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脱胎于小校场年画,却是从年画的内容,以及制作传播销售等情况中揭示晚晴上海的风物风貌,介绍最早实现城市化的上海的市井风情。作为中国传统木版年画终结地的上海,小校场年画自有其和他地年画诸多的不同之处,而城市化和商业性正是它的最大特色,纲举目张,其他一切都能豁然开朗;而注重年画作品的个案研究,并将其置于广阔的时代背景中进行考察,则是本书的另一特点,诸如在年画与语言流变、年画与公众活动、年画与外来事物、年画与民众心理等等方面都作了探讨,有所创新。本书高清图版尤多,为热爱海派文化和城市历史的读者提供了优秀的阅读范本。 作者简介 张伟,男。1956年9月出生。浙江镇海人。上海图书馆研究馆员、学术带头人,文化部文化行业专家资源库成员,中国图书馆学会学术委员会专业委员,中华文学史料学会理事、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兼职教授。从事历史文献的整理与研究工作三十余年。出版专著有《沪渎旧影》、《满纸烟岚》、《纸韵悠长》、《民国电影笔记》、《遥望土山湾》、《西风东渐——晚清民初的上海艺文界》、《都市风情——上海小校场年画》等,并主编《中国与世博》、《上海图书馆馆藏历史原照》、《中国近现代话剧图志》、《中国现代电影期刊全目书志》、《国际名流与近代上海》、《民国时期电影杂志汇编》、《海派书画文献汇编》(第一辑)等书籍,策划有60集系列专题片《记忆电影》、20集系列专题片《老电影老上海》等大型电影节目。 目录 上编 上海小校场年画发展概观 中国传统年画的历史回顾 从桃花坞到城隍庙,上海小校场年画的崛起 吴友如、钱慧安等海亟圆家与小校场年画的关系 谁是“梦蕉”?——小校场年画史上的一个悬案 “梦蕉”一年画的版本现象 从纪念通商到“庆贺总统”——小校场生回中的“移花接木”现象 上海小校场年画的地域性和艺术风格 上海小校场年画的收藏与研究 当下社会中的年画走向 中编 小校场年画个案研究 江南蚕丝业的繁盛画卷以上海小校场生卿为例 图像刻绘的民俗——小校场年画《打连厢》和《荡湖船》赏析 小校场年画中的吴方言 画中风景——沪上铁路诞生记 晚清上海的“车里尼马戏”热 年画视野中的晚清四马路风光 搬上年画的海上第一名园——上海张氏味莼园散记 《更上一层楼》与上海早期茶楼风俗 时事年画中的“歪曲”与“真实” 下编 小校场年画的转身与衍变——海派月份牌 月份牌的历史渊源 年画、石印广告画与月份牌的血亲关系 月份牌繁荣发展的两大助力 月份牌的形制衍变与发行模式 月份牌创作的丰富内容 月份牌史上的三维关键人物 月份牌的价值 月份牌的收藏与研究 原版后记:关于小校场年画的一些回忆 修订版后记:一份不成熟的答卷 导语 在全国众多年画产地中,上海的小校场年画是诞生最晚而又消亡最早的,从1880-1910,它的黄金时期大约只有30年光景。但1910年后进入民国,小校场年画并不只是简单地隐退舞台了事,而是紧随社会变革,像变身金刚般转身化为了月份牌,再度崛起,迎来了新的繁荣。本书的这次修订,是对小校场年画这一转身的历史因缘及其月份牌的崛起繁荣、形制演变和主要创作人员等作了尽可能详细的论述。这是别的年画产地所没有的现象,值得我们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