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山雨欲来(文革前夜的毛泽东)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邸延生 |
出版社 | 湖南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内容推荐 详细地记述了毛泽东带领全国人民战胜包括3年困难时期在内的各种困难的历史进程,生动地描绘了毛泽东在国内和国际风云变幻中淡定自若的智慧和风采,详略得当宜地刻画了毛泽东为国是、民生和政局殚精竭虑的忧劳和机变,客观地交代了中央领导层在那一时期一系列的思想斗争及其由来,烘托出“文革”前夜的历史气氛确然是山雨欲来风满楼。全书采取了实事求是的写作态度,不为尊者讳,呈现出真实的历史风貌。 作者简介 邸延生(1948—2016),新华出版社特约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家协会副主席,有名红色作家、被誉为“当代撰写人”。多年来共出版专著近20部,先后撰写了“邸延生伟人系列丛书”之《和他的卫士长》《与中国经济》《的晚年岁月》《世界伟人》《人民》等,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许多内容被多家报纸、电台连载或连播。 目录 序 第一篇 面对困难,毛泽东奋力挽狂澜 实事求是,领袖与人民心连心 1.十大建筑拔起 毛泽东离京视察 2.首都北京迎国庆 中苏关系起风波 3.毛泽东带书离京 虑国事忧心忡忡 4.西湖畔组织读书 上海滩开会调研 5.操国事废寝忘食 与人民同甘共苦 6.了解国情再南下 中国朋友遍五洲 7.《十年总结》诚责己 领袖发奋北戴河 8.率子女吟诗解饿 笑语中会见斯诺 9.香山红叶情不已 小李讷回家充饥 10.古今小说纵横谈 搞调查人员下放 第二篇 动员全党调查研究,认真纠正“共产风” 卧薪尝胆上下求索,带领人民闯难关 11.开八届九中全会 毛泽东再次离京 12.制定《农业六十条》 日理万机不辞劳 13.和人民共渡难关 带头嚼咽苦苦菜 14.庐山召开工作会 武汉见蒙哥马利 15.周恩来提前回国 毛泽东又下江南 16.召开七千人大会 团结民主共探索 17.专列上谈笑风生 游泳池泪眼依依 18.卫士长别毛泽东 毛泽东疑单干风 第三篇 四海翻腾云水怒,国内外形势多变幻 五洲震荡风雷激,毛泽东抗衡帝修反 19.北戴河热风吹雨 重新提“阶级斗争” 20.国际风云起变化 中印边界打反击 21.周末晚会谈“平反” 赫鲁晓夫挑事端 22.西湖侧畔写家书 湘江岸边谈“四清” 23.农村开始搞“社教” 城市开展反“五风” 24.上海杭州频往返 主持起草《前十条》 25.先后发表公开信 中苏展开大论战 26.华北军民抗洪峰 中央续定《后十条》 27.毛泽东南下视察 李银桥进京“探亲” 28.国民经济大发展 毛泽东悼罗荣桓 第四篇 吸取苏联被赫鲁晓夫篡夺权力的教训 告诫全党防止中国出现资本主义复辟 29.新年书写《蝶恋花》 认真抓教育改革 30.苏斯洛夫发“指控” 金日成晤毛泽东 31.中南海里歌声起 中苏两党再论争 32.视察贯彻《双十条》 毛泽东又离北京 33.“反修防修”千秋业 注重培养接班人 34.青年教育是大事 中共中央发《九评》 35.北部湾风云突变 中央发“桃园经验” 36.“四清”摸底下江南 中国爆炸原子弹 37.勃列日涅夫上台 毛泽东发表声明 第五篇 东风吹战鼓擂,世界革命风起云涌 山雨欲来风满楼,毛泽东豪情满怀 38.毛泽东相信群众 《二十三条》亲手定 39.莫斯科镇压学生 中共中央驳苏共 40.援越抗美议出兵 胡志明见毛泽东 41.毛泽东返井冈山 英雄跨出友谊关 42.毛泽东致信陈毅 李宗仁海外归来 43.北京举办“邀请赛” “八·六”海战大告捷 44.填词致信邓颖超 陈毅怒答记者问 45.世界风云多变幻 神州大地蓄风雷 后记 序言 毛泽东离开我们已经40 多年了,但他的思想、他的 伟大形象、他平易近人的工 作作风和他和蔼可亲、艰苦 朴素的生活实践,他呕心沥 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 精神,他的理想、抱负、胸 怀、情操、神采和风范,就 连他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 、一举一动,至今仍留存在 亿万人民心中。毛泽东是人 ,不是神——他有着和普通 人一样的喜怒哀乐,有着同 我们大家共通的乃至更深一 层的感情世界。只是,他不 同于常人的艰难的革命经历 ,他曲折的人生历程,又使 他练就和具备了不同于常人 的伟大胸怀和无比坚强的意 志与性格。他办事果断,认 准了的事情决不犹豫,决定 了的事情决不退缩。他自己 曾经说过这样的话:“我毛 泽东决不走回头路,也不办 后悔事!”——他一生是个强 者! 写伟人难,写伟人的传 记更难。写毛泽东难,写毛 泽东的传记同样难,要想写 好毛泽东晚年的许许多多更 是难上加难。20世纪60年 代在中国农村广泛开展的社 会主义教育运动即“四清”运 动,加上严重影响了中国社 会主义发展进程的“文化大 革命”,使人们对晚年的毛 泽东无从下笔,总感到不好 写或不敢写。起初,许多好 心的朋友和同志也曾多次劝 我不要写毛泽东的晚年经历 ,但我按捺不住要写完毛泽 东伟大的一生的强烈欲望。 于是我决意在写完毛泽东的 前70多年以后,续写毛泽东 的晚年和他领导与发动的农 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四清 ”运动)和“文化大革命”。这 一时期的内容很多,所涉及 的范围很广,所牵连的人和 事也很多。我想,要写就全 面地去写,实事求是地去写 ,从毛泽东的生活写起,从 毛泽东的点点滴滴写起,从 他的一言一行写起。从他的 诸多大事写他的伟大与正确 ,也不讳忌写他的失误。只 有这样,才能写出历史中真 实的毛泽东。纵观中国的“ 四清”运动和“文化大革命” ,包括1959年的庐山会议 ,由于种种原因,毛泽东的 重大失误是他推卸不了的。 中国有旬名言,叫作“前事 不忘,后事之师”,这也是 将这部书的书名定为《山雨 欲来:“文革”前夜的毛泽东 》的原因。中国共产党十一 届三中全会以后,党中央明 确了“文化大革命”运动的性 质和毛泽东的重大失误,同 时也明确了这也是全党的失 误,这是公正的,是符合客 观实际的,也是广大的人民 群众所能接受的。 在写作过程中,我走访 了许多曾经工作和生活在毛 泽东身边的老同志,查阅了 大量的历史资料和档案,得 到了包括毛泽东的家人以及 湖南省档案馆、韶山毛泽东 故居纪念馆的许多新老同志 和朋友们的热忱鼓励与帮助 ,在此谨向他们表示由衷的 感谢!在采访过程中,凡是 毛泽东生前到过的地方,我 想尽一切办法也要去,有些 地方不止一次地去,尽可能 多地了解和掌握一点一滴的 细节和珍贵的史料。我到过 北京的中南海、府右街、万 寿路、毛家湾、西郊机场和 香山,进过人民大会堂,登 上过天安门城楼,到过武汉 、南京、上海、广州、杭州 、南宁等地,并不止一次去 过北戴河、保定、邯郸、济 南、郑州、长沙和毛泽东的 家乡韶山。以前我还特意到 过湘潭和井冈山,到过萍乡 、瑞金、遵义、大渡河、延 安、西柏坡等地。 这部书分5篇45个章节, 计50余万字,总体包括了毛 泽东在这段时期内的主要工 作经历和部分生活画面。尽 管我做了最大努力,但由于 自己的水平有限,所掌握的 理论知识和所具备的政洽水 平有限,所了解到的实际情 况和搜集到的历史资料有限 ,肯定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 的地方。诚望诸多老一辈革 命家和有真知灼见的朋友们 给予诚挚的指导和帮助,诚 望广大读者朋友不吝指正, 不胜感激! 邸延生 导语 著名红色作家、被誉为“当代撰写毛泽东第一人”邸延生佳作全新上市。近百张历史珍贵图片,经典还原历史现场,全面地实事求是地呈现历史中真实的毛泽东,读懂毛泽东为何发动文革以及其中的前因后果。从建国以来,到文革前夜,中国的政坛经历了什么?当时的政治格局又是怎样的? 后记 从1921年到1949年,从 1949年到1978年,再从 1978年一直到今天。 从风雨飘摇到遍地烽烟 ,从百废待兴到自力更生, 再从改革开放到伟大复兴。 这就是近百年来的中国 。这就是近百年来的中国在 共产党的领导下一路走来的 风雨历程。 我出生在20世纪的70年 代,未曾经历之前那段残酷 且艰苦的岁月应该算是我的 幸运,但未能领略到那一代 伟人的风采,未能亲身体会 和见证那段历史以及那段历 史中所蕴含的悲情、激情和 豪情,总让我觉得是一种遗 憾。 邸延生是我的父亲。他 曾是一名军人,也是一位作 家。从他最初决定要撰写一 系列描写伟人历程的书籍开 始,直到第一部关于毛泽东 的传记《毛泽东和他的卫士 长》出版,整整历时十年。 那个时候我年纪尚小,还在 上学。或许是因为出生在一 个军人世家,从小就受家庭 环境的影响吧,才十几岁的 我居然会对那些红色故事产 生远超同龄人的兴趣,并积 极地去帮父亲搜集素材、整 理资料,还多次陪父亲一起 到那些经历了那段历史的老 人家里去拜访,聆听他们讲 述当年的那些革命故事。在 我的印象中,去得最多的就 是李银桥、韩桂馨夫妇家。 李银桥曾是毛泽东的卫士组 长、副卫士长、卫士长;韩 桂馨16岁参加革命,从延安 时期起就担任李讷的保姆阿 姨,跟随毛泽东转战陕北, 解放后进入中南海,在毛泽 东身边工作了17年。因为他 们是父亲的姨父、姨妈,这 就让父亲和我能够更多更详 细地获得一些关于毛泽东的 更为具体的资料。记得那时 每次去他家里,两位老人总 会讲述他们在毛泽东身边工 作时的许多永远不能忘怀的 事情,有时甚至一直讲到大 半夜。 父亲是在了解和掌握了 大量的历史资料之后才最终 开始动笔的。那个时候父亲 还不会用电脑,几十万字全 部都是用纸和笔一个字一个 字写出来的,为了能让书中 的内容更翔实也更生动,其 间更是三易其稿。而我则担 负起了将书稿转换成电子版 的工作,还往往“擅作主张” 进行一些修改。说起来应该 也是受父亲的影响吧,我从 小就爱好文学喜欢写作,也 发表了一些作品,但受思想 和阅历的限制,内容却仅限 于风花雪月,文字中毫无“ 气势”可言。不过这并不妨 碍我对父亲的书稿发表自己 的意见,有时候父子二人甚 至为了一个词、一个标点的 使用而争得面红耳赤。 《毛泽东和他的卫士长 》一经问世,便立刻获得了 社会各界的好评。得到消息 ,所有那些曾对父亲写作这 本书提供过帮助的人们或欣 慰或激动,也都鼓励甚至要 求父亲继续下去,写出更多 更好的关于毛泽东的书籍来 。正因他的笔耕不辍,一部 部描写伟人的传记相继出版 ,有《毛泽东风雨沉浮五十 年》《“文革”前夜的毛泽东 》《毛泽东两访莫斯科》等 等,渐渐摆满了他书房的整 个书架。而我,也在陪同父 亲创作的过程中对那段光辉 的岁月、对老一辈无产阶级 革命家的艰苦奋斗有了越来 越多、越来越深的了解,并 每每震撼于中、沉浸于中, 也终于在2011年的时候和 父亲一起出版了《毛泽东和 他的儿女们》《历史的风采 :毛泽东在1947—1965》 等书。随着父亲写的书越来 越多,有人评价他是一个“ 高产作家”,但却很少有人 知道父亲在动笔之前就已经 经过了十年的积累、十年的 沉淀。后来,又听说父亲被 誉为中国当代“撰写毛泽东 第一人”。对此,父亲的反 应却是淡淡地一笑,并对我 说:“自古文无第一、武无 第二,虚名是别人给的,自 己可当不得真。更何况我要 写的不是书也不是人,而是 精神,是思想。” 是精神, 是思想。 201 6年初,由于 长期伏案写作,父亲终于病 倒住进了医院。此时,已是 癌症晚期。然而父亲却固执 地不让我守护在病床前:“ 是男子汉就该有所作为,就 得胸怀四海,而不是只会床 前尽孝。”依稀记得,这句 话在我七八岁时父亲就曾对 我说过。于是,我只得每天 来回奔波百余公里,白天工 作,晚上再到医院陪床。而 那段时间,父亲对我说得最 多的就是催促我:“上班去 吧,工作第一。” 2016年3月3日,父亲病 逝。在他去世的前一天,保 定市市长马誉峰到医院探望 ,并亲切地询问生活上有没 有困难,孩子的工作是否需 要帮助。因为病痛,父亲的 回答很简单:“都好,不用 ,谢谢。”虽只六个字,却 表达了想要表达的一切,然 后又对我只说了三个字:“ 靠自己。” 思绪每触及此,总是很 难管住自己的眼泪。现在, 父亲已去世了。他在临终前 念念不忘的,仍是他未完成 的作品。母亲告诉我,父亲 在病重时不止一次对她说: “我不甘心啊,我还有好多 书没写……”我自问无论是 文字的功底还是对那段岁月 的感情和感悟,都远远达不 到父亲的深度。但是我愿意 去尝试,也必须去尝试,无 论是为了继承父亲的遗志告 慰他的在天之灵,还是为了 让那段光辉的岁月更广为人 知,让老一辈革命先烈的伟 大精神和思想能够得到更广 泛的传播、传承和传扬。 今天,我把父亲遗留下 来的作品重新予以整理,并 准备再次出版。在这里,我 也诚 精彩页 1959年9月1日。 一轮红日从东方升起,万道霞光将中国的首都北京装点得十分壮观而美丽。在宽敞的天安门广场、在长长的东西长安街两侧、在北京城区,已经竣工和即将竣工的十大建筑群体,在灿烂阳光的辉映下,已经显现出了它们那高大、雄伟、壮丽的身姿…… 这时,习惯于夜间工作的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在北京中南海的住地——丰泽园内菊香书屋的紫云轩书房中,提笔给《诗刊》编辑部的臧克家、徐迟写了一封信,信中附有两首七言律诗,即《到韶山》和《登庐山》。 毛泽东的《到韶山》诗写于两个多月前的6月下旬——6月25日至27日,这几天,毛泽东回到了他阔别达32年之久的故乡韶山。感慨之际,他在韶山宾馆利用晚上休息的时间,在卧榻上拿了铅笔,几经修改才写下了这首诗: 七律·到韶山 一九五九年六月 1959年6月2s日到韶山。离别这个地方已有32周年了。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毛泽东的《登庐山》诗写于两个月前——即7月1日,这是他离开韶山3天后刚刚踏上庐山的第一天,被安排住进了蒋介石当年曾经住过的一幢二层小楼“美庐”别墅中。沐浴着山间的阵阵凉风和颇显潮湿的空气,面对漫山的淡云薄雾和青山绿树,他诗兴大发,随即挥毫写下了这首律诗: 七律·登庐山 1959年7月1日 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 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 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 毛泽东写完信,并写好了这两首诗,放下毛笔,坐在写字台前的木椅上缓缓地伸展了一下双臂,然后对侍卫在书房内的卫士王敬先说:“你去给我拧一把冷毛巾来,我擦一擦脸。” 王敬先去浴室内很快给毛泽东拧了冷毛巾来。等毛泽东擦过脸递还毛巾时,王敬先轻声问:“主席,喝碗麦片粥吧?” “嗯。”毛泽东答应道,“你去叫李银桥通知胡乔木,让胡乔木来取了我桌上的这封信,给《诗刊》编辑部送去。” “是!”王敬先答应一声,转身去给毛泽东煮麦片粥了…… 9月3日,毛泽东收到了河北省委写给中央的一份报告,报告中说:目前工业战线上已经立竿见影,钢、铁、煤的生产急剧上升,农业生产竞赛运动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看了河北省委的报告,毛泽东是高兴的。 9月4日凌晨,毛泽东为中央起草了一份关于团结一切在我国工作的外国同志为总路线和大跃进服务的指示。 下午,毛泽东又在诸多文件上接连写下6份批语:批转上海市委扩大会议的情况汇报;批转贵州省委三线干部会议情况的汇报;批请班禅大师来京参加国庆节;批示注意发表国外对华评论的文章;批示注意发表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家报纸对我中共八届八中全会的报道情况;在西藏军区关于印度军队入侵我雅科儿地区的情况报告上写下批语。 9月上旬,中国国内的工农业生产形势表面上看似蓬蓬勃勃、各行各业依然在大张旗鼓地搞“为提前完成”和“超额完成”各自的生产任务而奋斗,处处呈现着“跃进跃进再跃进,决心以优异成绩向国庆十周年献厚礼”“向党中央和毛主席报捷”的热火朝天的场面…… 而这时在中国边境地区的邻国——北部的苏联,苏共中央第一书记、部长会议主席赫鲁晓夫正在喋喋不休地指责中国共产党的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搞糟了”“是狭隘的民族主义在泛滥”和“小资产阶级的狂热病”;西南面的印度,频频派兵越过边界侵入中国境内进行袭扰,其次数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南面,印度尼西亚的反华势力猖獗,连续制造了多起大规模的反华、排华事件,大肆欺辱、迫害华人华侨…… 台湾海峡对面,盘踞在台湾的国民党也蠢蠢欲动,在美国政府的支持和怂恿下,一面大肆叫嚣要“反攻大陆”,一面派出多股武装人员到福建沿海登陆进行骚扰,同时派了美国提供的高空侦察机不断深入到大陆上空实施侦察袭扰活动;西藏地区的局势虽然已经基本稳定下来,但许多方面的工作才刚刚开始…… 驻守福建沿海前线的解放军部队,依照中央军委和毛泽东的命令,依然在向金门、马祖两个小岛上的国民党守军打炮。进驻西藏地区的解放军广大指战员,在西藏地区政府和广大藏族同胞的积极配合下,正在严格按照党中央制定的民族政策,进一步解放农奴、解放生产力、稳定局势、大力协助西藏地区政府和人民进行经济建设……P2-5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