小人书库,他感到很幸福。但是妈妈对他管教很严,命令他放学必须直接回家,回家第一件事是用肥皂洗手。为此他感到非常不幸,恨自己的妈妈。 每一匹新驹都不会喜欢给它套上羁绊的人。 九 黎明,我常常被麻雀的叫声唤醒。日子久了,我发现它们总在日出前二十分钟开始啼叫。冬天日出较晚,它们叫得也晚;夏天日出早,它们叫得也早。麻雀在日出前和日出后的叫声不同,日出前它们发出“鸟、鸟、鸟”的声音,日出后便改成“喳、喳、喳”的声音。我不知它们的叫法和太阳有什么关系。 十 在山冈的小径上,我看到一只蚂蚁在拖蜣螂的尸体。蜣螂可能被人踩过,尸体已经变形,渗出的体液粘着两粒石子,使它更加沉重。蚂蚁紧紧咬住蜣螂,它用力扭动身躯,想把蜣螂拖走。蜣螂微微摇晃,但丝毫没有向前移动。我看了很久,直到我离开时,这个可敬的勇士仍在不懈地努力。没有其他蚁来帮它,它似乎也没有回巢去请援军的想法。 十一 麦子是土地上最优美、最典雅、最令人动情的庄稼。麦田整整齐齐摆在辽阔的大地上,仿佛一块块耀眼的黄金。麦田是五月最宝贵的财富,大地蓄积的精华。风吹麦田,麦田摇荡,麦浪把幸福送到外面的村庄。到了六月,农民抢在雷雨之前,把麦田搬走。 十二 在我窗外阳台的横栏上,落了两只麻雀。那里是 导语 本书主要以最美的汉语描画出最壮丽的万物,并由此提出,人类以大地为居所,应当对此怀有谦卑的感激之情,而不要成为一个妄为的物种。他是在文字中,通过关注大地上发生的事情,同时也“关注了生命的生长、延续和消亡,人类文明的往前和倒后”。因为自然文学在中国长年影响不彰,苇岸的著作在中国还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 全书文字优美,思想深邃,在人类的日常生活与万物的浩瀚之间,建立了深刻的联系。 序言 未曾消失的苇岸 林贤治 我与苇岸,说不上很深 的交情,而且往来几年,全 在纸片上。最先是因为一平 的书稿,他充当联络人。说 到关系,他还曾在一篇关于 散文期刊的短评中,带及我 与友人合编的《散文与人》 ,再就是一些零星的翻译事 宜。此外,通过几回电话, 我从此记住了一个风琴般浑 厚的略显克制的男中音。最 后一次通话,那传来的声音 依旧平静,开始便说让他感 到遗憾的两件事:一件是他 答应要给一位我熟识的友人 写评论,结果没写成,为此 并要我代致歉意;另一件, 是他手头有一个东西未及完 稿。接着,才告诉我他得了 肝病,次日就得住院,说是 来日无多了,于是向我告别 。这种诚意与笃定,使我长 久地陷于无言。大约过了半 年,北京便有消息说,苇岸 不在人世了。 ’ 他在这个他并不满意却 又热情爱恋着的喧嚣的世界 上生活,总共不足四十个年 头。 这是一颗充实的种子, 但我怀疑他一直在阴郁里生 长,虽然内心布着阳光。当 他默默吐出第一枝花萼,直 至凋谢,都未曾引起人们足 够的关注。他的书,连同他 一样是寂寞的。 蒙他见赠,《大地上的 事情》在我的书架上蒙尘已 久,一直未及翻阅。只是到 了他去世前夕,我才打开它 ,来到他那旷阔的、安静的 、经由他细细抚摩过的世界 。这时,我沉痛地感受到了 一种丧失:中国失去了一位 懂得劳动和爱情的善良的公 民,中国散文界失去了一位 富于独创性的有为的作家。 说苇岸是一位作家,首 先因为他是从人格出发,从 心灵的道路上通往文学,而 不同于一般的作家,是通过 语言的独木桥走向文学的。 至于文人无文,唯靠官职和 手段谋取文名者就更不用说 了。是爱培养了他的美感, 所以,语言的使用在他那里 才变得那么亲切、简单朴素 而饶有诗意;所以,他不像 先锋主义者那样变化多端, 而让自己的文体形式保持了 一种近于古典的稳定与和谐 。对于他,写作是人格的实 践活动,人格与艺术的一致 性要求,使他一次又一次地 回到历史原点。这样的作家 ,注定要留在趋骛新潮的批 评家的视野之外。他不可能 成为显赫的王子。 在苇岸的散文中,我们 发现,关于具体的人事,他 写得十分少,简直吝啬。而 且这些文字,大体上是献给 他的亲人和朋友的,完全出 于情感的支配,仅是一个海 子就有数篇之多。但是,对 于大自然,对于其中的许许 多多的小生命,他乃不惜笔 墨,描写种种细枝末节,充 满关爱之情。这里不是“齐 物论”式的,不是物我两忘 ,也不是借物言志。他没有 那种艺术的功利主义。把自 然人格化,也许在他看来, 这样的人类也太傲慢了。他 的散文不是中世纪田园诗式 的,没有陶潜一类中国士大 夫的闲适与陶醉,他是清醒 的。在他的作品中,人与自 然是共时性的存在,是对等 的、对话的,处在恒在的交 流状态。在心灵的交流中, 给予者同时也是获得者。爱 作为观念,对苇岸来说是完 全来自西方的,不是“三纲 五常”的衍生物。这是博爱 。平等、民主、公正,都是 从这里辐射出去的。所谓人 文精神,它的内核,就是对 生命的爱。凡·高有一句话 是苇岸喜欢的,说是“没有 比对人类的爱更富于艺术性 的事业”。他的散文写作, 从发生的意义上说,无疑最 接近艺术的本源。 …… 然而,苇岸写得太少了 。思想和文学的创造,刚刚 开始便告结束,无论如何是 可遗憾的。他只出版了一部 书。唯一的一部书。但是, 中国几千年,近百年,关于 “土地道德”,不也是只有这 唯一的一部书吗?关于土地 的伦理学和美学,不是因为 这部书的阐发,才显现了它 的最初的原则的吗?许多伟 人、圣者,如果是著作家的 话,都往往只遗一部书。杨 朱无书。我们如何评价他们 的存在呢?如何评价他们的 精神遗产?英国一位女作家 提到一个“知识分子势利”问 题,一直为我所铭记。而今 ,许许多多的文人和非文人 都出版了多卷本文集,镶金 镂花,装帧讲究,相形之下 ,苇岸薄薄的一部书,难道 我们不该替他感到寒碜吗? 但是,如果我们仅仅以数学 和物理学的量度,去评估苇 岸的分量,我们还会不会因 为感觉到了我们的势利而羞 耻? 好在这一切与苇岸无关 。他是喜欢简单的。他的谦 卑,他的对生命自身的尊重 ,已使一切关于声名的议论 变得多余。 苇岸走了。他的品质和 精神留了下来。苇岸的存在 是大地上的事情。他与大地 同在。 苇岸的《太阳升起以后 》序言,一九九九年 内容推荐 全书分七辑,涵盖了苇岸生平所作的散文、诗歌、译作、书信等,包括其代表作《大地上的事情》、完整版《一九九八 廿四节气》、《去看白桦林》、《秋天的大地》、《美丽的嘉荫》、《放蜂人》等,还包括苇岸生平及创作年表、作品的后续传播等。书中苇岸为我们描绘了他眼中的一个广阔、安静、原始、自然的世界,既有苇岸对大自然的热爱也有他对友人的关切,既有他对文字的执着又有他对哲学地思考与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