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董宸(1989—)。女,汉族。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特聘研究员,中央音乐学院艺术学博士,复旦大学博士后。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南传佛教音乐文化、跨界族群音乐文化、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民族音乐学及交叉学科理论方法等。在《中央音乐学院学报》《民族艺术》等期刊发表论文近二十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仪式表演语境下中—缅—泰南传佛教诵经音声比较研究”、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历史视域下中—泰南传佛教音乐文化传播发展研究”等。曾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南传佛教音乐的人类学研究”等。 目录 绪论 一 研究对象与范畴 二 研究思路、目的与意义 三 研究现状 四 研究方法 五 本研究的创新点 上篇 南传佛教音乐文化的恢复重构 第一章 相关语境概述 第一节 西双版纳南传佛教信仰社会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节 “第三领域”:他变中自变的南传佛教社会结构过程 第三节 地方宗教传统与诵经音声 第四节 宗教社会结构中的佛教音乐文化系统 第五节 南传佛教音乐文化重构的历时分期概述 第二章 快速恢复期:民间信仰传统重构模式确立(20世纪80年代) 第一节 景洪市—勐腊县 第二节 勐海县 第三章 双向重构期:“总佛寺—佛学院”重构模式确立(20世纪90年代) 第一节 诵经音声的双向重构脉络 第二节 “总佛寺一佛学院”重构模式的确立 第四章 多元重构期——禅修中心重构模式确立(2000年以来) 第一节 诵经音声的多元重构脉络 第二节 禅修中心重构模式的确立 第三节 聚焦:文化结构与诵经音声选择 中篇南传佛教诵经音声的当代变迁 第五章 诵经音声传承体系的现代发展趋势 第一节 “总佛寺一佛学院”管理与教学现状分析 第二节 学僧学习情况与地方佛寺教学的相互影响 第六章 封闭型仪式的程式化:多脉络诵经风格的平行发展 第一节 地方佛寺传统诵经的发展 第二节 “总佛寺一佛学院”诵经程式的建构及其影响 第三节 禅修中心课诵系统的独立建构 第七章 半开放型仪式中诵经音声的两个面向:国家在场与社会、经济发展 第一节 傣历新年:从地方化到国家在场 第二节 大殿开光仪式:传统信仰仪式的开放发展 第三节 僧侣晋升仪式:从民问传统脉络到多脉络的发展侧重 第四节 供养袈裟仪式:传统的传承与新趋势 第八章 开放型仪式的社会适应:诵经音声维持与功能转化 第一节 供养经书仪式:开放型仪式的适应性转化 第二节 上新房仪式:民俗信仰需求的选择性变化 第三节 “赕萨拉甩”:特殊的民俗仪式变体 第四节 聚焦:当代诵经音声系统与风格的变迁事实 下篇 南传佛教诵经音声重构变迁的阐释 第九章 诵经风格变迁特征及趋势解析 第一节 封闭型仪式——巴利课诵 第二节 半开放型仪式——傣语经文诵经 第三节 开放型仪式——请愿祝祷词与民间佛曲 第十章 诵经风格模式及规律分析 第一节 巴利语诵经模式及规律分析 第二节 傣语诵经模式及规律分析 第三节 请愿祝祷词与地方佛曲的诵经模式及规律分析 第四节 聚焦:诵经模式规律总结 第十一章 诵经音声功能的衍变 第一节 诵经音声的功能及表现 第二节 西双版纳南传佛教信仰社会及诵经音声的变迁特征 第三节 多元一体的诵经音声重构脉络 第四节 开放性的综合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导语 本书是在董宸的博士学位论文基础上,几经磨砺出版的。 有五个方面显著的学术特点:田野考察认真细致,研究材料扎实可靠;研究观念居于前沿,学术视点较为新颖;研究主旨明确,内容规模适度;篇章布局精微,结构框架合理;学术思维缜密,研究方法出新。 内容推荐 本书以西双版纳南传上座部佛教文化及其诵经音声为研究对象,将其置于当代(1980—2016)信仰社会的重构与变迁的语境中进行考察和研究。本书从方法论角度可定位于历史音乐民族志范畴,尝试把对象和内容都置于历时—共时的“连续统一体”中,在信仰社会的整体“结构过程”之中解答南传佛教音乐文化的重构过程、现状成因以及变迁的内容和特征。通过上篇历时研究、中篇共时铺陈、下篇综合分析三个大部分进行呈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