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不寐(胡晓明文集)(精)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胡晓明
出版社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这是一本关于古典中国的书话、笔札与讲论,是作者的思想学术随笔。本书共收录文章60篇,内容涉及对中国思想史重要问题的探寻,对现当代学者的追思,对传统中国文化大义的探讨等,也有作者对图书馆的记忆,对阅读书籍的建议等等。作者文笔风雅,思想深邃,引经据典,展现出文人学者关注民生民情、悲天悯人的人文情怀,以及关注传统传承、居安思危的人文反思。
目录
不寐(代序)
辑一
与友人谈陈寅恪先生
陈寅恪“守老僧之旧义”诗文释征
寸梯寒柳待春分
千年文学守灵人
夏瞿禅与义理学
淘沙宽堰,守先待后
为思想而生的人
问道于百年学术
执大象,天下往
风雪夜行人
王气既苏
饶宗颐教授的新经学构想
辑二
释“践身心之则”
君子成人之美
人文三义
文学的撤退
文字与声音之魅
中国文论如何有益于现代人的心智
略说中国文化诗学
以古典中国向现代中国提问
重建被五四误解的文学传统
天下关怀,道义担当
生气凛然的儒家
强化中国文论的阐释力
做一个刚健深厚、温馨灵秀的人
梦中的橄榄树
文化是一个大生命
辑三
读《文心雕龙·序志》
我读《春江花月夜》
陶渊明为何不能做一个“龙舟舵手”
我所思兮在何所
新诗心与新信仰
《富春山居图》的前史与今生
徐珂的痛呻放言
清初、江南与家族文学
江南景观的政治文化意义
流动的江南
中国美学中的身体
诗学答问录
考据的诗学如何可能
“江山太无才思”及其他
略说春联的文化大义
一种馨逸美好的心灵如何可能
让古诗张开歌声的风帆
“葵园”与士的美术
听齐邦媛、林文月谈家族史
“我深爱的沼泽地啊”
诗如盘,酒如丸
水云、飞鸟与南朝的鞋子
辑四
我的汉学缘
我的图书馆飘流小史
我的电子书阅读小史
一部西方经典的奇幻漂流与回家之路
白色的雪轻柔翩舞
从花果飘零到灵根自植:今天我们如何读中国书
辑五
钱仲联先生九秩晋五寿序
龚定庵自写诗卷跋
清园语要墨迹叙
跋单君画竹
丽娃文库序
后记
序言
不寐

非常熟悉的电影镜头
出现在眼前了:一长串天
花板的灯光或明或暗地交
替掠过,穿过长长的走廊
进入手术室,恍然置身于
许多电影结局里那些抢救
英雄或濒死证人的场景。
我躺在手术床上,旁边个
头一般高的两三护士正在
准备手术器具;我说你们
这里真是神仙的地方,四
季恒温、没有一点细菌,
完全不知外面的世界很灰
很霾。她们说,全年二十
二度,我们是温室里的花
朵,经不起风雨的。麻醉
师帮我插管,发现我体态
僵硬。嗨,到我们这里来
没有不紧张的(记得签字
时麻醉师强调过有多种可
能死在手术台上:大出血
、窒息、突然休克等)。
你一点不像六十岁的人呀
,在做什么事?教书的,
教中文。那么有没有什么
新书推荐给我们看呵。呵
,新书?我不大看新书,
看旧书。可是我还是努力
在大脑里搜索着推荐什么
书给她们,大脑里快速进
行书与人、书与书之间的
匹配对应选择,但不久我
就什么都不知道了。
五个小时的全身麻醉
手术结束后,回到病房,
我居然还在想,应该推荐
什么书却没有来得及推荐
。尤其想起作为教中文的
老师,是否与医生未能及
时抢救病人一样失职。这
表明我的大脑经过这么一
关机一开机,并没有坏掉
。同时也想起那个手术室
里的情景:据说,所有的
手术中,颈部的手术是场
面最惊心动魄的。试设身
处地想一想吧:半夜三更
的,那些温室里的花朵,
面对着一个又一个颈部狰
狞的情景,居然不会恶梦
连连?再想想,如果她们
不说话,只是默默工作,
那多么恐怖?
所以,手术室里的对
话,多么重要。安慰了病
人,也消除了陌生;减压
了工作,也舒缓了人生。
语言的功能,不仅是实用
,也不仅是敬拜,更是人
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将
一个死寂、残酷的空间,
化而为温暖、有情意的空
间。等闲引颈成一快,方
知花容不失色。我突然因
医生而理解了中文,或者
因中文而更理解了医生。
我更因此而想到了诗
经里的“兴”。“兴”是引子
、是召唤、是叫魂。为什
么总是要拿一些不相干的
花花草草,来引起下文?
原来那些不相干的辞语,
都是有魔力的符咒,召唤
着一个有生命的、可以感
通、理解与把握的外部世
界。

术后通夜不寐。想起
住院前的一天,十岁的儿
子豆豆老是缠着要来“三
国杀”。他好像有什么预
兆似的,嘴里嘟囔着:“
最后一次三国杀了!最后
一次斗地主了!”听起来
让人头皮发麻。妈妈说“
掌嘴!”他还狡辩:我说
的是爸爸住院之前的最后
一次呀。
睡不着的时候,就会
想,生病、住院,其实是
上帝或上帝假借死神的影
子,提醒每一个人,以一
种“最后一次”临睨人生的
方式,来反省自己的生活
,是不是虚浮,是不是真
实。如果常常这样反省,
就会活得实在。因而,咒
语也是祝语与箴言。
因而豆豆是真话党。
期末考试,作文题是:“
最感动我的一句话”,提
示是:“或许这是一次真
心诚意的提醒,或许这是
一个激你前进的鼓励,或
许这是一个懂得生活意义
的真理……”但是这些他都
没有感觉,居然写每天晚
上妈妈都要唠叨甚至生气
的一句话:“快点刷牙洗
脸上床,别再混了!”一
点文艺范儿都没有。
也许他是这样理解“感
动”的:非虚构、落根在
实在的生活中,成为真正
的受用。“妈妈这句话让
我很感动。对我之后的生
活造成了很大影响,以后
做事情效率高多了!”
先哲老子有一句话,
说的是豆豆这样的孩子:
“骨弱筋柔而握固。”意思
是:那些看起来外表柔弱
的小孩子,小手攥得紧得
很。
豆豆的文学观是老子
式的。专一守正、元气内
敛,直接、简单、本真。
但是全部都是这样的人生
,也太直接,太简单。中
国的文,还是要弯曲出去
才好。借用禅宗的“看山”
论,豆豆是第一义。生命
不仅是实用、光秃秃的、
直接扑在利害上。但是过
于文艺、过于抒情、过于
虚文的生命,也少一口人
生的真气。如果他能经过
“看山不是山”的弯弯曲曲
、云里雾里,再回到“看
山还是山”的修行果位,
或许更能懂得古典中国的
文学大义。

住院前反复叮嘱儿子
,有人打电话来,就说我
出差外地了。节前都忙,
居沪不易;谨守古训:“
不宜干人”。然而图书馆
与中文系的同事听到消息
,还是来看我了。呵呵,
寂寞病榻一握手,使我衣
衾三春暖。
原想借此机会享受休
养,带来一大堆想看的书
。然而病房却不是一个清
净的空间。隔壁病友,刚
动完手术,川流不息的探
望、堆满了房间与阳台的
鲜花与果品;聊天、问候
、电话……。原来,他是
一家商住楼宇管理公司的
项目经理,三十三岁,他
的团队,小伙伴们,几乎
全都来看他了。没有来的
,也不停地打电话来慰问
了。我十分理解,他非常
需要这些,因为他这么年
轻,刚结婚两年,诊断的
结果是癌。
生病之前,他非常忙
。常常早上在上海开完会
,下午就到了苏州、杭州
,晚上又回到上海加班。
唉!这些年,国内经济成
长快,商业建筑发展好,
而且一窝蜂,大家都
导语
我们不难发现,中西方的诗人都从“不寐”中,找到了精神振奋、心灵清明、生命升华的某种契机。
作者分享这里面的智慧、想像、体验与价值,以度过一个个的不眠之夜。
本书收录了《云、飞鸟与南朝的鞋子》《白色的雪轻柔翩舞》《诗如盘,酒如丸》等文章。
后记
中国文学的抒情历史
,一直有着“不寐”的老传
统。诗人们从《诗经》开
始,就习惯于在睡不着觉
的时候写诗:
终风且噎,不日有噎
,寤言不寐,愿言则嚏。
噎噎其阴,虺虺其雷
,寤言不寐,愿言则怀。
有时候是好风好月的
晚上,如“永怀愁不寐,
松月夜窗虚”(孟浩然《
岁暮归南山》);有时是
凄风苦雨的守夜,如“斜
风闪灯影,进雪打窗声。
竟夕不能寐,同年知此情
”(刘禹锡《酚I乐天小亭
寒夜有怀》);有时候是
有书的欣悦,如“闻此不
能寐,起坐夜未央”(苏
轼《和陶读(山海经)》
);有时候是莫名的感动
,如“夜中不能寐,起坐
弹鸣琴。薄帷鉴明月,清
风吹我襟”(阮籍《咏怀
诗》)。总之,只要心里
有诗书,眼中即无眠。而
西方也有不寐的传统,往
往是精神上的不眠,如《
圣经》的守夜人之歌,如
黑格尔名言“密那发的猫
头鹰”。尼采的《查拉图
斯特拉如是说》里介绍一
个智者,说他很会讲有关
睡眠和道德方面的问题。
智者却说出一种矛盾的态
度:“要对睡眠抱着虚怀
若谷的敬意!这是第一要
义!最好不要接近那些夜
晚不安宁睡眠而张着双眼
的人!”最有意思的是唐
吉诃德,有一天旅行途中
,晚上山谷都是黑乎乎的
。唐吉诃德心事重重,睡
不着。他的仆人桑乔却相
反,呼呼大睡。唐吉诃德
忍不住把桑乔叫醒,两人
有一番富有讽喻意味的“
不寐”对话:
“桑乔,我对你什么都
不在乎的脾气真感到惊讶
。你大概是石凿的或铁打
的,什么时候都无动于衷
。我守夜时你睡觉,我哭
泣时你唱歌,我饿得头昏
眼花时你却撑得直犯懒。
……你看这夜色多么清幽
,万籁俱寂,仿佛在邀请
我们从梦中醒来,与它共
度良宵呢。……今夜剩下
的时间咱们就唱歌儿。我
倾诉我的相思,你赞颂你
的忠贞。”
“大人,”桑乔说,“我
又不是苦行僧,没必要半
夜三更起来鞭挞自己,而
且我也不信鞭挞的痛苦能
转化为快乐的歌声。您还
是让我睡觉吧,别再逼我
抽打自己了……”,“我只
知道在我睡觉的时候,既
没有感到痛苦,也没有感
到希望,没有辛劳,也没
有荣耀。不知是谁发明了
睡眠,真该感谢他。睡眠
消除了人类的一切思想,
成了解饥的饭食,解渴的
清水,驱寒的火焰,驱热
的清凉,一句话,睡眠是
可以买到一切东西的货币
;无论是国王还是平民,
无论是智者还是傻瓜,它
都像个天平,一视同仁。
我听说睡眠只有一点不好
,那就是和死差不多,睡
着了的人就像死人一样。
……”
这时,他们忽然听到
一阵沉闷的嘈杂声以及凄
厉的声音响彻了谷地。唐
吉诃德站起来,手握剑柄
;桑乔则赶紧钻到驴下面
,用驴驮的盔甲和驮鞍挡
住自己。桑乔吓得直发抖
,唐吉诃德也茫然不知所
措。声音越来越大,离他
们越来越近,把其中一个
人吓得够呛,而另一个人
的胆量是大家都知道的。
原来,是有人赶着六百多
头猪到集上去卖,正好从
那儿路过。那群猪呼哧着
鼻子拼命地叫,把唐吉诃
德和桑乔的耳朵都快震聋
了,因而他们已经分不清
那到底是什么声音了。大
群的猪浩浩荡荡地呼叫着
开过来,根本不理会唐吉
诃德和桑乔的尊严(第六
十八章《唐吉诃德遇猪群
》)。
从某种意义上说,中
西方文学传统都强调了“
不寐”是一种“苦行僧”“鞭
挞自己”的“自虐行为”。
然而,我们也不难发现中
西方的诗人都从“不寐”中
,找到了精神振奋、心灵
清明、生命升华的某种契
机。我无意为自己“不寐”
寻找高尚的理由,却也真
心感谢这本书里的同时代
的智者(辑一)、当代课
题(辑二)、我长年用心
的论域(辑三)、古典语
言(辑五),以及自己的
书生活(辑四),感谢这
些人物、书籍、题目以及
自己跟自己对话,分享这
里面的智慧、想像、体验
与价值,以度过一个个的
不眠之夜。
2019年3月26日
精彩页
与友人谈陈寅恪先生
来函言及近年有多篇文章论及陈寅恪先生的生平志业与思想学术,一时颇成风气,青年学子遂以不知陈寅恪为耻。这当中涵有复杂的时代思想发展线索,后来治思想史的人,不可不细加梳理。我以为此一现象的背后,可以反映出当代中国学术界、思想界,甚而中国知识人走向成熟的某种征兆。或是学统的索求与重理,或是价值的细审与重估,或是人格的提澌与感召,凡此种种,与前期相较,自有其意义。有人认为谈陈氏,只有讲其学术,才算是真知解,我以为不然。陈先生的学术文章,或有时而可商(前面有的且不论,近著如田余庆《东晋门阀制度》,就有批评陈先生论曹、马之争的观点“牵强”与“不尽符合历史事实”;如周勋初《当代学术思辨》亦记有当代学者对陈氏学术的批评,可参),然陈先生之精神世界,则旷世罕有其俦。我以为陈氏门墙广大,意涵极丰,只言其学术,或只言其思想,皆仅得其一端而已。
《陈寅恪传》已经出版,作者搜访材料,用力颇勤,但读后感觉甚平浅,未能表出此老人格生命的复杂深邃与学术文章之精深广大。陈氏为中国近现代学术史上极富传奇色彩的学人,他的人格因素,竟是由一系列悖论构成,仅此而言,亦大有深意。请列举如下数端:
——陈氏三十岁后即被海内外公认为中国最博学的人,却完全没有俗世的声名,不像粱、胡、冯等成为几乎家喻户晓的人物。
——“十三经”大半能背诵,且每字必求正解,却不作经学与三代两汉之学问。
——“少喜临川新法之新,老同涑水迂叟之迂”(《读吴其昌撰梁启超传书后》)。他的家世是晚清变法思潮中的中坚人物(他的学生中竞有人说他是所谓“晚清封疆大吏等高官家庭的子弟”,这是很可怪的),他本人却被胡适称为“遗少”。在时代思想中他是一个“落伍者”,用他的话来说,越来越成为一个“寂寞销魂人”。
——西学学历极深,学养极厚,却极热爱中国文化,坚持中国文化本位论。
蒋天舒教授《陈寅恪先生编年事辑》第83页引寅恪语云:
间接传播文化,有利亦有害:利者,如植物移植,因易环境之故,转可发挥其特性而为本土所不能者,如基督教移植欧洲,与希腊哲学接触,而成欧洲中世纪之神学、哲学及文艺是也。其害,则展转间接,致失原来精意,如吾国自日本、美国贩运文化中之不良部分,皆其近例。然其所以致此不良之果者,皆在不能直接研究其文化本原。
寅老敢说“文化本原”,极自信。“贩卖”云云,似指胡适之等留学学人。
——王国维与陈端生,一为殉中国文化“三纲六纪”背后最高之理境而死;一为欲摧破近代中国奉为金科玉律之君父夫三纲。然在陈先生看来,同为表现自由及自尊即独立之思想与人格。此中深微处,惜乎汪《传》未能窥其蕴奥。
——既不跨海入台,亦不过岭南一步。
“党家专政二十年,大厦一旦粱栋摧,乱源早多主因一,民怨所致非兵灾”,寅恪对蒋家王朝已经完全看透,完全失望。然在五十年代、六十年代,他即感觉到空气十分的压抑与不自由。昔年跋春在翁有感诗云:“处身于不夷不惠之间。”诗中常常流露出此种真实心情,如:“留命任教加白眼”;“剩有文童供笑骂”;“闭户高眠辞贺客,任他嗤笑任他嗔”;以及“领略新凉惊骨透,流传故事总销魂”,等等。(P3-5)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7:1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