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生活十讲/孤独三书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蒋勋
出版社 江苏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这是一本关于生活的书——
每个人都应有自己的定位和独特的生命价值;要气节,也要性情,要理性,也要幻想;新旧伦理既冲突又融合,更需个人自省和文化规范;信仰是一个自我反省的过程,由此我们可知自己有多贪心、多赖皮、多恐惧;物质和精神的快乐都不可或缺;完满的心灵生活需要神话;人生的过程比结局更为重要;爱是一生的功课;拿掉蒙蔽,就能看到情与欲的真实;学会用心,学会等待,学会放缓脚步;由此我们可以重拾生活的信仰。
作者简介
蒋勋,福建长乐人。1947年生于古都西安,成长于宝岛台湾。台北“中国文化大学”史学系、艺术研究所毕业。1972年负笈于法国巴黎大学艺术研究所,1976年返台后,曾任《雄狮美术》月刊主编、东海大学美术系系主任、《联合文学》社社长。
蒋勋先生文笔清丽流畅,说理明白无碍,兼具感性与理性之美,有小说、散文、艺术史、美学论述作品数十种,并多次举办画展,深获各界好评。近年专注两岸美学教育推广,他认为:“美之于自己,就像是一种信仰一样,而我用布道的心情传播对美的感动。”
代表作:《写给大家的西方美术史》《美的沉思》《吴哥之美》《舍得,舍不得》《蒋勋说<红楼梦>》《孤独六讲》《生活十讲》《汉字书法之美》《美的曙光》《蒋勋说唐诗》《蒋勋说宋词》等。
目录
自序
第一讲 新价值
第二讲 新官学
第三讲 新伦理
第四讲 新信仰
第五讲 谈物化
第六讲 创造力
第七讲 文学力
第八讲 爱与情
第九讲 情与欲
第十讲 新食代
序言
二十世纪九○年代,我在一家电台主持了一个名叫
“文化广场”的广播节目。每星期一次,大约一个小时,
谈一些与文化有关的现象。
我当时在大学美术系任教,但是不觉得广义的“文
化”应该局限在狭窄的艺术范围。相反的,社会里许多与
人的生活有关的现象,常常比艺术更能反映出文化的本
质。
我把一星期接触到的社会现象做话题,也许与食衣住
行有关,也许是从一个谋杀案件里看到的伦理或爱情关
系,也许是价值体系里不容易觉察的保守性与堕落性……
文化往往不是呈现在上层的文化礼教中,却点点滴滴
渗透在生活不知不觉的行为之中。
这个节目一做十年,得过金钟奖,随着电台的路况实
时报告频道,成为全岛无远弗届的收听节目。
十年的录音,收藏在电台的仓库,当年负责录音控制
室的翁先生因肝病去世,我也中止了这个节目。
许多年后,有做公益的朋友找出录音,制作成数字光
盘,我授权捐给监狱的受刑人,使我常常收到狱中的信,
告知他们在寂寞困顿中从声音得到的些许安慰。
二○○八年初联合文学的玉昌、晴惠谈到他们家多年
来保留的一套录音,询问文字整理的可能。
我对过去的东西没有太多眷恋,船过水无痕,不想再
听,也不想再看。
但是一年中,玉昌、晴惠真的整理出了这本《生活十
讲》,我没有太多话说,只能说:谢谢!
希望当年谈的事件现象,无论多么混杂浊乱,十年过
去,在一个崭新的世纪,能够沉淀出一种清明。
蒋勋
二○○九年一月二十二日于八里
导语
“孤独三书”系列之二,蒋勋代表作百万册纪念版。畅销十余年全新升级,再现让我们内心安定的力量。更有无数金句刷爆微博、朋友圈、小红书、抖音等社交媒体。其阐释的文化理念风靡整个亚洲,使疲惫的现代人可以安静自在地做自己。
蒋勋亲自修订,从文字内容到装帧设计,均亲自把关。精雕细琢,用真诚诠释生活之美。
蒋勋坦然温柔的文字,称出生活本来的重量,更引领我们看见自己。“难”绝对是生命中幸福的开始,“容易”绝不是该庆幸的事。有自信的人,充满富足的感觉,总是很安分地——做自己。
精彩页
第一讲 新价值
经常在报纸上,看到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做出很傻的事情,或者因为在感情上找不到出口,伤害自己或伤害别人,甚至是自己的亲生父母。这些现象会使人怀疑,现代年轻人的价值观是不是出现问题?
我个人觉得,年轻人本身是无辜的。
价值观的形成是一个过程,我们现在看到那些令人错愕的行为,是一个“果”,而真正需要探究,则是形成这个“果”的“因”。在长期唯考试导向的教育体制中,我们是允许学生升学科目得满分,在道德、人格、感情培养的部分,根本可以是零分。因此产生这些现象,错愕吗?我一点也不觉得。
这个问题不是现在才有,在我那一个年代就开始发生。我们很少思考为什么要孩子上好的高中、好的大学,其实一点意义也没有。譬如我从事艺术工作,关心的是创作力、关心人性的美,我在不同的学校教过,从联考分数最低的学校到联考分数最高的学校,我都教过。以我所教授的科系而言,我不觉得这些学校之间有太大的差别。
如果你实际接触到学科分数低的学生,就会知道,他们没有花很多时间准备考试,相反的,他花很多时间在了解人。譬如说看电影或者读小说,从中就有很多机会碰触到人性的问题。
可是专门会考试的学生呢?往往才是真正的问题所在。一九九八年发生震惊社会的王水事件,一个女孩子因为和另一个女孩子与同一个男友交往,在慌张之际,就把化学方面的专长用出来,她调出了“王水”,犯下谋杀案。
我们可以说,她的专业知识分数非常高,但她在道德跟情感处理上是零分。
她是坏或是残酷吗?我不觉得,她根本没有其他选择。平常她没有这样的准备,缺乏对人性的了解,我称她为“无所措手”族,她根本不知道怎么办。所以最后警方带她到现场时,她很茫然;她当然茫然,因为她根本不知道自己做了什么。
这些个案非常明显的就是我们说的“好学生”,他们要进的科系和研究所,都是最难考的,他们从小就埋头在升学、考试里,忽略了其他。从很多年前我就很怕这样的人,我觉得这样的人一旦犯罪,对于“罪”的本质,完全不了解,因为他根本没有机会接触。
所以我一直觉得,如果要指责这样的事情,矛头应该是指向一个教育的架构,这个架构教育出一批批像这样非常奇怪的人。
我听过很多明星学校内发生的人际关系,包括在二十多年前出版的《拒绝联考的小子》,就已经指证出明星学校内,为了考试、拿高分,同学之间如何斗争,如何去伤害别人。我听过太多这一类的事,也隐约感觉到考试导向继续发展下去,我们的孩子会发生很可怕的事。
而这些已经发生的新闻事件,就是我们受的“恶果”。
从文学中寻找人生的解答 我举一个例子,我自己在十三四岁的时候,大概初中一二年级,我很苦闷。我相信凡人处在一个生理发育、转变的时期,就是他最敏感的时候。不只是身体开始变化,声音变粗、性征出现,等等,更重要的是他开始意识到自己身体的存在性。我想,中外古今所有的重要时刻,
就在此时,也就是启蒙时刻。
在那个时候,我感觉到身体的苦闷,却无法解答。因为生理的苦闷引发我开始去思考人到底是什么,我到底是动物还是人?我的精神在哪里?我的精神向往和肉体的欲望冲突得很严重。我不知道女孩子会不会这么严重?以男孩子来说,包括我和我的同伴,都是非常严重的,那是一种来自于生理上奇怪的压力。
于是我很自然地就找上了文学。我在书店读文学书,在文学里削减了许多欲望上的苦闷,并尝试去解答自己从何而来,要到哪里去,我是什么,这些难以解答的课题。
因为这样,有一段时间,我原来很好的功课就耽误了,那几次考试的结果都非常糟。我因此被学校、被家里指责成一个坏学生、坏孩子。我想,在那一刹那之间,我是非常容易变坏的
。幸好文学救了我,让我有足够的自信,不但没有变坏,并且在文学中得到很多关于人生课题的解答。
同一个时间,我的同伴一头钻进考试里。这些同学,今天我回头去看的时候,发现他们都过得不快乐。他们考上了最好的高中、最好的大学,有些也留学回来了,但对于感情或是婚姻各方面所发生的问题,他们都没有办法面对。
对于人性和真正的自我,他们始终没有机会去碰触,因为考试不会考。
我们评断一个学生,是坏学生、坏孩子,因为他的分数不够,可是他对人性可能已经有很丰富的理解;我们评断一个好学生、好孩子,也是用分数,却不代表他有能力面对情感和伦理的种种课题。分数和人格的发展绝对是两回事,法律系的高才生不表示不会犯罪,他可能熟背法律条文,了解各种法令,可是对于“什么叫作罪”不一定理解。所以我们会看到“高等学府的法律系学生为了购买手机,在电梯内抢夺女孩皮包”这样的新闻。
自由是什么?罪是什么?为什么会为了一个小小的事情去伤害别人?我记得新闻出来时,所有的朋友都在说:“想要手机,我送他一只嘛,怎么会愚蠢到这种地步呢?”
这只是提醒我们,知识完全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8:40:16