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薛少华,哲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一哈佛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生导师,现执教于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主要研究方向为认知科学与心灵哲学、认知心理学与实验哲学,目前的研究重点为知觉与行动哲学、人工智能哲学与伦理等。在《自然辩证法研究》《自然辩证法通讯》等期刊发表虚拟现实、脑机接口等相关研究论文数篇,多篇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和《中国社会科学文摘》转载,译著有《机器人伦理学》等。 目录 第一章 动物对我们意味着什么 动物,为什么叫动物 动物在自然界如何生存 第二章 如何找出一个好的知觉理论 对知觉进行一个合适的定义 知觉是间接的,还是直接的 什么是功能可见性(Affordance) 第三章 吉布森的生态心理学理论 功能可见性概念的诞生 吉布森的生态世界观 第四章 功能可见性概念引起的哲学冲突 直接知觉与间接知觉 间接论者对吉布森的质疑与反驳 感知与行动法则:对心灵表征理论的反驳 两种理论互相靠近的涉身认知趋势 第五章 功能可见性的形式化描述与本体论意涵 如何定义功能可见性 作为一种π值的功能可见性 作为一种资源属性的功能可见性 功能可见性的线性计算模型 一种功能可见性的图灵机计算模型 作为“动物一环境”系统属性的功能可见性 作为一种关系存在的功能可见性 作为一种感觉运动模式的功能可见性 第六章 功能可见性的概率知觉理论 引言 对功能可见性概念化的四种方式 对感觉运动模式理论的反驳 对功能可见性的一个新定义 对APP理论的形式描述 APP理论示例的动态贝叶斯与马尔科夫模型 参考文献 导语 《知觉即行动(从哲学概念到机器实现)/心灵与认知》一书可以说是目前国内关于生态心理学家吉布森提出的功能可见性知觉理论最为系统的哲学考察和拓展研究。正是吉布森的生态心理学成为奠定涉身性认知科学的重要理论基础。作者在扩展功能可见性概念的基础上,将动物和人类一同视作与环境打交道的有目的的行动者,尝试建立一种新的概率知觉理论,说明动物如何凭借知觉,获取当下所处环境中的目标对象的意义,从而采取恰当的应对环境的行动。此书的另一独特贡献是通过贝叶斯方法,尝试把功能可见性这个具有哲学意义的概念真正落实到机器可实现的、作为人工智能行动者行动目标的程序设计中。 内容推荐 本书通过对各种知觉理论和吉布森生态心理学的考察,给出了一个关于Affordance概念的新定义,并尝试建立一种新的概率知觉理论,以此来说明“动物如何凭借知觉,获取当下所处环境中的目标对象的意义,采取合适的行动”这一主题,并对该理论在机器人系统中的模拟和仿真做出了一定的尝试。同时,本书也以该理论为基础,希望对时下热门的话题如可穿戴设备与知觉—行动、人机交互设计等领域产生一些有益的认知科学理论借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