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南京人(精)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叶兆言
出版社 南京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作者简介
叶兆言,原籍苏州,1957生于南京,著名作家。198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1986年获南京大学中文系硕士。历任金陵职业大学教师,江苏文艺出版社编辑,现为江苏省作家协会专业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80年开始发表作品,创作总字数约四百万字。著有中篇小说集《艳歌》《夜泊秦淮》《枣树的故事》,长篇小说《一九三七年的爱情》《花影》《花煞》《别人的爱情》《没有玻璃的花房》《我们的心太顽固》,散文集《流浪之夜》《旧影秦淮》《叶兆言散文》《杂花生树》《叶兆言文集》(七卷)《叶兆言作品自选集》等。
后记
这本书的内容,本来应
该是分成两本,一本《南
京人》,另一本是《南京
人·续》。后来印成了一本
,书名不好起,商量一番
,最后成了《南京人·续》
,意思还是两本书。但是
,后来发现,这很容易引
起误会。现在又要出新版
,干脆就叫《南京人》,
同时增加一篇《辛亥革命
时的南京》,特此说明。
原书分别有序,附录在
后面,正好可以交待写作
时间。
叶兆言
2016年4月10日记于南
目录
南京人
怀旧情结
南京的沿革
诗人眼里的南京
金陵王气
亡国之音
城市的机遇
东南重镇
流民图
六朝人物与南京大萝卜
城南
城北
南京的吃
南京的喝(上)
南京的喝(下)
南京的玩
南京的乐
南京的四季
南京人
南京的外地人
南京的作家
南京的工薪阶层
南京的男人
南京女人(上)
南京女人(下)
有关南京人的几个补充
南京人·续
一百年前的南京
南京,历史和人文
关于秦淮河
天下文枢
骑毛驴郊游
鲁迅走过的路
朱侯先生
怀念老虎桥监狱
春节轶事
遥望卢沟桥
金风萧瑟走千官
南京民谣
全运会的花絮
昔日的篮球热
作为见证的广告
五万条毛巾运动
征婚救难
报纸上的某方
敌乎,友乎
死难者纪念
失去的老房子
唱情歌的季节
二十多年前的求偶
青春的传说
怀念柳树
烟添柳色看犹浅
春江水暖鸭先知
金川青溪
南朝四百八十寺
秋凉话酷暑
渴望下雪
南京的魅力指数
南京人读报
在南京骑车
在南京坐车
怀念金春锅贴店
安乐园雅聚
吃个热闹
文化中的南京
城市性格与作家
锦衣位的诗歌表演
在先锋书店喝茶
反对草地的理由
地铁的感想
感受豪宅
房价的旁观者
老王的车位
怀旧的西瓜
拆了百年老浴室
修城墙干什么
城砖上的文字
城墙的历史
记忆八卦洲
芥子园在什么地方
说不完的玄武湖
《江苏读本》中的南京
辛亥革命时的南京
后记
附一:《南京人》序
附二:《南京人·续》序
精彩页
怀旧情结

南京这地方用不着怀古。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十朝都会,百代兴衰。多少年来,南京以其山川形胜,吸引了无数英雄豪杰角逐争雄,建都立业。是地方就有典故,是地方就有来头,是地方就能让人一番感叹,然后写出好好坏坏的文章来。
物以稀为贵,许多城市,为了保护一处历史遗迹,保护一个名人故居,保护一间快散架的破房子,能把嗓子都喊哑了。在南京常常无所谓,根本不当一回事,太多了,毁几样也没什么大不了。
也许,古迹文物未必靠保护才能存在。南京的许多好地方已经没有了踪影,可正是因为没有了,大家才更会想到它。怀旧是一种情结,是一种内在的东西。有时候,残存在人们想象中的古迹,比现实中保护过分的文物,更有趣,更耐人寻味。
譬如凤凰台,也就是在李白写了一首诗后,名气和身价陡增。“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李白的诗留下来了,凤凰台存在不存在,已没什么实际意义。从古书的记载看,凤凰台本来也不怎么样。河水已经改道,事实上也不可能再现凤凰台的神韵。无形的东西屡屡会击败有形的东西,虚可以战胜实,精神可以打败物质,无法想象一个用钢筋水泥造的仿古建筑,有什么存在的必要。因此,谁要是提议修复凤凰台,绝对是做蠢事。复古往往会把古给恢复没了,这样的教训已经太多。 二
有一次路过瓜洲古渡,突然见一块招牌,很是刺眼,上面明明白白地写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之处”,我当时就感到很吃惊,凭什么这么斩钉截铁,凭什么这么一口咬定,凭什么这么自说自话。
那么大的一片汪洋,江水翻滚,浊浪滔天,凭什么说杜十娘就是在这儿扔了百宝箱?小说家写着玩玩的事,一当真,便有些滑稽煞风景。我曾经不止一次听人指责南京人,有外地人,也有本地人,他们一本正经指责南京人不知道保护文物,指责南京人没有复古意识。这种指责的潜台词,就是南京人真蠢,真没见识,不懂得自己的历史上,竟然有那么多可以炫耀的东西。
说南京人憨可以,说南京人不知道保护文物实在未必。古迹从来就是带有人文色彩的,心里有则有,心里无,修得再好也是白搭。历史不是修出来的。不仅凤凰台如此,什么周处读书处,什么随园小仓山,重新修造完全多此一举。花那么多人力和物力,倒不如提倡抽空多读几本书,既省钱又长知识。
历史是创造出来的,并不是在保护下产生的。历史就是历史,南京的辉煌前程,如果光指望着保护一些古迹,恢复一些文物,出息也大不了。
作为古都的南京,所谓家大业大,古迹和文物绝对禁得起糟蹋。在几大古都中,恐怕没有一个城市遭受的破坏,能和南京相比。也没有一个城市,经受过南京所遭受的苦难。南京这个城市的惨痛,远远超过了它的辉煌。不破不立,南京许多著名的风景,所以能传唱千古,破坏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历史并不因为破坏就会彻底消失。英雄常常创造历史,失败者同样也会在历史上留下应有的记录。

南京到处都是历史,南京到处都散发着历史的气息。南京可以怀旧的地方实在太多了。
南京的历史,就在我们身边。南京的历史,随手就可以拿出例子来。小时候,我住在户部街附近,此地是南唐的东宫所在地,写“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李后主,就生长在这一带。
不要说我们今天已见不到南唐的影子了,就是我们的前辈,也只能根据书本上的记录,去揣测历史的所在。“无情最是台城柳”,可是我们今天见到的台城,和唐诗人笔下的台城,压根儿就是两回事。但是仅仅这么一座明人留给我们的假台城,已经足够我们怀旧的。
南京人不太会喋喋不休地卖弄自己的谱牒。到处竖牌子说明和注解历史的做法,固然有保护古迹文物的好意,但是也难免有开发旅游赚些钱的野心。古老的历史正好是个取之不尽的资源,南京可以竖牌子的地方实在太多,而且必定言之有据、货真价实。哪条街都有故事,哪幢老房子都有说法,南京是一座天然的历史博物馆。
远的不说,就说那些还不到一百年的往事吧。譬如湖南路十号的省军区大院,我所在的机关有许多年就借这地方办公,打开窗户,便能见到那幢西洋宫殿似的建筑,便能见到大门口站着两位持枪的哨兵。谁能想到那高耸着的黄颜色钟楼里,那陡峭的坡顶下面,在不到百年的历史里,居然发生了那么多惊天动地的大事。很多人现在已经不知道,这里曾是江苏咨议局的所在地,也是辫帅张勋的提督府。辛亥革命爆发,张勋逃之天天,全国十七个省的起义代表集中在这里,商讨成立中华民国,推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也就是说,这里是中华民国出生的产房。这里还成了中华民国临时参议院,值得纪念的是,该参议院是民国历史上、也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立宪机构。
汪精卫也是在这儿遇刺的,因为此地曾是国民党定都南京以后的中央党部,据说刺客当时想刺杀蒋委员长,只是由于蒋委员长临时没有到场,才改成向汪精卫开枪。汪精卫的被刺,充分显示了当时中国人的抗战决心。
P3-6
导语
  本书收入了著名作家叶兆言近二十年所写的有关南京的随笔,包括南京的风景名胜的掌故、南京人物轶事、南京的饭馆、南京的老房子、南京的交通、南京人的好恶、南京在发展中的事件、故事等等。作者文笔隽永,看问题透彻,充满人文关怀,可以说这些文章反映了南京近二十年的变化,读来颇有趣味。叶兆言是南京土生土长的作家,踏遍南京的大街小巷,熟知南京的历史文化掌故,他笔下的南京,独具特色。
内容推荐
平心而论,国内恐怕还找不到一个城市,能像南京那样清晰地展现中国历史的轮廓和框架。南京是一本最好的历史教科书,阅读这个城市,就是在回忆中国的历史。这 个城市文化人的到访,它的每一处古迹,均带有深厚的人文色彩,凭吊任何一个遗址,都意味着与沉重的历史对话。
对于异乡的外地人来说,南京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城市,它既有传统,又不固守陋习;既有文化,又不酸腐;既迎新,又不厌旧。
南京人并不好斗,南京的男人凡事都不愿太计较,吃亏占便宜无所谓,目前正逐渐流行的一句话,很能概况南京男人的精神状态,那就是“多大的事”。
《南京人》是南京作家叶兆言的散文集。作为土生土长的南京人和敏感多思的作家,叶兆言对南京这个城市有着独特而深刻的体察,对于南京的城市氛围、南京人的性情习俗有着独到的见解。南京人的性格、好恶、习惯以及南京城的历史在南京人的集体无意识中留下的痕迹,都在书中有着细腻的展现,活画出南京人作为一个群体的精神和灵魂。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7 4:5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