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赵楠楠,1980年9月出生,江苏兴化人,法律硕士,历任助教、基层指导员,现任国防大学政治学院军队法治建设教研室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军事法学、武警法学等。曾参与上海世博安保任务,因表现突出两次荣立个人三等功。参与编著2部,法律出版社的《武警法学》和《武警反恐怖主义法学》等。参编课题10项,其中《武警部队反恐怖法学》课题获得武警部队2017年度优秀军事理论成果。其在军内外发表军事核心和普通期刊共计40余篇。 目录 前言 导论 第一章 武警警械武器使用权概述 第一节 武警警械武器使用权的概念和必要性 第二节 武警使用警械武器的法律依据 第三节 武警警械武器使用权的权力属性 第四节 武警使用警械武器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第二章 武警警械武器使用权的实饰法律规制 第一节 现行的法律规范 第二节 现行法律规范存在的问题 第三节 实体法律规范的完善 第三章 武警警械武器使用权的程序法律规制 第一节 现行警械武器使用权的程序规定 第二节 现行程序法规范存在的问题 第三节 程序法律规范的完善 第四章 武警违法使用警械武器的法律责任 第一节 现行的法律责任规定 第二节 现行法律责任规定存在的问题 第三节 武警使用警械武器的法律责任规范的完善 第五章 武警遂行任务的警械武器运用 第一节 执勤任务中武警警械武器的运用 第二节 武警处置群体事件中警械武器的运用 第三节 处置暴乱骚乱武警警械武器的运用 第四节 反恐任务中武警警械武器的运用 第六章 外国警械武器使用权的规定 第一节 美国 第二节 德国 第三节 俄罗斯 第四节 其他国家借鉴经验 第七章 武警使用警械武器实证研究 案例一:防卫过当案 案例二:徐某合案 案例三:昆明火车站暴恐事件 案例四:持枪杀人案 案例五:和田“3·23”非法聚集事件 案例六:暴恐事件 案例七:暴力冲监袭警事件 案例八:凶杀和挟持人质案件 案例九:朔州铲车案 案例十:群体性事件 案例十一:暴乱骚乱事件 案例十二:长矛事件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内容推荐 在我国,武装警察警械武器使用权的立法还存在一些需要完善的地方,实体法律规定还需进一步系统化,程序法律规定还需增强可操作性,法律责任制度也需要进一步完善。这就导致了人民武装警察在执行任务中使用警械武器权时不好判断,有可能造成武器使用不当或者滥用武器的现象,给公民基本权利和法律秩序带来了危害。本书围绕武警警械武器使用权的相关内容展开,从现有实体法律规制到现有的程序法律规制,指出了需要完善的问题,还为下一步的实体法规制和程序法规制的完善提出了自己的见解。目前关于“武警警械武器使用权的法律规制研究”方面的探讨并不是很多,本书填补了这一领域的空白,但是其理论还需要经过实践的检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