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沧桑无语/名家散文中学生读本 |
分类 | 教育考试-中小学教辅-初中语文 |
作者 | 王充闾 |
出版社 | 东方出版中心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在《沧桑无语》中,作者实实在在地把眼光转向了过去的岁月,倾注于历史的风云和生命的来路。以雄浑沉着的绘景笔致,开掘山水之间的历史意蕴,将零编片简、断瓦残碑装订成新的史册;在敏锐的思辨之中,以冷峻深邃的史家目光审视存在的价值,诠释人生哲理意趣,体验审美情境。 作者简介 王充闾,辽宁盘山人。曾任辽宁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辽宁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中国作协第五、六届主席团委员,中国作协第七届名誉委员,辽宁省作协主席、名誉主席,兼任南开大学、沈阳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1958年开始发表作品。199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文学创作一级。著有散文集《清风白水》、《面对历史的苍茫》、《沧桑无语》、《何处是归程》等20种,“王充闾作品系列”《寂寞濠梁》《文明的征服》《西厢里的房客》《一夜芳邻》《山城的静中消息》《天凉好个秋》《我有诗魂招不得》七种,诗词集《鸿爪春泥》,学术著作《诗有灵犀》等。散文集《春宽梦窄》获第一届鲁迅文学奖。 目录 编注者说 第一单元 千秋叩问 终古凝眉 梦寻 春梦留痕 叩问沧桑 千载心香域外烧 单元链接 第二单元 山水追梦 青山魂 寂寞濠梁 凉山访古 桐江波上一丝风 单元链接 第三单元 红尘解悟 当人伦遭遇政治 用破一生心 守护着灵魂上路 九一八,九一八 单元链接 编后语 序言 传统的中国知识分子常常向往一种诗意的人生境界, 对他们而言,日常生活应具备一种诗性的象征,成为人的 精神自由舒卷、翕张之地。在《沧桑无语》中,我们追随 作者的足迹,漫游在青山碧水、云淡风轻的优美画卷中, 感受着自然万物之中栖居着一颗弹跳的“诗心”,聆听着 一位智慧老人的梦幻与期待,又似乎,这里那里伫立着一 位亲切、平和的讲故事的民间艺术家身影。 读史的意义莫过于让今人能“鉴前世之兴衰,察当今 之得失”。无论是“青山魂”中潇洒绝尘的诗仙,还是“ 用破一生心”中的中兴第一名臣,读着读着,我们便一步 步地走进历史,转眼似成古人。正因为有了现代思想的照 耀,山川人物就有了光彩,历史的幽火若没有现实的块垒 ,便不能温暖今世人的心。 语文,不仅仅是一门单纯的学科,读《沧桑无语》, 我们从王充闾的文章中,感受到彼时的语文已经是一场融 历史、地理、科学、人文于一体的大综合,接受并融入这 种大综合中,查疑补缺,学习变成了一种检验和提升自我 的方式,而不再是仅仅为了获取高分,在繁重的功课之余 轻轻传阅这本小书,将它变成你学习生活中的一本启迪智 慧的大书。 读这本书的时候,可以结合每章后面给出的提示书目 ,结合着来读,每一篇文章都是立体的,全方位的,希望 我们的同学放开视野,学会提出自己的观点,从静态的文 字中读到清风白水,读到柳暗花明。阅读是学生时代的重 要生命体验,也许此时的我们因为学业无法学习古人那种 漫游山川,游学四方的侠心剑胆,但是经典的永恒性让我 们同样可以感受文字带来的魅力。 另外,读一个作家的作品需要读全集,单一的文章不 能构成自我的健全性理解,书中的这十篇散文是王充闾历 史文化散文中的精品,建议学有余力或对文史特别感兴趣 的同学通读王充间的其他作品。寻找和阅读的过程也是一 种非凡的体验。 在纷繁的世界中,读书,守住为人的本性,守住心灵 中那一片干净澄明的天空,通过已逝岁月中那些打动心灵 之处的遥想,展示生命的激情。 导语 传统的中国知识分子常常向往一种诗意的人生境界,对他们而言,日常生活应具备一种诗性的象征,成为人的精神自由舒卷、翕张之地。在《沧桑无语》中,我们追随作者的足迹,漫游在青山碧水、云淡风轻的优美画卷中,感受着自然万物之中栖居着一颗弹跳的“诗心”,聆听着一位智慧老人的梦幻与期待,又似乎,这里那里伫立着一位亲切、平和的讲故事的民间艺术家身影。 后记 王充闾先生的历史文化散文作品《沧桑无语》二十年 前初版后,深受广大读者欢迎。很快地,其中文繁体版权 为台湾尔雅出版社购买。 在《沧桑无语》中,作者实实在在地把眼光转向了过 去的岁月,倾注于历史的风云和生命的来路。以雄浑沉着 的绘景笔致,开掘山水之间的历史意蕴,将零编片简、断 瓦残碑装订成新的史册;在敏锐的思辨之中,以冷峻深邃 的史家目光审视存在的价值,诠释人生哲理意趣,体验审 美情境。 在早已化为烟尘的往事中,《沧桑无语》选择了庄子 、李白、苏轼、陆游、曾国藩等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和明 确的人生方向的人物。“青山魂”把一个“潇洒绝尘的诗 仙”的悲壮人生推到了我们面前。作者关注的是诗人李白 坎坷蹭蹬的生涯和巨大的内心冲突,一方面是渴望登龙入 仕、经世济民而不得的现实存在,一方面是体现生命的庄 严性及由此而产生的超越时空的深远魅力的诗意存在。这 两者之间的强烈冲突构成了李白无可避免的内心矛盾,也 很典型地反映了“士”的性格与命运悲剧。“寂寞濠梁” 对心灵无羁绊、赋性淡泊的庄子有着一种心灵的切近,对 那种“万物情趣化,生命艺术化”,“把身心的自由自在 看得高于一切”的人生态度表现了发自内心的向慕与认同 。 人生总有一些自性的东西需要守住。只有守住这些超 乎现实生活之上的东西,人的精神才有引领,才能处于自 足状态,在世俗的包围中存留一片心灵的净朗天空。在这 方面,王充闾执著得近乎固执。他摒弃种种生活的诱惑, 而一次又一次地挑战自我,向思索的深度、冥想的广度掘 进,在散文天地中,留下清晰的生命足迹。“大块无言草 自春”,恰是这样一种人生的自白。王充间在现在中追忆 过去,把过去通过反省存留于现在,在情感和心智上与它 交往、对话、共感,通过这种内在交往启迪自身。在对历 史事件、人物的描述中,在明确的追寻与扬弃中,我们分 明感到,“无语”的“沧桑”总在诉说些什么。 王充闾对于历史和文化的迷恋与虔诚,使我们感到, 他在《沧桑无语》创作的审美构思过程中,内心深处必然 集结着某种特别的、不能自已的创作冲动与心理情结,那 就是学者们总结出的废墟情结、庄禅情结、梦幻情结和诗 语情结。首先,王充闾散文中的废墟情结,主要体现为他 对于历史上已经湮没的名都、古城、园林、遗迹等昔日辉 煌繁盛、如今颓败残缺的存在所具有的一种深沉的追念心 理,这形成了他独特的审美情趣与艺术敏感。他的废墟情 结已成为强烈的审美专注意识,形成他自觉的创作思想。 而庄禅情结、梦幻情结与诗语情结在王充闾的散文中体现 在对人物事件的选择、评价及意义的引发上。王充间散文 中有着在庄子思想基础上更进一步的“无执”等智慧,表 现在能够超越一时一地的是非曲直、穷通祸福的俗常认定 ,能在宇宙衍化中推求人生、证得因果、彻悟古今世事的 一切相法,并能从山川、草木、日月、江河的万有存在中 ,悟得人的生命自性的存在。这些使得他的散文充满梦话 与诗语的意境,形成他独特的诗意审美与智性理趣。 作为王充闾的主要代表作品之一,《沧桑无语》无疑 取得了很大的成功,2001年该书获辽宁省第二届散文创作 “丰收杯”奖(1990—2000)特等奖。王充间的创作水准 和学术地位得到了全国文学界的公认。2002年,王充间与 余秋雨、季羡林等同时被聘请“北大散文论坛”嘉宾。 2004、2007年第三、第四届鲁迅文学奖散文评奖中,连续 聘请王充闾来出任评奖委员会主任。该奖项深受全国文学 界的关注,这一头衔一向被认为,只能由全国文学界德高 望重的文学大家来担任,否则难以服众。 书评(媒体评论) 跟随真诚的作家,走进散文园林,享受阅读快乐 ,采集人生营养,种好真善美的心田。 全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 魏书生 王充闾的散文创作最为全面和典型地代表了学者 散文(文化散文)的文体风格特征及其突出的典型性成 就。如果不算太轻率唐突的话,那么我以为是可以将 余秋雨和王充闾分别视为中国学者散文的南北大家的 。 著名评论家、南京大学教授 吴俊 好的散文是用真性情书写有品质的生活。激活尘 封的往事,唤醒沉睡的记忆,回望历史,叩问性灵, 用心读王充闾先生的散文,感受人间真情以及灵魂深 处的哲思。 上海市中学语文特级教师 关景双 文学是提高文化艺术素养、陶冶道德情操的重要 载体;学校需要通过成立一系列的学生文学社团,来 着力营造一种纯净的校园文学氛围。 上海市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市北中学校长 陈军 精彩页 终古凝眉 那两弯似蹙非蹙、轻颦不展的凝眉,刀镌斧削一般深深地刻印在我的脑海里。我想象中的易安居士,竟然是这样,其实,也应该是这样。 斜阳影里,八咏楼头。站在她长身玉立、瘦影茕独的雕像前,我久久地凝望着,沉思着。似乎渐渐地领悟了或者说捕捉到了她那饱蕴着凄清之美的喷珠漱玉的词章的神髓。 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 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 我暗诵着她流寓金华时题咏的,现时书写在塑像后面巨幅诗屏上的这首七绝。 八咏楼坐落在金华市区的东南隅,是一组集亭台楼阁于一体的风格独特的建筑。楼高数丈,坐北朝南,耸立在高阜台基上。登上百余级石阶,凭栏眺望,南山列嶂,双溪蜿蜒,眼前展现出的画卷,俨然一幅宋人的青绿山水。 八咏楼初名玄畅楼,为南朝著名文学家、史学家、时任东阳郡太守的沈约所建,至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了。因为沈约曾在楼上题写过八咏诗,状写其愁苦悲凉的意绪,后人遂就此名之。唐宋以降,李白、崔颢、崔融、严维、吕祖谦、唐仲友等诗人骚客,都曾登楼吟咏,畅抒怀抱,一时云蒸霞映,蔚为壮观,遂使它成为浙中一带具有深层文化积淀的著名人文景观。当然,要就写得苍凉、凝重,大气磅礴,堪称千古绝唱这一点来看,易安居士的这首题诗当为压卷之作。 在创作上,易安谨遵以诗言志、以词抒情的固有传统。在其有限的传世诗篇中,这一首是颇具代表性的。际此强敌入境,国脉衰微如缕的艰难时世,漫天匝地、塞臆填胸的只有茫茫无际的国恨家愁。“愁”字为全篇点睛之笔。 现今的八咏楼为清代建筑,前有亭廊,重檐歇山顶,亭内塑有沈约胸像,壁间综合介绍了建楼的历史;后面是一组三进两廊的硬山顶木架结构,展厅气势闳阔,朱红的楹柱托举着高大的屋顶,正中悬挂着郭沫若手书的“一代词人”匾额,下方是一座雪白的易安居士雕像,四周陈列着她的生平经历和诗词文赋代表作品。 这种前轻后重、喧宾夺主的现象十分耐人寻味,它使人联想到成都的武侯祠,明明是昭烈庙,里面却主要陈列着诸葛武侯的文物。说来道理也很简单,“诸葛大名垂宇宙”,他的声望要高出先主刘备许多。较之沈约,李清照在后人心目中也是如此。叙述与解释历史,必然带有叙述主体的选择、判断的痕迹。历史不能回避也无法拒绝后人的当代阐释,它的影子总要打在现实上。 拾级步下层楼,我们穿街越巷来到了婺江的双溪口。此间为武义江与义乌江两水交汇之处,故得名双溪。婺江流到这里,江面陡然变宽,水域十分开阔,所以,沈约在《八咏楼》诗中有“两溪共一泻,水浩望如空”之句。现在处于枯水季节,尽管水量还不算少,流势却显得纾徐、平缓,已经见不到当年那种双流急泻,烟波浩渺的气势了。 我们不妨把时针拨回到860多年前的初冬十月。就是在婺江双溪口的水旱码头上,已经过了“知天命”之年的易安居士,旅途劳顿,面带倦容,风尘仆仆地走出了船舱,她是从临安登上客船前来此间避难的。 “客子光阴诗卷里”,“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转瞬间,已经由金风飒飒变成了煦日融融。禁不住窗外“绿肥红瘦”、“淡荡春光”的撩拨,她曾多次动念,想要走出那褊窄、萧疏的住所,步上八咏楼头,然后再徜徉于双溪岸畔,面对着滔滔西下的清溪和载浮载沉的凌波画舫,重温一番已经久违多年的郊外春游。P3-5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