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呈现在大家眼前的拙作是笔者在完成元代汉藏艺术交流的断代史后迈出的第二步,旨在对明代汉藏艺术交流的历史进行较为系统的介绍。与元代汉藏艺术交流史的研究一样,本书以个案研究入手,选取了西藏、青海、甘肃、云南、南京、北京和内蒙古等地十余处现存明代重要的代表性艺术遗迹,并对其一一进行了实地调查。在收集图像、文献和充分吸收既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明代中央政府对西藏和其他藏区进行有效治理的史实,对这些个案的年代、题材、风格进行了比较系统、深入的研究,并对明代汉藏艺术交流的特点及其原因进行了尝试性的归纳和总结,以期揭示此时期汉藏艺术交流的面貌及其对后世的影响。初步研究表明,明代汉藏艺术交流是对元代汉藏艺术交流的继续和深化,系明代中央政府对西藏及其他藏区进行有效治理以及西藏与内地在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各方面大规模、频繁交流的结果。现存遗迹和文献显示,其交流的规模、范围和程度都超过了元代。明代藏族、蒙古族、纳西族等地区和内地多民族艺术文化的相互交流与融合,不仅极大地繁荣了明代的藏传艺术创作,而且藏传艺术在蒙古族、纳西族等地区与本民族艺术文化相结合,逐步本土化。 作者简介 熊文彬,男,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历史文化学院考古系教授。1982—1989年在中央民族大学藏学院攻读藏学,获学士和硕士学位;1994年在中央美术学院攻读佛教艺术史,获博士学位。先后在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历史研究所、中国西藏文化博物馆和四川大学从事西藏艺术史和西藏历史文化的研究、展览和教学工作。成果主要有《中世纪藏传佛教艺术——江孜白居寺壁画研究》(中国藏学出版社,1996年)、《元代藏汉艺术交流》(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藏传佛教艺术发展史》(与谢继胜、罗文华和廖旸等合著,上海书画出版社,2010年),主编《西藏通史·明代卷》(与陈楠合编,中国藏学出版社,2016年)等著作。另有《早期汉藏艺术》(海瑟·噶尔美著。英译汉,中国藏学出版社,1994年)和《十二世达赖喇嘛传》(普布觉活佛洛桑楚臣强巴嘉措著,藏译汉,中国藏学出版社,2006年)等译著.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 目录 序:明代汉藏艺术交流史研究的缘起 第一章 明代中央政府对西藏及其他藏区的治理 一、设置行政区划,任命僧俗官员 二、因俗制宜,多封众建 三、藏区与内地之间的佛教艺术交流 第二章 明代留京藏族僧人及其主要活动 一、历朝留京藏族僧人 二、留京藏族僧人的主要活动 三、朝廷对留京藏族僧人的封赏 第三章 文献中矗立的两京藏传佛教寺院 一、明代宫廷藏传佛教艺术创作的官方机构 二、南京与藏传佛教相关的寺院和遗迹 三、北京皇宫中的佛堂 四、北京皇家及其相关藏传佛教寺院 第四章 明代宫廷藏传佛教绘画艺术 一、唐卡 二、版画 三、内府写经插图 四、宫廷画家商喜笔下的藏式风格绘画 第五章 明代宫廷藏传佛教雕塑和工艺美术 一、文献关于宫中藏传佛教雕塑的记载 二、传世藏传佛教雕塑作品 三、其他工艺美术作品 第六章 北京相关藏传佛教寺院遗珍 一、五塔寺 二、法海寺 三、其他相关寺院和遗迹 第七章 青海的皇家藏传佛教寺院瞿昙寺 一、瞿昙寺的修、扩建与明代宫廷的关系 二、画塑艺术及其特点 第八章 明代甘肃藏传佛教寺院及其艺术 一、文献中矗立的皇家藏传佛教寺院大崇教寺 二、鲁土司所建藏传佛教寺院及其艺术 第九章 明代内蒙古的藏传佛教及其艺术遗迹 一、藏传佛教在内蒙古的传播 二、文献有关蒙古藏传佛教艺术创作的记载 三、内蒙古现存明代藏传佛教寺院及其艺术遗迹 第十章 云南丽江藏汉艺术交流的重要遗珍 一、丽江木土司与藏传佛教 二、大宝积宫壁画 第十一章 明代内地艺术对西藏的影响 一、文献关于明代宫廷艺术品进入藏区的记载 二、西藏现存明代宫廷艺术品 三、宫廷艺术与西藏佛教艺术创作 第十二章 明初西藏汉藏艺术合璧的重要杰作贡嘎寺壁画 一、集会大殿布局及其现存壁画 二、集会大殿布局的演变与壁画的创作年代 三、明代壁画中的汉式题材与风格 第十三章 彭措林寺祖拉康大殿壁画中融合的汉式风格元素 一、多罗那他与彭措林寺的修建 二、彭措林寺壁画题材 三、祖拉康大殿壁画中的汉式风格元素 第十四章 明末西藏艺术家却英多吉笔下的汉式风格画作 一、却英多吉生平述略 二、艺术背景和创作 三、汉式风格作品及其渊源 第十五章 小结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