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虎贲万岁(上下)/名家经典战史小说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张恨水 |
出版社 | 山西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作者简介 张恨水(1895-1967),原名张心远,原籍安徽潜山。著名通俗小说家,鸳鸯蝴蝶派代表作家。一生创作了100多部小说和大量散文、诗词、游记等,共近4000万字,现代作家中无出其右者。其代表作有《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啼笑因缘》《八十一梦》等。他不仅多产,而且是作品最畅销的作家。他的小说运用章回体而善为扬弃,使章回体延续了新生命;他的读者上有鸿儒,下至白丁,其作品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风靡全国,倾倒无数男女,有“中国大仲马”“民国第一写手”之称。 目录 自序 常德会战中,中国军队冒着炮火向前冲 第一章 大雷雨的前夜 第二章 第二个爱人走了 第三章 死活在这圈子里 第四章 《圣经》与情书 第五章 向炮口下走的路程 第六章 太浮山麓摸索着 第七章 虎穴上的瑞鸟 第八章 多谢厚礼恕无小费 第九章 老百姓加油 第十章 石公庙堤上和堤下 第十一章 罗家冲壕中行 第十二章 第八次进犯又压下去了 第十三章 电话中的杀声 第十四章 炮打波式阵 第十五章 西北郊一个黄昏 第十六章 手榴弹夜袭波式阵 第十七章 话说叶家岗 第十八章 夺回岩凸 第十九章 三个女人 第二十章 文官不怕死 第二十一章 黄九妹还活跃着 第二十二章 火药涂染的情书 第二十三章 风!火!雷!炮! 第二十四章 肉搏后的一个微笑 第二十五章 回马枪 第二十六章 四十八枚手榴弹 第二十七章 锦囊三条计 第二十八章 火瀑布下的水星楼 第二十九章 竹竿挑碉堡 第三十章 女担架夫 第三十一章 两位患难姑娘 第三十二章 勤务兵的军事谈 第三十三章 鸟巢人语 第三十四章 夜风寒战郭星火肃孤城 第三十五章 铁人 第三十六章 自杀的上帝儿女 第三十七章 战至最后一人的壮举 第三十八章 零距离炮与火牛阵 第三十九章 余师长弹下巡城 第四十章 忽然寂寞的半天 第四十一章 逮活的 第四十二章 没让敌人活埋到 第四十三章 虎啸 第四十四章 杀四门 第四十五章 以忠勇事迹答复荒谬传单 第四十六章 覆廓碉堡战 第四十七章 通信兵和工兵都打得顶好 第四十八章 看到巨幅电影广告 第四十九章 秃墙夹巷中之一战 第五十章 向民间找武器 第五十一章 刀袭敌后手推战梯 第五十二章 余师长亲督肉搏战 第五十三章 最得意的一句话 第五十四章 听!援军的枪声啊! 第五十五章 裹伤还属有情人 第五十六章 平凡的英雄神奇的事实 第五十七章 人换机枪 第五十八章 这样的吃喝休息 第五十九章 对攻心战的一个答复 第六十章 师部门前的血 第六十一章 江心泪 第六十二章 冲!冲过去 第六十三章 罗家岗望月 第六十四章 用日本机枪打日本兵 第六十五章 没有“垮”字 第六十六章 拿下傅家堤早过年 第六十七章 饱餐了精神不知肉味 第六十八章 拿下毛湾打开大门 第六十九章 一口气打回城去 第七十章 国旗飘飘 第七十一章 废城巡礼 第七十二章 坐井观天 第七十三章 敌尸群中夜猎 第七十四章 荒凉,恐怖,奋斗! 第七十五章 舄履交错 第七十六章 复活之夜 第七十七章 一只离群孤雁 第七十八章 空山无人 第七十九章 一场噩梦以后 第八十章 虎贲万岁 精彩页 第一章 大雷雨的前夜 一九四三年十一月十四日,有十万人会永远记得这个日子。 这十万人是武陵县的市民,“武陵”这个名词,差不多念过两页线装书的人,对它都不会怎样陌生,陶渊明那篇《桃花源记》里,老早就介绍过了。虽然那时的武陵郡治,不是现在的县址,但这个武陵郡变成武陵县,历史上是这样一贯下来的,读者也许为了这个缘故,高兴翻一翻手边的地图,武陵县在哪里?然而华南各省找不到,华中华北各省也找不到,甚至边省地图里也找不到,莫非编地图的先生把它遗漏了?不是!它这名字有三十多年不用了,它现在承袭了它哥哥的名字,叫常德。它父亲呢?是湖南。 原来常德府武陵县,民国纪元前是同城而治的,民国废府,把武陵这个名字收起来,用了常德。这里为什么称常德市民为武陵市民呢?这是我私人的敬仰,愿意恭称他们这一个古号,因为自民国三十二年十一月十四日以后,他们那座城池的表现,大可以认为是武德的山陵。老虎在武陵上叫啸,字面上也透着威风,你说句武陵虎啸,在方块字的特殊作用平仄方面会念得响亮而上口些。不然,改叫常德虎啸,你不觉得有点儿口上差劲吗?可是虎啸两字,又作何解?那你别忙,这个故事会告诉你的,这十万市民永远记得这个日子,也就是为了虎啸。 那么,这老虎是特别大了,这啸声可以让十万人听到?不,全中国人听得到,全世界人也听得到的。但他不是一只老虎,是八千五百二十九只老虎。你听了会惊讶地说:这样多老虎?好大一个场面。那我还得笑着告诉你,他不真是老虎,是人,所以我用一个“他”字。他不是平常的人,是国军七十四军五十七师的全体官兵。 你也许是个现代第一流的考据家,必然又得问一声,人就是人,五十七师就是五十七师,为什么称他们做老虎?我说:那是人家的另一种番号,五十七师的代字另称“虎贲”。我怕你打破砂锅问到底,干脆我再告诉你,《书经·牧誓》上,武王有戎车三百辆,虎贲三百人。“贲”字和“奔”字同音同义,就是说那武士像老虎奔入羊群一般,所向无敌。说得够明白的了,读者里面纵有考据家,大概也可以不问了。然而我一想,慢来,这个“啸”字没有交代。不过,这个“啸”字可不是饿汉吃馒头,整个一口就可吞下,却得细细地说,又必须回到十一月十四日的那一天。 这一日,是个冬晴的日子,华中的气候,还相当和暖,人穿着棉袍子,身上有点热烘烘。四点钟将到,太阳斜到了城市西边。天脚下密结着鱼鳞片的云彩,把太阳遮住了。那鱼鳞缝里透出了金色的阳光,慢慢地镶着金边的大鱼鳞,变成了一团橘色的红霞。敏感的人,觉着这是血光,象征着这个洞庭湖西岸的军事大据点,将有一场大战。冬日天短,夜幕渐渐地在当顶的天空伸张着,那红霞反映出来的晚光,把整个常德城全笼罩在美丽的橘红色里。但这城里的人,走的走了,不走的人忙着在家里收拾细软,钉锁门户,明天十一月十五日,是疏散的最后一天。 师部和县政府已再三地贴出布告,城里不留下任何一个市民。所以这是大疏散的倒数第二日,市民准备着在城里吃最后一次的晚餐。有几处人家屋顶的烟囱,冒出了几道青烟,青烟上面,有三三五五的归巢乌鸦悄然地飞过。不知是哪里吹出一阵军号声,立刻让人感到这座城不是凄凉而是严肃。 在这严肃的气氛里,一个军服整齐的军官,默然地走过几条无人的街道。他胸前的佩章,第一行横列着“虎贲”二字,其下注职位姓名:少校参谋程坚忍。他沉重的皮鞋步伐声,走着青石板的路面,啪啪作响,也道出他名字所含的意义。 走到一个小一字门楼前,他止住了脚,里面有人迎着笑了出来道:“妈!坚忍来了。”出来的是个少女,二十上下年纪,高高的个子,皮肤带点黄色,长圆的脸上,配着一双大眼睛,乌黑的头发,在脑后剪了个半月形。从她手腕的健肥上和双肩的阔度上,表现出她是北方姑娘。她的蓝布罩衫上,套了一件紫色的短毛绳衣。程坚忍看到她,点了头,笑道:“这个城郊的空袭,将从此加多。婉华你还穿着这鲜明颜色的衣服。”婉华拉住他的一只手,走向屋里笑道:“往常你爱看我穿着这件紫色的毛绳衣呀。我为着欢迎你,特意穿起来的。”程坚忍紧紧地握住了她多肉的手,觉得手心里握着一团温暖的棉絮,笑道:“婉华,我深深地感谢着你的厚意。” 婉华正想答应他这句话,出来一位老太太,她穿着青布棉袍,露出下面解放的双脚,穿着儿童式的棉鞋,从她周身不带一点俗气的态度上,可以知道她是一位受过教育的老人家。她说话兀自操着纯粹的济南土音,她道:“坚忍,你可来了。婉华盼你一天了,依着俺,今天下午,就该走了,她说,一定要和你见一面,饭菜都预备好了,同来吃饭吧。”坚忍道:“鲁老太太,师部里多忙呀!算师长特别通融,允许给我两小时的假,让我来和二位话别。”婉华笑道:“你多客气呀,不称你们称作二位。” P7-9 导语 一段跨越时空的战争记忆,一座永恒屹立的历史丰碑,张恨水经典抗战小说系列之三,一座城池,8000虎贲,再现常德保卫战悲壮战况。 本书是第一部直接描写国民党正面战场著名战役——常德保卫战的长篇小说,也是中国第一部现代战史小说。作品描写代号“虎贲”的74军57师在日军六万余人的包围中,同仇敌忾,背水一战,“以一敌八”,苦战十余日,与日寇浴血巷战,得以使援军合围,保卫住了常德。全师八千余人,仅有83人生还,全书写得可歌可泣,气壮山河。 序言 常德会战中,中国军队 冒着炮火向前冲 在我提起笔来,写这篇 序文的时候,我首先感到一 种欣慰。那原因是:第一, 我认为不能写完的这部小说 ,终于写完了。第二,我开 始写这部小说的时候,是在 重庆南温泉的夏季,白天是 逼人的阳光,射进草屋檐下 ,热气蒸人。晚上是在菜油 灯下,蚊子像针管一样,在 大腿上吸我的血。于今呢, 是在东方大城的北平,又在 花柳争妍的季春时节,晚间 呢,我桌子上已有电灯了。 在这个收复的故都,写完这 部书,比在战时的重庆写完 这部书,那是更有意思了。 欣慰之处,自然不止这一点 ,让我能引以为荣的,是我 能写着八年抗战中最光荣的 一页,这光荣是七十四军五 十七师的朋友们给我的,我 得首先表示感谢。不然,以 我一个从未踏脚到战场的书 生,不能写出这部三十万言 的战事小说。在这里,我必 须交代这部小说的材料是怎 样得来的: 是一九四四年的一二月 间,在南温泉桃子沟,我的 草屋里来了两位不速之客。 他们全穿着灰布棉军衣,黑 黑的面孔,完全是战士的风 采。我愕然于两个大兵光顾 ,便忙着招待。通过姓名之 后,让我肃然起敬,他们乃 是不久以前,死守常德的两 位壮士。他们不肯让我写出 姓名,就算是甲乙两先生吧 。他们说:来此无别事,因 为敬惜他们的同胞在常德死 得十分壮烈,八千多人,战 死百分之九十几。他们这后 死者,要把这些壮烈事迹表 扬出来。他们是武人,拿惯 了枪杆,拿不惯笔杆,要我 给他们写一部小说。我听了 ,感到十分荣宠,但我婉谢 了。我的答复是:“是的, 七年来还没有整个描写战事 的小说,这是我们文人的耻 辱,对不起国家。我们实在 也应该写一点,像常德这种 战役,尤其该写。本来我也 有这个意思,我们战役可以 写的,有上海一战,宝山之 役;津浦一战,台儿庄之役 ;晋北一战,平型关之役; 桂南一战,昆仑关之役;湘 中三次会战,长沙之役;最 近湘西一战,就是常德之役 了。这都是我们认为光荣的 。尤其是昆仑关、长沙和常 德,我们终于把敌人赶跑了 。可我是个百分之百的书生 ,我又没到过战场,我无法 下笔,大而在战时的阵地进 退,小而每个士兵的生活, 我全不知道,我怎么能像写 《八十一梦》,凭空幻想呢 ?”但甲乙两先生,坚定地 要我写,并答应充量供给材 料。我只好答应从长商议, 将来再说,这是第一次接洽 。 甲先生住在土桥,到南 温泉只六公里路。他公余, 常到南温泉来洗澡,偶尔也 到我家里来谈谈,我们就成 了朋友。到了是年五月,甲 先生又旧事重提,那时,我 担任《新民报》渝社经理。 城居日多,乡居日少,我说 没有时间写小说。但甲先生 说:“我为五十七师阵亡将 士请命,张先生不能拒绝。 ”说后他就捆了两个布包袱 材料送到我家,里面有地图 ,有油印品,有贴报册子, 有日记本,有相片本,不下 三四十种。他笑说:“这足 够你采用的吧?此外,还有 我一张口。”我们的友谊已 很深了。我于公于私,都不 能拒绝,只好答应先看材料 ,有工夫再写。这是第二次 接洽。 到了十一月,我已把经 理职辞去,重新乡居,把小 说材料真的抽着看了一部分 。这时甲先生和乙先生,就 轮流到我家来闲谈。问我把 材料看得怎么样,我说看是 看了,有好多地方不懂。他 二位就问我哪里不懂,我一 说出来,他们就给我做详细 的解释。往往一个问题,可 以解释两个小时。尤其是甲 先生口讲指画,在我茅庐里 ,亲自表演作战的姿势。此 外,是哪天刮风,哪天下雨 ,炮是怎样响,子弹在夜里 发什么光,全给说出来。我 为他的热忱所感动,就决定 不再推诿,答应一定写。这 离我们认识之时,已有一年 了。这是第三次接洽。 一九四五年春季,我本 来预备写这部书的。恰好有 几部旧作,出版社催我整理 ,就又耽误下来。到了五月 间,整理才算完毕。四川的 天气,是热得很早的。当大 太阳在天空中晒着的时候, 甲先生手上打着一把纸伞, 身上穿的那件白布衬衫,被 汗渍透得像水洗了似的,胁 下夹着一包常德战事的材料 ,又光顾到茅庐里来了。我 见他这样热心,实在不好意 思说“不写”两个字,就在那 个日子开始动起笔来。我根 据油印品、地图、笔记、照 片,逐次翻,逐次写。有不 大明白的地方,写个问题记 下来,等到甲乙两先生到来 ,就问清楚了再写。甲乙两 先生也就随时看我的原稿, 不对的地方,随时予以指正 ,虽极小的描写也不放过。 例如我写天亮的时候,哨兵 还问口令,甲先生说:“错 了,天亮了,只问哪一个。 ”又如,我写太阳山一带的 风景,写成冬天的萧条景象 。乙先生说:“不对,那里 松树成林,冬天还是青郁郁 的。”因为如此,所以这一 部书三十多万字,虽是有时 写一钩月亮,那都是实在的 情形。这是第四次接洽。 我们就这样接洽了一年 多,所以这部书的取材,尽 可能地保留了故事的真实性 。作小说不是写历史,为什 么这样保留真实性?这是由 于甲乙两先生的要求,要把 他们五十七师的血渍,多流 传一些到民间。我当时 内容推荐 本书是张恨水“抗战三部曲”中的第三部,讲述了1943年秋,日军为掠夺战略物资和牵制中国军队反攻滇缅,在华北方面出动了大量兵力,进逼常德。代号“虎贲”的74军57师誓死保卫常德,8000勇士“以一敌八”,与日寇浴血巷战,坚守16昼夜,死伤殆尽。全师上至师长下至普通士兵,同仇敌忾,将生死置之度外,涌现出了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和英雄事迹,从外围作战到逐节瓦解敌人的攻势,全师官兵怀必死之心,让日寇每前进一步都付出血的代价。此战悲壮惨烈,日军战后以“凄绝”形容,承认中国军队的抵抗“堪为保卫上海战役后很激烈之一次”。张恨水先生赤胆豪情,写成这部“为57师阵亡将士请命之作”,接近以真实史料和战争亲历者口述为基础创作,书中从师长到火夫全是真名实事,时间地点等与战史接近吻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